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800000002

第2章 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宁波盐业(1)

第一节 先秦至隋唐时期的宁波盐业

宁波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东南隅,宁绍平原的东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7000年前,宁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在《禹贡》中为扬州之域,夏、商、周三代皆为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与句章3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鄞、鄮、句章3县与余姚合并,重置句章县。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宁波因其濒临东海,海涂和海水资源丰富,发展海盐生产条件优越,盐业生产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

一、盐产地的分布

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自身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盐对于原始人类的重要性并不比火差。因为火的发现仅仅是导致人类由‘生食’到‘熟食’的一种文明进步;而盐的作用则在于维系人类的生命、生存和发展。因此,较之于火,盐更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正由于此,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历朝历代无不对盐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盐可谓是我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这从“盐”字的构造也可见一斑。“盐字现在简化了,本来写作‘盬’体现了煮海的行义,盐字从卤,卤上有人,卤旁有臣,下有器皿,这就是说盐的制作是政府官员(臣)的监督下取海水(卤)在器皿(皿)上煮盐。这不仅展现了盐的生产流程图,还展现了盐的国家专管专卖。”中国盐业资源的开发有一个逐渐演变的历史过程。宁波海盐生产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据《越绝书》卷8云:“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明确记载在春秋越国之时,勾践为管理盐业曾设有盐官。这是最早的有关我国东部和南部漫长沿海地区设置盐官的先秦文献。其所记载的地区,恰好包括今浙东宁波地域。陈桥驿据此而研究指出:“既然越语称盐为‘余’,而这一带的越语地名除朱余外,尚有余杭、余暨、余姚三处,显然也都与盐有关。由此可知,今翠屏山丘陵北麓诸盐场,从春秋越国起就已经存在,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这一说法是可信的。《史记·货殖列传》在谈到吴地时,也说吴地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以来就有“东有海盐之饶”之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春秋时期江浙沿海地区生产海盐并非虚言。据《宁波盐志》记载:“鄮置县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为会稽郡属县,县治在今鄞县区宝幢同岙村,旧称贸山同谷口。秦时鄮县范围包括今鄞州区、江东区、海曙区和北仑区的大部。……在秦置鄮县前,当地居民就在今鄞州区宝幢一带山下进行包括鱼盐的‘海中财产’贸易。因此,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鄮之同谷附近的沿海地区就已有海水制盐和食盐的贸易。”综合上文所述,再结合《管子·地数》所言:“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煮海水为盐,已经不限于所谓‘青州’(山东半岛),北面已扩展到了辽东半岛,南方更达到了江浙沿海地区。”春秋以降,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普遍提高,宁波海盐生产也进一步发展起来。汉初,今宁波辖区为吴王濞属地,是重要的海盐产区。有关于此,曾仰丰曾言:“江、浙场区,古为吴、越要荒,汉以前,古籍所载盐事,无专指淮、浙者,至汉吴王濞都广陵,煮海饶国用,淮、浙煎盐,始见于纪载。”因此,《史记·货殖列传》在谈到汉初情况时,即称吴地“东有海盐之饶”。但今宁波辖区沿海一带还未成为汉代的最主要产盐区。这表现在《汉书·地理志》所载的从西汉中叶至王莽时所置的36处盐官中,还没有一处是设在今宁波辖区的。

截至唐代,我国海盐生产无论是其产地数量,还是其产地分布,相比于汉代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汉代沿海地区主要产盐县只有19处,而唐代增加至35处,约是汉代的180%;另一方面,唐代北方和南方产盐县的数量比例与汉代相比呈倒置态势,海盐产地的重心已由北方移向了江淮。

随着唐代盐业生产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宁波的海盐生产也趋于繁荣,并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海盐产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江南道海盐产地分布于苏州嘉兴、杭州盐官、越州会稽、明州鄮县、温州永嘉、台州黄岩与宁海,及福州侯官、长乐、连江、长溪和泉州晋江、南安等8州13县。再结合宋人施宿《嘉泰会稽志》的记载,在海盐产地8州13县中,涉及今宁波辖区的有越州的余姚、明州的鄮县、台州的宁海。”这也被其他一些文献进一步印证。据慈溪沈师桥《沈氏宗谱》记载,今慈溪的沈师桥一带,“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可见,唐代沈师桥一带已有人设灶煎盐。又据清周庆云的《盐法通志》记载:“唐代宗(公元762-779年)时为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江南至彭水县十二水。”其中,就列有宁海为产盐县之一。再结合宋嘉定《赤城志》中“长亭盐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旧在港头,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徙今地”的记载,唐代宁海产盐区当在今宁海水车、越溪和城郊三地。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今岱山县一度隶属翁山县(今定海)富都监,归属明州。据《岱山县盐业志》记载:“唐乾元至永泰年间(公元758-766年),境内居民已利用滩涂,削土取咸煎盐。”此时,浙东已被誉为“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

宁波的海盐生产在五代十国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具体表现在今宁波辖区内甚至因鱼盐之利而设置了新县。据《太平寰宇记》卷98·《江南东道十》记载:“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以地滨海口,有鱼盐之利,因置望海县,后改为定海县。”足见今宁波镇海区、北仑区境内盐产之丰富。

二、盐业生产与流通

盐分为自然盐和人工盐。汉人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对“盐”就解释说:“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人类对自然盐的发现和最初利用,当在遥远的洪荒时代。但截至商人,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只有“卤”(自然盐)产于西方,而没有“盐”(人工盐)产于东方的概念。这具体表现在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不仅无“盐”字,而且“卤”和“西”还仍为一字。早期的人工盐主要有海盐和井盐两大类。在人工盐中,因海盐相对于井盐来说,其资源暴露,易于开采,所以利用海盐的生产应先于井卤制盐。我国海盐生产源于何时,史籍虽并无确切记载,但透过先秦两汉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我们还是能影影绰绰辨别出一点痕迹来。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对此,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指出,“许说盖出《世本·作篇》”。《世本》为战国时史官所撰,其记载当有所根据。惜宋时《世本》已散佚,好在今《图书集成》中收有辑本,但诸辑本中并无“古者”、“初”、“海”等字眼。从许慎“古者”这一含糊用语来看,显然汉时的人们已对“宿沙”的记忆模糊了,但结合段玉裁的注及上文所述,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大约商周之际,先民应已掌握了海盐的生产技术。这也被新近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和寿光市博物馆联合对山东省寿光市大荒北央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是西周前期煎煮海盐的聚落。

自古及今,因海盐来源不竭,其一直就是我国盐业生产的主项。宁波与海为邻,自然也是我国海盐的重要产区。宁波海盐的生产方法是“煮”。

《史记·吴王濞列传》就说:“(刘濞)煮海水为盐。”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也说:“按东南之盐,煮海而已。”从先秦至隋唐,宁波制盐应经历了从最初的直接煮海水成盐,到后来发展成先将海水制成卤水,再将卤水煎熬成盐的演变。

直接以海水煎熬成盐,发生于我国海盐生产技术水平尚处于较原始阶段之时,其是我国先民人工制盐最初的必然选择。但是,煮海为盐是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直接用海水煮盐这个原始阶段的。人们在长期的海盐生产实践中,随着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从直接用海水煮盐进步到制卤煮盐。那么,我国先将海水制成卤水,再将卤水煎熬成盐的淋煎法海盐生产技术的采用始于何时?根据有关考古资料研究显示,商周时期,山东北部生产海盐已采用淋煎法。至于宁波历史上采用淋煎法海盐生产技术起源于何时,由于史料阙如,一时尚难以说清楚。不过,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刘晏任盐铁使时,“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暵旱则土溜坟,乃随时为令,遣吏晓导,倍于劝农”。显然,唐代已采用了淋煎法中的刮泥淋卤制盐,此法并因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而开始被广泛采用。以此类推,宁波历史上大规模采用刮泥淋卤制盐的生产技术自当也不会晚于此时。

盐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催生盐业贸易。秦时,宁波盐业生产和贸易已趋于活跃。据宁波早期地方志宋宝庆《四明志》卷1·《风俗》记载:“古鄮县乃取贸易之义,居民喜游贩鱼盐。”可见,古鄮县时宁波的沿海一带,其经济活动带有浓重的海洋意味,鱼盐生产和贸易已相当兴盛。这也被此后元至正《四明续志》的记载所印证。其卷1·《土风》在谈到明州乡土风俗时提及“《会稽典录》曰: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是皆以会稽一郡风俗言者,而四明于是概见焉尔”。

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经济地理的变动,两淮、江南等地逐渐成为海盐生产的重心所在。截至唐代,宁波盐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此时,全国盐业产地呈现出淮浙海盐竞相发展的局面。如,在玄宗《幸东都制》中,即有“引鱼盐於淮海,通秔纻於吴越”的夸耀;在杜牧《樊川文集·上盐铁裴侍郎书》中,开篇即呼称“盐铁重务,根本在于江淮”。显然,淮浙海盐的生产已成为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所控制和依赖的最重要的食盐来源。这也被同时代及其后的其他文献记载进一步印证。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至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刘晏领东南盐铁使时,“吴越扬楚,盐廪数千,积盐二万余石”。值得注意的是,在刘晏设置的十监中,据宋人施宿《嘉泰会稽志》记载:“唐越州有兰亭监官场五,曰会稽东场、会稽西场、余姚场、怀远场、地心场,配课盐四十万六千七十四石一斗。”其中,余姚场即石堰场,今属宁波慈溪市。又,唐代宗时,刘晏为管理盐业设置了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侯官、富都十个盐监,以及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大转运场,以负责食盐之产销。不难发现,刘晏所建的十监四场,主要设置在淮浙一带。其中,富都监当时属于明州鄮县。唐代包括今宁波境内的淮浙海盐生产如此之繁盛,以致在唐代行政区域中,“除河北、河南道的十余州多食河北、山东盐,江南道福、闽数州多食福建海盐,以及岭南道诸州或分食岭南海盐外,其余州郡恐都以销售淮、浙盐为主。因此淮浙盐的流通遍布东南半个中国”。

三、盐业组织和税收

盐乃“国之大宝”,是我国古代国家财政赋税收入中的一项重要来源。

正因如此,自先秦至隋唐,我国历朝统治者无不极力控制盐产资源,独占盐业利益,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起具有各自鲜明时代特点的盐业组织和税收管理体制。

据《越绝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行政管辖范围覆盖今宁波区域的越地就设置了盐官。这说明截至春秋,官府已对盐业加强了管理。其盐官具体执掌如何,因传世文献记载过于简略,今人已难窥其详。但据曾仰丰研究,“春秋时,除齐国用管子之法,行专卖制度外,其他各国之盐法,大都循周之旧,采用征税制”。若此言不虚,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地所设盐官的主要职责当是征收盐税。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沿用了原秦国的盐业政策,在产盐的郡县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吏,进一步加强对盐铁等山林川泽资源和产品的控制。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的话说,秦“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何谓“颛川泽之利”?陈直解释为“采取包商制”,即秦王朝将盐铁的生产销售权授予少数大商人垄断经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盐铁的产销。秦时,今宁波区域是否设置了专门的盐业管理机构和官吏,史无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营盐业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并被课以重税。

同类推荐
  •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海洋——生命的摇篮,海洋为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与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海洋,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对于海洋,人类已经做了很多:但人类做得还远远不够。海洋的无穷奥秘和未解之谜又说明人类对海洋仍是一知半解。它们只是一部浩瀚巨著的一段引子,期待人们去撰写它丰富多彩的华章。我们更希望它成为一种诱饵,吸引当代青少年,从而开拓我们民族的新视野,在21世纪刻上我们民族的海洋印记!21世纪已经降临,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动物:破解动物的密码

    动物:破解动物的密码

    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大约有150万种,分布于地球上所有海洋、陆地,包括山地、草原、沙漠、森林、农田、水域以及两极在内的各个地方,成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动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般认为动物最早的祖先是海绵,它们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5.6亿年,距今约5亿年左右的海绵化石也已被发现。那么动物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到现在的呢?
  • 沉寂消亡后的悄然复苏:神秘的火星文明

    沉寂消亡后的悄然复苏:神秘的火星文明

    本书分上篇昔日火星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下篇征服火星开辟人类第三故乡,几百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把火星视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在许多特点方面跟地球很相似。天文学家还观测到许多条纹布满火星表面,便据此推断那是火星上水量充沛的河流水系,抑或是火星人修建的人工灌渠……是否存在过火星文明?大家莫衷一是。然此书记录了世界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上发生的怪异现象和宇宙灾变研究中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新发现,以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火星文明以及人类将如何征服遥远而艰辛的火星之旅,如何开发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点的雄伟壮举。
  • 地理:把圆圆地球看透

    地理:把圆圆地球看透

    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灵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禹王庙,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阁遗址在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为三楚胜地,千古巨观”。龟山原名大别山,后又称鲁山,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衣冠冢在此。
热门推荐
  • 诛天焚神

    诛天焚神

    来世今生敌人蹲着,美女躺着我就是苏枫,咱最狂不服来单挑你已经死了
  • 重生之我们的回忆

    重生之我们的回忆

    “年少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否则余生都无法安宁渡过。”年少时遇上最好的你,最后却没能够保护好你。重来一次,我只想用尽一切的方式去宠你,爱你,保护你。(男主重生)
  • 闪婚危情

    闪婚危情

    婚后,沈思雨千方百计想要逃离;可是林先生这只老狐狸的圈套太深,无处可逃。最后的美好,好像也不算太差。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此去经年不应有恨

    此去经年不应有恨

    王金凤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心里怨恨周其昌,然而她却不忍心伤害当初抛弃她的他,他们之间的情感会将如何结束?周司剑与赵美琪这一对苦命鸳鸯,他们之间的爱情父母是强烈反对,正当柳暗花明时,他们之间的爱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婉婷与艾鹏辉的爱情也是周家的人万万不能接受,然而他们对这份爱情至死不渝,他们之间的这份爱情又将何去何从?杜青青和杨骁飞的爱情也是一波三折,又将如何发展?本小说还写了两处寻亲的事:二十年前王金凤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后,可二十年后她带着一份愧疚回来寻找自己的孩子;马慧敏曾两次到周家认孩子,可是一波三折,她们是否会找回自己的孩子呢?一切答案尽在《此去经年,不应有恨》。
  • 霸道总裁:丫头,来吧

    霸道总裁:丫头,来吧

    前一刻还信誓旦旦要潜他的丫头,下一刻就要逃之夭夭。丫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他可不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霓裳小千金

    霓裳小千金

    "对于艾美洛家族的小千金阿拉贝拉来说,她的15岁生日是个永远无法忘记的噩梦,在那天,一向最疼爱她的大哥乔治意外遇害。从此,生日变成了忌日。乔治生前是艾美洛品牌的首席设计师,在时尚圈中举足轻重,他去世后,艾美洛工作室群龙无首,各路竞争对手伺机而动,业内的“霓裳女王”仙仙小姐更是直接预言艾美洛工作室必将衰败。风口浪尖的阿拉贝拉在大家的议论和怀疑声中,接手大哥的工作,成为罗塔司兰首位未成年设计师。这位坏脾气的小千金初出茅庐便遭遇“滑铁卢”,她先后得罪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超模,大家纷纷离她而去,致使她在接下来的时装发布会上一败涂地,被董事会罢免,赶出了艾美洛。
  • 岁月和你都很甜

    岁月和你都很甜

    乔眠在某一天不小心转了一个某影帝的黑料,被影帝的粉丝围攻。网友们愤愤不平:“谁给你的脸黑我老公?”某影帝说:“我给的。”(超甜,男女主互相暗恋。这本书缘更。)
  • 侯府生活记事

    侯府生活记事

    郁郁而终后穿到侯府主母身上,有爹疼,有兄长爱,重要的是,老公还是个高富帅。再拐了前世女儿做儿媳,世界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