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2300000010

第10章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3)

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运用了唐代特有的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佛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了阿弥陀佛在向众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在双层莲花座的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他们赤膊袒胸,筋肌突起,体态勇猛,正在奋力向上承托着室座。金刚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沉稳。主佛背后还有52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位菩萨,造型别致,独具匠心。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姿态生动,神情各异,像是一群雍容典雅的贵族少女的群体像。52的数字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即将成佛)、“妙觉”(已经成佛)。此外,在万佛洞的南北壁上,还雕有伎乐人,分为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的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或吹,或弹,或演奏,或拨弄琴弦,仿佛奏出了优美的旋律,而舞伎则在这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他们将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妙刻神工之处。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万佛洞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像之外,还有两尊石狮,也是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可惜的是,两尊石狮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万佛洞的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像通高85厘米,将麈尾轻轻地搭在肩上,头部微微向右倾斜,脖子柔软地放松着,使得圆润的下巴出现了一道丰盈的褶皱,左手轻勾着一个水罐,身体呈妩媚娇柔的“s”形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而又端庄。据说,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石窟时,即被这尊菩萨的优美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自己巧妙的艺术加工,被成功地运用到表演之中。

以上所描述的三个著名的洞窟都开凿在龙门的西山上,唐代到了武则天时期,又在东山上开凿了一些洞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看经寺和擂鼓台三洞。

四、看经寺

看经寺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的北侧,是龙门东山最大的洞窟,为武则天时期开凿。洞的正面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砖瓦结构的二层楼,门额上刻有“看经寺”三个字,此洞的名称由此而来。

看经寺为前后双室构造,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米,宽11.16米,高8.25米,窟顶平面,雕有莲花,周围环绕着四个体态丰润、形象优美的飞天。窟内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各9身),相传是从摩诃迦叶到菩提达摩的29位西土“祖师”的形象,是根据隋代费长房的《历代法宝记》刊刻的。

这29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特征的高僧形象,形体相似,但面部特征却刻划各异,有老年、中年、青年,有眉舒目明者、有苦思冥想者,有虔诚作礼者,有扬眉张口者,有回顾瞻望者,有翘首遥望者,有沉思不语者等等,各具性格,前后呼应,三壁人物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形神兼备,有如一个排列有序的人像雕刻展览馆。

这一罗汉群雕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类型性格的规范,堪称妙品,不仅是龙门石雕罗汉群像中的杰作,也是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

五、擂鼓台三洞

擂鼓台三洞位于龙门东山石窟区的南端,为东山石窟区开凿较早、规模较大的一组洞窟,由北、中、南三洞及窟外崖面多个小龛构成相对独立的区域。据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领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此处一个宽阔的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而相临擂鼓台的这三个洞窟便叫“擂鼓台三洞”。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源于印度,产生于7世纪以后)造像石窟。窟顶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刻有莲花装饰,周围环绕着飞天,但因风化剥蚀,已经模糊不清。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去黑暗、光明普照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佛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高大的须弥台坐之上,头带宝冠,臂佩装饰。在北洞前壁的南北两侧,各雕有一尊观音像。其中,南侧为八臂观音,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上;北侧为四臂十一面观音,高1.9米,赤脚立于圆形台上。

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因洞中造有15000尊小佛像且又比西山万佛洞的小千佛稍大而得名,是一座武则天时期的禅宗窟。洞顶作穹隆形,刻有华丽的莲花。窟内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上的弥勒佛,整尊造像采取高浮雕的手法,后面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令人可惜的是,弥勒佛的头部20世纪30年代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洞的壁基有25尊高浮雕的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造型奇美,雕刻精细。

擂鼓台南洞的主佛也是“大日如来”,头戴宝冠,脖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从正面看,佛的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仿佛能与礼拜者的眼神进行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在洞窟的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达760尊之多,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工匠们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非常到位,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唐朝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知识小百科

如果你到龙门石窟参观,你知道当地最有特色的饮食是什么吗?

在饮食方面,龙门石窟最具特色的就是“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引入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后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的顺序有严格规定,很有讲究,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

“水席”起源于洛阳,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干燥寒冷,故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以酸辣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第四节龙门石窟的书法瑰宝

龙门石窟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宝藏。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就是“龙门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它们分别代表了魏碑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一、“龙门二十品”

的称号始自清代,最早见于清代著名学者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之中。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后代的碑拓鉴赏家们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北魏时期的20方造像题记。其中,有19品集中在古阳洞,剩下的一品在慈香窟。

从内容意义的角度而言,“龙门二十品”记载着佛龛的雕凿动机、时间、人物、目的等,一般表达了造像者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使我们能够清楚、明了凿窟雕像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而从美学意义上,“龙门二十品”以其“兼有隶书、楷书两体之神韵”的独特书法艺术风格,被赞为“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康有为评语)。可以说,“龙门二十品”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体,是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共同体,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魏碑”书法的艺术精华尽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能称为“品”者,是指可以作为学习楷模的法帖而言的。“龙门二十品”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用笔以方笔为主,气魄雄强,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有隶书的格调,又蕴含楷书的因素,是“魏碑”体的杰出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尤其是“龙门二十品”之一的《始平公造像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艺术风格独特。一是此碑与其他诸碑的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二是此碑文方笔处干脆利落,笔画折处浓墨重顿,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无怪乎康有为曾感言:“遍临诸品,终于《始平公》,极意疏荡,骨格成,体形定,得其形雄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

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他在对“龙门二十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认为它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大成、血肉丰美。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龙门二十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龙门二十品”依然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着无数的参观者包括漂洋过海的海外友人,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二、“伊阙佛龛之碑”

“伊阙佛龛之碑”也叫“褚遂良碑”,位于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和南洞之间,通高约5米,宽1.9米,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关于该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嘉祐六年(1061年)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据这两本书所言,该碑原为开凿宾阳洞的造像碑。到了唐代贞观十五年(641年),在碑上又重新刻了唐太宗第四子李泰为母亲长孙皇后开窟造像的发愿文。此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写,谏议大夫褚遂良刻写,共计1600余字。字体清秀端庄,刚健有力,是标准的初唐楷书。

此碑在运笔上采用方圆兼施,捺脚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整个碑文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唐代张怀瑾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褚遂良少年时从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学书,后又师法王羲之,颇得羲之书体的精髓。魏征曾赞其书法道:“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褚遂良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他同欧阳询、薛稷、虞世南并称为“初唐四家”。

知识小百科

你知道中国书体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吗?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以其无可比拟的美感和艺术魅力而独步世界。中国书体的演变,大致经过了以下的几个阶段: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第一,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第二,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尤其小篆,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第三,隶书。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即用笔向右下斜)更加明显,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第四,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历史上有著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第五,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运笔自由。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流利而不草率,工整而不拘束。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第六,草书。字形相连,笔划飞舞,生动简约,最能体现书法艺术的线条美。唐代的张旭和怀素是最优秀的草书家,其字被称为“狂草”,张旭被后人称为“草圣”。

同类推荐
  • 威武正气的故事

    威武正气的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谦虚礼貌、艰苦朴素、自立自强、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都是我们的后代应该发扬光大的。《威武正气的故事》收录了历史上的正气故事和正气人物。《威武正气的故事》这些精品故事展现了我国很好人物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青少年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教你学口琴吹奏

    教你学口琴吹奏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有一定关联,是我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我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因为音乐与我们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我们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影响作用。
  • 荣耀新美文:最后的愿望清单

    荣耀新美文:最后的愿望清单

    有多元的视野,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和社会,将视野焦点多样化,并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勾勒当下不同群体的现实生活。有温度的故事,这里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惨淡的阴影;有青春的疼痛,也有成长的蜕变。故事里有彷徨,有焦虑,有孤独,更有勇气,有温暖,有力量,有憧憬。有情怀的青春,这些青年作者的笔下涌动的是青春的新姿态,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讲述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成长,朦胧的爱,懵懂的情,挫折的阵痛,叛逆的碰撞,这一切都属于他们的逻辑和思维。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变化多端的叙事方式,有多角度的人物塑造;他们冲破固有思想的牢笼,凭借创意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
  •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做温暖的“老班”

    做温暖的“老班”

    《大夏书系·做温暖的“老班”》共分为三辑——思考篇、实践篇、启示篇,思考篇呈现了作者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深刻剖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实践篇呈现了作者强大的行动力,班主任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成就自己;启示篇呈现了作者强大的阅读力和敏锐的反思力,书评和影评都围绕教育展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热门推荐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疏节

    疏节

    我是你的稻草,而你又是别人的稻草;我的一生是你的游戏,你的游戏又是谁的赌约。
  • 修行在人间:精进

    修行在人间:精进

    本书分为调适生命之道、修行之道、君子之道、幸福之道等四卷,所谓“道”即指方法或道理之意,举凡人生各种场合的应对方法和思考理路多有涉及,如谈学习、谈生活、谈交际、谈家庭、谈修身养性等,将佛法见解与日常为人处世相融合,实用性颇强。
  • 快乐元素

    快乐元素

    快乐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本书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快乐。
  •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活动作为企业的基本社会活动,每天都在频繁地进行,但很多人忽视了其中的礼仪问题。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弥补外在形象的先天不足,还能让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得到更好的表现。学习现代商务礼仪,是每一个渴望成功商界人士的迫切需要!
  • 萌妻来袭:我家总裁甜炸了

    萌妻来袭:我家总裁甜炸了

    杨馨觉得她以后的另一半,可以不出众,但是一定要让她的心底暖和,很暖和跟暖和的那种。然而就在她以为自己真的找到那个人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只有暖和就够的,他让她等他,可是万事谁又能说的准的!
  • 阴阳天主

    阴阳天主

    三十六天界,一界一天主。当阴阳天之主因为一次意外来到无神大陆,且看他带着如何成长蜕变,傲战九天!绝世天才又如何?国色圣女又怎样?于我面前,都是我的垫脚石!
  • 时间机器与隐身人:THE TIME MACHINE & THE INVISIBLE MAN(

    时间机器与隐身人:THE TIME MACHINE & THE INVISIBLE MAN(

    《时间机器》是令威尔斯声誉鹊起的处女作,也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通过《时间机器》,威尔斯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处境的关怀,拨动了亿万颗不安的心灵。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感叹生命的短暂,然而威尔斯竟设想出一架能自由穿梭于时空中的机器,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均构思得天衣无缝,只要人类还为时空的局限所困,《时间机器》的魅力将永不消减。1897年发表的《隐身人》亦是威尔斯流传深远、广受欢迎的作品。《隐身人》将视角转向了科学技术本身,向读者展现了科技无限发展后潜在的负面效应。威尔斯警示人们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能招致灭顶之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科学发明一旦落入自私者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 斗破之神级玩梗

    斗破之神级玩梗

    韩生嘴角扯了扯,心想这个系统居然敢骂他。眼睛一转,笑了笑。系统冷哼一声,心想这个小子居然跟它玩套路,呵,年轻!“靠!系统你居然算计我!”“擦!你不也坑我了吗!”几乎异口同声:“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