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4900000013

第13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12)

后来,陆续读到先生更多的书和文章,对他的了解也就更多了。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乃翁曾留学日本,是中国早期的渡洋求学者之一。他自己早年投身革命,后来进《湖南日报》社,因书生意气,于一九五七年获罪,成“右派”,“文革”中复陷囹圄,被判十年徒刑,直至一九七九年才获释,也算得一位老“运动员”了。我虽无缘罹此坎坷,但仍落得个“不务正业”的名号,有时便把苦恼向先生诉说,先生乃敦厚长者,总是给我以理解和鼓励。记得信中曾说:“读书写文章,即如酒人之于酒,欲罢不能,不懂味的人是难于理解的。恐怕由他去吧是唯一的处理办法。中学教师,夏丏尊、朱自清、周作人,都是当过的,如果他们当初不‘不务正业’,在文学上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但现在不比从前,个人很难有真正的自由,苦恼也是免不了的。”

几句话,给我以极大的鼓励。由此,我坚定了继续读、写的信心。其实,在文化日益荒漠化的当今,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化学者,他自己也是有很深的苦恼的。他身体不好,写信常说“贱体不争气”,我不忍心写信打扰他,因他每信必复,我没有理由耽误他的宝贵时间。常常只从不断发表文章这一点来推断他身体的状况。有一段时间,久未读到他的文字,心里便有些着慌,写信去问,他回信:“我身体还好,只是天热,不能做事。文章一是写不出,二是不想写,因为言不由衷则不愿言,言之使编辑犯难则不忍言也……”

尽管不愿写或不忍写,可是先生却从未放下他的笔。相反,“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他一边写,一边编,佳作迭出。后来就读到了他的《念楼随笔》《念楼学短》,杭州的叶小芳大姐还寄来了《钟叔河散文》。这几本书,《念楼学短》我最喜欢读。我曾在一篇题为《短文的魅力》的读书随记中说:

“钟先生的慧眼识短,简洁风趣的译笔,加上其后的随感,如三豪灵笔,画龙点睛般地把读者引领进深广阔大的思维空间,启人睿智,发人深思。短,加上‘思想、气质和趣味’——先生将自己独得的短中三昧集为一道大餐,让我们领略了短文的魅力。正如论者评价此书所说:‘习惯了洋洋洒洒码字,将汉语言文字弄得肮脏不堪,对文字垃圾已经麻木了神经的我们,捧读此书,惟有汗颜。’”

先生的文章,不温不火,雅致、清净,读之如春风拂面,又如面临一片澄明清净的湖水。文章见识尤其深刻,拈花之处每每见于字里行间,使慧心人醍醐灌顶,露出会意的微笑。

十年来,多得先生恩惠,一直思有以报之。南海出版公司委托我编一本供中学生阅读的散文选,初高中上下两册,我选编了先生的四篇散文,《湖南官话》《黄鸭叫》《差距》《沿着岷江走》。只可惜高中册未出版,只收进两篇。但也慰情聊胜于无,算是略微了却了我一桩心愿。

书印成后,我给他寄去一本。随信附上两张花笺纸,求先生挥洒,以为纪念。不久,先生的复信就摆在了案头。当时的心情,真是激动得难以言表:小子何德何能,竟得到前辈如此垂青!

信中附言道:“拙作承青及甚感,笺纸已遵嘱写了奉呈,因从来不蓄笔砚,只能以‘硬笔’写出,请谅。”两页笺纸,第一页写了一首自作诗:记得青山那一边,花间蛱蝶正翩翩。可怜茵梦湖中水,不照人寰五十年。

附注中言:“小说《茵梦湖》中莱因哈德警句有云:我们的青春在青山的那一边,可现在它们到哪去了呢?近作怀旧小诗,呈 德水仁兄一哂 长沙钟叔河 新一年。”

第二页,写的是严复译孟德斯鸠《法意》(今名《论法的精神》)中的一段话:“孟德斯鸠不信上帝,临终时神甫问之曰:汝今知上帝之伟大矣乎?孟氏对曰:帝力之大,正如吾力之为微。呜呼,此言真可以金字刊为其墓铭也。录严又陵译文以应 德水先生雅属 长沙钟叔河辛巳正月。”

两页纸右上角都钤了引首章,印文曰:风满楼。落款后有先生的名章。两文内容虽不相同,但是悲天悯人之怀,溢于纸上,令人寻味不已,唏嘘久之。

和先生神交多年,唯一遗憾的是,一直缘悭一面。一九九八年九月,先生来信,说可能在年底来京,届时可谋一聚,我兴奋了好一阵子,可先生到底没有成行。所以至今,除了在那一年《新闻出版报》的当代文化名人摄影专栏上见过先生的肖像外,一直没见过先生一面。应我之请,先生曾寄来小照一帧,那还是一九九三年照的,先生身着一身玄色上衣,头戴鸭舌帽,伏首案头,已不复当年肖像的丰满、冷峻,而是面容清癯,态度平易,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文稿。案上是公文袋、书稿和一叠卡片,背景是硕大的书柜,确实是一位笔耕不已的“老编”形象。照片背后写着几行字:刘德水先生惠存 钟叔河持赠。

先生虚怀若谷,谦虚待人。当年我写信,都以学生落款,先生回信特意指出:不必如此客气。自称“我也是虽好学而学无所成之人,文章既写不好,又写得少,所以既不敢妄称学人,也不能冒称文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已退休的编辑罢了”。其实,有学富五车的腹笥,有数百万字的著作、上千万字的编著俱在,先生不是学人,何人敢当学人?先生不文,斯文何在?先生虽已退休,先生又何曾退休?——他实在是退而未休呀!

即便退一步,仅以“编辑”称之,这也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编辑,首要的是眼光和见识。他的《走向世界丛书》以及对知堂老人作品的钟情,都是在审慎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进行梳理,以期光大发扬。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事。此外对书籍装帧的癖好,也都是当今难得的行家。张中行先生吝于褒奖人物,但是也说:“当今出版界,北方是范用,南方是钟叔河,没人能比!”这只要看看《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的版式编排就可一目了然——“看着舒服!”用先生自己这句朴素的话来评价,其实最恰当不过。

近两年,很少和先生通信了。他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实在不愿再打搅他。他的时间不独属于自己,更不独属于我这样一个后生小子。让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编辑吧。每当想起先生,我就把他的书拿出来,翻开,看看,以慰心中惦念之情。有时上上网,看看有先生的新作,就知道,他还是健笔凌云,老而益壮,心里也就安定了。

前年随旅游团去桂林旅游,坐火车,路过湖南,在长沙站停了几分钟。我的心颇不平静了一阵子。望着眼前一座湿热、喧嚣的长沙城,我想:这里有我的一位前辈、老师,他叫钟叔河。于是,连这座素昧平生的城市,也感到亲近了许多。

(二〇〇六年四月《书人》)

民间有钟叔河

朱晓剑

下午,在旧书摊闲逛,不意间看见一册《侠隐记》,译述伍光建,茅盾校注的。记不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介绍《侠隐记》的文章了,说是极好的本子。这次遇见犹如艳遇一般,不可多得。回来翻阅一下,不想居然是钟叔河先生编辑的书,更是意外的惊喜了。说来,钟叔河是我颇为敬佩的出版人,思想通达,文笔亦好。他在读书界早已享有盛名,更何况经他手做出来的书都颇有分量。

最早是在杂志上读到钟叔河先生的短文,十分喜爱,短却分量足,比时下许多灌水的文字好得多了。于是留心买他的书,《中国本身拥有力量》我买的是最初的版本,读来甚觉有味。值得说一说的是买《念楼学短》的经历。

书刚上市时,在书店看了部分内容,十分喜欢,但一看价格是三十八元还是考虑了一下。因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就常常跑书店看书,每次去书店总要跑到《念楼学短》陈列的位置看一看,书依然在,很放心地走了。不由得暗笑自己,这书不是畅销书,看的人也不是很多,我倒也不必急着去买,等有了钱再买不迟,好像书就放在那儿,少有人理会似的。差不多等了大半年,我再去书店,走到老地方,却不见了《念楼学短》。不免诧异,去服务台查询,说是刚卖完,还有一册,却不知所踪,营业员说可能是没有了。我懊恼地走了,要是早一天把它买下来就不必这样了。

那年春节,从安徽老家回成都,到了郑州专门停一下,去书市看一看,不得。又去几个地方,还是没有,只好怅然而返。回到成都,依然是不死心,没事总要去书店转一转,也许奇迹会出现的。我的运气似乎不那么好,每去总是找不见《念楼学短》,有些气馁了,只好等着这书再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去书店,再去依然习惯性地浏览文学理论书柜,却十分意外地遇到了《念楼学短》。那种惊喜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赶紧去付钱,生怕从此失去了似的。

当然,我算不得是钟叔河先生的“粉丝”,尽管陆续买了一些他编著的书。在我看来,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比那些提倡国学的家伙做得要多。其实他的那些短文章原本是用来教他孙子辈的“教材”,不在于读古文的“今译”,“而是读之有感,想做点自己的文章”,体现的是钟叔河式的读书方式和他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过,他又引郑板桥的话说:“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覆瓿覆盎而已。”这种自谦的话如今也是少看到了,不免令人叹息古风不存。

关于作短文,钟叔河先生说:“自己没本事写长也怕看长文当然是最初的原因,但过眼稍多,便觉得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这话我也深以为然。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二日《青岛日报》)

访念楼

徐艾平

积功德

黄裳先生曾对钟叔河先生表示“惭愧”,原因是钟先生搜藏了大量晚清外交官、学人、工商界人士所写的著作,总量达二百多种,并据此整理出数十种,以《走向世界丛书》为总名出版。而他,多年来虽也跑跑书坊,“也常常遇到这类书,但不能认识其文献价值,都轻轻放过,箧中不存一册”。

黄先生的“惭愧”大概不是虚言,像他那样一个爱书如命、读书如痴的人,《走向世界丛书》这样的好书,“箧中竟无一册”,实在也是可怜了。

觉得可怜惭愧的竟还不是他一人。

另一位文曲星张中行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说,单是近代人物的外国游记钟叔河就搜集了二百多种,其访书之勤读书之多就可想而知。这还是其小焉者,更值得重视的是有忧国济世之心,以一个书呆子的满腔热情,奔走呼号,虽九死其犹未悔。而“我就不成,外看浮世之态,内省自己之心,只求能够独善其身,不敢妄想兼善天下”。至多只能写一点自怡悦的,而不能写以及刊印有关经国之大业的。“这样,与他相比,我就不能不感到惭愧了。”

两位太师级文曲星都感到惭愧,我等后辈爱书人,还有什么胆子敢说个“不”字?

的确,手捧钟先生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还有那册为每本书所写的叙论合集《从东方到西方》,无法不感到惭愧,无法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据说钟先生是湖南平江人,大概是生于一九三○年代的。照这么说,也属师爷级的人物了。从他的文章里还知道,他是“离休”,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参加革命工作了。但我相信,他不会是平江起义里的一员。

很巧,我也认识一个平江人。我们是从博客中结识的。他比我小,力比多自然也更多,所以说起话来,很有情味。因此,我们见面了,在北京。虽然时间急迫,只能匆匆一见,他还是带我走了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逛了被他文字美化过的后海,临了,还领我去外经贸大学附近的一个湘菜馆,请我吃了剁椒鱼头。在车站送别的时候,还差点流下泪来。

这个平江人,令我联想到另一个平江人。据张中行的回忆,钟叔河有至性,对事严谨认真,对人宽厚恳挚,话都是发自心腹,有时甚至近于迂,让人想到已作古的废名先生。到北京的时间虽然很紧,可还不忘去西郊拜望一位久病的张先生,说是有通信关系的朋友,在病中,理当去看望。

平江人,其实恐怕也不仅平江人,我所接触过的湖南人,大概都具这种品性吧。

这都是题外话。

钟先生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最初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的,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三年。这大概是他在结束九年牢狱之灾,复出后所做的第一份工。这最初所出的二十种书,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一九八四年岳麓书社成立后,又增加十数种,仍然以《走向世界丛书》的总名再版,厚厚的十大册。再版赢得更加强烈的反响。但遗憾的是,那时正在上大学的我,却既没见过一册《走向世界丛书》,也未感受到一点所谓反响,真所谓全然无知。到我第一次读到刘锡鸿的《英轺私记》,兴奋得彻夜不寐的时候,离该书的出版已经将近二十年。

二十年啊!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我既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又为那些被无辜浪费的岁月而伤感。

据钟先生介绍,正是有感于晚清以来国家的愚昧与落后,有感于华夏民族近代以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国家富强,才着手编辑出版这套《走向世界丛书》。而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就与友人李长恭一道,出入于旧书店故纸堆,寻觅中国人最早走向世界的讯息。

钟叔河曾向张中行索书对联一副,那是截取梁任公集一副对联的上半,“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面对这副对联,张先生想起自己也曾从古诗十九首里集了一副,是“立身苦不早,为乐当及时”,当即感叹道:“古人志在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是至多走到一半就停住了。或者不止于量而兼算质,我之所求只是罗汉果,他(指钟叔河)则一贯修菩萨行。……我是小乘,他是大乘。”

小乘救自我,大乘渡众生。

看来,钟先生是积了大功德了。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新民晚报》)

访念楼主人

这是二〇〇八年隆冬的一个清晨。长沙的街上已经有些赶早的人们在奔走。我沿着迎宾路向北去,经过了湖南省交通厅、湖南省委统战部,正前方可以清晰地看见湖南革命烈士陵园。可是,才七点三十分,离约定见面的时间还有整整一小时。

提前或者推后,都不合适。因为即将要见的这个人,在我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很重的分量。

差不多半个月前,揣着忐忑不安的心,凭着一股莫名其妙的勇气,冒昧地给他打了电话,得到了“能够见面那当然好”的允诺。

“能够见面那当然好。”凭着这一句话,我想,就算拜访要占用他一部分时间,也可能会将他一天的生活节奏打乱,但是,满足了一个外地读书人的求知欲,并可以借此了解一点当下人们对他的看法,难道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因此,我十分自信地从皖南赶来,并兴冲冲地等待着他的接见。

在湖南革命烈士陵园里瞎走了一圈后,约定的时间到了。

穿过东风路,斜拐进营盘路,眼前就是一栋高约三十层的公寓楼。

同类推荐
  • 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从晚清到五四,一般被视做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期”,在这一过程当中,日本成为了激活中国作家生存感受、传输异域文化的“中介”。从黄遵宪、梁启超到创造社的几代中国作家通 过留日体验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自我激活,在一个全新的意义上反观自己的世界,表达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悟,这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 愿留少年心,诗情染四季

    愿留少年心,诗情染四季

    书中包括对300余首诗词的赏析和解读,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和文化性为一体,在诗词中穿行四季,在风景中愉悦身心,在回忆中温馨生活,在阅读中丰盈人生。
  •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

    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

    本书介绍了村官李家庚同志,带领全村民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党的富民政策变成农民的致富热情和行动的先进模范事迹。
热门推荐
  • 雁荡刺卫传

    雁荡刺卫传

    《刺卫行》玉带锦衣,梅红碎,片片饮血,啸声沸。乌骓踏雪,蹄深印,滚滚硝烟,骤雨恨。白涟锁天河,青云拢莽林。战罢唤娇客,古道扬黄尘。三寸竹笛,七腔泪,长剑入鞘,寒光顿。一壶烈酒,千般味,将马欲行,狂风劲。简介:南宋遗志为重整天朝,收复山河。于雁荡山建立雁门十六亭卫,专刺杀卖国残民之徒。兵部大员被刺后,元廷便派多名细作潜入亭卫总舵。见时机成熟,桂王府郡主慕容楚楚,遂率枢密院悉数高手倾巢而出,意图各个击破。幕师亭亭主叶风舟,奉命前往临安。途中救出冷小宛,并遇到旧时青梅竹马的恋人伊无双。慕容楚楚恐计划识破,便率人前往截杀叶风舟,孰料竟一见倾心,情愫暗生。适江湖险恶,高手辈出。安子衣因情被控,引狼入室,祸及雁门刺卫,被朝廷与邪教围剿。雁门十六亭遭到重创后,被迫解散。安子衣孤身游荡江湖,意欲轻生,无意中被十大高手后人相救,自从堕入空门。叶风舟得知后,便欲重整雁门刺卫,然世事难料,最终与佳人退隐江湖。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快穿之男神好苏

    快穿之男神好苏

    《新书请收藏~重生之后我还是大佬》半灵抬高了下巴,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对男神说:“男人,我看上你了,乖乖的进我碗里来吧。”男神不语,嘴角浮现一抹意味不明的笑。若干年后,半灵终于忍不住大喊:“我要换人!”男神笑:“你自己挑的人,恕不退换。”1vs1,男主只有一人~
  • 小城故事多(上)

    小城故事多(上)

    通过小城发生的故事折射出中华大地上那一段疯狂的年月荒诞离奇的传奇。小说真实形象讲述草根六一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经历及所见所闻的故事,让人发笑,笑中含泪。泪后生思考,这一切难道仅仅就是一场滑稽剧么?
  • 活死人岛屿

    活死人岛屿

    一天,林睿轩的爷爷在病重之际要求见一下未来的孙媳妇才可安心的离开,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还是单身的林睿轩决定通过他长期光顾的夜总会陪酒女郎苏妙音的帮忙…并带着她和苏妙音两个人一起回到自己家乡那个偏远的小岛,在岛上,他们经历了岛民神秘失踪,水淹小岛,天翻地覆一系列惊险刺激和毁掉一切的大灾难……这对由一纸契约走到一起的男女能否通过这重重的生死考验呢?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一个葫芦

    一个葫芦

    一个大能者闲着没有事做,随手丢了“宝贝垃圾”。却被凡人界中的凡人们误以为是流星,还有一个小孩子被这种流星“垃圾”砸出了屎尿,还把气海给砸破裂了。这个倒霉的孩子就是叫江星儿,他因为气海破裂,所以没有修真者教他修练,那他只能自己乱来了。修练本来是严肃的事情,但被江星儿这个完全不懂的人乱搞,出现了很多笑话。新手作者求收藏,关注,现在实在太难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看见了吗这是你家的小调皮

    看见了吗这是你家的小调皮

    “哼唧,我这么可爱,你怎么能对我下手呢!”小姑娘窝在人怀里,噘着嘴不满道。“噗嗤,是啊,我们的小姑娘真是好可爱,可爱到我想欺负她呢。”身后的男人勾勾唇失笑道。“我不管!既然你欺负了我,你就得护我一辈子!”“是是是,我护你生生世世,全世界就我才能欺负你。”
  • 花中人浅醉

    花中人浅醉

    (全书免费)她是杀手阁四大杀手之一唐安。从小被杀手阁阁主抚养长大的她,与腥风血雨相伴。楚二小姐离奇死亡,她被告知顶替其人。却发现还有更深的阴谋等着她。人世纷乱,遇他,心之所向。只愿浅醉花中,此生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