登陆注册
3145900000061

第61章 性格的转变(3)

《薄伽梵歌》指出:

那些心意不在他控制之下的人没有自我知识,也没有冥想。没有冥想,他不可能有平静;没有平静,他如何能有幸福?因为即使感官在漫游,如果心意屈服于它,分辨力会被带走,如同一阵大风带走水上的一艘船。《薄伽梵歌》继续说:“那些能够抵抗欲望和愤怒力量的人即使在此世离开身体之前——是一位瑜伽士,也是一位快乐的人,”并且“我想,对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来说,瑜伽是难以达成的;但是对那已经控制了自己和通过正确方法来努力的人来说,它是可以达成的。”

感官受到了控制,心意也逐渐在控制之下,当味觉和性欲——两个最强大的感官——受到控制,就控制了感官。《薄伽瓦谭》说:“一个已经控制好所有其他感官而没有控制好味觉的人,并非感官的主人。味觉的渴求受到了控制,其余一切也会受控制。”

斯瓦米·图利亚南达在下面的阐述中讨论了这个观点:

如果味觉和性冲动都得到了控制,所有的麻烦都会解决。当室利·采坦尼耶去找克萨瓦·巴拉提(Keshava Bharati),要求进入弃绝阶段的时候,后者评论说:“你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又长得如此英俊,谁敢把你引入弃绝生活呢?”室利·采坦尼耶回答说:“先生,你通常在授予一位求道者进入弃绝生活之前会考验他。如果你发现我够资格的话,自然也会有意把我引入。请你考验一下我,看我是否适合。”巴拉提对室利·采坦尼耶说:“伸出你的舌头。”就在这位弟子伸出舌头的时候,古鲁把一些糖放在上面。糖宛如要离开舌头似的,一点儿也没被沾湿,在落在地上的那一瞬间,消散在空气中。再也没有必要去考验性本能了。斯瓦米·图利亚南达进一步引证:

控制感官不是由一种极端的努力所产生的。只有通过领悟到上帝才会完全实现。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必须为这个结果努力。随后,它会变得很自然。但是,人也不要因此而过分自信。正如聪明的猎人抓住一头鹿,把它绑起来一样,在成功控制感官之后,一个人要警觉,并且继续约束心意和抑制感官……那些禁欲50年的人连根拔除了性冲动;而那些过着一种不动心生活的人花了好几生来做到这一点……在你分辨的时候,如果没有感官享乐的客体在你面前,你会感到自己没有弱点。但是诱惑的客体来到,你就被扰乱了……一个人必须坚定地树立起分辨智,必须居于其中。不这样做就不会有结果。尽管享乐的客观对象来到他面前,他的心也没有反应的人是真正的智者。这即是考验。正如早前强调过的,冥想依赖于专注,专注依赖于心意的收回,而心意的收回又依赖于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标志着对心意和感官的控制,因此是所有冥想中成功的秘密。《泰提瑞亚奥义书》形容自我控制为获得自我知识的唯一修行。《羯陀奥义书》说,自我控制是瑜伽的真正本质:

要知道,阿特曼为战车的主人,身体为战车,菩提[分辨力]为车夫,心意为缰绳。他们说,感官是马;客观对象是道路……一个已经分辨出他的车夫,牢牢握持心意之缰绳的人,会到达路之尽头;那是毗湿奴[遍及一切意识]至高无上之境……当知识的五个工具,再加上心,仍旧平静,当理智变得静止,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状态。这,牢牢控制感官,即所谓瑜伽。商羯罗在《分辨宝鬘》中指出:

通往瑜伽的第一步是语言的控制,不接受赏赐,不期望享乐,从活动中解脱,总是居于隐蔽处……不管谁企图通过把精力放在身体的营养上,其过程就像抓住一条鳄鱼来过河,却又把它错误地当成一根树桩。根据《薄伽梵歌》,自我控制有三种——身、语、意的控制。身体的苦行,例如誓约、苦修、服务他人等,构成了身体的控制。在所有环境下实践真诚是语言的控制。

感官的抑制和练习专注于冥想对象形成了对心意的控制。

坚守禁欲,或者节制的誓言

自我控制至关重要的是禁欲,或者节制的实践。一部坦陀罗经典说,“折磨身体不是苦行——禁欲是最好的苦行。一个持续地节制的人不是人,而是神。”禁欲的实践是为冥想生活提供基础。

禁欲(守贞)是制戒和劝制的最重要实践——根据钵颠阇利,这是瑜伽八支中的前两个。其他六支的实现(体式、调息、制感、专注、冥想、三摩地)是依赖于禁制和劝制的稳定性。禁制由非暴力、诚实、不贪、节制和不接受恩赐等组成;劝制由清洁、知足、苦行、学习圣典和奉献上帝组成。但是除非带着审慎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来实践,否则实践禁制和劝制会毫无结果。

禁欲是关键。事实上,洁净的实践,包括外在和内在,仅是为了禁欲的缘故。

钵颠阇利肯定这一点,说:“当他(求道者)坚持内在与外在的洁净,他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厌恶,希望不要和其他人接触。”《薄伽梵歌》描述禁欲的稳定性对冥想中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完全地宁静和无惧,坚守禁欲的誓言,在心中训练,不断地想着我(克里希那),他会安坐在瑜伽中,将我视作他至高无上的目标。”禁欲的实践有两方面,节制和遵从,必须要在思想上、语言上和行为上坚持两者。节制意味着性欲的控制。但是,仅是节制粗拙的性乐是不够的。心意的贪欲也必须克服,要通过克制所有欲望的念头、想象和交谈来克服,因为不纯洁的想象和不纯洁的行为一样有害。当所有的感官——手、脚、说话器官、排泄器官、生殖器官、眼、耳、鼻、皮肤和味觉——都从每种欲乐形式中收回,尽管这是微不足道和非直接的,但这样才被认为是实现了节制。

禁欲实践的第二个方面,遵从,是“居于梵中”,这是“禁欲”的梵文字面意思。

节制的实践依赖于对所有欲乐的不动心。但是这样的不动心是永远不可能的,除非求道者对灵性目标产生了热情和品尝到了灵性的喜乐。

并且,居于梵中意指坚定地崇拜和持咒。根据正统的印度教惯例,只有一位持咒修习的熟手才能成功地坚守禁欲的誓言。《羯陀奥义书》(1:2:15)说,灵性探索者只是渴望梵,实践禁欲。除非对此有一个强烈的灵性动机,否则节制的修习会受到压抑的束缚,达不到预期目标。只要求道者不信服于灵性目标的真实性,不全心奉献于此,他的节制修习被证实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不坚守于禁欲中,没有人能够在冥想中取得成功:心之内部幽深处的门,永远不会为一个不修习禁欲的人敞开。禁欲不是抑制,它本身也不是终结;它对将心意从沉迷于肉欲享乐的冲动中解脱出来有着不可缺少的意义。坚定于节制的实践会带来健康的改善和心意的活力,伴之惊人的意志力和坚韧的决心。

一位求道者坚守这个誓言,会在身体里发展出一种叫medha的东西,一种保持记忆力与直觉的精微神经,由此他能够理解精微的灵性真理,并迅速领悟它们。

然后他的脸开始发出一种神圣的光辉。他无所畏惧地在求道之路上前进,战胜了身体内每个动物性的本能,内心也充满了灵性的自信、热情和快乐。

不坚定于禁欲誓言会使求道者软弱、犹疑不决、过分理智和身体衰弱,必定会受到绝望和抑郁的折磨。对于一位决心在冥想中获得进步的灵性探索者,没有其他能够替代禁欲,因为没有可供选择的办法来自我控制。对冥想技巧、呼吸控制、体式掌握等等的智性理解,对于一个在实践禁欲中妥协的人,被证实是无用的。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强调对禁欲实践需要,说:

瑜伽士们声称,所有的能量储存在人体内的能量中,最高等的是他们称为奥佳斯(ojas)的能量。现在,这个ojas储存在大脑中,一个人拥有ojas越多,他就越有力量,越聪明,在灵性上也越强壮。一个人可能用美丽的语言来表达美丽的想法,但不能打动人。另一个人也许未能漂亮地表达出他的思想,而他的话却是有魅力的;他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力量。那就是ojas的力量。

现在,在每个人体内都储存着或多或少的ojas。在身体内运作的所有力量中,最高等形式的是ojas。你必须记住,这只是一种力量转化成另内在的力量;以肌肉力量来运作的同样力量也会转变成ojas。瑜伽士说,人类通过性活动和性思想来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能量,一旦得到了制止和控制,会容易转变为ojas(灵性能量);由于海底轮(Muladhara)指引这些,瑜伽士尤其注意那个中心。他尝试去把他所有的性能量转变成ojas。

只有贞洁的男人或女人能够创造出ojas,并且把它储存在大脑里;这就是为何贞洁总会被看作是至高的美德。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不贞,他的灵性会离去;他失去了精神的活力和道德的持久力。这也是为何在世界上产生过灵性巨人的所有宗教圣职中,你总会发现要坚决要求绝对的贞洁。

这也是放弃婚姻生活的僧侣们为何会存在的原因。必须要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完全保持贞洁。没有了它,胜王瑜伽的实践是危险的,可以导致精神错乱。如果人们在实践胜王瑜伽的同时又过着不洁的生活,怎能期待他们会成为瑜伽士呢?

基督劝告他实践禁欲的弟子们说:

这话不是人人都能领受的。唯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说:“谁能放弃性的观念,谁就能摈弃尘世。”理论上对心意和感官控制的理解与实际上掌握这种控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阿周那被巨大的使命所困惑,对圣克里希那说:“哦,克里希那,心意是不安、骚动、有力和顽固的。控制它,对我来讲,好像风一样难控制。”对此,圣克里希那回答:“哦,强大的阿周那,毫无疑问,心意是不安和难以控制的;但是通过修习和不执著,哦,昆缇之子,它是可以被抑制的。”“不执著”是不动心,“修习”是练习专注。

不动心帮助心意从感官对象中收回,而练习专注会引导它到灵性目标。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练习专注会加强不动心,不动心也会加强专注。但是它们必须结合在一起。没有不动心的专注是没有结果的,而不动心本身是消极的。不结合专注的练习,不动心只能抑制欲望和驱除习性,但不能根除它们的源头。当欲望和习性受到了压制或抑制时,它们会埋藏起来,等候机会完全地爆发。

再者,对一个对象(客体)产生了欲望,当欲望受到抑制时,会引起对该对象的高度注意。因此,压制对一些恒常不变之事物的强烈欲望,会特别地受到该对象的折磨——时时受折磨,甚至在梦中。只要求道者表现出对世俗享乐之对象的兴趣,那些享乐对象也会表现出对他的兴趣,到处追着他,让他不得安宁。然而,一旦求道者尝到了内在的喜乐,他失去对所有世俗享乐的兴趣,同样,享乐对象也失去对他的兴趣。正如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所说:“当男人拥有欲望时,女人为男人而存在。从欲望中解脱出来,就看不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区别。”正如《薄伽梵歌》指出:“感官对象从一个实践节欲的人那里离去,不过它们的滋味并没有离去。一旦见到至上之主,甚至那滋味也离去了。”

那么,不动心的正面对应物是对灵性目标的激情。这就是分辨真假的意义。

事实上,为了灵性目标的缘故,不动心可以成为积极的。分辨和不动心一起,把诚挚的求道者带到自我知识的核心,那是所有冥想的目标。然后自我知识在他心中发光,如同那智慧的明灯在发亮。商羯罗这样形容这盏明灯:

表现分辨的特性;饲以因神圣之爱而满足的油;扇以对上帝热诚冥想之风;供以虔诚、贞洁和其他美德所培养纯洁带来的正意之灯芯;容于全无世俗之心所居处;置于从感官对象收回、无污于执著和嫌恶的心意之隐深处;耀以通过对定与冥想不停修习所产生的正知之光。冥想的目标——自我知识或者上帝之异象(境象),既不是一个奇迹,也不是一个替代的经验。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我们只是得到理应所得的,永远没有不劳而获。自我知识是一种真理的启示。它瞬间出现,但是预备过程是长时间的。自我知识的显示有赖于冥想中的成功,冥想中的成功有赖于合适的求道者。在《分辨宝鬘》中,商羯罗说:“成功本质上有赖于一个合格的求道者,时间、地方和其他手段只是这方面的辅助。”

一个合格的求道者是一个通过内在纯洁获得了精神和道德健全的人。精神健全赋予求道者吸收冥想教导的能力,正确地实践冥想,不屈不挠,直至达到目标。

对教导的吸收是超过智性理解的。这样的吸收仅仅通过经文的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奥义书主张,绝对真理隐藏在经文的词句后面,如同一位站在皇室列队中的国王,被旗帜和阳伞遮蔽着;如同牛奶里面的黄油;如同海水里的盐。

在《唱赞奥义书》中纳拉达和圣人室犍陀(Sanatkumara,意为“梵天之子”)之间的对话说明了吸收的意义。纳拉达作为一名探索者而来到室犍陀身边寻求指导。

他已经研究了各个不同分支的知识,包括神圣的和世俗的,但是依然没有平静。室犍陀要纳拉达告诉他研究了些什么。在回答中,纳拉达给出了一个他研究过的各种哲学和经文的一长串名单,和许多他掌握了的科学与艺术。听到纳拉达说完以后,室犍陀对他说:“所有通过你的学习所得的只是名相而非含义,自我才是含义。”

同类推荐
  •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领导者要想做好管理,在管人之前就要先学会做人,一切要先从自我的修炼与提高开始。
  • 青少年成长课堂:决定一生的8种习惯

    青少年成长课堂:决定一生的8种习惯

    谁不盼望有所作为?谁不追求伟人风范?谁不想拥有成功?想有所作为,首先就要使自己具备那些有所作为者身上的闪光习惯。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难移并非不可移。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已经注意到人的许多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功揭示了一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习惯奥秘,剖析了成功与良好习惯的互动关系;书中蕴涵的智慧和思想,能给您以启迪和震撼,能够帮助您鉴古知今,鉴人知己,重视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把握自己的命运,做一个人生的成功者。
  • 每天一堂感恩课

    每天一堂感恩课

    感恩之心的形成是心灵修炼的结果。心理学认为:心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常怀感恩之心,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美好。一天一个感恩故事、一天一段感恩阐述。从一月到十二月,让读者在这一年的感恩之旅中完成心灵的蜕变。
  • 会说才能赢·对话

    会说才能赢·对话

    本书摘录了古今中外有关说话技巧方面的名段子,读者通过自己阅读,可以感悟其中蕴含的说话应变应对方法。本书包括:童趣园、家庭乐、交际场、名人趣、工作圈和友谊城等六部分。其中包括:《小僧巧戏老和尚》、《林肯回答老师的难题》、《小男孩巧言得饼干》、《小徒儿对付师伯中伤》、《小明注解成语》等文章。
热门推荐
  • 邪凤逆天:重生之驭妖皇后

    邪凤逆天:重生之驭妖皇后

    凤动九天,天下归一,得此女者,得天下!狗屁,姐上一世就被这所谓的符咒坑害不浅,真心所爱之人的欺骗、背叛,废掉后位,打入冷宫,腹中胎儿被其亲爹飞来一脚,胎死腹中。亲如手足的闺蜜竟是彻头彻尾的第三者,蛇蝎心肠,狠辣至极的将她做成人彘……“就凭你这么个孤魂也想重生?十殿炼狱你又能闯过几层?”“哈哈哈,十殿炼狱?不过是钩心、刮骨、焚舌、烫烬心肝,又有何惧?”终来看姐如何地狱重生,修炼驭妖狂人,人负我,我杀人,佛阻我,我弑佛……“练衣,为了我放下仇恨好吗?”“你不怕遭天谴?”“一世恩怨,一世错过,这一世,不,是生生世世我发誓再也不会让你溜走。”“既然,那么,好吧!姐答应收了你这个妖孽……”如果连上天也要阻挡我靠近你的脚步,那姐只好逆天而行……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徐逆

    徐逆

    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历史滚滚洪流,绝大多数人都选择顺流而下,也有人选择逆流而上。在史书中,这些逆流之人的名字注定将被千古传唱。可区别就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本书新建书友群(543632816),欢迎读者提出意见!
  • 五虎将与五虎酱

    五虎将与五虎酱

    周锐幽默系列之四:《五虎将与五虎酱》是上海作家周锐的童话故事,内容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别出心裁,写出新意,读来常常让人击节称赞,不断发笑。本书写得生动幽默,新鲜有趣,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 百变皇妃

    百变皇妃

    十八线的演员夏小荷穿越而来,一个清纯表情展露一下,王爷,这叫白莲花!再来个宫心计,将军,这叫心机女!再抛个媚过来,皇上,这叫绿茶某,演技666的不要不要的!在这乱世就能混得个风水生起!姐就是这么牛逼闪闪!闪瞎大皇朝的眼!
  • THE SILVER CHAIR (英文朗读版)

    THE SILVER CHAIR (英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唐末战图

    唐末战图

    广明元年,当少年薛洋从大别山余脉中走出,唐末那段充满了血与泪的末世悲歌开始一点一点被改变......唐消成继,不变的是华夏千年盛世的根基,不变的是历经罹难,但终究保留了不屈傲骨的盛唐雄风......新书《龙凤战血》已经上传,请多关注!
  • 天涯明月刀之这波很唐门

    天涯明月刀之这波很唐门

    张晨健第一次穿越到自己喜爱的游戏里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是积了不少的福。不过这次穿越有点儿尴尬,不是他一人,而是全世界在玩天刀的玩家都穿越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穿越进天刀这个游戏世界之后……他竟然成了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唐门的小弟!“来来来,大爷我腿疼,给我捏捏。”那人一身洁白长袍,坐在豪华的总统套房里得意地望着他。张晨健白了眼,心中将那人骂了八百遍。然后想,你一个被窝捏出来的角色凭什么让我给你捏腿?男子汉的气质让他不禁心胸满满的雄心壮志。他抬起头,阔步走到那人的面前,一瞪眼,然后双膝跪下笑嘻嘻地说道:“哎!令大爷,您看我这力道行不?”众人卒。
  • 妻不可攀,权少宠妻要节制

    妻不可攀,权少宠妻要节制

    一场女演员之间的撕逼,影星淡绘锦意外流产。在做手术的途中,赶过来签名字的人,让她意外的是,竟然是自己结婚三年的丈夫。她不问,他也不说,两个人渐行渐远,可是命运的齿轮终究到底偏向何方。原本是一场成年人之间的各取所需的利益感情而已,是谁又轻易动了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冰蔷薇王冠

    冰蔷薇王冠

    蒸汽朋克 &维多利亚奢靡风 在人一出生的时候,魔鬼就已经在心中睁眼。在无尽的黑暗中,冰冷的寒潮中听见谁的低语?冰蓝色的眼眸透过黑夜,看到它的人只能匍匐,那是魔鬼的苏醒! 炼金术,六翼甲胄,魔药剂学,银矿,那是神的馈赠! 转向轮轴,蒸汽装置,星动占卜,火铳武器,窥伺者,终将被最炽烈的矛定在地狱的最深处! 蒸汽与科技交错,传说和历史相融。 “总有一天,丹瑟的血会燃烧这个世界。” 「书友群:8496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