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200000002

第2章 导言(2)

(二)关于两岸关系制度化与和平发展框架

李鹏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制化需求与建构》一文,论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制化需求及推进路径,作者认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最终实现完全统一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两岸关系不断实现机制化,最终形成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机制性安排的进程。两岸关系机制化既是一种手段、一种进程,也是一种结果。机制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源于两岸交流交往的强大需求,建立在对增进共同利益的认知和化解利益分歧的需求基础上。李鹏另一篇《两岸关系可持续和平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从两岸关系可持续和平发展的理论意涵着手,分析了可持续和平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内源性、互动性与外源性三种,提出发展路径是要“放眼长远、循序渐进、稳中有进、统筹兼顾”。李鹏的第三篇《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再思考》,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涵应该涵盖两岸关系的各个方面,核心内容是政治共识、经济互赖与社会融合。

林劲《关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若干思考》,认为构建和平发展框架是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过程,政治协商及谈判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途径,从而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政治协商机制,提出两岸政治协商及谈判的具体内容包括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位、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签署和平协议、台湾地区的“国际空间”问题及两岸的定位问题;认为两岸政治协商机制的功能有协商两岸政治问题与沟通两岸政治分歧、落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讨论关于台湾地区的最终政治安排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陈孔立《构建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和平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目的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途径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依靠力量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近期设想是构建和平发展的具体框架。

赵森、李义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出和平发展框架的构建途径是机制建设,包括协商谈判机制(两会商谈、国共两党商谈与其他商谈)、和平保障机制、法律规范机制、经贸合作机制、文化交流机制等。

王建民《关于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建构问题的几点讨论》,认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是个历史机遇,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涉及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也与台湾岛内政治和解问题有关,更不能无关台湾的“国际空间”的安排,而和平发展框架的原则是一个中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与安全等,和平发展框架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过程或过渡性安排,统一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

王鹤亭《基于动力分析的两岸持续合作机制建构》,在探讨了两岸持续合作的动力主体——个人、团体与政府,持续合作的动力形式——政治力与社会力,持续合作的动力媒介——利益、权力、信息与情感等基础上,认为两岸持续合作的机制建构,在战略层面应是权力制衡、权利契约、社会支撑三种路径和谐互动的结果,而在具体的策略层面,则要建立起结构上相互协调、在功能上互补的动力、激励、整合、协调沟通与保障等机制。

陈先才《两岸持续合作的动力与机制:非传统安全合作视角》,在回顾两岸合作的动力与机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岸持续合作的影响因素,包括两岸互信基础的缺乏、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及台方政经分离政策等,重点论述了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对两岸持续合作提供的路径与内涵,包括利益联结路径、文化认同路径与机制规范路径。

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提出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基础,达成和平协议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保证,进行制度性整体设计、建立各种交流合作机制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

林冈、万东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和路径》,在论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后,探讨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路径,认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出发点是尊重两岸的政治现状,路径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破解政治难题,确立两岸对中华民族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陈星《和平发展视角下的两岸关系制度创新》,认为两岸关系的结构性变化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大陆对台思维由对抗性思维调整到合作性思维的战略性变化对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协商机制的制度创新又推动与巩固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陈鸿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建设的五个面向》,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程度和水准与两岸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流交往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从现实需求到愿景规划再到制度协商又到政策落实的不断深化过程,其中应坚持共识化、正常化、民族化、科学化与大众化五个面向。

(三)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动力

1.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以张亚中的论述最为系统,在《两岸统合与和平发展——一条互利双赢的稳健道路》,文章旨在强调要和平就必须要合作,要合作就必须建立互信,要互信则必须在两岸政治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上取得共识。建议以“一中三宪”作为两岸政治定位的基石,以“两岸统合”做为两岸互动的架构;在实践上透过两岸和平协定的签署、共同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并相互尊重彼此为平等的“宪政秩序主体”,在此基础上建立多重共同体,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周志怀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挑战与动能》,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进展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由过去的“台独与反台独”、“和与战”转化为如何共谋和平发展与共享和平红利;二是两岸关系初步实现了动态式平衡的良性发展;三是两岸经济与社会一体化进程悄然启动;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可逆转日益凸显。提出开创两岸新局应关注的问题包括:探讨两岸经济合作中强势一方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被弱势方接受问题、台湾民意的变化与走向、民进党仍然是两岸和平发展最大变数与障碍,提出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的主要动能是继续深化政治互信。

吴能远《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194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划分为军事对峙(1949-1987)、交流对立(1987-2008)、和平发展(2008-迄今)及协商统一(未来)四个阶段,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中必然、必经的阶段;二是其中需要解决的课题复杂而艰巨,包括全面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整合,努力构建和平发展框架与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三是和平发展阶段的长期性与曲折性。认为解决两岸关系中的问题需要大陆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台湾各界认清国际大势与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国际社会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助力而非阻力。

朱卫东《着力推进三大基础工程,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认为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内两岸双方应着力推动三大基础性工程:一是全力加强与落实以ECFA为主体的两年经合工程,以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二是全力加强和深化以“三通”为载体、以文教为主体的两岸社会交流工程,以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三是全力加强和推进以两会协商为主体的多层次对话工程,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陈先才《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征、问题及对策》,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政治互信开始积累但互信基础仍然薄弱;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既有的结构性问题(如“中华民国”地位问题、军事互信问题与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及“台独”问题)与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政治摩擦与冲突方面问题及两岸社会管理领域、经济领域及文化领域等方面问题。提出推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需要加强两岸协商,努力用框架与体制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有成果巩固下来,同时加强涉台立法体系的全面建构,包括制定和出台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而陈先才另一篇文章《关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动力与途径之研究》,首先论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基本内涵——“九二共识”,分析了当前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基本动力包括祖国大陆的快速发展与实力提升、两岸社会主流民意都主张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当前两岸利益的不断融合与连结及国际社会对两岸一中的高度共识,提出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基本途径是继续扩大两岸交流与广泛增进两岸共识、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基础的建设、要尽可能地化解各方面的阻力及巩固双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认知。

白光炜《夯实“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确保两岸和平发展正确道路》,认为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倾向,特别是台湾岛内存在的“蔡英文上台无害论”,提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包括需要不断地给“九二共识”注入新的内涵,需要让“九二共识”法律化、制度化。白光炜另一篇文章《努力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突破》,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与渐变性的特点,经过4年多快速发展进入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阶段,而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突破,需要牢牢把握和平发展话语权,持续推动两岸增进政治互信,共同形塑和平发展历史记忆。

杨为华《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概括了大陆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界中存在的焦躁情绪:一种是当两岸关系发展顺利时的过于乐观,另一种是两岸关系出现不利时的悲观焦虑。提出两岸政治议题协商有所突破的关键在于寻找与构建政治上的共同利益,构建一种双方都认为有利可图的共同政治利益。

李承禹的《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困境》,以台湾为主体,透过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剖析,发掘贯穿两岸关系的种种争辩,由此梳理问题的症结。

萧元恺着的《台湾问题:政治解决策论》,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中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包括“正统”与“偏安”、“主权与治权”、“国号”问题、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和与战、“外交休兵”、文化认同等问题。

杨立宪《进一步深化和平发展局面——未来四年的两岸关系前瞻》,提出马英九连任后未来4年两岸关系走向应该是“政治互信更加巩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深化,社会融合更加平常,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普罗大众,和平发展的路线不再因岛内政党竞争而有改变之虞”,认为两岸关系要确保沿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前进,必须注意把握四大原则:政治互信、以民为本、循序渐进、克难前行。

郑庆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刍议》,认为两岸领导人新思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厚植共同利益。

陈勤浩《台湾大选后的两岸和平进程路线图》,提出推动两岸和平进程的近中期路线图:一是两岸共组“两岸和平发展学术顾问委员会”,寻求破解政治难题的方式;二是酝酿出台“海峡两岸关系法”;三是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四是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

郭震远《巩固与持久保持台海和平的途径与前景》,认为欢迎与支持实现台海和平已是台湾岛内主流民意,但巩固与持久保持台海和平的前景并不确定,因为“和平台独”在成为台湾岛内“台独”势力主要活动方式后,“和平台独”推进及其趋势也将严重损害台海和平,提出巩固与持久地保持台海和平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利益所在。

张露《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四个着力点》,提出:一是要积极争取话语主导权,努力打造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引导力的前瞻性的思想理论体系;二是要继续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在具体方法策略上有所创新;三是要着眼于未来发展,逐步为两岸统一进程中的对接机制建设做准备;四是要警惕外部势力干扰,努力将国际社会中不利因素边缘化。

王海良《试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认为中国大陆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历史的选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需要两岸共同的政治共识的增进,而克服政治障碍则是两岸扩大共识的关键,需要重视影响与制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要素,通过扩大两岸政治共识奠定两岸和平发展的坚实政治基础。

张五岳《从国统纲领到ECFA:两岸关系互动的回顾与前瞻》,在回顾“国统纲领”演变的基础上,论述了政治性议题难以回避是两岸关系未来的挑战,提出善用类似“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之类的民主机制以因应两岸未来发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凤凰谋

    凤凰谋

    一道道宫墙,一重重宫门,把情爱权力和欲望编织成网,让他们身陷其中,为之纠缠不休。盈盈舞袖,暗藏杀机;飞花轻梦,硝烟四起。他们深受这红墙碧瓦所害。却也正是这片红墙碧瓦,让他们相遇,相知;让他们相恋,相怨;再让他们相守,相随。让那些曾经为爱、为欲,厮杀纠缠的影子重重叠叠地融进了那道红墙碧瓦之中。直到繁华落尽,一身憔悴时,方知早已掩埋了我的青春,你的爱情。
  • 我和我的冒险团

    我和我的冒险团

    在第不知道多少次拯救亦或是毁灭世界后,中场休息的米杉很庆幸自己很久以前还是一名普通人的时候,不管玩什么游戏建的都是女性角色,不然的话……米杉回过头看了眼身后那群冒险团员,额头冒了一层汗。(目前计划中的世界有魔兽、暗黑、天际、黑魂、辐射、尼尔、血源、怪猎、DNF、FGO、舰R、天刀、剑三……出场顺序不分先后,也不保证肯定会出……没错,这是宣传!)----------------新书已发布,已有连续更新500天不间断的完本小说,请放心阅读。扯淡群号385123536,群主是作者唯一QQ
  • 剥豆集(一)

    剥豆集(一)

    吃青,有两种解释。其一,头年打下的口粮告罄,当年的稼禾还没黄熟。去地头掠割些青稞小麦穗头,或摘取少量蚕豆豌豆角煮了吃,以缓解青黄不接的饥谗。其二,品尝新鲜五谷。豆粒将饱未饱,麦穗将黄未黄时节,无论生吞还是熟吃,清爽怡目,香脆可口。拿时尚话说,是十足的绿色食品。吃它,即可解馋,又可愉悦精神。自儿时起,每年仲夏有乡下亲戚送来现摘的青豆角,或者已经煮熟,簸净麦衣的小麦、青稞让我们尝鲜。这些熟麦粒,要么囫囵咀嚼,要么搓成麦梭儿用蒜油炝着吃,爽口的滋味妙不可言。如是青蚕豆角,得煮熟再吃。
  • 戴笠本家写戴笠

    戴笠本家写戴笠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下午,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C—47型222号专机坠毁于南京附近江宁县板桥镇的戴山。专机上的戴笠和军统人事处长龚仙舫等十三人,无一生还。戴笠机毁人亡,上至蒋介石,下至军统大小头目如丧考妣。四月一日,例行的军统成立纪念会,成了戴笠的追悼会。军统内外勤头头全部到齐,蒋介石也参加了追悼会,并含泪主祭。戴笠的墓址由蒋介石亲自择定,安葬在南京灵谷寺旁志公殿右侧。
  • 城市天空1

    城市天空1

    讲述“我”进城打工……最后又回到农村的经历。
  • 朝阳警事

    朝阳警事

    天眼,地眼,不如人眼。社区民警,扎根基层,依靠群众之眼屡破奇案。朝阳群众表示:别犯事,否则你就完蛋了!PS:新书《韩四当官》上传,求支持!
  • 千山万水总是你

    千山万水总是你

    走过千山万水也总是你让我感到温暖彼此间如同水晶般透明的感情让我觉得人生不再孤独生活变得有意义
  • 荒荒唐唐

    荒荒唐唐

    林唱晚入道那日,虚境山内乌云密布,白雾茫茫,电闪雷鸣飞沙走石间,圆月竟隐隐泛了血光。
  • 微凉未见

    微凉未见

    (本文已完结)讲的是女主和她朋友之间的故事
  • 这个校草我罩了

    这个校草我罩了

    【已完结,新书《每个夜晚说想你》已发布,求收藏,求支持】 相识后――听说校草用一年的时间从学渣成功晋级为学霸,从叛逆少年晋级为高冷睡神?!那天,韩清言问林辞:“给你个棒棒糖,甜一下,跟我走吧”林辞收下糖,却冷酷拒绝他的请求 后来,林辞拽住韩清言的衣角,“我就喜欢你这么优秀的人,糖我要了,所以你可以给我一次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