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400000065

第65章 回望插队岁月(59)

月色中的涝池,是昆虫的世界,青蛙鼓动着宽厚的大嘴、蟋蟀弹拨着轻盈的双翅,奏出美妙的旋律,各种不知名的昆虫可着嗓子高声鸣唱,好似演奏一支小夜曲,安抚着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

静静倾泻的月光,使涝池不仅充满了诗情画意,还带有几分幽雅和神秘。

在那恓惶的年代,涝池与人们日出暮归的劳作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社会交流和情感发泄的纽带,是娃娃们童年生活的伊甸园,是村里的一道风景线,涝池带给人们的是欢乐和恩泽。

驮水

涝池里的水是不能喝的,日常饮用水要用毛驴到七八里外的沟里去驮,水源是沟底的一处天然山泉水,水质很好,清澈甘洌。

“咱村的水是整条塬上最好的水。”

“咱村的水养人哩,寒冬腊月喝上几口,也不会闹肚。”

“喝咱村的水人也长的精干哩。”

村里的老人不无骄傲地说。

村里人用水实行供给制,三四家共用一头毛驴,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进行协商,是一天或两天一驮水。我是一个人,自己开伙,队里照顾我,两天一驮水。

驮水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通常都是各家的男人做,鲜见婆姨和女子去驮水,女知青是个例外。

装水的木桶是特制的,有50多厘米高,直径约40厘米,桶盖是密封的,中间有一个固定提梁,上有一固定铁环,提梁两侧各有一个比拇指稍粗的圆孔,提梁上用绳子连着两个圆木塞,用来堵住圆孔,还有放在驴背上的专用人字形驮架。

每次借驴,饲养员老汉都照顾我,把队里最强壮、最老实的驴牵给我,放上驮架和木桶,驴就轻车熟路地沿着井坡下沟,人不紧不慢地相跟上就行了。

沿井坡下沟,走七八里地就到水源处。泉水自岩壁涌出,经过山体自然净化和层层过滤,接纳了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吸日月之精华,纳大地之灵气,水清澈甘洌,喝上一口沁人心脾,接上一捧撩在脸上,清凉心田,泉水的甘甜令人忘却了生活的苦涩。

此泉冬季不冻,旱季不竭,雨季不溢,常年水量丰盈。

泉眼下面是一块青石板,石板上生长着一层墨绿的青苔,石板上刻有两道沟槽至边缘处,涌出的山泉水顺沟槽分出两股从石板边缘流出,形成两股较拇指稍粗的水流,犹如两只打开的水龙头,可同时供两只木桶接水,可见先民之聪慧。

岩壁上不断涌出的泉水撞在下面的青石板上,溅起一串串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色光彩,似一颗颗彩色珍珠,晶莹夺目。

泉水淙淙作响,水声清雅,似天籁,又似美人弹拨琴弦,弹奏着美丽悦耳的旋律,深入听者的心底,荡涤人们的心灵。

泉水顺沟而下,随地势形成了几个小水潭,周边是一片天鹅绒般的草地,由于泉水的滋润显得格外的翠绿,那悄悄盛开的野花,五颜六色,围绕着水潭争芳斗艳,千姿百态,宛如一串串美丽的珊瑚项链。

轻轻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溪底,挂在岸边,细流脉脉,如丝如缕,溪水碧波闪闪,似一条随风飘动的彩带,又宛如跃动的音符,似琴、似铃,充满活力。

泉水汇集成的小溪,在绿茵茵的草丛中向山下的云岩河蜿蜒流去,开启了生命的旅程。

山泉是高原分泌出的甘甜乳汁,无私地养育了这片黄土地,养育了淳朴、善良、勤奋的东岭人。

将驴牵到溪水旁,驴悠闲地甩着尾巴,闷头吃着青草,吃到得意处,还安逸地打两声喷嚏。

将灌满水的木桶,放在路旁,就洗衣服。我每次驮水都要带几件要洗的衣服,洗干净后就晾在冲洗干净的青石板上,不一会就被阳光晒干了,干爽的衣物上有一股阳光的暖暖味道。

收拾好洗净的衣物,把驴牵到井坡道上,将装满水的木桶分别放在驴的两侧,一只手扶着驴屁股,一只手提起木桶,一用力就放到驮架上,用驮架上的铁钩将木桶钩住,然后迅速转到另一侧,装上另一只木桶就好了。一声“的逑”,驴就顺井坡上山了。

驴驮着水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哼着不成调的酸曲,相跟在驴沟子后面,偶尔驴停住了,侧着头叫两声,好似提醒我快些相跟上。驴很聪明,爬坡走的路线呈“之”字形,好久我才明白,这样可以缓解坡度,节省体力,以后的日子里我走山路也采用了此种方法,看来在某些方面驴比人聪明。

云岩河

沿井坡继续下行,就是云岩河,未见河水,已闻流水声。

云岩河又名汾川河,发源于南泥湾九龙泉,呈东西走向,东至小河口汇入黄河,全长112.5公里。

流经东岭这一段河谷呈U字形,河水深切岩层,两岸峭壁林立,由于山体的挤压,河道狭窄,呈∽形,在峡谷中迂回流淌,时而平缓,时而湍急。

水中怪石嶙峋,河水在与巨石激烈的交锋中,既狂野亦自信,有时也会发出骇人的咆哮,河水费力地向岩石扑去,激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这一段河床都是岩石结构,不时出现断层,落差形成相连的几个跌水,跌水下面是水潭。河水不深,深处有一米深,浅处只没膝盖。在黄土地的衬托下河水很绿,绿得像翡翠,很清,清得能照见河底的褐色石板。

水中没有鱼、虾,只见过巨石上时不时趴着几只晒壳的鳖,那时不知鳖能吃,还是补品,不然非抓住美餐一顿。

河绕着山,山缠着河,河水一路曲折向东,伴随着峡谷的宁静,奔向母亲的怀抱——黄河。

沿河溯水上行一公里便是一处C形河湾,这里四面环山,水流湍急。两岸的崖壁,巍巍的如一道天然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臂膀,拥抱着一汪清澈的潭水,河水自高处泻入潭中,水花四溅,如银河落地,似珠帘断丝,在阳光的映射下,潭中水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里环境幽静、人迹罕至、风景绝佳、如诗如画,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上苍的恩赐。是游泳、洗澡的绝佳去处,是我夏季经常光顾的地方,卸去心中的枷锁,祛除身上的伪装,跃入清澈的潭水中尽情畅游、泡天体浴,洗去生活的艰辛和烦恼。

我喜欢这宁静,远离尘世。天地间只有苍莽的大山、黝黑的崖壁、湍急的河流、碧绿的潭水和浴中的人体,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游累了,洗净了,找一有阳光的浅水处,静静地躺在水中的石板上。我极喜欢这种感觉,阳光照在身体的上半部分,暖暖的,下半部分浸在河水中,任凭流水轻轻爱抚我的肌肤,涤荡我的迷茫,净化我的心灵。

崖壁上树丛中不时传来山鸡和斑鸠的啼叫声,偶尔看见几只灰色的小松鼠在河畔巨石上蹿来蹿去,崖畔上盛开着一丛丛鲜红的山丹花和五颜六色的野花,给高原抹上一缕温暖的色彩。瓦蓝蓝的天似一块天然调色板,飘过的朵朵白云变换着美丽的图案,时而像老虎,时而像海狮,时而像小白兔,时而又像重重雪山……蓝天下一对苍鹰,悠然飞翔,优雅,自信。

云岩河水,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使高原的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云岩河呈现出一种原始、野性的美,她是我心中的恋人、我的天堂。

我的思绪颤动着、宛如这河水飘忽如烟……

我愿化作一朵流云飘向遥远的故乡,我愿化作一滴河水奔向黄河——母亲的怀抱,我愿化作一捧泥土融入这黄土大地,我更愿像这滔滔的云岩河,劈开重重山峦,勇往直前,踏上生命的征途。

人生就像这河水,有平缓,也有急流,有宽广的河床,也有狭窄的峡谷,有平坦的河道,也有巨石的阻挡,但它毕竟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奔向大江、大河……

高原的水养育了淳朴、善良、勤奋的东岭人。

这里的男人,宽厚豪放、集真善于一身,有健壮的体魄,大气的性格,深沉的内涵,站起来是一座山,倒下去是一条路。吼一声高亢的信天游,路上的女子也要回头,东岭男人的感情炙热而真诚,奔放而克制。

这里的女人就像崖畔上盛开的山丹丹花,艳丽而不娇柔,大方而不做作,带有几分含蓄,几分羞涩,她们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勤劳朴实,敢爱敢恨,爱则生生死死紧相跟,恨则咬碎钢钉恨断心。

这里的人都爱唱几口信天游,《蓝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如泣如诉的歌声,充满着对爱情的执着,对恋人的痴情,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听了这荡气回肠,还透有一种悲凉的东西,让人心里酸酸的,是人们对苦难的一种无奈。

我爱东岭,我们曾把青春给了这片黄土地,黄土地上有我们的爱。

我爱东岭的水,那涝池的喧闹、泉水的甘洌、云岩河的激情,永远留在我心中。

我更爱东岭的乡亲们,在那艰难的岁月,是你们敞开宽厚的胸怀接纳了我们,手把手教会了我们打柴、驮水、推磨、做饭等生活技能,教会了我们各种农活,让我们度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这份情是那么的浓,那么的重,不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揣在心里。

(作者系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初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阁楼公社汾川大队东岭村插队,退休前在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工作。)

插队琐忆

付小明

那年,我快16岁了,和许多青年一样,带着激情、带着梦想、带着好奇,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宜川县阁楼公社汾川大队东岭村插队落户,做了农民。

在两年多的插队生活中,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学生娃”,像当地农民一样,在无边的黄土地上,在起伏绵延的群山里,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闭塞、荒凉、贫穷的陕北农村开始了一生中最最难忘的插队生活。

那时我们还很年轻,刚刚踏入社会,没有任何阅历,思想非常单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了。因此我心甘情愿地与淳朴、热情、乐观的乡亲们朝夕相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享受黄土高原上独有的阳光雨露之甜美,共同经受大自然给予陕北山区农民的困苦与磨难。随着岁月流淌,我慢慢长大,当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曾偷偷地落泪过、苦恼过、迷茫过、忧虑过,不知所措过……

我们的到来,为古老的小山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老乡们因我们的到来,知道了外面那个比山区不知广阔多少倍的世界。从老乡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优良品质:他们的淳朴善良、他们的乐观豁达、他们的爱憎分明……这一切对我在后来几十年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44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那段插队往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曾经生活过的东岭村,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沟畔坡梁、那里的乡亲们及我的插队伙伴们……几回回梦回东岭村,山亲水亲人更亲。每当这时我的心中总会沁入丝丝暖意,总能感觉到当年那不同寻常的味道。真的,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东岭印象

东岭村坐落在陕北阁楼塬一条梁畔畔上,是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小山村。

这里的人都姓“张”,是一个宗族,当地人把这种聚族而居的村子叫做“户孽”村。记得当年,村里仅有三十几户人家、一百七八十口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

从阁楼塬上向西南方向走去,到了塬畔畔上就是东岭村了。一条狭窄的黄土路一直伸向村中。路两旁是庄稼地,快到村口,路的两边出现了用黄土夯的土墙。一进村迎面是一个不大的“涝池”,用来积攒雨水,供全村饮牲口、洗衣服等日常使用。涝池的左面有一棵大槐树,上面挂了一个非常古老的大钟,重重的敲几下,全村人都能听见。村民们上工时就靠敲此钟集合,分派活计。

生产队队部是在一面“公窑”里,要沿着老槐树旁的小路下去。站在大钟下就能看到队部。队部主要用来召集全村社员开会、记工分。队部的左边是饲养室,右边是羊圈。

我们队共养了十几头驴,供全村30多户人家驮水、推磨用,农忙时还要干些农活儿,村里人婚嫁、送病人去医院看病,毛驴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那时村里人吃水要赶毛驴到几里地以外的山下驮水。村民饮用水是沟里的一股水质极好的山泉水,喝到嘴里甜丝丝的。

我们村的布局,是由中间向两边铺开的。村中间地势较平,大约有十几户住的是在塬上“箍”的土窑,其余住的是依山而建的“靠山窑”。从对面远望,塬畔下是深深的沟壑,显得高而险峻,塬畔畔下就是乡亲们居住的窑洞。

星星点点的窑洞,镶嵌在向阳的山坡上,形成了上下几层的结构,几个窑洞组成一个院子,那基本就是一户人家。户与户之间由很窄的土路相连,一遇下雨下雪,道路非常泥泞。村里的居住环境看起来原始而古老。早晚饭时,家家窑背上的烟囱冒出袅袅的炊烟,透出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

我们村不通公路,也没有广播,从北京寄来的信大约要一个星期才能收到,报纸也只能看到几天以前的。我们刚到时很多老乡甚至听不懂普通话,当我们与他们交流时。他们会经常提醒我们“说慢点”。有的老年人连汽车都没见过,一些妇女甚至一辈子都没下过阁楼塬。对这些老乡来说,通向外面的路是那么遥远,外面的世界在他们心中也许是个谜。

我们村没有通电,晚上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或马灯照明;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我们看书、看报,与村里来我们窑洞仓(音c3ng,土语为串门的意思)的老乡们谈天说地。

同类推荐
  • 宝船

    宝船

    《宝船》是老舍先生在60年代写成的童话剧。话剧描述了古时候一个小孩王小二,勤劳俭朴,上山砍柴得了一只小纸船,即后来的宝船。环绕宝船的风风浪浪,讴歌了王小二的善良、机智、勇敢。
  •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小达人专刊)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小达人专刊)

    本文集是一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众筹之作。十年后的上海,我们能想象到的依旧是灯红酒绿,偶有雾霾,环境令人堪虞。那么一百年一千年后的这座城市,你能想象到它的模样吗?本文集包括《空心城》、《别让地域变成“地狱”》、《一百年后的城市——上海》、《3015一日游》等篇目,带读者畅游未来之魔都!
  • 预言家

    预言家

    这是一部长篇叙事散文,作者怀着欣喜与焦虑的心情,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妻子从孕育到迎接新生命的三年历程,以父亲兼作家的目光关注着儿子的成长。在看似琐屑的日常生活中,作者敏锐地觉察到了自身原生家庭与新组家庭的矛盾冲突,并追根溯源,最终提出了如何处理自由天性与世俗规则关系的社会命题。
  •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最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热门推荐
  • 花街十里一城春

    花街十里一城春

    一场缘,一世情琴弦断,泪无尽那年花街十里,春意盎然你微笑着闯进我的世界里转身,回眸无意,泪落那年十里红妆,盛世荣华你就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光阴不改,情愫尤在无所适从,转身天涯花街十里一城春
  • 星明神祖

    星明神祖

    三族鼎立,天下大乱。暗流涌动,强者浮现。一个平凡的小乡村里,诞生了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少年。乱世之中,英雄浮现,势力四起。要想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那就努力的去获得至高无上的力量!我穷尽一生,不断变强,就是为了让你们平平安安的幸福一生啊!!!
  • 小子,够拽

    小子,够拽

    校草是蓝颜,搞的我成了众多花痴女的羡慕对象,顺便经常客串爱心传递大使,但是蓝颜你拽什么拽,喜欢你的人多了不起么。乖乖给我当男朋友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大量的资金潮水般涌入,我们将首先看到这场创新创业泡沫的壮大。我们将看到阳光下这些泡沫折射出彩虹的瑰丽光芒。但我们已经可以有把握判断,这就是泡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再专注于互联网本身,他们在兼并、收购,买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业务;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没有再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发明、新产品,但它们的CEO们却越来越多地在公众面前亮相;所谓的创新,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它们每一个乍看都很美丽,可惜细看都似曾相识。
  • 傲娇甜心:腹黑大神,宠上瘾

    傲娇甜心:腹黑大神,宠上瘾

    某天,顾大小姐终于忍不下去了。他顾家就只有他哥一根独苗,不能让基情满满的断送了顾家的血脉,下定决心曲线救兄。美人让他随便挑,美男她也随便送,可某人只是挑眉,兴趣缺缺。“开个价,怎么样才能离开我哥?”某男轻挑唇角,“如果是歌儿你舍身救兄,或许可以考虑。”顾清歌咬牙切齿,“你想的美。”某男欺身反压,挑起她的下巴,“歌儿,不如以胸换兄,等价交换,童叟无欺呢。”以胸换兄!秦混蛋!炸了毛的顾清歌指着门外,“你给我滚!”某人却借机蹭了蹭她的脸,“歌儿,地球是圆的呢。”“所以呢?”“滚完一圈,还是会回到原点的。”
  • 剑在江湖

    剑在江湖

    七星剑的每一次出现,就会在江湖上掀起血雨腥风,有人说,这把剑里面藏着一本天下无双的武功秘籍,也有人说,这把剑关系着一份富可敌国的宝藏,但只知道的是,每一个七星剑的主人最后都死在了七星剑下。他是纯阳清虚门下首席大弟子,也是整个纯阳一门小一辈的大师兄,最后却成为了这一次七星剑出世的主人,背出师门,进入恶人谷,可是真心所愿?三生路,能否回头。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坏人!哪里逃

    坏人!哪里逃

    大神不是无敌的,禽兽却可以是无耻的。在无耻的禽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只可惜,在遭遇众多狗血故事之后,苏暮姑娘才终于了解:这货哪里是好若的,分明是粘手货!
  • 她的白衣少年

    她的白衣少年

    午后。烈日炎炎,热。——苏氏集团。“您好,请问您是?您预约了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