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400000048

第48章 爱是一门哲学(2)

同一时期的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点,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既有肉体(物质)的存在,又有灵魂(精神)的存在。人们批评他的哲学是“二元论”。然而,在西方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将物质和精神并列出来,是有重要贡献的。

18世纪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如拉美特里、狄德罗等,包括19世纪的费尔巴哈,他们就是马克思所称的“旧唯物论”者,他们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是有贡献的,但是他们一般忽视精神的能动作用。

18世纪时,贝克莱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这是他在本体论上的重要贡献。

18—19世纪时,黑格尔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中最重要的唯心论者。他提出:世界上的事物都只是“绝对理念”的表现。

19世纪时,马克思提出了他关于本体论的著名论断,他认为,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将主体(精神)和客体(物质)综合起来。他既肯定客体(物质)的基础作用,又肯定主体(精神)的能动作用。

他这个论断,将旧唯物论和唯心论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本体论学说。

马克思以后,20世纪的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有两个基本趋势。

一是分析哲学与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他们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也们用语言的逻辑分析的方法企图证明:本体论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是很成功。到分析主义的后期,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对本体论又给予承认;他认为,如果采用不同的约束条件,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成立。

另一个趋势是人本主义,叔本华提出“意志”为本体;尼采提出“强力意志”为本体;柏格森提出“生命冲动”为本体。

存在主义的海德格尔提出此在”(人的存在)是世界的本体。存在主义者的观点,总体来说,就是以“人”作为世界的本体。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反对任何的“中心”与“非中心”之分。在本体论方面,既不赞成以“物质”为中心,也不赞成以“精神”为中心。这种观点与马克思的将主体和客体综合起来的观点有所接近。

当然,西方哲学还在前进,本体论的讨论今后必然还会有更新的阐述。

三、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差别,在古代就显现出来。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等)。而《易传》中却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阴阳”是世界的根本(道)。固然阴阳”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但是“阴阳”表达了对于世界本体的一种综合思想。

宋代张载说:“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正蒙·乾称篇》)说明了这种综合本体论。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他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传统的本体论思想。它既说明人来源于天洞时也说明,世界是“天”与“人”共同创造的。这也是一种综合的本体论。

“以理为本”是宋代二程和朱熹的本体论观点;‘以气为本”是宋代张载的本体论观点。用现代语言来说气”和“物质及其运动”的意思相接近;‘理”和“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意思相接近。

明末罗钦顺和黄宗羲提出“理气合一”的观点。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世界的本体是物质和运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统一。这个观点比单纯地讲“世界的本体是物质”更深刻,并且符合于现代自然科学。由此可以认为,宋明两代的“理气合一”论,达到本体论的一个很高的水平。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说:

宇宙实体,是复杂性,非单纯性。

唯心论者认为实体只是精神性。唯物论者认为实体只是物质性。

心物二宗之争,其骨子里,都是坚执宇宙实体的单纯性。

乾为生命和心灵,坤为质和能。”“同是宇宙实体内部的复杂性。(《乾坤衍》)

熊十力在这里讲的“实体”,就是“本体”的意思。他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乾代表精神;坤代表物质;世界的本体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体。

当代新儒学的代表牟宗三提出中国文化是‘综和的尽理之精神’下的文化系统,西方文化是‘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下的文化系统。”(《道德的理想主义》)。他讲的“综和”就是“综合”的意思。

总之,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是以“综合”为主要思想;主要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也是“天人合一”的综合,即自然与人的综合。

由此可知,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或强调物质,或强调精神;或强调自然,或强调人。而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强调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强调人与自然的综合。两种思想体系,各有特色。

四、两个世界的不同本体

下面叙述笔者在《综合哲学随笔》一书中所论述的本体论观点。

我认为,探讨世界的本体,不能不对“世界”的概念有所追究。

人所面对的世界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世界与人为世界。当然,这两类世界是互相联系的。马克思说的“人化的自然”,就是受到人类改造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这一部分,既然已经受到人力的改造,应当列人人为世界。

关于两个世界的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手稿中就说过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吴倬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2002)中,专门有一节,谈“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本书所述的“自然世界”就是他所说的“自在世界”;而这里的“人为世界”就是他所说的“人类世界”。

人类的历史已经有500多万年,由于人类的高度智慧与能力,人类早已是地球的主宰。人类发展到当代,应该说:整个地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特别是工业化以来,工业中煤与石油的燃烧,现代生活(汽车、空调等)排放的废气,严重地污染了地球大气。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已经改变了全球气候。由于气候的变化,海洋、冰川、沙漠等,全都受到人类的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生态系统,也不可能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在今天,即使是浩瀚的海洋、高山的冰川、茫茫的沙漠,无数种类的生物等,已经不再是脱离人类影响的自然世界了,它们都属于受到人类影响的人为世界的范围之内。

是的,我们仰望的宇宙星空(除了在极小的范围外),还没有受到人类的影响,是属于自然世界。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一切,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全都属于人为世界。

关于本体论的讨论,不能不从两种不同世界来思考。

(一)自然世界:对于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世界来说,按现代科学的认识,世界是由物质与能量所构成,其运行是依据物质与能量的运行规律所支配。在自然世界的范围内,唯物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精神”,只是亿万颗星球中的一颗(地球)上的一种高等动物(人类)头脑所产生的特殊现象。除了专门的学科(如心理学、人类学、医学等)外,其他多数自然科学学科(物理学、化学等)对于“精神”,都可以不予考虑。

(二)人为世界:它是人类所影响或所创造的世界,可以包括:

1.人为自然世界。包括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自然界,如大气、土壤、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人为物质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用于衣、食、住、行、通讯、研究等方面的各种物质。

3.人为社会世界。包括人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家庭、国家等。

4.人为文化世界。包括人的宗教、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书刊等。

现在要问的是:究竟人为世界的本体,或本原是什么?

唯物论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是在人为世界中,无论是物质世界、社会世界还是文化世界,很明显,都离不开人类精神的创造作用。没有人类的智慧,可能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吗?可能有大米或面粉吗?可能有汽车、火车吗?可能有国家吗?可能有小说吗?

即使是人为自然世界,地球的大气温度的增高,是人类工业化的结果,而工业化又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今天要控制地球大气的升温,也必须依靠人类的智慧与科学的进步。

当然,人为世界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恩施。

人为自然世界(地球上的大气、土壤、生物等)是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

人为物质世界(衣、食、住、行、电脑、通讯、科学仪器、医疗设备等),当然要依靠人类智慧,而又需要有自然所恩施的自然物质。例如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农作物,而农作物都是由自然界的植物培育而成。工业当然要依靠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科学技术,但是也不能离开大自然所提供的煤、石油、水力等能源。

即使是人类的文学,当然首先要有文学家的灵感;而文学家所用的笔、墨、纸张,也需要以大自然所恩施的物质为原料。

总之,人为世界的本体或本原,既不是单纯的物质,也不是单纯的精神,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这就是综合的本体论,是地球上的人为世界的本体论,这是对人为世界的本体(或本原)的合理而科学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张继与熊十力等哲学家的“乾坤合一”的思想,以古老而抽象语言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在同一文章中,将他自己的思想称为新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又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p.48)。

我的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主要论点是:

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人的实践的产物,都是客体与主体的综合。

2.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从客体来理解,也必须从人的实践来理解。

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旧唯物主义只将事物看成单纯的、直观的客体;而新唯物主义将事物看成在实践基础上的客体与主体的综合。

国内有些哲学教科书虽然对马克思的这一段论述是重视的,但一般并不将它作为马克思的本体论的论述,而作为马克思的“实践论”。

笔者的认识是:马克思的实践论是他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两者是不能分的。马克思在这一段论述中所说的,是对世界事物的根本性的理解,并且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分开来,难道还不属于本体论的论述吗?

马克思在这个论述中所讨论的是与人的实践有关的世界,应该说,就是人为世界。

因此,根据马克思的新唯物论(或称实践唯物论),应当承认,人为世界的本体,就是客体与主观,或物质与精神,在实践中的综合。

有的唯物论者驳斥唯心论的一个论点是:精神是人类大脑的产物,因此精神也是物质创造的。这个论点,在恩格斯看来,是属于19世纪旧唯物论的一种肤浅、庸俗的观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其实,精神既是大脑的产物,也是精神本身的产物。试想,一个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当然是他自己大脑所产生,难道不也是各种小学教科书中包含的人类文化、科学知识所产生的吗?因此,精神本身,并不只是大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

人为世界的本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在综合之中,是物质还是精神占主导地位呢?

在地球上,万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物质层面,变化是被动的、十分缓慢的;而人的实践与精神层面,变化是主动的、日新月异的,并且具有人的主观创造性。

例如自然界的植物演变,都非常缓慢,可能需要几千、几万年,才形成一个新物种;而人类通过植物育种而产生各种农作物,要快得多,十几年就能育成一个新品种,并且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而形成新品种的特性(如水果的口味、形状、耐储性等)。

因此,客观而科学地分析,应该承认,在人为世界,万物的形成与发展中,人的实践与精神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当然,自然物质也有其基础性作用。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话,事实上是总结了19一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而科学技术,就是人的实践与精神(智慧、意志、创新)的产物。所谓“第一生产力”,就有主导性的含义。

有人批评上述观点是唯心论,是否定唯物论;那么批评者本身实际上就陷人了马克思所说的旧唯物论的境地。

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在唯物论的宣传中,在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同时,忽视“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作用”。似乎谁强调了精神的作用,谁就是唯心论。

同类推荐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本书是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道德思想的一个扩展性研究。作者从主体间道德与主体道德的角度梳理,分析了柏拉图政治哲学中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重要问题——即惩罚问题。在考察了惩罚与希腊的传统价值类型之间的关系后,作者结合柏拉图的道德理论先后论述了赔偿、阻遏、改造与报应等思路在其惩罚思想中的地位,并从其惩罚理论中存在的改造与报应之间的张力结构中发掘出了柏拉图的惩罚理论所开创的古典政治哲学教化意义——从主体间到主体的政治道德教化。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在无限影视中超脱

    在无限影视中超脱

    李仁是一个整天幻想着穿梭大千世界的普通上班族,在得到名为‘’起源‘’的系统后,李仁成为了位面穿越者,寻找超脱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 不要让自己过得太舒服:王石的万科管理之道

    不要让自己过得太舒服:王石的万科管理之道

    本书深刻还原和剖析了中国第一房地产品牌万科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时间点,以及王石在这些关键点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本书还将呈现了王石是如何以自己建设性的经营模式来掌舵整个万科帝国的。王石不赞同做工头一样的董事长,他善于分权,善于培养人才。王石坚信,一个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容易被打垮的,所以,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王石的品牌文化战略让万科在房地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强。王石是如何把万科从一个小贸易公司打造成年销售额超过1700亿元的房地产龙头企业的?王石的个人魅力有哪些?王石又是怎样进行日常管理的?相信本书会给您最完美的答案。
  • 基本剑术

    基本剑术

    地球毁灭,人类危急,生死存亡之际,可怕的意外和灾难,永远不知道是哪个先来。唐安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天塌了,有个子高的人去顶,可有一天他发现,他成了那个个子最高的人。
  • 错承君王宠

    错承君王宠

    她原是游戏“草丛”中,滴落不沾身的女大学生;他是愿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的皇子;她的离奇穿越,为救他舍身献吻;而为她的自由,他放弃游手好闲的自由日子,掀起了一朝的巨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完全掠夺者

    完全掠夺者

    你的记忆,你的经历,你的存在,全都由我来接替!我即是你。我,便是全部!
  • 涅磐重生之毒后

    涅磐重生之毒后

    她爱他,他恨她;她为了他,背弃了家族,助他登上皇位;他登基第一天,白家满门抄斩,却唯独留下了她;德妃欺她,将铁钉钉入她的膝盖骨,挖去她的双眼,她等着他来救....最后只等来了妖孽必死一道圣旨....上天对她不薄,她重生归来,他的冷,他的恨,他的无情,他的一旨圣意!若他要她死,她便要他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