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700000007

第7章 宋之问——不敢问来人

他一生的关键词是:问故乡,做尿壶,杀人。

先说杀人。应该说,他在诗歌的世界里拥有另一副面孔,诚挚,清爽,迷人,甚至还有些可爱的羞涩,像一个大男孩,一株与山水和谐相处的绿树。他在格律诗上也具有开创之功,可以与写古体诗的苏武、李陵比肩。

但是,他犯了一个诗人最不应该犯的错误:骨头软,用自己的文采去换别人的口水,满身都充溢着投靠主子的酸臭气——他先是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当上宫廷侍臣,张易之失宠被杀后,又傍上佞臣武三思那样不入流的乡神土鬼,当上了修文馆学士。自此,大男孩不再,小文人开始——杀人机器开始,长势良好的树木反转变形,成为疯狂缠绕纠结、不可自拔的藤条。

一名小文人总是从眼馋别人的才华开始堕落的,他也不例外:正当他要极力粉饰自己、妆门面想当好那个宫廷侍臣之时,有一天忽然发现与他同科考上进士的自家外甥刘希夷的一首诗《代悲白头翁》写得出奇地好,可以预测它将成为千古绝唱。他看过后沉吟了一阵,便找来外甥商量,让他将这首诗送给他。他说:“我已是诗坛名家,有这首诗更会使我名声大振,在宫廷里地位也会大大提高,你初出茅庐,在朝野之中本来就没什么名声地位,有没有这首诗都不会对你有多大影响。”见外甥直摇头,他就又退一步说:“不然,我就摘用其中两句,放入我的诗里。不过,你可不能对外人讲,要守住这个秘密。”外甥到底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又驳不过舅舅的情面,就点头答应了。他把那两句诗用到自己诗中,拿出去后果然人人传颂,都说诗中这两句话写得太绝了。可是外甥到底年轻,与人交谈时不经意地竟把那个秘密泄露出去,甚至他的原诗也被人传抄出去。

这么一来使他大为光火,在人前丢尽面子,人们想不到这么大的大诗人还会偷别人的诗。恼恨之余,他便雇了个杀手将刘希夷诱至无人之处,用土袋子给活活压死,可怜刘希夷死时才满30岁,热爱诗歌,并且还没有写够。杀人灭口,就为了那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不像是人可以做得出来的事。

它是好,就连唐诗中以一首压万首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明显也是从这里化过去的。但化是化,不是别的——就算剽窃,也不是杀人。

要人家的性命就是杀人对不对?这人家还不是别人,是自己一门的骨肉。如此想来,这个人简直吓死人——不要说和他做朋友和做他的外甥,就是做他的舅舅,也难免不被这劳什子外甥打了闷棍。

因此,每次读到他那么自然天成的句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我就惋惜:像这样的人品何以笔下也能出这样存温静表象而内里汹涌的好诗?这很难的。唉,也是有可能的吧?一是因为他那一刻纯纯粹粹只是诗人心肠,表现的是诗人情操而非弄臣凶恶,而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是大概念上的爱与温柔;二是好从苦来,那时节他正倒霉,嚣张收了,流放的艰辛历程玉成此人写出上品好句;三是说起来,诗歌又凸出世俗世界之外,自成一个国,还不是一个维度,不能以常理论它;另外,世上的一切都在矛盾的冲撞中迤逦前行,花朵有时也叫做灰烬,很多事很多时候不是用简单的好人坏人来划分的,自然人品和文品有时也会出现分离,不能因人废文。说到底,这个人就省略了吧,譬如泥沙,但他的几首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好诗我们还是舍不得不读。

再说做尿壶。做尿壶其实是在杀人之前,而在那个当儿,他是玉壶。如你所知,水分清浊,山分雄秀,一人与另一人之间、一个人的最初与他的后来,也是有分较的。老话讲,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道德的修行,品质的磨砺,人格的历练,是几千年来关乎人生与道德的一个终极话题。而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评判,有时几经反复,历时久远,才能水落石出,尘埃落定。写唐朝诗人,不能不提他。他确是唐朝诗人中独特的“这一个”。这人的一生,从向名到追名,从成名到毁名,从名败到身殁,他自己也许浑然不觉。

平心而论,他是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十年寒窗苦读,不仅为曾经卑贱的他赢得了功名,也为他赢得了诗名。年轻的时候,他就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他比杨炯小五六岁)一起分配到习艺馆上班,这是一份没有实权但很体面的工作,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专心写作,文章才气渐渐知名。后来,武则天因为欲掩丑声,令人编撰《三教珠英》,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共有一千三百卷之多,主要编译以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为首的儒佛道三家精言。他在参与这项工程之时,结识了当时诸如张说、刘知几、沈佺期等文化名流,过着“日夕谈论,赋诗聚会”的惬意日子。这当然是玉壶时光,他平生最干净和惬意的时间段,是他知足常乐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可惜他自己并不知道——我们谁又知道自己某个不在意的时间段是最好的时光呢?

或许,竟是不自知的好?

后来,武则天掌控着的当时规模最大的一个宫廷诗人群会游幸龙门时,举行了一场诗歌大赛。大臣们一字排开,奉旨作文,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皇帝考大臣,场面相当地引人注目。左史东方虬率先成诗,武后大悦,当即赐锦袍一件,东方虬捧着锦袍,叩谢皇恩。可没过多久,他写好呈上,武则天看了赞不绝口,觉得意境更胜一筹(这首应制诗的尾句“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可谓将马屁拍得又正又准),又随手将东方虬手中的锦袍夺下,给了他。转瞬之间,锦袍易主。东方虬的难堪是可以想见的,他的喜悦也自不必言说,但他的身子也已开始了朝着“尿壶”的转化而他却并不自知。

这次诗赛,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无限虚荣:原来写诗不仅可以悦己,还能悦人,还能夺取什么。因诗而名,由文而贵的快感,在披上锦袍的刹那间,如鲜花一般绽放开来。他一时间竟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唐朝的光荣。

从此他一波拦尽一波生地宴游,“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王公贵族大摆车驾出行郊游的队伍里,少不了宋大才子。他的锦绣文章上浮漂着的全是歌功颂德的务虚文采,成了士大夫贵族消闲取乐的风雅之物:“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勤奋而富天赋的他,用最华美的辞藻,最虚夸的色调,最动听的颂词,描述着他所能有幸参与的每一次吃喝玩乐。凭借诗歌驰骋文场,他结识了成堆成捆的达官贵人,写诗作文,赐金赏银,博得夸赞,无限风光。而那样的“诗”有一首多一首,且一拧就是一片水“哗啦啦”泼在地上,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文人豪门两心相悦,齐奔小康,共同发展,大道汤汤——呸,我还不想就这么信了他的。他在那花柳丛中做成了一个妓女。不要,不要说妓女是值得同情的诸如此类的糊涂话吧,从古至今,至少有一半还要多的妓女是不必要非去做勾当才能活命的。

美酒喝坏了他的脾胃,也喝坏了他的大脑。其间,他攀附上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还真的给人家在合适的时刻笑吟吟地捧起了尿壶,成为坊间的一时“佳话”。而且,由于自己也生得漂亮,有心做“易之第三”,他不惜“陪欢玉座晚”,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有口臭的小毛病而以遗憾告终。等做起来他才知道,尿壶较之玉壶原本更难当一些,被人家掼来拎去,也并没有厚朴本分的瓦壶稳便平安。

回到洛阳,他住在好朋友张仲之家里。其时,张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正在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如何除掉权臣宰相武三思。好朋友没有避讳,将这样的想法直言相告。他的脑子立即发热,直觉告诉他,这又是一个接近权要的好机会。他想也没想,立即转告了他那个同样获罪的书法家弟弟宋之逊,并安排侄子宋昙等人出面告发。本来是怀着“近乡情更怯”的心态回来,因为“检举”有功,将功赎罪,又得以晋升进京,兄弟一家皆大欢喜。弟弟宋之逊做了光禄丞,他做了鸿胪丞,官居五品,换成了绯红色的袍服。好朋友张仲之、王同皎等人在牢狱里接受三提七问、严刑逼供,被打得遍体鳞伤,血溅衙堂。

这边厢是鲜衣怒马,那边厢是法场人头,《朝野佥载》里讲,当时天下人无不憎恶宋氏兄弟的卑劣行径,都说他身上的红袍是用王同皎等人的血染成的。可问题是,他并不在乎。一个人在把自己的利益(有时那利益不过是蝇头小利,却要人家人头买断)放在一切之上的时候是什么都不在乎的。这是他的力量之源,可怕的力量和源泉。

卖友求荣,害友图进,是一次致命的人格变异,如同在鸿蒙开辟、万物嬗变生成的紧要关头,有的长出巨脚,长足迈进;有的长出龟壳,匍匐前行。从媚附权贵到丧尽天良,他的虚荣心扭曲为不择手段的名利心,用血袍换了红袍,他的这一步,走得令人不寒而栗。他并不孤独,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小文人这个没有任何禁忌的群体,从古到今,屡见不鲜——他们确乎还不配被称作“知识分子”,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两副面孔:一是忧国忧民,二是忧名忧利。前者不必多说了,后者呢,以自我为中心,以名利为半径,时时在画着自己的人生圆,主子一变人就变,自己一阔人就变,随时换嘴脸,从来不嫌烦。即便于利上不好意思不收敛,于名上,铁定是十分好意思大肆劈手横夺的——他忍不住。

而这样的人又有几个能得到好的结局?在他谄媚武氏兄弟、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终于有所得罪,二次、三次被贬后,却依然写诗源源不断地寄往京城,诉说自己“两朝赐颜色,二纪陪欢宴”的光辉历史,也表明自己忏悔醒悟、改过自新的决心,新上任的唐睿宗李旦却完全不吃这一套,因为鄙恶他的为人,以“狯险盈恶”这个理由,将他流徙更远的钦州。到了唐玄宗执政初年,曾经扰乱李唐王室的人员都受到惩处,又才华盖世、又无耻之尤的他,也就顺便被下令赐死了,在那一心想着回故乡却未如愿的异乡:广西桂州徙所。

这样的人死了就死了,而即便是到传说是他的家乡旅行,问当地老人家,人家关于盛唐光荣的回忆,也只能说出:“郭子仪”,而不是“宋之问”,你拼命启发、提醒人家,人家也不说——拿他根本不当回事儿。即便是在这么市场经济的潮流下,他也卖不了几个钱,甚至人家怕跟他沾上一点干系——怕有伤了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他比奸佞们更多一层的悲哀是:他再有才华,也只是个遣词弄句的小文人,即使坏起来,也少了些奸雄枭雄的胆气与谋略,仅仅是个依附权贵希冀被赏赐残羹冷炙的小人——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都没有他的份儿。所以,这个人,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吧,他的故事不再流传,他的坟墓已经夷平,没有人成立什么宋之问研究会,也没有人为他假造什么故址,甚至没有人为他树立一块简简单单的故里碑,这个天才而又卑鄙的小文人,终于彻彻底底地消失了。在当地,想起狄青,神道碑依然竖立;想起郭子仪,纪念堂正在大兴土木地修缮,像对待神灵一样。说起来,那些英雄和忠良,他们只是为官在彼,谈不上是真正的故乡,可是他乡执意地苦留他们,做了故乡人——两相比较,真是云泥之别。

贪欲,机巧,怨毒,杀戮,都是罪,他占了个全。而人世间的觉知何等迂曲,那是渐渐开悟的道理——到幡然通透,人生也就剩了残生。

这就是真相。你我有什么差别?庙堂江湖,莫不大抵如此。多么悲哀。

于是,任凭他后来带着中年人惯有的疲惫,以及逐步累积起来的懊丧和改悔,脸上日夜流着停不下的雨水,人字相乖,一首一首地写,掏心窝子地写,用粗糙的纸张和墨,像用湿了干了的抹布,黑黑白白地铺排,那些字像一丛丛永远倾斜的荒草,并准备永远不开枝散叶。他还不忘深情吟诵关于故乡的诗,一声递一声,急急忙忙,带着哭韵,好像垅上快要烂熟掉的隔夜杨梅——他多么念故乡,也还是难为了故乡人,没有哪里争他,甚至都在朝外推,能推多远推多远——跟块面门上的丑疤瘌似的,用头巾墨镜遮着盖着,扭腔别脸地不敢示人。一个妄图篡改既定人生轨迹的人,也是一个叫人怜悯又怜悯不得的人——晚了。

但难为他的是:他在那边的世界,这么多年来,遇到夺之锦袍的同僚东方虬、被自己杀掉的外甥刘希夷、被自己陷害入狱遭了杀身之祸的好友张仲之、王同皎,以及被自己轮流谄媚的则天武后、武后的宠臣、武后的一个比一个浪荡的女儿们、认识不认识的乡人,乃至自己真真假假赞扬过的高洁正直——“天香云外飘”的桂子、“一生自孤直”的松树……等等等等,倒是要以怎样的面目相迎呢?倒是情怯与否、敢不敢问来人呢?

这是个问题。

[原作欣赏]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作)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小传]

宋之问(约656-712),唐朝诗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后来长得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活着多好呀

    活着多好呀

    备受推崇的文学家、生活家——汪曾祺散文精选集精心收录28篇美誉最多、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如四方食事、故乡的食物、我的父亲、昆明的雨等经典篇目。“活着多好呀”为汪老一句名言,代表其生活态度以及文学追求。汪老散文以写美食闻名,令人咂摸口水,跃跃欲试,于极其普通食物与饭局中找到生机趣味;写生活琐事、身边人物,幽默风趣又乐观积极,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仿佛人人可爱,事事可玩味。人生实苦,他却给生活加了一层糖衣,在平常中找寻趣味与美感。
  •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大纵览(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大纵览(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诗人的心

    诗人的心

    本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的30篇文章,又包括《开明少年》中刊载的其他16篇讲诗词的文章。作者从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一角度出发选取诗歌,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诗,也有古代、国外的经典作品。对诗歌的鉴赏也细致入微,从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歌蕴含的价值意义。
  • 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将16年前出版、6年前再版,并已累计创下150万册销售奇迹的个人随笔集《痛并快乐着》第三次修订改版。新版《痛并快乐着》随书附赠怀旧别册《我的娱记时代》,全新收入数万字此前鲜为人知的系列深度访谈。采访对象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张学友、刘德华、林忆莲、草蜢、叶倩文、关淑怡、Beyond、刘以达等八位香港一流歌星。今天看来,实为不可再现的珍贵记录。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金牌主持人、著名评论员白岩松很少展露的另一面——资深爱乐人。“那时人们有耐心去聆听,感受到更深处的美”,白岩松以别册的方式装订成书,用音乐去记录时代,比文字更加真实。在图书的装帧及版式设计方面,新版《痛并快乐着》同《幸福了吗?》都做了重新调整,两本书仍旧延续“姊妹篇”式的呼应效果,极具成套珍藏价值。
  • 生活的别致

    生活的别致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有母亲对女儿的舐犊情深,有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情结,有点赞繁华都市的情韵,有开卷有益的书香情思,有回归自然的览胜情境,有大块朵颐的美食情趣,还有朋友之间的友情、生活情事的点点感怀。全书一百多篇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人生的领悟,充满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热门推荐
  • 春风再起依念你

    春风再起依念你

    过去,她以为再也没有人会护着自己了。然而回国后……“宝贝,有我在谁也不准伤害你。”他紧紧地抱住那个女孩。“嗯……那你也不准欺负我哦!”他笑了笑:“我宠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欺负你?”
  • 此去长生

    此去长生

    大道三千,长生为念。无数修仙者为长生大道前赴后继,宇宙洪荒,天地苍茫,寰宇之内到底是否有仙人的存在。一介凡人叶九辰为了能活命,意外走上修仙之路。逍遥少年游,来此觅长生。
  • 无故不离身

    无故不离身

    我是洛凡,他们都说我有取悦女人的本事,在还没报出自己的名字之前,我的脸也许已经作为一张名片交了出去。有人觉得拥有这样一张面庞到哪儿都应该很容易,其实并不是。我到哪都受人指指点点,由于过于在意,我从未在自己内心中形成所谓的理想。直到我休学的那一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穿书之反派他独爱炮灰

    穿书之反派他独爱炮灰

    生活在21世纪的妖精雪女丁小果因为吐槽网文被骂上热评,然后莫名被系统选中而穿越进了自己吐槽一路的奇葩女频小说里,成了没活到十章的哑巴炮灰路人丁果果。系统:“请完成终极任务,阻止反派黑化,拯救世界和平。”丁果果:“我不呢?”系统:“那就在第九章正常死亡。”丁果果:“然后呢?我能回我的世界吗?”系统:“已经绑定角色,角色死亡,宿主也会跟着消失。”丁果果:“问候你全家。”反派要毁灭世界怎么办?不怕,来个治愈系炮灰牵制他。于是,破天荒头一次,反派和炮灰擦出了火花!! 男女主1v1,女主逗比,男主深情。
  •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

    我的紫色芳香小说

    《我的紫色香味的小说》讲述了两位作家乔斯林·塔拜特和帕克·斯帕罗之间的故事,并揭露了一些文学圈、出版界的阴暗面。小说以帕克·斯帕罗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两个醉心于文学的好朋友同时出道,发展轨迹却截然不同:塔拜特依靠写剧本偶然出名后,文学道路越来越顺,人到中年已经成为了国民作家。而比他先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斯帕罗出版了几部小说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直到有一次斯帕罗偶然在塔拜特家中读到了一部小说初稿,在一阵难以抑制的冲动下,斯帕罗做出了改变两人命运的举动。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千年学府里如何搞事的可行性报告

    千年学府里如何搞事的可行性报告

    热爱学习的顾小满同学因为一时没有控制住记几的搞事之心,还巧得像假的一样正好被院长撞见了,于是她,被转学了。转到了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学院。她以为自己会在这里重新展开自己的学霸生涯,却没想到这是个地狱难度的神奇学院。吃的,是上古怪兽。出行靠的,是上古怪兽。教学生对付的,还是上古怪兽、哦不,妖怪。怎么不干脆改名叫怪兽学院得了?因为——这里还有她(能)可(赚)爱(钱)的小伙伴们呀!
  •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分21个单元,历述了从18世纪末富兰克林及其《自传》作为美国第一部成功的传记体作品及美国民族文学的早期代表作问世以来直到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的作家作品。每一单元专章论述某一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既有作者简介、内容提要、赏析,又有原文节选、思考问题及注释。实现了文学理论与文学赏析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奉上原汁原味的人文阅读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