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200000004

第4章 宗族及其历史脉络(1949年前)(2)

清朝,长腶“排年”隶属番禺县鹿步巡检司龙洞堡七图六甲。鹿步巡检司辖12堡,21图,116个村。巡检司是县衙的下设机构,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番禺县辖4个巡检司,共569个村,南北相距104里,东西相距156里。据宣统二年(1910年)查报,全县共176091户、996513人。如此的广土众民都由番禺县衙这个基层政府管理。县衙由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巡检、驿丞等官吏组成,部门简陋,人手极少,加上交通、通信等条件落后,对基层的治理极为有限,无法有效地动员基层力量,集结基层资源投入国家事业,包括国家战事。治理能力低下的王朝国家直到被西方列强打败才被迫改弦更张,开启现代化国家政权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序幕。

清末,县级以下的政权机构变化无常。民国推翻帝制,将县下一级行政单位确定为区,区下面划分为乡镇。1921年,广州市政府成立,原来由南海和番禺两县衙门征收的一部分税款改由广州市政府征收,长腶村隶属广州市番禺县第四区龙洞乡。1923年,广州市政府在长腶村所处的沙河一带设立了警察机构。1937年,番禺县第四区龙洞乡划归广州市管辖(但未实行),第二年又划回番禺县管辖。从清末到民国,这一连串的现代化国家政权和治理能力的建设举措表明,国家政权在不断加强对村落社区的控制和治理,汲取基层资源以满足现代化国家财政需要。不过,在长腶村,任由村外的国家政权如何变化,包括在日伪政权之下,村民的税费交收结构及权力结构基本未变,村民组织结构与村落社区治理结构依旧故我。尽管新的国家理论一直在疾呼宗族、神庙正是村落社区落后的根源,但是将其打倒推翻还没有落实到实践层面,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可替代的村民组织结构将村落社区整合进新的国家。

第二节 村民的小农交易结构

村民的小农交易结构包括实物、劳务、信用交易等部分,下面逐一展开论述。

村民的实物交易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交易。村民的生产资料主要有稻种、肥料、耕牛、农具、耕地等。村民的稻种以自留为主,辅以交易调剂。肥料基本上是自制的农家肥,即将人畜粪便、草木灰、瓜豆藤、石灰等堆沤发酵后使用。村民注重积肥,但禽畜多是放养,公地上的禽畜粪便就成了村民争抢之物。“祠堂会定期将在公地捡屎的权利拿来招标,叫做标猪屎。”耕牛是村民耕田的第一帮手,但大部分村民家庭都没有耕牛。1949年,全村共两百多户人家,耕牛不过30多头。有的家庭与其他家庭合份共有一头耕牛,自家占有一半或者1/4的份额。同样,很多村民家庭都没有犁耙、禾桶、风柜等大农具,有的家庭与其他家庭合份共有大农具。合份共有耕牛、大农具的村民家庭通常轮流使用,而没有耕牛、大农具的村民家庭就要通过租借或购买来满足生产需要。

耕地是村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长腶村地处丘陵,北面靠山,其余三面还算开阔,既可阻挡凛冽北风,又能收纳东南风,适宜耕作。不过,因为水利条件落后,大部分耕地都是“望天田”,3天不下雨,易成旱灾;连下3天雨,易成涝灾。村南的耕地属沉积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由南往北,耕地由肥转瘦,最瘦的是山脚沙地,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少,只能种些花生、芋头、番薯等作物。长腶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但全村约一半耕地只能单造水稻,水稻品种以高秆为主,容易倒伏,产量较低,每亩单产平均二百多斤,最高五百多斤。村民家庭拥有耕地多寡不一。有的家庭5口人,2个劳动力,拥有耕地20.67亩;有的家庭6口人,2个劳动力,没有耕地。缺少耕地的家庭需要租赁或购买耕地。但是,有钱不一定就能在村里购得耕地,因为“村民卖田要先问兄弟,再问本房、本族,都无人买才可以卖给外人”。这种亲族优先权与其说是村民出于照顾将所卖土地先尽亲族,不如说是亲族视其为理所当然,是他们理应拥有的对亲族成员土地的部分权力。在村里并不存在绝对化、排他性的个人地权及交易。如果村民租赁耕地的话,“一般要交五成左右的收成当租金”。但是,耕地富足的家庭不一定就会出租耕地,例如,前文提到的那个只有2个劳动力却拥有20.67亩耕地的村民家庭不但没有出租耕地,反而“另租入4亩田”,“全年请长工1-2名,另在农忙时请短工”。

尽管村民作为宗族成员有份享有太公田,但是这种“有份”依附于人身关系,无法分割、交易。由于全村近半耕地都是太公田,因此大多数缺少耕地的家庭都是向宗族租赁耕地,即投标耕种太公田。“标(太公)田,价高者得,标价大多是收成的五成”,“期限几年不等”。

宗族就是一个土地交易组织。由于人多地少,194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人均耕地不足2亩,村民竞标太公田非常激烈。而治安恶化催生出乡村恶霸,使得太公田竞标雪上加霜。“恶霸勾结有钱佬用提高标田按金(即押金——引者),要求现金(作按金)等手段霸占太公田”,“清明时,拿出几箩谷祭祖就了事”。穷人缺少资金,标不到近边肥田,“只能用稻谷投标那些离村很远的、近乎有种无收的瘦瘠田”。村民的“标田”权利受到侵害,却找不到相关的社会法律架构提供救济。

除了生产资料交易,村民的实物交易主要还有农副产品交易。村民的农副产品主要有稻米、禽畜、蛋品、蔬果等,一般村民家庭的农副产品相当有限,在自给之余,并没有多少可以供给市场。以这样一个村民家庭为例:“家庭人口五人,劳动力两个,自耕田4亩,佃耕田3亩,耕牛半只,农具不齐,一年收入除交租约收稻谷1400斤,主要靠农业收入,生活一般。”如果以一人一天消费8两稻谷即六七两大米的标准计算,这个家庭一年收入的稻谷仅仅够吃。尽管另有丁谷收入,但是还要留种、饲养禽畜、积谷防饥等,可供出售的稻米少之又少。

村民饲养的禽畜主要有三鸟和猪。三鸟是指鸡、鸭、鹅,其中,鸡是地方乡民逢年过节祭祖拜神、宴请亲友的必需品。同样的原由,一到春节,村民对猪肉的需求就会大增。很多村民家庭单独养不起猪,只能合份养猪。“几户人家集资来买一只小猪仔,轮流喂养,你养一个月,我养一个月,养到第二年年初到来的时候就把它宰了。这样,既可有整只猪摆放供奉祭祀神灵,又可以招待亲朋戚友。”猪仔轮流去各家吃食,有如长辈到儿孙家吃轮家饭,因此,这种合份养猪的办法俗称“养太婆猪”。

在劳务交易方面,一般村民以耕田为生,如果耕地不足而劳动力有余,就会通过做雇农来增加收入。雇农分为短工、长工。长工俗称“耕仔”,每年工钱多者六百斤稻谷,少者一两百斤稻谷。除了受雇耕田,有的村民还受雇看牛、打石、抬轿、吹打等。村民开展实物交易、劳务交易当然不局限于村内。村内市场狭小,“南街有一档猪牛肉、一档鲜鱼,每天都卖不了20斤猪肉和20斤塘鱼”。“全村只有一两间杂货店”,日用百货还要靠货郎走村叫卖。由于地少人多,有的村民还要远走他乡,去到南海县做长工。村民开展劳务交易、实物交易,尤其是出售农副产品通常会去墟市,俗称“趁墟”。如不趁墟交易,村民家庭就难有盈利,因此俗语云:“生望墟期,死望七。”

村民趁墟多是趁沙河墟。沙河墟位于长腶村西面10里开外,前身是燕塘墟。燕塘墟“形成于康熙年间,占地数千平方米,由石牌、林和、龙洞、杨箕、燕塘、长腶、元岗、岑村、冼村等12个村合股经营。

每年通过投标管理,收入靠买卖过秤时收费。到咸丰年间,(因)红巾军在此扎寨而受牵连,全墟被焚。民国初期,迁往禺东西路南侧(沙河旧桥头附近)”,是为沙河墟。从燕塘墟的开发和经营来看,村落是墟市的股东。而鉴于宗族是村落中的实质控产机构,尽管没有相关材料印证,但是可以肯定,宗族在村落入股墟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族、村落是村民参与墟市开发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除了沙河墟,长腶村附近的墟市还有东南方向的东圃墟、东北方向的联合市。“各墟墟期相互错开,各墟贸易各有特色,如燕塘墟(沙河墟)以稻谷、番薯、芋头、大薯、粉葛、乌榄等为多;东圃墟则以菜种、菜苗为特色;联合市则以小鸡苗和食用鸡为主。”有的村民贩货于各墟之间,俗称“走四墟”。村民自产不自用的物品通常在墟市出售,需用不自产的物品通常在墟市购买,村民的劳务交易也会在墟市开展,并从墟市进入到更大的地域范围、更高的市场层级。这个更高的市场层级就是位于长腶村西南面20里开外的广州城。

民国时期,随着乡间交通、通信条件的改进,村民的实物交易、劳务交易正不断扩展并整合进广州城市市场中。1921年,广州市拆除城墙。几年后,连接广州和汕头的广汕公路破土动工,从西向北贯穿长腶村。会源堂筹资修建了一条可走汽车的村路,从村南向西蜿蜒起伏,连接上了广汕公路。广汕公路、通车村路修好后,村民不用大半夜起床,肩挑手提行走羊肠小道赶着进城出售农副产品。广州市永生公司的货运汽车开到了村口,村民可以用汽车将农副产品运进城出售。

为了满足城市对蔬菜的需求,村民扩大了油身苦瓜、香芋、粉葛、心薯等特色蔬菜品种的生产。有的村民进城做了小贩,有的村民还辗转去了香港、东南亚做女佣、厨工。

村民开展的交易除了实物交易、劳务交易,还有信用交易。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物交易不同,信用交易是一种跨时空交易,即交易者在不同时间、空间完成交易,因此对信用的要求很高。亲邻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信用关系,村民的信用交易通常就是亲邻之间的借贷,利率一般很低,甚至没有;但另一方面,高利贷也遍及乡间。高利贷期限多为半年、一年,利率不一,例如,借谷十担,还十二担,“九出十三归,开口借十,实际借九,归还十三”,“一担三箩,借一担还一担半”,“生谷仔,青黄不接时借,夏收后还双倍”。“高利贷到期不还就‘利滚利、息叠息’,再不还,就有恶霸封屋”。

除了借贷,村民开展的信用交易还有做“会”。“起头做会的人叫‘会头’。村民将钱交给他,如有急用,可以问他借钱,但要拿家产(抵)押,或者找人担保。”“会到了期,村民就可以退会返本”。另外,族产也可视为一种“信托基金”,宗族男丁都是其成员,不过其间的“信托”关系是建立在祭祖礼仪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商业法律之上,也从来没有商业法律使得它能像欧美的“信托基金”那样独立与灵活。

村民开展信用交易讲究信用,尤其做会要求会头“牙齿当金使”(即说话讲信用——引者),好在会头一般都是自己村人,村民对其知根知底。但是,会款一旦被会头侵吞,因为没有相关的社会法律架构,村民难以获得法律救济。当然,即便在交易过程中受到了侵害,村民通常也不会寻求法律救济,因为古训有云:“生不入衙门,死不入地狱。”为何会有这样的古训?因为中国社会自古就不存在包括商业法律、专职法院、专业法官等在内的保护个人产权及交易的社会法律架构,衙门里的官员长于诗书礼仪,强调的是主静息争,保护个人产权及交易、扶植民间商业非其职责所在,有违传统礼义。平民百姓入禀衙门,不仅判决难以预料,而且会遭到衙门“陋规”盘剥。因为“衙门职员们的薪水常不够维持生计”,“州县衙门作为地方政府的最低层级,它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百姓手中征敛陋规费”。没有相关的社会法律架构提供保护,村民做会就只能凭借人身信用,人身信用没有社会穿透力,村民做会就只能限于熟人,规模极小。各村各会各不相干,就无法整合起来集结基层资源投入共同事业,包括国家战事。由千万个这样的村落社区组成的中国社会是“一盘散沙”,无力应对现代战争。

当然,在民国时期,保护个人产权及交易的社会法律架构例如商业法律、专职法院、立法机构、法律职业、法律着作和“法律科学”等已有所建树;不过,诸此局限在大城市,并没有普遍施展于乡间,更没有成为村民交易结构中的一部分,加上战乱不断,政权飘摇,作用甚为有限。

以上围绕实物、劳务、信用交易三个部分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长腶村村民的小农交易结构,结论是,村民的交易尤其是信用交易不发达,欠缺保护个人产权及交易的社会法律架构,在很大程度上,这两者互为因果。

第三节 村民的地权及其意识结构与祭祀礼仪

20世纪上半叶,长腶村村民大多不识字,村民的地权及其意识结构依附其身份,形成于祭祖拜神的祭祀礼仪之中。祭祀礼仪对于村民之重要,不在其文字记载,而在其实际践行。下面从家庭、宗族、村落三个组织层级逐一展开论述。

同类推荐
  •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到最基层的员工,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往往不在市场上,而是在团队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团队管理,只要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并带进日常生活的思考中,你就能学会理性判断、获得分析周遭环境大小事的能力!没有空洞理论,只有寓教于乐,本书以幽默触摸管理学的精髓,让读者在轻松一笑间领悟团队管理的内涵与实践价值。
  • 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市场营销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经典珍藏)》内容包括营销部工作范围与职责、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营销战略与计划管理、市场调研与开发管理、市场分析与预测、市场定位与细分、产品管理、定价管理、订货、发货与退货管理、账款回收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管理、促销管理、销售团队管理、销售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特许店营销管理、连锁店营销管理、物流管理、营销合同范本大全。《市场营销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经典珍藏)》适合于市场或销售从业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咨询培训企业人员以及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者、学生使用。
  • 马斯洛论管理

    马斯洛论管理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再造了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中力图把全部的性回归到科学中去。他最著名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峰值体验等,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是马斯洛挑战美国60年代的管理大师之作。当时的管理大师,如杜拉克、麦格莱高等都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的工作场地,而很少有人关注人的因素。马斯洛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工业领域也许能够当作心理动力学研究、高级人类发展研究和人类思想生态学研究的新实验室。”本书中马斯洛阐述了他的著名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他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 资源整合赢天下(白金版)

    资源整合赢天下(白金版)

    本书紧密结合移动时代,提出了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新视角下的新整合思维,指出了企业如何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尽快转型,深度参与到这场“整合革命”中来,深入地掌握整合共赢之道等等,并凸现了整合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的特征,希望每一位梦想成为管理者和有志于成功的青年朋友,学会整合身边的资源和智慧。
  • 一切从改变开始

    一切从改变开始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遗忘了。其实,每个员工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所以每个追求梦想,渴望成功的员工,都应该时刻记住: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然而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承受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
热门推荐
  • 义剑逍遥

    义剑逍遥

    江湖扭曲,各家结盟,逐渐分为两大派系。江湖中的人飘荡在这方江湖书写出一个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江湖故事。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王妃踏着彩云归

    王妃踏着彩云归

    上吊气绝的怀王妃居然又活了,王府上下皆传妖孽邪祟之说,怀王妃伸出一根食指左右摆动:“非也,非也,啧啧,唉……说来甚是可惜,本王妃差点上天做了神仙,此番是踏着七彩祥云回来的。”某王:“听说你差点上天做神仙,还是踏着彩云回来的。”神采奕奕的怀王妃连着说了两个正是,正欲故作玄虚的唬上他一番,不料某王薄唇轻启:“如此,烦请你打哪儿的来回哪儿去。”多年以后,楼栏边伫立着一道挺拔身影,正负手遥望天边彩霞,身后乍落下一名侍卫几不可闻的叹息一声。男子忽然开口,细听之下哽咽颤抖:“霜期,你说她还会踏着彩云回来吗?”侍卫闻言一滞,沉声回道:“陛下,放下罢,她……已经没了。”暮色西沉,眼睁睁望着天边那抹缤纷色彩隐入黑暗,他一动未动,身姿依旧坚韧挺拔。无人看见,那双随着一抹晚霞消失渐渐灰暗的眸子,谁也不得见,帝王早已泪流满面。
  • 我的一生之终是遇见你

    我的一生之终是遇见你

    我很普通,一旦混在人群里就会消失不见的那种。所以,如果我消失了,我是说如果,你会等我吗?我哪都不去。那时间会等人吗?我想会吧——这是我的一生,从哪儿说起呢?初即使分离,终是遇见你。我想把那段美好的时光比作一触即破的泡沫,再美的泡沫,也只不过是一刹的花火,却烙在那颗冰冷的心上……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霸神降世

    霸神降世

    一个充满斗气的世界,一个普通少年寻找着自己的未来,一部不该存在世间的功法,霸神决、霸神降世舍我其谁。红颜的陪伴、未知的阴谋、他将如何抉择,又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 我的女孩在灯火阑珊处

    我的女孩在灯火阑珊处

    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灯火阑珊处,有你便有家!
  • 蛊医魅女

    蛊医魅女

    她,是魅族唯一的传人,亦是苍穹九霄的六大霸主之一,妖魅入骨,惑人心弦。作天作地,把自己作到了千年之前的墨家,成为墨家胆小懦弱的废物丑女,孱弱的弟弟,强大的老者,就好像冥冥之中注定一般。这到底是无意穿越,还是有人蓄意为之?他,是九霄云外的主宰,在苍穹之上沉睡万年,只为等她归来……
  • 明末最后一个神仙

    明末最后一个神仙

    明朝末年,自一代名相张居正病逝的那一刻起,看似百姓富庶、国库充盈的盛世繁华景象,大明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的同时,也有着一个惊天阴谋正在酝酿,修真势力在幕后推动着这一切,一股普通人看不见的神秘力量主导着这一切,直至汉家王朝再次衰败,跌落谷底。然而,相比于王朝的兴亡更替,天下的大乱,而在这背后,却又暗含着诸方势力的较量,修真界的再一次大洗牌,利益的重新分配。还有为人所不知的是,所有的这一切,背后还牵涉到一个持续了千百万年的较量与争锋,这场惊天阴谋的结果,不仅仅是输赢那么简单,也不只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是直接关乎到这个世界的存亡,最终会不会走向毁灭。
  • 为异世界献上手游

    为异世界献上手游

    当手游降临剑与魔法的异世界后,整个世界的画风都变了!我的世界中,国王贵族们放下了身份努力挥动着矿镐。绝地求生中,一名大魔法师手持大砍刀29杀吃鸡!明日之后中,一名小萝莉拿着榴弹炮追着一群营地名为“剑圣绝不拿枪”的壮汉跑。飞车中,一帮须发皆白的爷爷奶奶正在漂移过弯!梦幻西游、王者荣耀、阴阳师……就连娱乐游戏斗地主都被这帮家伙玩成了无间道!愚蠢的异界人呦,感受被手游支配的恐惧吧!!! (PS:火影、海贼之类的动漫改编手游可能也会写,但不确定) (PPS:本书分两条线:1、学院日常线,主要讲日常以及游戏对于魔法世界的影响。2、游戏装叉线,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新增游戏:一起来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