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200000022

第22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特征(1)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以后,新疆地区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工业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统计,2007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5个,工业增加值为1405.11亿元(当年价格),占全区GP的39.9%,高出第一产业比重22.1个百分点,工业已占据新疆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新疆工业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现代工业发轫于驻疆人民解放军的大生产运动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后,在帮助各地群众清匪反霸,建立民主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又自力更生,组织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部队给养不足的问题,以减轻当地人民群众的负担。

1949年12月初,毛泽东同志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藉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王震将军在率部入疆后,1950年12月29日,在给彭德怀司令员的报告中提到:“新疆军队共十九万三千人,除两万运输部队和后勤机关人员外,可动员约百分之六十人员(十万至十一万)参加农业生产,百分之二十人员参加手工业生产,百分之二十人员为机关业务和担任警备任务的部队。”1950年初,在新疆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上,时任中共新疆省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同志做了《新疆军队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对军队大生产运动做了动员,提出首先要扩展农业生产,使军队依靠军垦就地取食,并提出了驻疆部队的农业生产计划。1950年起,人民解放军驻疆各部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到1952年就实现了部队粮食的自给,而且积累了部分资金,提供了部分农业原料,为部队兴办工业打下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一)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和筹措建设资金

1951年2月,王震在六军党代表会议上所做的《驻疆解放军斗争方针与任务》的报告中,提出了驻疆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地区建设现代工业的设想。

同年10月,新疆军区制订了两个三年经济建设计划(1950~1955年),计划中提出在工业方面从重工业的钢铁、水泥、电力以及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如纺织、面粉、制糖等做起,为今后工业建设打下基础,进而逐步发展新疆工业。计划中还具体规划了自1951年起,迪化水泥厂、钢铁厂、迪化水电厂、玻璃厂、化学厂、纺织厂、造纸厂、面粉厂、糖厂等20多个现代化工矿企业的建设进度。

新疆现代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疆经济正处于恢复过程中,新疆省人民政府的财政不仅要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更要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可能大力兴办工业。因此,创办现代工业所需要的资金除了中央投资一部分外,主要来源于驻疆人民解放军的资金积累。首先是节省下来的军费,“新疆人民解放军军费按国防军统一的供给标准,计全年约70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国家供给”。这些军费基本上是由军队购买粮食、日用品及其他开支,驻疆部队通过大生产运动自己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军费的很大一部分便被节约下来投入工业建设当中。

以1950年为例,仅军粮一项就节约了1620万元。其次,建立军人合作社,将官兵的个人津贴储蓄起来再次投入生产,并且动员广大官兵通过节衣缩食的方式参加工业集资。据统计,“1951年底,参加集资的指战员占全军人数的90%以上,平均每人一年节约费用91.2元,1951~1952年,指战员节约的资金占两年工业建设投资总额的80%”。再次,是通过驻疆人民解放军官兵参加各项工程的无偿劳动来作为对工业的投资。“军队参加这些生产均按迪化市价计算工资,争取今年参加生产的部队为国家在工业上创造2000万元人民币的劳动价值,以作为国家对新疆经济建设的投资,也就是说为国家节省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支出。”此外,人民解放军通过大生产运动,将生产的一部分粮食通过出口苏联,换回了部分农业机械和建设工厂所需的设备。通过这些途径,1950~1952年,新疆军区投入的工业建设资金达4514万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总值为4160万元,占这一时期新疆工业新增固定资产总值的60.76%,有力地支持了新疆工业化的建设。

(二)创办现代工业

1951年,新疆军区组织各部队相继开工建设了新疆第一批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的厂矿,主要有八一钢铁厂、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十月汽车修配厂、新疆机器厂、六道湾煤矿、八一面粉厂等。1954年,新疆军区创办的工业企业单位达到87个,其中重工业35个、轻工业52个,这些企业涉及钢铁、机械、纺织、煤炭、化学、电力、建材、粮食、皮革等多个工业部门,初步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基础。

1952年12月,根据中央整顿新疆财政经济工作的指示精神,新疆军区将所属19个工矿企业分两批(1952年和1955年)移交给新疆省人民政府管理,这些被移交的企业中,如八一钢铁厂、苇湖梁发电厂、七一棉纺织厂等,至今仍在新疆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政府主导的嵌入式工业开发方式

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新疆省人民政府接收的公办企业全部职工人数不过1100人,而且有现代设备的工厂只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0.53%”。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新疆本地的现代工业并形成体系,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援。

(一)组织内地企业迁移新疆

1953~1957年,中央政府计划利用天津、上海等地工业力量的优势,搬迁一些企业到其他省区,支援当地工业发展。1956年,在全国工业厅局长会议上,地方工业部副部长宋乃德做了《为提前完成地方工业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全国各地要基本解决粮油加工问题,试办印刷、缝纫、制鞋工业,城市一些工业的剩余能力迁到县里,本省不足者,可考虑由津、沪搬迁。”在工业布局问题上,宋乃德提出,“不宜于集中沿海省市生产的应内迁,迁厂方式:可迁设备及职工,迁厂过程中同时进行技术改造,尽可能或部分采用新技术或只迁职工不搬设备。”在新疆国民经济“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解决新疆当地工业缺乏技术力量及设备等问题,在中央的支持下,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与内地省区政府的协商,1954~1966年,从内地迁移了部分工业企业支援新疆的工业发展。

搬迁到新疆的工业企业涉及轻工、纺织、电器等部门,其中有些企业的迁建填补了新疆在相关工业领域的空白。如乌鲁木齐电池厂的建成,结束了新疆不能生产电池的历史,该厂生产的“雪莲”牌电池,满足了新疆本地市场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乌鲁木齐电池厂又派出技术力量在南疆筹建了南疆电池厂。

(二)调派内地技术员工支援新疆建设

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工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力量、机器设备、管理人员、产业工人主要来自于中央和内地省区的支援。

第一,产业工人来自于部队复员转业人员、内地支边青年以及在新疆本地招收。如有色金属工业系统,1954年从山东招收了一批工人。1956年,经劳动部和自治区劳动局批准,从上海,江苏无锡、南通,湖南长沙市和广东省招收了一批在校中学生和初中毕业生。1959~1960年,从安徽省大安、天长、阜阳等22个县和江苏扬州、江都等县农村招收青壮年职工1729人,占1960年有色金属工业职工总数的13.7%。第二,管理人员来自于部队转业干部和从内地党政机关调入,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于从内地厂矿调配,以及分配来疆的内地大专院校毕业生,或是抽调新疆本地工人赴内地培训。以新疆石油工业为例,1955年,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时,中央相继从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所属钻探局、第一机械厂(宝鸡)等单位和玉门、延安、四川等地油田,以及地方党政军机关、地质矿产部门调入一批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成建制的钻井队,又从上海、四川等地招收了一大批知识青年。1960年、1965年、1971年、1978年,新疆石油工业部门接收了大批复员转业军人共计1.7万人。1978年,从四川、江汉油田调入了成建制的钻井、石油队伍总人数达2920人。新疆电力工业系统的职工组成除了复员军人、内地院校毕业生和支边人员外,1956年,“由电力工业部西安基建局第36工程处成建制地划转了334名固定职工到新疆,1958年,又由西北电力设计院划转了人”。在化学工业方面,新疆氮肥厂在建厂时期,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天津化工厂等单位调进技术干部和工人50余人,又先后招收学徒91人分赴扬州、潮州、昆山等地化肥企业培训,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纺织工业方面,“1950~1952年,七一棉纺厂从内地各省市抽调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350多人,以及从山东招收并经青岛各纺织厂培训了纺织女工540人,组成工厂的职工队伍,进而形成了新疆纺织工业的基础骨干力量”。

第三,机器设备主要来自于苏联进口或是由内地企业制造以及淘汰的产品。以新疆第一个钢铁企业八一钢铁厂为例,企业所需的部分设备由新疆军区通过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委的帮助,在上海购买了益华钢铁厂、新慎昌机械厂、练成机器厂、范记模具厂和美新工具厂的全部设备,连同190名职工一同迁来新疆。七一棉纺厂的设备是国家在外汇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挤出外汇从民主德国和日本引进成套棉纺设备装备起来的。1950~1954年,新疆石油建设的生产设备均由苏联提供;1954年底,共有各类设备1016台(套),1955年以后,除继续从苏联和东欧进口各类设备外,由内地厂家提供的国产通用设备和仿苏的石油专用设备逐年增加;1960年,共拥有各类通用专用机械设备4320台(套)。

总之,新疆的工业化建设是在中央和内地省区的协调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内地以及苏联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新疆,开启了新疆工业建设的新局面。时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包尔汉同志曾经对此评价道:“解放后,在驻疆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努力下,在关内汉族工人兄弟的支援下,加上苏联友邦的帮助,已陆续建设了许多近代化的工厂,满足了各族人民的一部分生产和生活需要,培养出了一大批各民族的工人兄弟,积累了一些工业建设的经验,从而为新疆逐步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资源型重工业结构

一般而言,传统工业化的模式在工业结构的转换上都是以轻工业为中心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中心,再向耐用消费品工业转化。而新型工业化的模式在工业结构上强调知识、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自然资源这一要素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在逐渐减弱。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从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转换是十分迅速的,不过,其发展模式仍处于传统工业化模式之下,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

(一)以重工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广大新疆军民大力发展纺织、食品、电力、煤炭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其中轻工业发展较快,在工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7年,新疆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3.06%。1950~1957年,新疆的工业结构呈现“轻型化”特征。

1958年后,受国家赶超型战略的影响,以及为了尽快提高新疆的工业化水平,新疆的重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58年,新疆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已达49.82%,1961年更是达到了61.41%。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轻重工业的比重也随之变化,1962年,重工业比重降到48.97%;但是1965年后,新疆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发展的总体需要,新疆工业发展中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逐渐加快。1971年,重工业在新疆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53.4%。直至20世纪90年代,重工业在新疆工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后,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确立,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新疆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加快,新疆工业中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加大。2007年,重工业产值占新疆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45%。1978年,新疆轻重工业的产值比为1∶1.4;2007年,产值比达到1∶6.38。

同类推荐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修订本)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修订本)

    本书对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的改革背景、改革历程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改革成果以及他们的改革思想,剖析了其中蕴含的王朝兴衰的秘密,同时对官商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分析。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面对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区域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怎样使各区域集体发展、经济活跃、整体效益高、取得竞争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门经济学理论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热门推荐
  • 大天无道

    大天无道

    非魔然堕于魔道,非圣然闻于圣名。生于黑暗之中,唯有前进!叹天下无道,何处才是道?
  • 企业理论四书

    企业理论四书

    张维迎,中国改革最前沿的经济学家、企业制度和国企改革的理论权威、坚定的市场经济主义者,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1994年9月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因对双轨制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获得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市场的逻辑》、《理解公司》、《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等。
  • 幸好一路上有你

    幸好一路上有你

    俩同龄闺蜜从华国到米国一起奋斗成长的经历。5岁时,曹蔓说:“媛媛,他欺负我。“袁媛说:”别怕!咱打回去!“15岁时,曹蔓说:“媛媛,将来我们报考同一所大学吧。”袁媛说:“好!”20岁时,袁媛说:“蔓蔓,我们一起出国留学吧?”曹蔓说:“好!”30岁时,袁媛说:”我好伤心,好害怕。“曹蔓:”不怕,你还有我。“35岁时,曹蔓问:”你有没有后悔过?“袁媛说:“有点儿。当时有点太草率,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不会那么冲动!”曹蔓:“那让我们再来一次。”生活回朔几年,真的能改善么?无论如何,无论你最后跟谁一起,我们都感恩,那些日子里,幸好有你。
  • 轻羽风铃

    轻羽风铃

    一位十五的少女,遇见了为保护环境争取人权的元素组织,从此告别单纯的生活,开始带领不到两万人和那些不把元素师当人看的人开始了斗争。作为元素师的首领风之主降临在了世界……
  • 月清风白

    月清风白

    老汪说过,高中是个小社会,离真正的社会不远了,这个年纪有感情,但是真是假难以辨认,不是对你好的人就是打心底的喜欢你;不是任何好人都可以信任。
  • 兰因·璧月

    兰因·璧月

    兰因璧月是武林至尊的圣物,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整个武林。兰七,是一个誓要得到兰因璧月的人,她拥有绝世的容貌和莫测的武功,一双碧绿的眸子又为她平添了几分妖邪之气。由于坎坷的成长经历,她以男装示人,且妖邪无情,所以,武林中称之为“碧妖”。明二,是与兰七争夺兰因璧月的最大对手,他武功高深、仪表雅逸,而且还有一个与“碧妖”旗鼓相当的名号——“谪仙”,仙与妖当然是相看两生厌。宁朗,与兰七定下娃娃亲的人,他的憨厚、善良与郭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与兰七是两个世界的人。争夺兰因璧月的过程中,兰七与明二谈笑间暗施毒手,却逐渐发现内心与对方的默契;而宁朗“是男即结义,是女即结发,非男非女则生死相守”的诺言也让兰七冰冷的心蓦然一颤……且看兰因璧月最终花落谁家,看三人的故事到底又是何种结局。
  • 因果缚,启轮回

    因果缚,启轮回

    “你可曾后悔?”“不曾。”“如若你当初没有见过他,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后果?”昆仑转头看向立在自己身边的少女。一身灰白的衣服还是当初的模样,但是又有谁知道,如今她这身气质和能力是她经历了多少才换来的。少女转头看向他,眼中一片虚无,如今竟是连他都不知她的心中所想是何。“不会。”说完竟是无声的笑了。瞬间那双浅眸中像是有了一片星海。…………那一日,远处响起了钟声,穿过云层,响彻天地。天边霞云涌动,百鸟飞舞,整个世间都在欢庆。男子一身玄衣站在一坐断台之上,看着眼前深不见底的鸿沟,没有言语。这里以山峦为界与外界的景象分隔,静,陷入死寂的静。一位青衣仙人从远方飞来。“走吧,这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没有生还的可能了吗?”男子颤抖的声音说不出的无措、茫然。不敢说出真相,“不知…”…………“你是谁?你将那棵树上怎么了?”说完,一道灵力打出去,夹着冷冽的罡风。坐在断台上的女子来不及转头就被身后的灵力掀起飞向一侧。当看清对方的容颜时连忙闪身,将对方牢牢的接住,狠狠的抱在怀中。
  • 全球诸天时代

    全球诸天时代

    灵气复苏、地球上涌现一个个链接异世界的通道。每个世界内都存在着多种不同属性的‘元能。’为‘治百病、延寿元、开穴窍、练肉体、聚灵根、化妖形、凝神通’等等..具体种类,无人知晓到底有多少。只知道‘元能’赋予的能力,大致都是出自于电影、书籍,历史神话当中..而一年后。有幸进入异世界的江苍,就是被‘元能者’杀死、但当江苍再次睁开眼,却轰然发现自己回到了异世界刚开启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存在着开启后,又短瞬消失的第一个异世界。拥有前世记忆的江苍先知先觉,便按照‘异世界进入方法’踏入其中,寻找传说中的第一颗元能..————群号:315976303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