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7900000002

第2章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1)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庞大民系共同体,是历史移民的产物。中原汉人南下到达广西,始于秦代,《史记》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其中自然也会有客家先民。

秦汉以降,尤其是西晋以后,客家先民大量南移,跨黄河,渡长江,其中一支抵达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的地区,与当地的土著畲族等互为影响,终于形成了客家民系。汉族人大规模进入广西应始于第四次大迁徙(约1645—1867年),且以客家大迁徙为主要迁入者。明末清兵南下是此次大迁徙的重要政治原因。长期的战争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汉人为躲避战乱,纷纷从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迁入地广人稀而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的广西、海南等地。如今,“广西有客家人700万人,遍及全广西的14个地级市以及100多个县区。”客家人上下有一千多年的迁徙史,不论其自身内部或与周邻居民都不乏矛盾,但最终都能和谐共处。究其原因,自然是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物质基础、价值基石、文化根基、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的客家文化因素合力在起作用。

客家人在迁徙及定居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客家文化,杂糅了中原文化、闽粤赣山区的土著少数民族(如古越族、畲族、瑶族等)文化及湘赣文化、广府文化、福佬文化等周边文化,经过上千年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的实践,去糟存精,在协调人的自身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方面达到一定的平衡效果,可谓是“和谐文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0年春节期间参观福建客家土楼时,称赞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正是看到了客家土楼作为客家物质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客家精神文化。

客家人入桂以后,融合了不少南方区域文化的客家文化,又大量吸收了富有岭南民族特色的桂地文化,并由此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广西客家文化景观。

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边疆省区,各民族相处融洽,社会发展稳定。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时,中央充分肯定广西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这与客家文化在广西的盛行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 客家文化与广西社会的文明

社会文明,在这里主要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社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本章首先关注的是客家人在广西的表现。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先秦时期,广西叫“骆越国”,属于“百越(粤)”地区。“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可见当时的广西仍处于原始封闭的状态,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资料贫乏,百姓蒙昧无知。由于战乱或其他政治、经济等因素入桂的中原人,给广西带来了当时绝对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原文化,并与迁徙途经地、定居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谐共处,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俗、风情、精神风尚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尤其是广西客家社会普遍存在的尊重彼此、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精神文化,在广西社会和谐发展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一)客家文化与广西社会的物质文明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山岭连绵,岭谷相间,“喀斯特”(岩溶)广布,自然环境恶劣,垦地稀少,到处是茫茫的荒原。经过南明政权的抗清战争和“三藩之乱”,广西作为主要战乱之区,赤地千里,满目疮痍。清政府入关之后,为了安抚流民,尽快恢复社会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无主荒田”,准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开垦耕地”,作为己业。而且对新垦土地给以留用免予“征收钱粮”的优惠待遇。又由于清政府实行禁海政策,清初,闽、粤等沿海省区以及江西各地的客家人大量进入广西,开垦荒地,安家立业,为广西大地的绿化、耕地的垦辟、社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广西“休恬安养,生齿蕃盛,村落错居,寒暑应侯,近郡皆同中土”。这些变化与大量客家移民的开发大有关系,在官方文献、地方志书、客家人的谱牒中都有记载。如桂中《象县志》提到象州昔日是“满目篙莱”的旱地荒土,经过客家移民的开发,“已渐变水田”。桂南《防城县志》提到经过“射耕人”(客家移民)的开发“县境之田亩日辟,农业顿为之改观”。广西的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有限的生产资料又早被土著占据。客家人为何能在广西站稳脚跟,又为何能推动广西生产力的发展?除了凭借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客家社会提倡“勤俭耐劳、诚信睦邻”是其中重要原因。因为在开发山区的过程中,面临险恶的自然环境,层峦叠嶂,毒蛇猛兽出没,为了生存立足,他们需要有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深谙中华文化精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客家人素来特别能吃苦耐劳,每天披星戴月地在田间工作,晚饭后还要劳作一二小时才休息,周年如一日,毫无偷懒。广西客家社会有句俗话:“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并编有歌谣教育子孙:“勤俭丰足之家,耕读兴家之基。勤俭定能立业,奢侈导致贫困。春日一刻千金,季节绝不饶人……兴家如针挑土,败家如水洗尘。用物检点节约,破裂要多费神。房屋田地再多,乱用不久必贫。宁可自食其力,不能坐食山空。”客家人意识到,“勤俭耐劳”是生存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资源短缺的地区必须珍惜每一份资源,并做到最大化的利用。

然而,他们也知道仅仅依靠自身努力想要谋求发展是不够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创造平等互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发展的必要人文环境,特别是身处多民系或少数民族居住为主的地方。所以,客家社会又提倡“诚信睦邻”,客家人常说“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把信义视为社会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并把它作为判别君子或“小人”的价值标准。

历史上的客家人被迫流落异地谋生,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较弱势的地位。为了生存与立足,他们首先要取信于人,也需要得到朋友的信义相助,把一切损人利己、欺诈、蒙骗、陷害、背信弃义等行为看做“小人”之举,并以“亲君子,远小人”这一古训作为座右铭。客家人对待邻居做到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尊重彼此、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共同发展。“勤俭耐劳”加“诚信睦邻”,使客家人能够迅速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与土著居民一起创造物质财富,达到共赢。如广东兴宁人刘弼一,乾隆年间迁入马平基隆村后,因为村邻人排外,合议不让卖土地给外来人,刘弼一没有耕地,但他自强不息,依靠饲养鸡鸭开基立业,同时努力与当地居民沟通、协调,“三年之后,村人皆知我忠厚善良,敬而无失,恭而有礼,排难解纷,方得邻里相交,让卖田地。”刘弼一得到当地居民的信任,过上了比较安定康乐的生活。客家先民迁徙入桂,多是只身或单家独户而来。以农为本,各业并举,是广西客家人经济生活的主轴。广西商业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客家人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广西有客家人的地方,基本都有定期的集市,客家人称之为“圩”。

民间有句俗语:“客家人创圩,广府人旺圩。”说的是客家人经商不避偏远,不择地域,经营成圩市,然后才有广府人的“旺圩”(扩大集市规模)。客家人热心商业,有商品意识和拼搏精神,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积累较大的财富。在钟文典教授的《广西客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实例:客家人在广西平果创建圩市以后,始终掌握当地的商业经营权。“文革”期间,经商者被强制下放到农村劳动,商店被迫关门。客家人却暗地里在农村饲养禽畜出售。

“文革”以后,客家人纷纷回到圩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工、贸、商并举,远走宾阳、田东、百色等地,大展宏图,领先成为“万元户”者不少。广西贵港木格镇也有类似情况,“文革”期间被拉上台批斗示众的23个商人中,有18个是“客家佬”,改革开放以后,重新进入木格镇商业领域,带头发家致富的,仍旧是这些“客家佬。”

客家人对商业的热心与执著,源于客家文化对物质追求的肯定,这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农轻商”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震惊世界的“太平天国起义”由客家人发起,起义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从中可以看出,客家人毫不掩饰对更好的物质生活追求。这也是客家文化对自然人性的肯定,对生命个体的物质要求给予正视。

客家社会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培养了客家人的商业素质,进入变化莫测的商海后能够做到沉着镇定,目光长远,开拓进取,在广西诞生了许多客商传奇。

广西科宝公司、沙龙纸业公司、云南传承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联(南宁)投资公司董事张国兴和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张国兴被称为“频创‘广西之最’的客家儒商”。他是广西第一个从日本引进最先进的彩色冲印设备的商人,把以前需要几天才能冲印出来的黑白照片变成了几十分钟就能冲印出的彩色照片,他也是广西最先开创生活用纸品牌——“沙龙纸巾”的商家,他同时也是广西培养老板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校长”。

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他带出了六十多位老板,其中有近三十位百万富翁,近十位千万富翁,如好友缘酒家、永恒婚纱、巴黎婚纱的老总黄虹就是其中之一。晏平从2005年到玉柴集团任职以来,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玉柴核心理念“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经营思想“卓越品质,国际玉柴”。坚持走绿色工业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创新,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2008年玉柴战胜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销售收入209.88亿,同比增长14.32%,从规模到管理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2009年,晏平带领玉柴团队苦练内功、抢抓市场,销售收入达271.97亿元,同比增长29.58%,柴油发动机产销量突破67万台,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2010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榜上,玉柴集团排名第227位,比2009年度排名上升38位,成为2010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增长最快的百家企业之一。玉柴品牌价值超过80亿元,在2010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中名列109位。正如晏平所说:2011年恰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欣逢玉柴建厂60周年,集团正式吹响向“十二五”千亿迈进、首战跨越400亿元规模的号角。动人心魄的时刻已经来临,催人奋进的乐章已经奏响,全体玉柴建设者厉兵秣马,踏上征程,迈向千亿第一春。

客家大县广西博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据考证,早在宋代,博白的民间编织工艺就已闻名。1979年秋,来自博白的两套精美芒编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引来外商一片赞叹和大量订货,从此博白芒编工艺品在国内外声名鹊起,并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如今,芒编产业已发展成博白的支柱产业之一,博白也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出口基地。

目前,全县编织企业近400家。芒编产品的品种发展很快,已由当初的芒编逐渐发展到目前的以芒、竹、藤、木、草、纸绳、金属等为主要原料的混编工艺品,品种达上万种。仅2009年,该县编织业产值达10.9亿元,从事编织加工业的农民达20多万人,人均编织收入1000多元,成为客家人“指间飞舞的财富”。

客农、客商、企业家,共同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带动了广西各地农、工、商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广西社会的物质文明。

(二)客家文化与广西社会的精神文明

古时广西封闭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广西精神文明的巨大阻碍。先秦时期,中原地区文化鼎盛,学术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贤人辈出,而百越地区(包括广西)被称为“蛮夷之地”,即未开化的地区,没有文明曙光的地方。直至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处),在其《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仍称是“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当时的广西仍然荒僻,在学者文人眼中是与有文化的中原截然不同的落后地区。然而,在广西客家人的聚居地,就有不少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落,如贺州秀水状元村,建于唐开元年间,立村建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为广西贺州刺史。该村自唐繁衍发展至今,有一个宋代状元和二十六个进士。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考取全国各大中专学校的人数就达200多人。

同类推荐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妙趣人生

    妙趣人生

    《妙趣人生》是著名作家蔡澜的散文集。其中精选蔡澜回忆悲欢往事,品鉴生活细节,阐述生命哲理,抒发人生感慨的文章。作者妙笔生花,叙事、状物、写人、说理,皆明白如话,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蔡澜已在国内出版了近百本简体字版的著作,《妙趣人生》选文的角度比较独特,其中不少文章是首次结集出版。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中国民间素有神鬼文化传统,却是见神就拜,无门户之见,这也使得鬼神不分,故本书系即分设《鬼》《神》《仙》《妖》《怪》《精》六题,一题一书,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精怪神仙分别列传,界定门类,爬梳各种文艺作品及民俗现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民间精神世界。《怪》全书共辟四章,以古典文本文献为背景,辅以民间传说故事,从“怪”的定义、特性、类别、人与之的关系等视角,对“怪”本身作了介绍整理,作者认为怪的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魔尊问天

    魔尊问天

    何为天?何为命?我命由我不由天。魔前一叩,崩毁万劫,魔尊降世,谁与争锋?七界传说,说不尽的沧桑;三世轮回,道不尽的悲凉。魔尊问天,一人一剑,斩断命运的轮回,傲视苍穹!!!
  • 宇宙联合

    宇宙联合

    仙女星系和银河星系相撞,外星人联合宇宙所有智慧生命安排逃离银河系暂避危险,不料外星人第一次造访地球,地球人恐惧,想尽各种办法将其击落,结果外星人没有伤半个毫毛,反而弄得地球人心惶惶,各国混乱,民不聊生。在左旺和英子的努力下,安排外星人与地球人见面,从此,地球人依托外星人的高科技,迅速的掌握了宇宙的超级知识,使得地球人迅速进入到高级文明。在外星人和地球人共同努力下,建造一艘超大型太空飞船,将人类的种子——生殖源细胞,带离地球逃往银河系之外,当银河系与仙女系相撞完毕,一切回归正常,星际大联盟飞船群体纷纷赶回新形成的星系,于是开始又一轮的智慧生命的繁衍。
  •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主要介绍了国内常见家兔品种、家兔的日粮配合、兔的饲养管理、兔的繁殖、常见兔病防治及兔产品的加工等。《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内容简...
  •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内山完造1913年首次来华,以后在中国长期居住。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本书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 意上心头

    意上心头

    因救人而亡的蓝意达成“十世善人”的成就,被善明使引入六界轮回司成为转运官,自此她的日常便是为那些倒霉的神眷者解除厄运。日复一日地在各大世界流转,为神眷者奔波劳碌,她曾为知书达礼的高门闺秀,也做过斤斤计较的市井商女,曾扮过装神弄鬼的江湖神棍,亦当过拯溺救焚的佚名仙修……原以为自己会踽踽独行直至永恒,却不曾想,有人会因一刹那产生的情愫上天入地追寻她。若寿元无限,在这无尽的岁月长河里能有这么个痴心人风雨同舟,那这反复托生的漫长光阴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的枯燥。
  • 今夜入我梦中

    今夜入我梦中

    风轻吹过树叶间的空隙发出沙沙的声音。有多少人的心酸苦累随着时光流过而淹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宠炼药师

    绝宠炼药师

    她灵魂重置,是南遥国的第一美人,可是天有不测,大陆通缉令,灭门之灾,杀父之仇。各种各样的磨难出现在她的身边,混乱的记忆,家门的秘密,一切的谜团。看她披荆斩棘,一步步踏上王者的征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涯犹在

    天涯犹在

    爷爷是十里八村最厉害的人,直到他临死前我才知道他的秘密,而且我的命运也被他掌握着,一念生,一念死。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