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900000050

第50章 “无暇之人”——数字网络新媒体语境中的主体建构逻辑省思(2)

由此则可察知,“多对多”形式的传播结构隐含着“拟像对拟像”的交往结构,亦即“存在者—拟像—拟像—存在者”的交往结构。此间,仿真拟像成为波德里亚所称的“超真实”(hyperreality)存在物,而“拟像对拟像”的传播则更加严密地贯通娱乐至上的精神指向。作为“人的延伸”的拟像成为幻觉性主体,而其指涉的存在者则沦落为前者的隶属物,个体乃至群体存在者藏身于拟像背后,原本意图始终掌控拟像的表述,实际上却愈来愈转变成为拟像的阴影。进而,存在者和存在者的信息交往,建基于拟像生产而倾向于自我消费。沿此演进路向,则可清理出通往个体性自闭和群体性隔绝情境的清晰路标,凸显出数字新媒体主体建构的一个结构性逻辑。值得提醒的是,面对仿真拟像,个体存在者最具有自我确立性的力量乃是其力比多(libido),而在此之间,网络色情乃至网络性爱(cybersex)将存在者由自我(ego)状态,拉落至本我(id)的原始欲望的无意识状态,而自我超越的超我(su-perego)状态愈来愈遥不可及。动物性的本能欲望,确立暇时的个体存在者作为人的存在,以对抗拟像的主体性,由此形成一个内在层面的吊诡。而尤值警醒的是,仿真拟像通过个性化完美影像形象,将其赋予个体存在者,对此吊诡进行遮掩。就此而言,在娱乐性信息传播之中,视听仿真拟像遮蔽了个体存在者的本原现实形象,其虚构性的个性形象对存在者的个体存在进行反向建构,个体存在者在暇刻时间中被仿真拟像所异化,进一步失去其本真性暇时,进一步沦落为“无暇之人”。

在此,则须深入探究前述主体性内在吊诡之所在。在数字新媒体的消费语境中,“媒介物必须成为符号物,而后才能成为消费物,。。在变成‘个性化的’(personalized)以后,它进入一系列消费场域:它被消费的并不是它的物质性(materiality),而是它的差异性(differ-ence)。”由此,运行于新媒体语境的符号编码系统,生产出一系列格式化的个性化符号序列,并将其全部确立为“完美无瑕/无暇”(impecca-ble)的价值谱系。在此前提下,置身其中的个体存在者的自我个性化选择和确立,始终遵循媒介消费符号系统的主体个性价值的建构逻辑,实质上有效推进了符号系统的个性化编码的分配和增殖。细加勘察则知,“个性化”所紧密关联的个体存在者,潜在地丧失其本真的“个性化”,而为符号物所异化和代言。符号个性化进行多种多样的展示和陈述,而个体存在者却一再陷入本真的“失语”。如波德里亚所言,消费符号系统“整个修辞想要表述的,乃是无人存在。……人在我们这个功用世界中缺席、死亡、被删除。而要进行‘个性化’的正是这个缺席之人、这种丧失意义之求。此丧失意义的存在者通过符号力量抽象地重构”;重构为无暇个性的附属存在。在此意义上,数字新媒体语境中的个体存在者成为“无暇(拟像)之人”。

而媒介消费符号系统之“个性化”的虚构性在于,其外在于现实个体的真实性和具象性,而形而上学地建构出一系列抽象差异性,并将其确立为个性谱系。其“个性化”始终以现在时态进行表述,“纵身跃入了一个与过去毫无关联的现时世界”,自我隔绝于历史之外而使历史销声匿迹,由此始终置于瞬时、弥散、麻木的无暇亦无历史的“当下”。更进一步,差异性个性谱系的普世化,意味着差异性背后的编码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仿真拟像个性化谱系的自我证伪。换言之,“个性化逻辑恰恰是:。。对差异的崇拜正是建立在(真实)差别丧失的基础上。”而前述现实个体的力比多对抗性,正是对于仿真拟像个性化的形象抽空。进而,前者确证自身相对于拟像的个人现实存在之后,亦确证自身相对于动物的个人现实存在的消解;在其彰显了个人和拟像的区别之后,却根本游离在人(自我)的疆域之外。更进一步,随着数字网络媒介仿真拟像不断递增,产生“超真实”幻觉世界,超越了力比多对抗性,“性欲和快感更加强有力的是幻觉的激情。”由此,“世界等同于此:最终的幻觉,即对一个完美的、实现的、完成的、完善的、达到存在之巅的、达到真实顶点的、穷尽可能的世界的幻觉。”在此意义上,数字新媒体幻象语境中的个体存在者成为“无暇(幻象)之人”。

此外,数字新媒体语境中的“无暇之人”,亦隔绝于超越性信仰的疆域之外。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提醒,“(传递观和仪式观)两种传播概念,都有其信仰性宗教渊源所在。”传播是一个符号意义生产的过程,而其积极者则或助于个体对于超越性信仰的追求,亦即对于超我的信仰性提升。然而,媒介消费符号系统将宗教性信仰信息,编码为娱乐性明星信息,数字网络新媒体的话语形式在时间上限于现在时态,在意义空间上限于日常娱乐消费而非形而上学终极关切。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几乎周行各处,而其信仰性根源却已经拔空,而面对媒介消费符号系统的逻辑链条的自我循环,一个有效的信仰反思维度退隐不见,就此而言,“无暇之人”亦无信仰。

然而,“无暇之人”并非全然处于阴暗消极的负面存在之中。尽管恩斯特·卡西尔所称之“人的定义是一个符号的动物”有其文化学理据性,但若溢出消费符号编码系统而论述个体存在的符号消费,则成为非法性逻辑扩张,反之亦然。

有必要指出,数字新媒体所置身的现代国家的规范性基础是权利约法系统,而数字新媒体的不断革新,正对应着社会消费制度建构层面的不断建制(如中国即已制定出《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体制化建设)。权利约法系统正是确保数字新媒体中个体乃至群体存在的约法基础所在,其规范性逻辑正是消费编码系统符号性逻辑的必要前提,前述“无暇之人”被媒介符号系统所编码的更根本的基础,乃是建基于现代社会实在法体系之制度。而权利约法系统的最基本逻辑乃是权利优先(primary of rights),“权利作为一种‘社会构造,是实现并构建在种种规则的制订及其组织系统中的。没有这些规约作为区分——禁绝人我界限的强制和樊篱,‘个人自由的边界’就无法‘精确确定’并得到‘最大的保护’。”数字新媒体所关涉的消费权利建制,同样推进“个人自由的边界”的有效确立。由此亦知,权利约法系统对于个体对于暇刻时间乃至仿真拟像,提供出一个切实有效的个体自由性/自主性省思维度,由而推进数字新媒体中“无暇之人”的自省性重构,在此意义上,“无暇之人”有望走出美学批判意义上的泥沼,而踏上暇刻时间和本真个性的回归之途。

概而言之,处于数字网络新媒体语境中的存在者,受制于媒介符号系统的结构性逻辑异化,面临本真暇刻时间消失和本真暇疵个性消失的双重困境,而对于个体消费权利自由约法性的自省,则成“无暇之人”自我超越的一个有效基点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二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200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3]尼尔·波兹曼(2009),《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兴明(2006),“美学如何成为一种社会批判?”。《文艺研究》第12期,第26页。

[5]Ernst Cassirer(2006),An essay on man.Hamburg:Meiner,32.

[6]James W.Carey(2009),communication as culture:essays on media and socie-ty.New York:Routledge.12.

[7]Gaston Roberge(2005),Cyberbani:being a huma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India:Gujarat Sahitya Prakash.

[8]Jean Baudrillard(1998),The consumer society:myths and structures.(tran)Chris Turner.London:Sage.88.本文译文参阅了刘成富、全志钢所译《消费社会》中译本。

[9]Jean Baudrillard(1998),The perfect crime.(tran)Chris Turner.New York:Verso,1996.

[10]John R.Kelly(1987),Freedom to be: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New York:Macmillan.88.

[11]Mark Poster(ed)&Jean Baudrillard(2001),Selected writings.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5.

[12]Marshall McLuhan(2003),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Corte Madera:Gingko Press.20.

[13]Sebastian De Grazia(1962),Of time,work,and leisure.New York:Vintage.8.

[14]Vin Crosbie(2006),What is New Media?Rebuilding Media:The fate of media.http://rebuildingmedia.corante.com.

TPeople Who Have No“Xia”—Reflection on the Logic of the Main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Network New Media

Wu Yingjun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clarify the mode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network new media.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ymbol systems of media,in general,human being have no“Xia”.“Xia”means imperfection and leisure.Firs t,individual"s leisure lose hold of authenticity of free time.Second,media simula-tion cause the human being alienation.Third,“personalized”simula-tion produced by symbol systems of media is a false ideology.Fourth,individual become idolum who have no“Xia”in the hyperre-al world.

Keywords:new media,people who have no“Xia”,free time,aliena-tion,personalization

同类推荐
  • 北大微讲堂导读1

    北大微讲堂导读1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陆经年,我就是要跟着你

    陆经年,我就是要跟着你

    那时候爹不疼,妈不爱,少年老成的她,一心将他视作前进的目标。那时候年少气盛,骄傲自负的他,根本不知道原来一直有个人把他放在心尖尖上。她说:“陆经年,我想跟着你。”他说:“哦,那你跟着吧。”他说:“我好像有喜欢的人了。”她说:“陆经年,不管如何,我就是要跟着你。”那时说话的声音是轻柔的,嘴角弧度是上扬的,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因为你的喜欢才让一个人变得特别。
  • 魔法军火商

    魔法军火商

    ''报!城主,魔族大军入侵了''''什么,快把魔能加特林拿上来,扫死他们,肯定想不到。''徐耀阳:''我可是要成为最强军火商的男人,哦哈哈哈哈哈......''众人:''好好的超级天才不做去做这个?怕不是石乐志?''徐耀阳:''天才我也是要做的啊,不然怎么泡妹子?''众人:''......''小白文,不喜勿喷。。。。。
  • 神骑狂飚

    神骑狂飚

    这部传奇故事,以传奇英雄东方玉海、东方玉河、东方玉莲异性兄妹复杂的人生道路、曲折的战斗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主人公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气吞江海的七度,身先士卒的勇士风范。描写了神骑纵横捭阖于徐彭古战场,让复仇的热血狂飙陷敌于灭顶之灾的生动故事。
  • 鱼戏界

    鱼戏界

    虚妄的世界被无数的迷雾笼罩,长盛的艳花久久未曾凋落。当有人尝试去扒开迷雾折断艳花时,这个世界的真相才开始一点一点的显露出来。
  • 守望时空绽放时

    守望时空绽放时

    这是一个造物主的世界。时空如夏花,只待绽放时。
  • 我有一个史前世界

    我有一个史前世界

    被雷劈的少年意外的拥有了一个史前世界,这个世界中有地球上已经灭绝了的各种生物,恐龙在阳光下奔跑,渡渡鸟咕咕地叫着,三叶虫在海滩上爬来爬去……而少年又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又会给少年所在的世界带来什么改变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 凤起戾天

    凤起戾天

    传闻北冥帝王还是太子时,便嗜血成性,暴戾恣睢,手段残忍,连反臣家唯一的婴儿也不放过。自他登上帝位,便成为一代暴君。传闻北冥帝王战功累累,将北冥治理的井井有条,即使他冷血成性,却受百姓爱戴拥护。传闻北冥帝王长相美艳无比,万千女子都迷恋崇拜,却无人想嫁,因为那个神一样的男子,是她们不敢遐想的。传闻……有很多很多的传闻,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神。当世人认为无人与那个神一般的男子并肩时,却出现了一个似他们君王一样令人崇拜又恐惧的女子。“北冥羽,你丫的去吃翔吧。姑奶奶不伺候了。”某女暴乱。“皇后莫恼,气大伤身,朕会心疼的。”某帝王脸心疼。“滚粗。”苏鸢双眼含泪,什么不近女色,什么暴戾恣睢,什么神一样的男人,都是狗屁,传闻不可信。
  • 方正人生:王选传

    方正人生:王选传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 重生妖孽0a

    重生妖孽0a

    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解脱,可老天偏偏给了顾潇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既然上一世误入歧途,那么这一世自己就要叱诧风云!一夜之间,那个空有美貌的堕落少女变得正直向上。虐仇人,撕白莲。学习超棒,人品超棒,颜值超棒。“你缺什么?”“什么都不缺。”“那我把自己送给你好了。”人生顺风顺水,可惜又遇上这个男人,真是让人头痛。
  • HERACLES

    HERAC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