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400000031

第31章 西方人谈爱(8)

浪漫化爱中,妇女的作用有很大改变。她们获得了更多的平等地位。她们得到更多的性自由。妇女不需要再屈从于男子,因此她们能享受更多的情爱。

辛格指出,卢梭是提倡浪漫化爱的重要人物。根据卢梭,浪漫化爱有两种类型:一是仁慈的爱;二是热恋的爱。卢梭认为,仁慈的爱能使人生活得很有意义。

3.民主化爱

民主与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产物,因此民主化与浪漫化是互相影响的。现代民主主义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愿望与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因此人们可以爱任何人,并不必须是异性。同性恋开始合法化。

美国越战时期,对各种性自由的限制都受到反对。裸体游行、性狂欢都盛行过,但是目前这股潮流已经过去。性自由的活动被限制在特定区域,但同性恋的趋势较强。

今天,民主化与全球化一起,正在普及到全世界。

(三)关于爱的赠予(Bestowal)和评赏(Appraisal)。

辛格本人关于爱的观念,主要在于“爱的赠予和评赏”。

他说:评赏:是在自己或他人中,发现价值的能力;赠予:是创造价值,并不是评赏所得的价值,而是一种新的价值。”(Philosophy of Love,p.52)

辛格所谓的“评赏”,是指对所爱对象的容貌、人品或智慧的欣赏;而他所谓的赠予,是指对所爱对象的关爱、付出与奉献。

辛格认为,真正的爱,不仅需要有评赏,更重要是要有赠予。

上面谈到,辛格关于赠予的思想是从“神爱”来的,而“神爱”——上帝的爱,主要就是上帝对人类的拯救,这是一种赠予。

应当说,辛格关于赠予和评赏的观点,是关于爱的一种深人的阐述。

(四)创造力(Creativity)的作用。

辛格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关于赠予和创造力的关系。

他说我现在开始理解的事实是,赠予必须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普遍存在而有想象力的组成因子。”(同上,p.112)

他的意思是:人们在爱中的赠予能产生人的创造力。

虽然这个问题,辛格在《爱的哲学》一书中没有展开论述,但是我认为,这是辛格关于爱的哲学的重要阐述,也是本书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之,辛格总结了西方世界关于爱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总结了爱的历史演变,对于我们理解西方社会的爱,是很有帮助的。他本人提出的爱的赠予和评赏的观点,以及爱与人类创造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加深理解人类爱也很有启发。

西方人关于爱的观点综述

西方哲学的发展,从柏拉图到今天,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并不是每个西方哲学家,对于人类爱的问题,都有阐述。但是毕竟有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关于爱的学说或理念,对于后世以至当代,都有深刻的影响。

现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家关于爱的论点,综述如下。

一、西方人认识爱的历程

虽然近代(17—18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以认识论为主体,关于人类爱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西方哲学的开创性人物——柏拉图,却将爱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柏拉图提出:

爱是人类最高的幸福,爱是最美的,是最善良的。

爱是有创造性的。

爱最古老,又最年轻。

爱是愿与爱的对象合而为一爱的追求不断上升,由肉体到精神。

柏拉图关于爱的一系列思想,是西方哲学中关于爱的主题的珍贵的思想财富。即使在今天,仍然是非常有启示性的。

柏拉图又是理性的推崇者。他的“相论”(即“理念论”)是人类理性哲学的开始。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论”,更开创了西方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方向。

17—18世纪,西方哲学界的主要流派是英国的经验论,和法、荷等国的唯理论。不论是经验论或唯理论,都以阐述人的认识问题为主体,近代西方哲学由此而进人认识论的时代。

在这样的思潮下,关于人类爱的直接论述,在哲学著作中减少了。

启蒙运动后,西方哲学家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观点大为增强。康德提出“人是目的”的著名观点。这样的思想背景,又为人类之爱(包括男女情爱、自由之爱等)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

到19世纪时,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爱是人的本质”的重要思想。他的思想虽然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者的批评,认为他所强调的爱,是脱离阶级关系的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他的观点在西方哲学界还是有相当影响的。

19世纪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以性爱为中心的精神分析学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弗洛伊德学说的继承者形成了弗洛伊德学派,如马尔库塞、弗罗姆等20世纪的哲学家,将弗洛伊德学说从性爱扩大到了人类广泛的爱。

到了当代,在西方人文哲学中,爱的重要性又得到许多哲学家的认同;美国已经有专门的“爱与性的哲学学会”。关于爱的哲学的专著,已经出现了几本。

关于人类的爱,又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上帝的爱与自然的爱

“神爱”(Agape)是基督教关于爱的基本思想。“神爱”即上帝的爱;因为有上帝对人的爱,因此就有人对上帝的爱。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这两位主要的中世纪哲学家,都是“神爱”的积极阐述者。他们提出:与信仰(信)与期望(望)相比,上帝更大的恩施是爱;爱高于信和望。

他们提出:永生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爱的恩施。上帝的一切诫命都是围绕着爱的。

他们关于“神爱”的思想,在全球基督教信仰者中,有深刻的影响,成为了构成他们人生信念的指导性思想。

他们认为,在物质世界中,科学的功效是不能怀疑的;但是科学难以解决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基督教的爱的思想,是他们精神的寄托。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自然神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学说。

他的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自然就是神。因此,上帝对于人类的爱,就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爱。

这个思想既继承了中世纪的“神爱”思想,又接受了16—17世纪以来重要的科学的发现(如哥白尼的学说)。它是融合哲学、科学与宗教三者的思想。

自然就是神的思想,可以证明,又可以解释一系列关于神的功能。

例如,神学认为人是神所创造的。自然神学则提出人是自然创造的,因此自然就是神。

又如,神学认为神给予人以永生。自然神学则提出人类在自然的恩施下,将会永远存在。对个人来说,人的肉体会死亡,而精神不会消亡。

今天绝大多数科学家,如果是信教的,一般都能接受自然神学的思想。即使不信教(如中国的多数科学家),他们也不反对自然神学。因为自然神学,既不排斥科学,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三、理智、情感、道德的关系

理智、情感与道德的关系,是西方哲学长期争论的问题。

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和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事实上,理性与智慧基本上是一体的,因此,人的灵魂就是理智与情欲两者。

柏拉图将人类心灵分为知性、情感、意志三部分。但他没有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休谟将人类的心灵活动(或意识活动)区分为知性和情感两种,而人的道德则是知性和情感两者所决定的。

康德的哲学由三部分组成:理性、实践(即道德)、审美(或情感)。他认为,审美(或情感)是理性和道德的桥梁。

康德的哲学,是从人的思想与行为体系来考虑的,因此,道德,同认知与审美(情感)一样,具有独立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从人的心灵的来源——人脑的组成来看,情况不完全是这样。本书在《爱的科学依据》一篇中将要介绍,人脑由三部分组成:最内层的RB,管辖人的生理(如心跳、呼吸等);中间层的LB,管辖人的情感(爱、恨等);最外层的NB,管辖人的理智(语言,思想等)。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看,休谟的观点是正确的。人的生理活动之外,基本心灵活动只是情感与理智。这两者都是有人脑的物质基础的。而道德,在人脑中,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区域来管辖。它是情感与理智共同的产物,与意志的情况相似。

人脑组成的阐明,是现代科学在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早期的进展。这里也可以从一个方面理解:为什么在18—19世纪的近代西方哲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的著作中情感”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问题来讨论,而是将道德问题突出出来,压倒了情感问题。

现在,人脑的组成已经基本弄清,哲学家不能不重视情感问题,包括人类爱的问题的研究。

四、西方的爱的广义与狭义

西方哲学中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爱,就是性爱。

西方从柏拉图开始,就没有将人类的爱局限于性爱。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说爱神的威力伟大得不可思议,支配着全部神的事情和人的事情。”

亚里士多德关于爱的理解也是十分广泛的。他谈的“友爱”,包括父母对儿女、老年人对年轻人、领袖对属民、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他说:“一切匠人都热爱自己的作品……诗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过度的爱,把它们当作孩子来抚爱。”

将人类的爱的研究,集中于性爱的,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性爱的研究,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是有重大贡献的。但是将人类的爱局限于性爱,是对于人类爱的过于狭义的理解,并不能阐明人类爱的全部 含义。

因此,弗洛伊德学派的继承者,如马尔库塞、弗罗姆等,就将弗洛伊德的学说扩大到更大的领域,而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本书是主张采用人类爱的广义的,即研究人类的广泛的爱。本书的另名是:《人类爱的哲学》,就表明了这个观点。

当然,我们不否认,男女之间的性爱,或夫妻之间的情爱与恩爱,是人类各种爱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爱。

五、西方人关于爱的重要观点

(一)爱高于信与望。

信、望、爱是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思想,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都提出:爱高于信和望。

信就是信仰,望就是希望,爱就是敬爱、热爱与仁爱。基督教的教义中,这三者都是人对上帝(或基督)而言的。“爱高于信和望”的意思是:你能够爱上帝,爱他人,爱大众,比你信仰上帝,盼望上帝赐福予你,更重要。

应该说,爱高于信和望,这个理念不仅对信教者有意义,对所有人都有意义。如果你不信宗教,但你会有其他的信仰和希望,例如信仰科学,希望科学会造福予你;但是如果你不爱科学,不爱大众,那么,科学对你不会有真正的意义。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放射性元素,是她对于科学的巨大贡献。推动着她不懈努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究竟是什么?只能是她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而不是其他。

(二)爱的接受与给予。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友爱更多地在爱之中,而不是在被爱之中”的观点。

20世纪哲学家弗罗姆说可以用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当代哲学家辛格地提出“爱的赠予应高于评赏”的观点。

爱的给予高于爱的接受,自古至今,许多西方哲学家提出这个观点。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三)爱的创造性。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爱的创造性的观点。他说的大意是:爱的活动凭借身体或灵魂,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这里就有创造性的含意。

当代哲学家辛格说(爱的)赠予必须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普遍存在而有想象力的组成因子。”

可见,自古至今,都有西方哲学家关于爱的创造性的论述。

爱的创造性是本书关于爱的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同类推荐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守望家园:中国哲学的当代性反思

    守望家园:中国哲学的当代性反思

    本书的主旨是从中国当下思想的存在出发,来考察中国的思想、文化、学术作为哲学的主题、方法与思考路径。历史中的中国本土思想与文化给予我们的存在方式到了近代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使我们原有的生存存在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原来本土既有的可以代表我们的身份的本土思想文化遇到了“为天下裂”的境遇而发生了变异。正是在这个“存在”的意义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作为问题被呈现出来。通过哲学之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可以认识到:“中国哲学”不在“哲学”之中,而在“哲学”之外。就是要让“中国的哲学”从纯粹的“哲学”象牙塔中走出来,在具有生命意义的历史中寻找属于中国的“哲学”之“性”。这样的“哲学”需要的是中国这块土地的滋养和润育,中国哲学之“道,行之而成”。
  •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热门推荐
  • 长安花未尽

    长安花未尽

    苏长安本以为这辈子老老实实跟大多贵女一般听从府上安排嫁个人,这一生也就圆满了。谁知,临了临了,这家破了,国也亡了。从世家贵女到江湖儿女,红尘一切来往,归途又是何方?
  • 逃妻难追:休掉冷清总裁

    逃妻难追:休掉冷清总裁

    六年时光,她的陪伴换来他的一句,我要结婚了!六年时光,怎么可以白白浪费!嫁不了他,她就嫁给他哥,当他的大嫂!生不了他的孩子,她就生下他的侄子!然而,这时,他却对她说:跟我走吧,我们重新开始。她这才发现,一切早已回不到当初……
  • 阿娇,你的心朕要了

    阿娇,你的心朕要了

    爱情遭遇背叛,仅仅去找插足者的麻烦,可悲可笑!前世她已经愚蠢一次,今世重来,她绝不重蹈覆辙!陈氏阿娇,传言善妒骄横,与帝朝夕相处十数年,却被一介歌妓踩踏下去,囚禁长门,荣华尽失,尊严无存!当阿母的死讯传来,长门宫上一片丹红,她烈火自焚!再次睁眸,惊喜地发现,自己回到了一切矛盾的起点。本愿风平浪静,怎奈步步紧逼!陷阱重重,疑虑深深,她不再躲避,用雷霆手腕,震惊宫廷,风生水起。巨大的落差令刘彻狂躁不安,走不出纠缠的局,她红唇微勾,冷眼旁观。谁料异相突生,一块黄色平常的玉佩,让两人的关系陷入了扑朔迷离。倾国倾城的妖孽鬼医,暴戾霸道的匈奴单于,深不可测的大汉天子,温润柔情的铁血将军,无意间改变的历史,无数破闸而来的阴谋。是再续前世姻缘,还是跟随今生冤家?当一切尘埃落定,谁陪她看江山如画?精彩片段一:“回来。”一直在马上看戏的伊稚斜单于,淡淡地发话。两个士兵不甘心地瞪大了眼,回去了。“将这个女人,拖下去,充当军妓!”伊稚斜冷酷的声音响起,马上的身子丝毫不动,身后是一片士兵的欢呼。当阿娇以为自己好歹逃过一劫时,却猛然发现,前方,是比现在更恐怖的万丈深渊!精彩片段二:“阿母,谁是我的父亲?”小包子嘟着嘴,趴在阿娇身上神色慵懒。“朕!”刘彻一把抱过小包子,神色中荡起狂喜。落入一个陌生的怀抱,小包子大哭。刘彻手足无措地哄着小包子,指着远处的瀑布,转移注意力:“那是什么?”小包子吸了吸鼻子,有些不耐烦,睁着黑葡萄眼,天真地眨了眨,说道:“是远山和宝宝一样在尿尿!”说完一横刘彻:你这都不知道?干完坏事,小包子立马开溜。感受到衣摆处的热意渗透,刘彻反应过来,看着被尿湿了的龙袍,俊脸发黑!历史大致方向无差,涉及阿娇的,有变化。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阿娇,你的心朕要了》
  • 陌尘无定

    陌尘无定

    漫无止境的墨调遮天蔽日,名为黑暗的妖佞张牙舞爪横行无忌。哀嚎遍野,生灵涂炭。少年斩尽妖佞踏尸山血海而归。总之,这是个轻松的故事……
  • 冽风行

    冽风行

    起长风,起长风,长风吹到桃花岸,花开水流桃汛来;听长风,听长风,长风吹雨过青山,却闻携来琴瑟音;观长风,观长风,长风雪上无蹄印,冽冽天下不留行;挥长风,挥长风,长风轻摇西窗竹,竹杖芒鞋任凭生。问道长风千万里?却答长风是归人。 (前几章双线交叉,各位注意食用)
  •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于1870年嫁给了奥斯卡·肖邦,一个棉花商。两人先是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后又搬到一个大农场和讲法语的阿卡迪亚人住在一起。在1882 她丈夫去世之后,肖邦与她的六个孩子返回圣路易斯。朋友们鼓励她写作。她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咎》。代表作《觉醒》写于1899年,但是 由于小说以对通奸同情的笔调刻画女主人公“性意识”的觉醒,大胆表露她追求婚外情的爱情观,小说一出版便在美国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震惊了全美的书评人 和读者。
  • 穿越遇凤仙之带他回凡间

    穿越遇凤仙之带他回凡间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他,武功超群,相貌英俊,且军事才能卓越,是那个时代活着的战神。他,柔情似水,天性质朴,不善权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英豪雄杰得以誓死追随。他就是东汉末年的吕布。她,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蔚为大观。她,国色天香,倾国倾城,闭月羞花,所以能够引得无数将士竞折腰。她就是东汉末年的貂蝉。“当你穿越到了汉末成为了貂蝉遇到了吕布,你会怎么办?”“那还不简单?带回来现代……”
  • 守望先锋的恶鬼忍者

    守望先锋的恶鬼忍者

    岛田家的双龙多了一个怎么办?那就做他们的影子好了。说是这么说,但是泷治领着自己二哥的工资拥有着双倍的快乐。是什么人与麦克雷在酒吧里拯救失足少女,又是谁向莉娜(猎空)请教如何把妹。没错,正是在下——岛田泷治ps:读者群号676208141
  •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投入,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提高工作工作效率,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最有利的武器。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从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加强工作的执行力度、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理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达成有效的沟通、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乐趣等九个方面,全方位地为职场人士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一个立体式的可行方案。无论你是行政人员还是普通职员,无论你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无论你是推销员还是技术员,无论你是办公室人员还是自由职业者……通过阅读本书,你都能从中受益。
  • 寒寒何以为家

    寒寒何以为家

    作者寻求亲身经历所写我没有学历,没有家庭经济!一切事物都是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