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400000049

第49章 回望插队岁月(43)

对这种亲情,我在村里时和刚刚离开的那几年,都还体会不深。我到运输公司后,从1973年起就能单独开车了,由于有便利条件,经常可以回村,有时即使时间紧,也能把车停在路边,和在川道里干活的乡亲们聊一阵再走,所以,那时感觉自己好像没有离开石家河,没有离开乡亲们。直到1979年我调回了北京,才有了这方面的体会。如今,40多年过去了,与乡亲们的这种亲情,不仅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被冲淡,反而变得越来越亲切,越来越浓重,也越来越让人难以割舍。后来我又五次回石家河,每次回村,都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每次都觉得时间不够,石家河的乡亲们已经成了伴随我一生的亲人。

我的乡亲们都是普通的农民,然而他们并不“普通”。他们都是些怎样的人?他们的昨天和今天又是怎样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家河,走近我的乡亲们。

老支书

老支书,邓德胜,祖籍山西吉县。1949年土改时的党员。从合作化开始,他先后担任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成立人民公社后,就一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我们去的那年,老支书已经是近60岁的人了。外面的人叫他老邓,村里人叫他焕子大,老支书是我们知青对他的尊称。老支书全脱产,主要精力在大队的工作上,常常代表大队去参加公社、县上的各种会议,回来传达布置,然后就是跑各村督促检查。他也参与石家河队委会工作,实际上,村里的大小事,也都要他点头认可才行,老支书在村里更像是一个大家长。

那时,老支书给我的感觉是,他有点保守,做工作四平八稳,缺少魄力,他处事“圆滑”,遇到矛盾,也一般都是调和、抹稀泥。我记得,队长大把队里的驴拦死了,为了弥补队上的损失,也为了警示别人,我提出让队长大赔钱,老支书反对。他说,以前也有类似事发生,都没赔,这次如果要赔,之前的都翻起旧账,村里还不乱了。我争了半天,也没用。最后,也就是在开会时批评了队长大几句了事。当时,我认为老支书在这件事上没有坚持原则。另外,老支书在贯彻上级指示、执行政策时,有时也会有所“保留”。比如,为了能多打出我们几个知青的口粮,队长领着我们偷开小片荒,实际是得到他的默许的。还有,每年在确定交公粮的指标时,之前都会有一次测产。为了能多留一些口粮,队上往往都会找各种理由尽量压低产量。我当时不能理解,认为怎么能哄骗国家,应该据实报。但每次生产队还都是在老支书的默许下按压低的测产数上报。现在想想,正是由于老支书的“圆滑”和有所“保留”,才使乡亲们少受了折腾,少吃了苦。老支书当了那么多年的农村基层干部,他很清楚哪些事应该认真、可以认真,哪些事又是不能太认真的。老支书是个忠厚长者,待人宽容、厚道,不过生起气来也会发脾气,只是他发脾气,一般也就是厉声呵斥几句、训几句罢了。我也不止一次挨过他训。我对老支书是尊重的,但也是多有“冒犯”,曾多次公开顶撞过他。我那时年轻气盛,把敢于犯上当成优点,认为那是直率,是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老支书1973年因年龄及身体原因卸任。1992年去世,终年80岁。焕子妈2008年去世,终年90岁。

焕子

焕子,本来名字叫邓焕清,后来他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邓玉亭,取亭亭玉立之意。其实他不是老支书的亲生。在有了大女儿之后,一连三个娃都没能活下来,老支书着急了,决定抱养一个男娃,这个抱来的男娃就是焕子。焕子的到来,先是给老支书又“唤”来一个女儿,接着,还真是给老支书“唤”

来了三个儿子。焕子说,他大他妈对他很好,视同亲生,供他读完了初中。

焕子很喜欢看书,这就使他的眼界开阔了,心里的想法也多了,他的心早已飞出石家河这个小山沟沟了。他与其他农村青年有很大的不同,是属于农村中少有的,有思想且有一定深度的人。正因为这一点,他后来遭受的痛苦也注定会比别人深,比别人多。虽然,他不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却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焕子比我大5岁,我们到村里后,由于年龄相近,文化程度也差不多,彼此都愿意接近对方,我们通过焕子了解村里的人和事,焕子通过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和焕子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一开始,他来找我们还是以借书为借口,后来就是有事没事都往我们知青窑里跑,和我们整天摽在一起。到了该回家吃饭、睡觉的时候,往往都要等到他婆姨来叫,他才肯走。有时甚至喊都喊不走,晚上不回家,睡在我们窑里也是经常的事。后来发现,我和焕子还真的有很多共同点,不仅对村里人和事的看法相同,对如何搞好生产队的想法相同,就连缺点、毛病都差不多。我们都有点眼高手低;还有,那时候,我的情绪起伏很大,顺利时,兴高采烈,信心百倍,稍遇挫折,情绪马上一落千丈。焕子也是一样,曾因一件什么事闹情绪,一赌气跑到修战备公路的工地干了几个月才回来。

焕子的婆姨叫杨秀珍,小名转子,娘家在新市河长命村。焕子有一儿两女,他给儿子起的名字:小名学子,大名邓东哲。从中不难看出焕子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多大的期望。可是,学子性格内向,太过老实,反倒是二女儿梅荣更泼辣能干。

焕子后来当过大队会计,公社撤销后,焕子曾连任了四届村委会主任,一连干了12年,还曾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因为长期担任村干部,难免得罪人。在一次程序上并不完全合规的换届选举中,他的村委会主任就落选了。这件事对焕子的打击很大,焕子承认他在工作中有不当之处,但坚持自己问心无愧。焕子对上寺小学翻建工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很多心血。工程由于资金短缺,曾陷入困境,是他调动所有关系,想尽各种办法四处挪借(这件事后来成为部分村委会委员对他提出责难的主要问题)。

最终,上寺小学建成,而他当晚就住在落成不久的上寺小学。第二天清晨,七八十个学生娃一本正经出早操的情景,至今印象深刻。学校办得还是像模像样的。在当年的这些娃娃中,这些年,陆续有十几个人考上了大学。无论如何,焕子是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惜,后来政策变了,上寺小学被撤并了。在此之前,焕子还领着乡亲们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把石家河村迁到了紧靠云岩河川道的沟口。石家河村原来是在后沟里,离云岩河川道有二里路,整个村子坐落在一条石砭上。后来,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实在是找不到能打窑洞的地方,加上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焕子和乡亲们就有了把村子迁到川道去的想法。迁村的报告报上去了,一直没有批下来。焕子实在等不及了,决定先斩后奏,经全村讨论,一致同意:一边催报告,一边动迁。于是,从1987年开始,谁家建成,谁家搬出。直到1999年最后一户从旧村搬入新村,历时12年,终于完成了全村大迁移。直到这时,迁村的批复也没下来。不过,经过焕子的多方努力,有关方面最终还是从法律上认可了这次迁移。石家河迁新村,与后来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基本精神应该是吻合的,但是,石家河新村不仅没让国家投入一分钱,还提前了十几年。乡亲们迁入新村,改善的不仅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其意义是深远的。

焕子的村委会主任当不成了,但他还是石家河村的村长,村里的事还得他来管。村里的自来水工程、上山的生产路,都是他主持完成的,筹集资金,联系施工机械,都是他自己跑。现在的村干部很不好干,有时,焕子也很无奈。生产路是修通了,但因为是土路,一下大雨,就被冲的不成样子。焕子张罗了几年,想挖排水沟,铺上沙石,可从外面找资金谈何容易,要村里人分摊又总是说不下样,至今修不成。自来水通了,可水费常常收不上来,水又不能停,有时,还要焕子自己先把钱垫上。

焕子不是个只顾自己的人。长期担任村干部,肯定要占去他的很多精力,焕子也不会把心思全都放在个人发家致富上。这些年,焕子栽烤烟,养牛,种植苹果,还开过石料场,也出外打过工,收入也还算不错,却从未大富过。

2008年,焕子已上初中的大外孙得了白血病。为了治好这个娃的病,全家人四处求医找药,上延安,跑西安,前前后后花费了十几万,最终也没能治好外孙的病。外孙没保住,焕子刚刚好起来的生活,又变得很艰难了,至今也没缓过劲儿来。而他现在的身体已经不可能再出什么大力了。焕子从小身体就不壮实,近两年,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动不动就心慌,今年以来,就住了几次院。家里的活儿只能大多交给儿子去干。这两次回村,我总感觉焕子的心情不太好,可他自己不承认,平时打电话问他,他总是说自己好着啦。

其实,焕子的身体状况与心情有很大关系。我很为焕子担心。

焕子在村里也算是“干部子弟”,又当了那么多年的村干部,按理早应该在党了,可却一直不是。2009年回村时,有同学问他怎么没有入党?他的回答是:他们有的还不如老百姓,我不佩服他们。当下,很多人入党不是为了给百姓做事,而是为谋私,焕子对此很不以为然。也许,多年前落选那件事还在影响着他,但凭着对焕子的了解,我更相信,他是在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焕子是一个至今仍然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民,但却是一个能挺直腰杆站立着的农民。正像他给自己改的名字一样。

爱珍妈和老王

爱珍妈叫邓玉兰,是老支书的大女儿,她性格开朗泼辣,为人也大度。爱珍妈很能干,家里家外干啥事都是利利索索的。不论什么时候到她家,窑里从来都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下地干活,也是样样活儿都能拿得起来。

当年她是妇女队长,村里妇女们干活,都是她领着。村里人互相之间闹点意见,或谁家有了家庭矛盾,也常是她出面调解,村里的婆姨们也都服她。

老王叫王元成,那时老支书家里缺劳力,几个儿子都还小,就招了老王做上门女婿。老王没什么文化,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可他脾气好,热心,办事稳重。生产队的,还有大队的一些对外联络的事,都是派老王去跑。

1970年,为了增加大队的经济收入,在谷堆坪开办了油坊,老王被抽调到油坊当厂长。老王对我们知青很好,我们刚去时,很多事情都不会做,那段时间,老王是来我们知青窑最勤的人,看到我们缺什么,就从自己家里给我们拿来了;看到我们有什么事情不会做,或是没做好,常常是不等我们开口,他就主动帮我们做了。一次,我们知青进山打柴,家里没有留人,那天,半路上遇到了麻烦,回来很晚。当我们筋疲力尽地回到家时,却看见老王已经做好了饭,在等着我们呢。原来老王从油坊回来,见我们的窑还黑着灯,窑门锁着,知道我们打柴还没有回来,就卸下了门板,进去把饭做好。老王对我们知青的爱护和照顾,就是现在想起来也都让人非常感动。我和老王的关系本来一直很好,老王去大队油坊前,在村里任政治队长,我们很谈得来。

从一开始我就坚决反对老王去油坊,老王去了以后,我还不死心,一直力劝老王回村,还找大队,找驻队干部,要求把老王调回村。老王自己愿意回来,也答应我努力争取回来,却一直也回不来,我就怪他态度不坚决,为此,我跟老王闹起了别扭。这个别扭一直闹到老王突发心脏病去世。其实,到后来我已经意识到是我的不对,老王是党员,怎么能不服从组织安排呢。我这个别扭闹的是毫无道理,也想找机会与老王和好。可是晚了,老王的突然去世,使我失去了弥补自己过错的机会。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楚地记得,在面对老王遗体时我的复杂的心理:有悲痛,有惋惜,更有深深的自责、内疚和悔恨。

在石家河,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老王。这件事一直是深藏在我心中的隐痛。

每次想起老王,我都会心痛不已。

老王去世后,除了按照传统习俗办理丧事外,还记得,曾在他家的窑畔上,为老王召开了有全村人参加的追悼会,追悼会由队长陈清元主持,大队也派人参加。那天几乎所有参加会的人都发了言,充分肯定了老王的行事和为人,驻队干部老贺也在发言中给了老王很高的评价。这是我们在村里举行的唯一一次追悼会。

老王是1971年去世的,去世时年仅36岁。他给爱珍妈留下了两儿两女,那年大女儿爱珍才13岁,最小的爱玲还不到两岁。印象中,爱珍妈和老王在村里是“模范”夫妻,没有见他们吵过架,当然他们是妇唱夫随了。很遗憾老王生前没有留下照片。好在长大了的平子极像老王,无论是长像,还是脾气秉性,尤其是那张1999年的照片,那年,平子应该也是36岁,正是老王去世时的年纪。看到平子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老王。爱珍妈今年已经74岁了,看上去,她的身体还算硬朗。可是,实际上,她得了颈椎病,经常头晕,一晕起来就天旋地转的。现在爱珍妈还是整天闲不住,每天除了料理家务,还要帮几个儿子干活。我们回村的那天,她正在帮平子:平子要在自家院里盖间小平房,爱珍妈在给他当小工。几个儿子对她都挺好。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人间词话精编

    人间词话精编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选用了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述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
  •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该书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为英模立传的作品选集。本书收集了四个篇目:第一篇:纪实文学《这一路的风光》,全面记述了全国劳模、现任西安市劳模协会会长苌春福同志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报告文学《夕阳依依向谁家》,记述了原西安市副市长靳毅仁同志离休后倾力扶助西电公司残疾人创业的感人事迹。第三篇:报告文学《咬定青山》,记述了全国劳模、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容茂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奋斗不息的先进事迹。第四篇:革命题材剧本《黄龙风云》,歌颂了陕甘红军战士黄罗武奉命独创黄龙山收编土匪的传奇故事。
  • 孔雀翎:赵丽宏经典美文100篇

    孔雀翎:赵丽宏经典美文100篇

    本书收入著名作家赵丽宏所作散文代表作100篇,是他近40年散文创作的精华,内容包括记事、写人、纪行,以及个人生活、写作经历与文坛交谊,每篇都写出了切身的感受,渗透着比较深刻的思想,充满感动人鼓舞人的力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高远的情怀,语言优美,生动,富于意境和诗意,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和青少年的阅读范本。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热门推荐
  • 你是我回忆里的风景

    你是我回忆里的风景

    夏沐雨以为,与小时候的美人尖少年许泽安重逢,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却不料,陆宇风一颗从天而降的足球把这所有美好破坏殆尽。叶小蓓说:“也对,你们一个是风,一个是雨,碰到一起就是恶劣的天气。”天知道夏沐雨想要的不过是一场风和日丽,安适如常的恋爱!这场看似匆忙的青春,一路上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却都是回忆里最美的风景。之于过去,我们已经成长;之于未来,我们正在奔赴。
  • 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

    医院诊断结果:瘦肉精重度中毒,莱克多巴胺在脏腑积存并造成了严重伤害,已无法救治。小帅妈疯了般撕抓着小帅爹,“你个挨千刀的啊,偷着卖瘦肉精。卖给惠家的猪吃也就罢了,你怎么让自己儿子吃了啊,你个没天良的啊……”小帅爹蹲在地上不说话也不挡躲,只低号着一下又一下捶自己的脑袋。姜老师说,你们别吵了,小帅醒过来了。又对小帅说,有关部门初步认定,是惠双禄非礼于芳菲,发生打斗导致的意外,惠双禄已经被拘留了。
  • The Skin Game

    The Skin Ga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共分为6大章,80余篇故事,有名人的成功故事:张艺兴、“谋”女郎:张慧雯、央视主持欧阳夏丹、小彩旗、唐家三少、奥运冠军斯库林、诺贝尔文学奖爱丽丝?门罗……也有平凡人的创业故事:美团网CEO王兴、阿里巴巴资深总监谢世煌、3D打印煎饼的清华男、50岁选择创业的苏斯、把火锅店开在教室里的韩桐……展现无数个与命运抗衡的斗志人生。通过对这些人生历程的还原解读,让我们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得到启发: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困难面前,只要你不妥协,没什么能打败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别玩火

    总裁,别玩火

    结婚纪念日,她精心策划,想要给丈夫一个惊喜。而她也收到了一个莫大的“惊喜”。电梯里,男人的身体靠近她的耳畔,“今夜,要不要我为你疗伤。”清醒过后,她匆忙离开。再次遇见,他成了她的合作伙伴。她装作不认识他,却被他似笑非笑的回了一句,“安总,你刚才说初次见面,可我记得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吧。”她心里有十万头草泥马在狂奔,表面死死的稳住,装傻的看他:“有吗?”席慕年,最年轻的财阀,拥有精致的外表跟强大的野心,而他最大的野心就是将她占为已有。望着他如狼似虎的幽沉目光,她头发一阵发麻,她该往哪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惊世妖娆:异女傲苍穹

    惊世妖娆:异女傲苍穹

    (完结文)一朝醒来,她竟来到了一个以贩卖人口为生的古村,虽然农活不会做,做饭洗衣更不行,却仍是被人当作奴隶来使唤;更有甚者,居然还把她当作妖怪,想要烧死?!某女怒了!她不过就是有个异于常人的能力,想要打打酱油,混混日子,真的那么难吗?!殊不知,她正一步步陷入一个更大更深的局。痴缠不休的邪魅王爷,白衣飘飘的翩翩少年,喂喂,她想要的从来就只有那个勾人心魄的俊美男子好吗?!执他之手,打包带走!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 不与灾厄结怨

    不与灾厄结怨

    深度妹控历险记,讲述主角卢万斯从一个偏激无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成熟的大魔法师的历程。
  • 宠妻入骨:娘子看招

    宠妻入骨:娘子看招

    九岁的鱼鳞舞救了个美少年,两人青梅竹马了半年后少年突然离开。离开前却要求鱼鳞舞等着他来,可这一等就是七年!鱼鳞舞从一个小丫头等成了大龄剩女。不仅如此,在恶邻的诬陷下名声尽毁!当七年前的美少年再次出现并且求婚时,等了七年的鱼鳞舞却坚决地说了不!于是,功成名就的战威侯拓跋珪开始了追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