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000000007

第7章 理论渊源及其建构(2)

总之,在行政与伦理结合的早期阶段,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公共行政伦理范畴与规范,行政学家通常是在论述政府职能、政府行为目标等行政管理问题时,触及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效率与公正问题、责任问题、平等问题等,一些行政伦理范畴的提出不是直接为了创立公共管理伦理学,而是在探讨政府管理的效率、责任与公正等问题时,引申出来的道德思考。这个时期的行政伦理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交织在一起,学者们是为了达到政府效率最大化,才把政府行政人员的行为置于价值领域进行思考,从而直接引发了对公共行政伦理问题的研究兴趣。因此,了解这一时期的行政伦理思想,需要和同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联系起来,把行政伦理探讨与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视为同一过程,这便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公共管理伦理学在起点阶段的实际情形。从这一时期行政伦理探讨中涉及的主要问题看,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以行政效率作为行政伦理行为的基本原则;提出“责任”概念作为探讨行政伦理行为的价值依据;引入“公正”、“平等”观念,作为评价政府机构设置、程序与规则的标准。管理与伦理、事实与价值在这种情形中得以初步结合。

2.2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演进

早期积累的行政伦理资源为政府行政伦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就完整的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体系而言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完善早期提出的概念,拓展基本的理论要素,进行体系化的理论建构。完成系统的理论预设,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前期提出的问题,例如“效率”概念中存在着哪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保障“责任”的实现;“共同利益”在行政伦理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何外部控制需要转变成内部控制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公共行政伦理理论的基本前提。与早期伦理思考不同的是,学者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价值领域的思维方式引入行政管理研究,以伦理标准评价行政活动与政府的设置,这种自觉意识的伦理思考及其成果,为行政伦理理论的形成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2.1对自由裁量权与内部督查的探究

这种理论准备始于对自由裁量权与内部督查的考察。早期行政伦理思考中的“效率”能否成为政府行为的价值标准?依靠什么途径实现政府行政人员的责任?这是行政伦理理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魏洛比的《公共行政学原理》出版十年后,高斯、怀特和迪莫克于1936年共同出版了《公共行政管理前沿》一书,专门讨论了这些问题。弗雷德里克和菲那对实现行政人员责任途径的争论,则标志着公共行政伦理研究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深化“责任”概念,他们在批评“效率”行政的基础上,从自由裁量权入手,审视“内部督查”问题,具体论证了实现行政人员责任的途径。

首先反思“效率”概念。研究者已经看到了强调“效率”导致的问题。当时人们对政府的最高恭维就是说该政府是“最有效的”,针对这种崇尚“效率”的风气和过多强调“效率”的倾向,迪莫克质疑“效率”的有效性,他抨击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尤其是在最近的五十年里,美国国民已经对‘效率’这个称谓有了毫无质疑的崇拜”。效率已经成为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他的批评不仅仅局限于“效率”标准本身,而是由此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讨论政府行为的价值标准,或者说,他引发人们思考,为什么价值判断对公共行政是如此重要?他认为,价值标准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府行为目标的实现,为了真正有效地实现政府的目的,公共行政需要一种更加广泛的“行政哲学”,这种行政哲学包括“忠诚的美德”,也包括诚实、热情、谦虚等所有有益的品质和行为,以便更加高效、更加令人满意地服务于公众。

迪莫克对“行政哲学”的呼吁,直接导致对自由裁量权的诉求。他与高斯的立场完全一致,强调行政官员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性。高斯在“现代行政中自由裁量权的作用”一文中强调,应该允许公共行政官员行使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他们都认为,“与法庭和立法机构相比,行政官员的自由裁量权正在日益增加,”而且预言将继续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实现行政责任,高斯首次提出“内在督查”(inner check)概念。他指出,强调行政自由裁量权,必然伴随提出另一个问题,即进行自由判断是为了谁?行政人员对自由裁量的判断该负怎样的责任?如何责任?他认为“内部督查”是负责任的有效途径,这种“内部督查”源自行政人员的责任,与行政自由裁量权密切相关,一旦作为公仆的行政人员认同这些责任,并把它们作为行政活动的职业准则与理想,就形成行政人员的“内部督查”机制,这是行政人员履行责任的内在保障。

这样的思考已经十分接近规范意义的伦理反思与价值判断。迪莫克反对将政治从行政过程中剥离出去,并担心过分强调行政效率会损害政府的基本伦理目标;高斯不仅与迪莫克一样承认自由裁量权,而且竭力强调“内部督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内部督查”,才能保证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产生的责任。这一观点的提出,是行政伦理研究的结构性转变,从重视外在的技术结构向内在伦理结构的转变,或者说,这是向道德主体内在责任机制的转变。

2.2.2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的争论

在政府公共管理伦理学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来自于弗雷德里克与菲那的争论。在行政学界,两人关于“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关系的争论影响很大。内部控制是指那些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行政行为的控制;外部控制是指政治官员以及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对行政活动的控制。争论的焦点在于,内部控制是否应该替代外部控制,或者说,是否应该由内部控制弥补外部控制的不足,如果可以替代,那么,这种替代是否具有有效性。弗雷德里克坚持认为,在复杂的现代政府机构中,用外部控制来维持一种负责任的管理形式是不合适的,他呼吁培育一种“内部督查”的方式,实现“内部控制”。菲那却认为,人类本性中的理性倾向存在着弱点,这决定了“内部督查”的局限性,人类是不可能自我控制本能欲望的。他再度肯定法律、规则和惩处的必要性,强调只有这些外部因素才能对行政人员实行政治上的控制。两人的观点表达了各自对个体行政责任机制的不同态度,弗雷德里克重视行政职业活动中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的作用,他相信个体道德自主性的作用,而菲那则强调外部政治控制对行政人员的作用。

1940年,马克斯编辑出版了《新民主中的公共管理》一书,书中对弗雷德里克和菲那的观点作了综合,基本倾向于弗雷德里克关于“内部控制”的立场。在“行政责任”一章中,他提出,法律控制对于确保责任已经不再合适,并大胆提出了一个超乎法律控制的观点:

行政责任的核心是统一的义务概念,由思想的戒律和职业的规约塑造而成;行政官员要有坚定的决心,愿意牺牲个人喜好来实施法律政策,在本职工作中,投入他的精力和创造热情;对曾宣誓捍卫的公众和公众利益,保持警醒的良知。行政责任源自真诚服务的态度。在形成这种态度的过程中,行政官员的伦理观念只能是唯一的,这就是非常重要的责任要素。

自由裁量权、责任、“内在督查”以及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的转变,由这些环节构成行政伦理的责任机制。自由裁量权赋予行政人员以自行裁决的权力,这使他们的行政行为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而责任往往与自由伴随而生,有多大的自由,就有多大的责任。随着自由的增加,要求行政人员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增加。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手段,公共行政人员就会违背责任,背离公众利益,因此,“内在督查”就成为实现行政责任的主体内在保障。

而政治与法律的外部控制作为行政人员的行为约束机制,毕竟具有外在性。

行政人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必然需要用伦理规范与标准制约自身行为,主动承担道德责任,从思想上和职业行为中真正理解责任,理解个人利益服从公众利益的准则,自觉履行大众公仆的角色。从根本上说,外部控制必须通过行政个体的道德机制、通过“内部”的伦理控制才能得以实现。行政学家普遍意识到“内部控制”对实现责任的重要性,说明行政管理与行政伦理之间的距离正在渐趋缩短。

2.2.3“共同利益”概念的提出

公共行政伦理理论准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共同利益”概念的提出。

在行政伦理的理论铺垫中,“共同利益”概念的出现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往的学者们关注“责任”,也意识到“责任”的意义,但公共行政人员的具体责任是什么,或者说,他们的主要责任是什么,仍然不甚明了。“共同利益”概念的提出,明确解答了这一问题,即行政人员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这种责任的内容正是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这对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将“共同利益”概念运用于行政评价的是特格韦尔。1940年,他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共同利益”概念,并把这一概念作为一个核心伦理标准,用以评估当时正在规划中的纽约市政委员会。他主要论证了个人利益(或私人利益)和城市利益的区别,但没有详细阐述这一概念,因为在他看来,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并认可了“共同利益”标准。他的贡献只是将它一般性地用作判断政府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但与威尔逊时期的“效率”标准相比,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接着,他回答了什么是公共行政人员的基本行政责任。他认为,除了组织结构规定的职责以外,还包括某些重要的政治责任,这就是他们所代表的公众的“共同利益”。众所周知,在早期行政“中立”观念中,维护“共同利益”的责任一直是被掩盖着的,或者说是遭到否定的。列维坦也提出,对行政人员的中立性作过于精确的理解并没有好处,他主张行政官员应该忠诚于公众,献身于民主制度。考德威尔也挑战“行政中立”观念,告诫行政官员必须切记他们是“公众的仆人而非主人”,以确立公共服务者的政治责任。他归纳道:

只要人类拥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对个人自由的热爱,只要公共管理和行政官员受服务与自我约束观念的制约(正如杰佛逊提到过的),那么,当今美国行政管理范围的拓展,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作为公众仆人的行政人员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对每一个公共角色来说,“共同利益”既是基本职责,又是社会责任。阿普尔比也认同公共行政的政治性,他在一篇题为“发展更好的公共管理”的文章和《大民主》一书中,探讨了公共行政管理如何“为道德目的之实现创造机会”的问题,探讨了公共行政人员支持民主价值的责任和对公民的义务问题。他所说的“责任”,主要是对公众的“共同利益”所负的责任,并把它作为行政责任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莱斯也明确肯定公共行政的政治本质与价值内涵,确认“共同利益”为行政人员的基本责任,并把它作为行政伦理的基础。为此,他一再呼吁重视自由裁量权,把公共行政的自由裁量权与职业伦理要求联系起来考虑。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都没有超越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没有自觉意识到对公共行政伦理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他们所做的只是再度思考旧的管理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呼吁重新评估行政伦理的作用,给行政伦理一个新的地位,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便确立行政伦理的发展方向。莱斯呼吁关注职业伦理要求,这种伦理应该以哲学为基础,也曾尝试建立行政伦理的理论框架。但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表示,他对建立伦理学的规范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因为这些规范只是“对行政官员自身行为的描述和评判标准”。与莱斯相似的是,怀特在1948年的第三版《公共行政研究导论》中提出,伦理学是外在于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法规”是行政组织之外的一种“外部控制”。这些“法规”不能有效地处理管理者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举例说明在组织上下级关系中,对于处理上下级关系,伦理法规与规则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人们职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因素,是“吸引公众注意和提高声望”所必须的条件。怀特也没有把行政伦理学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这表明,公共管理伦理学依然徘徊在学科领域的大门之外。

2.2.4伦理标准转换成内部控制力量

行政伦理理论准备的最后环节是把使伦理从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

究竟应该借助于外部力量,还是内部力量来控制行政组织行为,这是贯穿在行政伦理学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果把这种控制寄托在组织外部力量上,就无法使行政人员的行为与个体责任联系起来,行政伦理学仍然缺乏必要的主体条件,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共同利益”作为责任的外部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若无法把这种外部资源转化为行为者内部约束机制的话,外部资源没有真正的伦理意义。

同类推荐
  • 社会热点面对面(三)

    社会热点面对面(三)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社会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两本。广大读者一直给与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今年出版社延续其“直指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三)》,继续对最近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现象作出反应,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解释,探讨解决之道。
  • 传家风(成风化人)

    传家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成为老板

    成为老板

    商场上风险无法规避。风险越高,获利越大;风险越低,获利就小,这是投资的“铁律”。合理投资与适当风险,将为你赢得丰厚回报。成功的观念=冒险+奋斗。必须尽快树立起合理的投资和风险意识,让银行的钱动起来。投资有何诀窍?如何寻找有发展的投资领域?只有小钱怎样投资?快测测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分析你投资的实力。当然,我们可以先用小钱赚经验,在实战中提高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力。
  • 见自己

    见自己

    电影《一代宗师》中说:见天地,见众生,最终是为了去见自己。看过繁花似锦,见过枯藤老树;走过万水千山,行过小桥流水;体会过万千宠爱,经历过形单影只;沐浴过灿烂阳光,淋湿过瓢泊大雨......这一生,不断向前,不论成败,不论得失,只为见自己,见到更好的自己。偶尔回眸,是否见到了天地?见到了众生?见到了自己?
  • 螺丝在拧紧(译文经典)

    螺丝在拧紧(译文经典)

    《螺丝在拧紧》是亨利·詹姆斯最重要的中篇小说之一,也是凝聚了其高超的中篇小说艺术魅力的一部作品。圣诞前夜,几个朋友围坐炉旁,百无聊赖地讲起了自己听到的鬼故事。其中一个人说到郊外一个家庭女教师受到鬼怪困扰的故事。一切看来稀松平常,但一切在亨利·詹姆斯笔下却变得生动精致起来:只有家庭女教师能够见到“它们”;只有她怀疑先前的女教师因为某种邪恶的动机正在控制着庄园当中的两个孩子。所有的人都认为她疯了,两个孩子却对此讳莫如深。为什么小女孩始终不承认清清楚楚立在湖岸边的人影?是小女孩儿被迷惑了,还是女教师在妄想?作者并不急于马上揭示答案,但是脊背在发凉,螺丝在拧紧……
  • 相府恶女:嫁个皇子好发财

    相府恶女:嫁个皇子好发财

    相府嫡女,却背负着“丧门星”的恶名被逐出家门,小小年纪遭人毒手身死乱葬岗;一朝重生,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军医夺舍穿越,一身智谋助她返内宅斗恶妇重掌命运!九州大陆,异世浮沉,她凭借傲人医术笑看风云!正在她功成名就准备低调退场之时,却被酬以正妃之位,许她一世真心。容潋羽:“我说你真的认错人了……”百里溟:“撩完本王还想跑?呵,没那么容易!”
  • 拾光简录

    拾光简录

    一个平方的女孩、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平凡的一生,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
  • 普法系列:劳动者权益保障问答

    普法系列:劳动者权益保障问答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公民的财产可以随便被偷、被抢、被骗,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可以随便被侵犯和剥夺,人们就无法生活,国家就会因为没有安宁而不会存在。至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更是不可能的。所以,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最紧密,也是应用最频繁,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经营最有用的一门学科。只有学法、懂法、守法,才会确保人生的平安幸福。因此说,法律是护身法宝。我们这套书,是人们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的入门向导,是打开法学大门的钥匙,是人们自我保护的锐利武器。人们通过对这套书的学习,会了解最常见的法律常识,从而会使生活更安宁、更幸福、更美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A Second Home

    A Second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奕苍茫

    道奕苍茫

    神祗不显,仙人无迹,魔物潜藏,精怪作祟。异世少年自乱世而起,定要走出一条争命的路。
  • 侯府后院是非多

    侯府后院是非多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可颜苏却觉得侯府后院是非也不少。难缠的各路小妾,躲不开的是非阴谋,想要活下去,手段总是少不了。就在颜苏专心应对后院里的各种是非时,嗳,我说侯爷,您能松开搂着妾身的手吗?情景一:颜苏拉住自己胸前的衣襟,戒备的看着面前的沈侯爷。沈侯爷眉头一挑,眼角眉梢尽带笑意:“别挡了,也不知道当初是谁,钻到本侯的床底下偷看本侯洗澡?”情景二:颜苏:“沈枭!你要是再过来,我就出墙给你看!”“出墙?那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力气!”沈侯爷说完,一把扛起伸手捂腰的颜苏,向着卧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