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400000047

第47章 回望插队岁月(41)

1斗麦子35斤左右,1斗玉米33斤左右,1斗绿豆40斤左右),租子交一半,还能剩下不到五六石的麦子,还有秋粮,每年吃的富富有余,可是现在队里他家有六口人每年分的麦子超过1石的年景很少。所以他对集体所有制并不满意,虽然当着队长,也是牢骚满腹。我们不明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是要依靠贫下中农的,可是这样的贫农怎么依靠呢?我们就给他解释:“你过去的劳动,一半都交给了别人,受到了多大的剥削呀?”但是这样的话,我们自己说过之后都觉得苍白无力:无论过去受多大剥削,可是还能吃饱,现在当家作主了,却要饿肚子。

农村的阶级斗争政策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孤立打击地富反坏右”。可是时间长了,我们就发现,依靠对象总是有点不靠谱,劳动表现也没有团结对象好,为此我曾多次和在泥湾的LH等人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贫下中农虽然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但是他们有当家作主的感觉,都集体有什么说什么,而中农、上中农,表面不反对,但是心里是反对的。

另外,陕北地区地广人稀,可能阶级矛盾没有地少人多的地方那么激烈。总之,还是要把自己眼看到的事实往理论上靠。

后来,在宜川农村的时间,经历了多次运动,慢慢明白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而是为了贯彻领导意图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是说实在的,农村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我们至今也没明白。

三、在谷堆坪的科学实验

既然搞不懂阶级斗争,那就踏踏实实地干点儿能干的吧。经过农村的一段生活,我们已经逐渐实际一点了,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批判,对插队以来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进行着矫正,逐渐把那些雄心壮志暂放一边,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实实在在地做点事,特别是我也对自己应摆的位置不断地调整。我越来越发现,虽然在这里好像阶级斗争的概念比较模糊,但是在知青的使用中,对知青的家庭出身,社会背景一点儿也不含糊。

我因海外关系,在村里的一些要事上也沾不上边儿。

没想到1970年春季,公社忽然来了通知,要我和公社农技站的老周去延安地区农科所办学习班。后来到延安才知道这一次宜川县只来了4个人,另外3个人都是农技站的技术员,只有我一个是知青。

延安地区农科所办的是土法生产“920”的学习班。“920”的学名叫“赤霉素”,是一种植物生长刺激素,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算是高科技了。本来是要在一些正规的生物制药厂里生产,生产成本很高,在农业生产中还只能用于一些试验中,不可能用于实际生产中。不记得是哪个农村发明了土法上马的法子,生产了“赤霉素”,被称为“920”,当时的各级农业科研单位,都在大力推广。

参加这次学习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至今我都不明白这样的机会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细想起来,可能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谷堆坪大队的驻队干部老贺。老贺名叫贺生力,“文革”以前就已经当上了县农业局长,在“文革”

中因为是领导干部参加群众派性组织,并带着群众组织参加武斗,被降了职,派到农村下乡。但是老贺这个人很有干劲,在谷堆坪驻队期间,在大队办起了油坊(这在当时以粮为纲的情况下,可是资本主义倾向),在谷堆坪村开水渠,安装水磨,还和谷堆坪村的北京知青一起试种水稻,使我们在陕北也吃上了大米。但是老贺的工作方法也很简单粗暴,据说方圆几十里的老乡都用贺生力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再哭,就叫贺生力把你带走”、“贺生力来了啊!”我们在队里和老贺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都想给老百姓办点实事。“文革”结束后,老贺当过公社主任,县农业局局长,但是因为他倚老卖老,从不巴结领导,每到关键时期还有人拿他在“文革”参加武斗来说事,一直没有再提上去。所以我想农业系统都是老贺的老部下,争取到这个名额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第二是有幸在谷堆坪知青这个集体之中,当时谷堆坪在县里也算是知青的先进集体,这种事一般都是从知青先进集体里找人;第三可能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家在中国农科院,可能也是领导考虑的原因之一吧。总之这次学习改变了我的插队生活。

和我一起学习的三个农技干部中有一位叫蔺成名,是西北农学院“文革”

前毕业的大学生,关中人,毕业分配到宜川,多年来,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当地农家小麦品种“四月黄”和外地优良品种的杂交育种,“文革”中被迫中断了多年的研究,在农技站打杂,所以这次学习其实和他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在延安吃住都生活在一起,慢慢地就开始跟我发牢骚,向我说培育一个良种非常不容易,一年只有一次,不知要干多少年才能培育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品种,这一中断对他来说,前些年就白干了。我听了他的牢骚,也为他难过。他说,他来学微生物只是应付,回去他还是要搞他的小麦,有时吃完晚饭,我们到周围的麦田里散步,那时小麦刚刚抽穗扬花,他会很认真地观察麦田里的每株麦穗,并且告诉我如何给小麦去雄和授粉。“文革”结束后,他培育的良种在宜川得到推广,本人也成了县农技站的站长,我到县广播站工作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蔺成名可以说是我插队后的第一位老师。

延安地区农科所的土法生产“920”的学习班办了多长时间已经记不得了,应该是2-3周。实际上学习的就是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的方法,也是生产各种微生物制剂的基本方法,只是将一些传统的试验室方法用农村比较容易实现的土法解决。土法生产“920”就是原种、母剂和大床发酵三个步骤制作和接种。无论是哪个步骤都离不开灭菌杀毒,过去都是用高压灭菌锅等专用设备,土法生产是用普通的铁锅采用间歇灭菌的方法来实现,从理论上说:

高压灭菌锅内压力达到1.5个大气压时,锅内的温度由于压力可达到摄氏140度,维持30分钟就可以既杀死杂菌的菌丝体也可以杀死孢子,但是用普通的铁锅烧开时,水蒸气的温度最高也只能达到摄氏100度,只能杀死菌丝体,不能杀死孢子,于是就发明了间歇灭菌法,就是用铁锅正常烧3个小时,基本杀死菌丝体,然后常温培养24小时,使没有萌发的孢子发成菌丝体,再烧3个小时,再培养24小时,再烧3个小时,这样基本上孢子也都杀死了。这种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只是要多费一些时间,我们在学习时,既学了用高压灭菌锅,也学习了间歇灭菌法。

蔺成名和地区农科所的人非常熟悉,因为农口大部分还是西北农学院的老大学生,在他的指点下,我利用知青的身份,厚着脸皮向延安农科所多要了一些原种、试管、做培养基的琼脂和其他一些器材带回生产队,为回来在队里搞实验打下基础。

学习之后,回到村里,要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产中去,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好在大队有驻队干部老贺,就是支书不太愿意,也只好同意了。

我计划先在我住的窑洞里进行原种和母剂的实验,成功之后,再在大队做大床发酵。因为公社农技站的老周和我一起去学习,所以我做实验就得到公社农技站的大力支持,一般是我需要什么就到公社农技站去借,生产队只是派木工做了一个接种箱,再就是给我记全工分。

公社卫生院有一个淘汰的高压灭菌锅,我求老周帮我借了过来,灭菌锅虽小,但是作原种培养基的灭菌消毒是没问题的,这样就大大地缩短了实验的周期,因为,原种接种后要有一周的培养时间,这段时间用间歇灭菌法处理母剂的培养基,等到原种可用时,母剂的培养基也正好可用。我在进行微生物培养中发现,在窑洞里的培养基经过灭菌后,极少感染杂菌,成功率很高。甚至比在延安农科所感染的都少。我想,虽然农村到处是土兮兮的,但是杂菌较少,杂菌主要来自于人,而农村人少,感染的几率就少很多。原种和母剂的实验很顺利,但是要搞大床发酵我一个人就有困难,再说也要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我向大队汇报之后,大队决定成立一个科学实验小组,由我负责,抽了几个本地的初中生:泥湾的明子、谷堆坪村的福安和太平,并在大队油坊给我们腾了一孔窑洞作大床发酵用。土法的“920”很快就生产出来了。我又从公社农技站借来喷雾器,在一些已经快抽穗的玉米大田里做了试验。效果也很快就看了出来,用了“920”的玉米明显比没用的长得高一些,因为“920”是植物生长刺激素,不是肥料,所以用过“920”的玉米也显得比没用的黄一些。这些都符合“920”的特点,所以说,我们的土法生产算是成功了。

我土法生产的“920”,还有给人治病的功效。大队支书邓德胜是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有一次他来看我们做的东西,问我都有什么作用,我按照教材上讲的,给他做了介绍,其中还有使伤口愈合的作用。他听了说:

“我后背长了个疮,都半年多了,怎么也好不了,能不能试一试?”我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我把一支试管的菌种泡在蒸馏水里,半个小时后,用药棉沾着菌种水给老邓擦拭伤口,他的疮已经溃烂,大概有茶杯口那么大,我边擦边问他什么感觉,他说什么感觉都没有。后来,我想起这件事非常后悔,当时只有一股热情,也只从资料上看到这样有用,怎么就在人身上动起手来了,要是有个万一,可怎么办?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了5里路,到石家河老邓家里,看到他没事,我才放心。我打开包他的伤口纱布,奇迹竟然发生了,只见他伤口的一圈竟然整整齐齐地长出5毫米左右的新肉芽,老邓的家人也很惊叹,看见没事,我胆子又大了,于是又给老邓擦洗了几次,就这样,他半年多没好的伤口,就叫这“920”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给治好了。

老邓治好了疮,对我们就更支持了,谷堆坪大队的科学实验小组做起事来就容易多了。

但是就在这时,我自己出了问题。我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非常突然,但是根据潜伏期的时间计算,感染的时间应该是在延安学习期间,饮食不够注意的恶果。因为黄疸型肝炎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科学实验小组就此中断了一段时间。

半年后,我的病好了,县里又派我去延安农科所学习土法生产“5406菌肥”和“杀螟杆菌”等微生物制品的粗制品。因为这些生产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只是换了菌种和培养基,以及发酵的环境,所以回来后很快就成功了。

其中“5406菌肥”,做得比较多,但是我也不记得用在多少地上了,第二年小麦长得很好,但是老乡们不认为是微生物的功劳,因为制菌肥的培养基里有一定数量的豆饼,所以老乡都说是豆饼的功劳。这里面我确实也有责任,就是没有做好与普通肥的对照。因为当时种麦子时间紧,我赶着把菌肥做好后就叫赶快送到地里。种下去我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真的没有科学实验的经验,云岩农技站的老周知道后也埋怨我。

那时,农村虽然也喊科学种田,但是农民大部分还是按老规矩种田。当然老规矩中也有一些科学道理,但是对因地制宜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还是很难接受。农民已经接受了化肥,那是看到化肥确实可以增产,但是对化肥对土壤的破坏作用还没有看到。老周经常来队里帮我解决问题,因为他看到我在大队里能得到支持,就帮我做了大队科学种田的计划,我们不单要推广“920”和微生物肥料,还要进行育种试验,大田还要生产杂交玉米和杂交高粱的雄性不育系等等。我们做小麦的小区品种试验,拿来很多小麦品种,还有我妈妈从农科院作物所要来的小麦品种寄给我,一共有二十几种。蔺成名大概是听老周说的吧,有一次去延安开会,专门到村里看我们的试验田。谷堆坪大队的地势复杂,正好可以做雄性不育系的隔离区,我们科学实验小组种的十几亩杂交高粱和杂交玉米的雄性不育系也取得了很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的老乡看到我们的试验田,一畦畦的,麦子长得高低不一,和我开玩笑:“DH,你是种麦哩?还是种菜哩?”第二年,麦收时,我把不同品种的麦子分别收割、脱粒、计算产量、计算单穗重、千粒重等等(我上初中时,暑假勤工俭学,在农科院的作物所做过考种工作,所以这些对我也不陌生),把结果写了报告交给老周。

同类推荐
  • 青春苦旅

    青春苦旅

    本书稿是浙江乐清市整理编辑而成,通过他们的回忆,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代热血青年曾经在那广阔的天地里如何奋斗的。
  • 梁遇春散文:醉中梦话

    梁遇春散文:醉中梦话

    本书内容包括《观火》、《途中》、《苦笑》、《破晓》、《黑暗》、《又是一年春草绿》、《善言》、《讲演》、《救火去》、《人死观》等。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在心脏病房歌唱约翰尼·卡什

    在心脏病房歌唱约翰尼·卡什

    2011年10月28日,我54岁,做了六个半小时的心脏手术,把我原来的瓣膜换成人工的,还做了心脏搭桥。要不是这次手术,10个月后我就会死于冠状动脉瘤和心脏衰竭。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男人,都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心脏。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男人尤其不愿意重视健康问题,在这点上不如女人。另外,这本书里还提到了音乐,描述了旋律神奇的疗效。这不仅是我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我和音乐的故事的记录。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些伟大的音乐家,其中有几个人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热门推荐
  • 深情不负浅时光

    深情不负浅时光

    【全文免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呵呵,颜沐雪无奈一笑。回国后,某女发现那个大帅比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老婆你看,我卖色不卖身的!很纯洁的好吗?”“……”纯洁你大姨夫!不料,其实那个大帅比也是个忧郁的美男子。好吧!预言家也有失算的一天。深情不负浅时光,不负时光不负你。读者交流群号:461145294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站在风口的创客(管理视野003)

    站在风口的创客(管理视野003)

    本刊走访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年轻创客们,以及特别邀约了两位分别位于美国硅谷和德国柏林的作者描述两地的创客风潮,本刊希望理清创客和创业的区别,并试图为眼下红得发烫的创客运动降温,找出对于创客长久发展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中国的年轻创客们当然可以投身创业,以自己伟大的创造改变世界,同时战胜创业路上的各种挑战。对于中国的创客们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蜂拥而上、流行一时不是创客的常态,愿年轻创客们清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 吾回头君可还在

    吾回头君可还在

    再见,明明我们的距离如此的短,却……独独留不下彼此……
  •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部伟大著作,他曾在众多成功人士的成功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家爱迪生、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等,都从这部著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还有很多普通人因为阅读了本书而改变了人生轨迹。足见本书对任何读者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拿破仑·希尔所讲的那些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的事例,人们可以找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这个真理,人们能够明白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和该如何去做,从而战胜挫折和彷徨,树立目标和理想,赢得人脉和财富。
  • 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

    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器之传

    神器之传

    简历:过去的人们生活当中,总是会找到一些让人省力或者巧合之下发生的,事情莫过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我们想起喜爱的神器时,人人都会去使用它的神奇效果非常不错吧!
  • 给我漱口盂儿

    给我漱口盂儿

    在歇马山庄,要是有人在大街上喊:“给我漱口盂儿——”那肯定是在嘲笑我的奶奶。漱口盂儿,奶奶用来漱口的一只杯子,瓷的,你可能没见过,它样子挺怪,粗肚子细脖子,鸭舌头样的口儿,肚子上印满了云雾一样朦胧的花。我从来不叫它漱口盂,儿,只叫细脖子杯。那是我们家的老古董,就像奶奶一样。奶奶却说它比奶奶要大至少五百岁。奶奶今年八十二岁,按她的说法,这只细脖子杯已有五百八十多岁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玫瑰太子妃

    玫瑰太子妃

    龙宝珠做了一场长梦,梦里自己不但成了古代的权臣之女,还意外卷入了储位之争。她以为太子洛昭言是个傻白甜,替他操碎了心不说,还渐渐被太子的温柔所打动……然而新婚当晚,洛昭言却仿佛变成另一个人……他根本不是她以为的温柔暖男,而是步步为营,答应娶她也不过是为拉拢龙家势力。太子妃的生活正式拉开序幕,你以为错爱渣男的龙宝珠会就此消沉?错!她啊,干脆事事与太子洛昭言对着干,当街骑马遛狗,洛昭言不喜欢什么她就偏要做什么,看他能奈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