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700000006

第6章 卢照邻——日夕苦风霜

因为阴雨不定,所以,我打起了帘子读书。只瞥一眼他,就哀愁四起,好像遇见了我的起初。

他的诗可能很多人没有读过,或者读过也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但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房里首席丫鬟花袭人的名字,没几个人不熟悉。一般都认为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给她取的“花袭人”这三个字来自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花气袭人浑欲醉”。但实际上,早在陆游之前,他的着名长诗《长安古意》中就有类似的诗句。那首诗有着匪夷所思的、衍发和生产我们思想的能力,弥缝了现实与幻象的界限。两者中都有的、流动而不流逝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影响着我们对春天或爱情的判断和理解——《长安古意》堪称初唐第一佳作,去找找看吧。它的最后两句是:“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其他的还没什么,贵就贵在“袭人”二字上,精要而丰富,朴素还妩媚,情入骨髓。所以,有时我们对于初唐乃至更早的那些有着更为尊崇的致敬也在这里了——后来的诗人都抄先驱们的,先驱们却是自己脑子想。

这也是先驱们的悲哀:人们(包括我)把眼睛盯在最辉煌的舞台中央:唐诗,宋词,而灯火阑珊的地方,稗草一样瑟缩着的,是古诗十九首,是花间词……我们把它们忘记了,虽然一抬头就能看得见。

可是,是它们生的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似乎被嫁接、压枝和杂交之前的稗草们更接近原来那些句子该有的体温和体香。

读一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便嚼出五古连绵流转、气脉连贯的味道,胜于后世多少对仗工稳的律诗!我始终认为,唐诗的律化,是一时风气的变迁,而不是什么进展。沈宋、李峤等人对律诗定型的贡献,只是在标志一种变迁的意义,而不是对文学史的什么贡献。文学,只有形象、情感、思想那些曾经打动人的、至今仍旧打动人的东西,配叫做文学的成就。旧诗有字数、简单对仗、略求音韵,已足以是一门精妙的艺术,我从没因为近体诗那些细致规矩感到律绝更加高级、精妙或更加悦耳、铿锵。对更多的作者来说,那是一种桎梏,或者一门技术,于文学何干!旧诗里的自由体,是最好的体。

他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如同一场雨水穿越大地,所有的路途都摆动飘摇,如此明暗交错又千回百转,去赴一个盼望已久而喜忧参半的宿约。这个人啊,自己也曾感叹:高宗时代崇尚吏治,他专攻儒业;武则天时推崇法治,他信奉黄帝老子的无为学说;后来朝廷屡次征召提拔贤士,他已经得了风疾,从此残疾。对风疾后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风寒或者风湿一类的疾病,有人说,风疾就是中世纪时几乎毁掉了整个欧洲的麻风病,而他得病的时候,可能还不到四十岁。

回到洛阳,他就到处求医问药,却一直不见好转,似乎阴雨连绵等不到晴天。因为要求医问药的缘故吧,在洛阳过了两年,他又移居太白山下,借住在一座茅草屋中。这一时期,得到一位方士的秘制药丸“玄明膏”,很见效果。但是,不久他父亲的死去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太悲痛而胃口大坏,药丸一吃进去就立即被吐了出来,根本无法发挥疗效。因此,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最后终于瘫痪,起不了床,像九月的麦子,一旦被浸泡便无法收割和打捞——而人的一生可不就是一季的麦子?然而,在他二十多岁时妻子已经去世,谁又来照顾他呢?这个不能行动的病人,头发凋落,花朵凋落,树叶凋落,热情凋落……他的悲惨命运似乎从很早就已经坐胎成型,一点一点落到实处。在《失群雁》诗中他这样哀叹:“惆怅惊思悲未已,徘徊自怜中罔极。”实在是那一时期的诗人自况。

好在他是着名诗人,曾结交了不少朋友。因此,家道清寒的他因病隐居之后,也能得到一些可贵的、忘形之交的资助。据文献记载,赞助过他的人有太子舍人裴瑾之、韦方贤、左史范履冰、水部员外郎独孤思庄、少府丞舍人内供奉阎知微等人。有了这帮官场友好的资助,他在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时候,还有能力移居具茨山下,在那里买了几十亩土地,引了颍河水绕过房屋四周,大概是为了灌溉之用,供一个蠕虫一样即无尊严又无生存能力的残障的诗人种田——一个瘫痪的病患,他要怎样种田?用什么办法?受了多少难为?种的田活了吗?活了多少?够不够吃?……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现在的官人无论如何是不会费心照顾一个残障的诗人了,绝对不会了。哪怕是为他凑钱买地让他难为着种——他们忙着收钱。

日子又深又寂,当他的身体被约束之后,他的思想却有空间得以深沉地蔓延开来,然后渐渐地红浓绿肥。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或许用思想行动不是他愿意选择的生活道路,但却能像一个寂寞采桑的女子,假装看到一池一池的莲开,并带着冷冷的喜气手绘下五彩。他的诗作在事实上是拐杖也是轮椅,还是老师,解答了一些身体和心灵的困难题设。这让我们想到自己:现实世界里,人欲如麻,弱水三千,我们要满足什么欲望,我们选取哪一瓢饮?这些可能的解答会是一个很庞大的空间。谁也没那么长的生命去遍历搜索。我们需要预见一个愿意得到的答案,然后,给自己以一定的约束,方可有所得。

也许是因为对未来太过绝望吧,在具茨山的这处居所附近,他让人预先修造了坟墓。自己平时就躺卧在墓穴之中,等待死去。

他瘫痪之后,无法自己行走,这样的日子过了十余年。其间每逢春秋时节,在一些闲处的日子里,比如秋收后,为了欣赏烟霞景致,他就央人用轿子把他抬到户外,面对山川景物,他悠然怅望,久久不愿离去。那一次,他身边叶色葱茏,能看到满天的星光,还有清寂的月色——那月如眉。他的《行路难》就是自己心情的最好表达:“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黄莺一一向花娇,青鸟双双将子戏。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一朝憔悴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对比李白的《蜀道难》,我觉得,除了备言了自身的离别忧伤、世事艰难,他还另有一种对历史的兴亡之叹,器局反格外壮大些。诗人从渭桥边枯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后半部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胸怀之开阔不是俗流可以望其项背的。

可是人生犬牙交错,对这样卓越的诗人,命运还是一点也没打算放过——好像他(她)越卓越,它就越不放过。一天,他写了一篇《释疾文》,剔骨见血地为自己的命运感伤了一番。最后的最后,他还是因为无法忍受疾病的痛苦(也许还夹杂了生之恐慌?),决定采取安乐死的方法——在跟亲友一一道别之后,自己提起衣襟,滚进颍河结束了生命。多么孤寂!没个人商量,没个人安慰着体谅着心疼着拥抱着,也没谁拦阻,又多么轻易,像风吹熄了一盏灯,像水珠落到了水里,黑了下去,吞了下去……唉唉,这个庸俗的世界竟然无福承载一个天才诗人。

以现在的眼光打量过去,这样的结局,也还好吧?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病,比起日常的“如抽丝”来,似乎“病去如山倒”来得更痛快些,而一个诗人或爱人的意义不过如此:你来过,我看到;我知晓,你欢喜。如此而已。不这样说,还要怎样呢?还能怎样?已经发生了,发生了一千多年了,无论怎样都好像来不及了……还有,当然还有,所谓长生不死和白头到老都是骗人的。虽然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将是永存这是个真理。但真理又怎样?真理常常不如谬误更切近我们,常常被时光呀、现实呀这样无形的大手封存成琥珀,高高挂起在墙上,仅供参考,而我们只能站在泥地里绝望仰望。

唔,我宁愿他在他的下一世,变身为一只蝴蝶,连走动都不需要,只轻轻扑扑绿窗纱似的薄翅膀,披着旧旧的春天,就可以上长安,下江南,到处打探“飞来飞去袭人裾”的南山桂花的身世,也可以与蜂子谈一场我们山水遭逢、他们好心误会的恋爱,也不必像而今的声口粗莽,只用甜蜜蜜的小嗓子哼哼唱唱“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密写流年,活过装着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幸福和些许无聊的忧伤的一生,就可以了。

他的不幸有两点:成了残废,自尽。其实,我们还可以给他加上两条:刚刚遇到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为了养病不得不马上分离,两人从此天各一方,以及还给朋友骆宾王骂——被最好的朋友误解和骂、一骂一千多年翻不了身,难道不是一大不幸么?他哪里是那样的人?

况且一个残障人士?按照常理,他心里应该是自卑和悲苦大于骄傲和荒淫的。他没有理由不是一个珍重爱情的人,而爱情的最美好处也正是——要你记得这些:我曾烛下盼望。那样天涯杯酒的分离,其实是我们都想要的,却无怨。对吗?

而要真正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不妨看他在《咏史四首》里仰慕的是哪些人吧,那些句子里都分别坐着一盏灯:孤直耿介、一诺千金的季布,淡泊保真、明智识人的郭林宗,奇志奇谋、及时身退的郑太,勇而知义、旷达知命的朱云……看他写朱云“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看他那些和神仙道侣的唱和,看他对鲁仲连式功成身退的深深理解,以及带有的积极珍惜的意味,就知道他不是个专心于仕途经济学问的俗人——他有病,他的诗没病。他是汉时有血性有肝胆的荆轲、燕丹的同乡,平生羡慕搏浪椎击秦始皇的张良、诛杀诸吕的周勃那样的英雄,人品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从文到人,口碑一直不错,而自忖不凡的骄傲的杨炯曾说过的“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对他的那半句也应该发自肺腑(对王勃的就透着乱七八糟的杂八物——嫉妒,不服,恨意,可那位老兄除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口号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让人们记得住的?人家王勃有多少勃发的才气)。而他的诗同样是又中规中矩,不出怪辞;又自然有神,气不可夺。这大不易。

他的确配得上同仁那样婉转的表扬,和他自己日夕苦挨的风霜。

[诗人小传]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朝诗人,字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年少时,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李裕府曾对人说:

“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

《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二十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着录为十卷。今存其集有《卢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七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二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七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着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同类推荐
  • 自由在落日中

    自由在落日中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英国的二十个月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想,从作者的视角出发,从多个侧面讲述海外的生活,挖掘在海外生活过程中作者自己心灵的变化。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意识形态的同时,更努力去剖析现象后的本质,寻找偶然中的必然。
  • 给我一个对手 让我战胜自己(醉美文摘)

    给我一个对手 让我战胜自己(醉美文摘)

    当你缺乏勇气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懦弱;当你不够勤奋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骄傲;当你无法宁静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浮躁。本书从发现自己—掌控自己—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定位、聚焦自我、战胜自卑、战胜退缩、战胜命运、摆脱依赖、征服惰性、克服恐惧、逆境成长、征服狭隘、征服固执、打破枷锁、锤炼性情、重视习惯、提高效率、挑战极限、超越平庸、超越竞争、超越思维、超越格局等诸多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
  • 纯真的担忧

    纯真的担忧

    本书由作家亲自编选,全书15万多字,63篇作品,共分4辑:“静静的生活”“失落之物”“地球书房”“无人知晓的”。骆以军的散文,沿袭了他的小说写法,凸显了他“会讲故事的温柔暴力熊”的特质。人声嘈杂的夜市,躁动与迷茫的青春,擦肩而过的面孔,文学同道的寂寞,父辈人的乡愁,城市恍惚破碎的影像,以及回忆、梦境、奇闻……在作家笔下一一呈现,似描摹了一幅浮生聚散、往事微茫的台北人与物。作家通过真性情的写作,无限地切近生命的悲欢。
  • 小猪倌和她的杰勒玛

    小猪倌和她的杰勒玛

    1951年冬至来年开春,昌都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机关干部、警卫连和宣传队约200人左右,在倾多宗(县)的郎丘、汝朗两地开出近千亩荒地,种上了青稞,当年就获得大丰收。办事处决定,入冬尽可能多地拿出一些青稞救济贫苦农牧民和下一年春耕时贷给缺种子的小差巴户和自耕农。春节(包括藏历新年)刚过,便组成若干工作组下到白玉、许木宗,月儿贡一线的各个村继续宣传《和平解放西藏协议十七条》,访贫问苦,登记缺粮、缺种困难户和进行一般社情调查。我们宣传队分在许木片区的各个村。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热门推荐
  • 我和巫师有个约定

    我和巫师有个约定

    都铎王朝的宫廷画师被人暗杀,可他竟奇迹般的复活了!于是,他决心要查出杀害自己的真凶……可这一切跟我刀卓雅有什么关系?我跳我的楼,你寻你的仇,偏偏要把2018年的我拉到1559年的你身上!这回好了……娘炮了吧?这戏该怎么往下演?找真凶,找身体,找信念……这回我们可有得忙了……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约定!
  • 带着外挂去修真

    带着外挂去修真

    千峰孤独,万众寂寞;天下武功,唯挂不破!外挂说明: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等同于一个“大预言术”,每实现一次效果,扣除29%气血,29%修为!张劲:“天降横财!”咣!一口装满金银的大箱子垂直落下。这是一个玩家带着挂,误入玩家云集的修真大世界的故事。
  • 凡世断缘

    凡世断缘

    牵扯仙魔两界千年的恩怨情仇,随着失去了记忆堕入“轮回”历劫的长公主而拉开了帷幕,凡世的恋慕化解不了不可变的仇恨,却叫那已经变化了的心思,如何自处?
  • 剑逆乾坤

    剑逆乾坤

    苍天无情,大地无爱,天地弃我又何妨,且看我一人一剑,逆转乾坤。
  • 公共住宅金融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住宅金融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梳理西方公共住宅金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书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住宅的供求特点决定了,普通住宅既是政府干预的主要对象,也是公共住宅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
  • 穿越成男主

    穿越成男主

    一个高三狗,在一次熬夜看小说后,莫名成为男主!
  • 浮躁世界里的我们,都欠自己一个专注

    浮躁世界里的我们,都欠自己一个专注

    在这个速食的时代里,浮躁的人们行色匆忙,看似忙碌的做着努力,可工作生活始终没有得到预期的满意效果。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忙了,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专注于一件事。有了专注力,你就不再浮躁迷失,三心二意,急功近利;从此专注自律,执着坚持,管好自己;世间美好的事物都会跟随你!书中通过具体的分析解析,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安抚自己浮躁的心,慢下来,静下来,专注做好手头的事情。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可以使我们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额外收获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享受幸福的心。容易分心、浮躁的时代,你仅靠专注就能胜过大部分人!
  • 做有志气的男孩

    做有志气的男孩

    《做有志气的男孩》讲述了: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利益所诱惑,他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失败后不颓废、逆境中压不垮、贫穷下不卑微。
  • 杨周翰作品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杨周翰作品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杨周翰先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角度,来研究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力著。他以17世纪英国文学为突破口,把17世纪文学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以一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少人问津的作家为切入点,揭示了17世纪英国文学的风尚和思潮,发掘出17世纪英国文学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写了英国十七世纪文学的历史,杨周翰先生并非囿于经典文学,而是把一些不为以往的文学史家所关注的文类和文化现象,例如悼亡诗等,纳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并从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出发比较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从而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
  •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