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700000015

第15章 孕育桃李:春风化雨燕南园(2)

文章还提到,2002年,原广安门外金中都太液池遗址大约75亩的土地上,十七八幢二层小别墅非常显眼,由于长期闲置,别墅成了垃圾成山、老鼠乱窜的烂尾楼。当时的京城媒体也多有对这一状况的报道。早在1984年,金中都宫苑遗址已经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侯仁之也曾为鱼藻池撰写过碑文。

朱祖希将这一情况向侯师反映后,侯师嘱咐他以侯仁之的名义给市委书记刘淇写信反映情况。

侯仁之坚持要将这片遗址建设成为鱼藻池公园。为此,在2004年5月,当时已是93岁高龄的侯仁之,在爱人的陪同下,在轮椅上又一次考察了鱼藻池……

4.平生所藏图书留燕园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著名的燕园“一塌糊涂”(“一塔湖图”谐音,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图书馆)景致之一。

在北大图书馆里,曾留下一段段的佳话。比如毛泽东曾在此工作,比如这里有侯仁之和季羡林等人的图书室。

侯仁之和夫人张玮瑛自燕京大学的学生时代起,就经常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学术研究,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在95岁寿辰的庆典上,侯仁之说:“我一生最难忘的是燕京大学,其中图书馆更是让我终身难忘的地方。我在燕大、北大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和图书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期间,图书馆还特辟一间工作室为我提供方便,我真是太感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侯先生和夫人张玮瑛女士当年正是在燕大图书馆相遇相识的。图书馆见证着他们伉俪携手走过的半个多世纪。

正是基于这种深厚感情,在夫人的大力支持下,侯仁之决定将其藏书捐赠给图书馆,供北大师生学习研究之用。

之前,侯仁之曾经向北大图书馆捐赠过一次,共868册,藏于特藏部318室,主要是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及相关参考书,读者对象主要有城环系、地理系和历史系的师生。

2006年夏,侯仁之夫妇再次向图书馆捐赠了珍贵的私人藏书(包括地图、期刊和资料等)。赠书共3401册(件),其中图书(包括地图、资料等)共1596册,期刊1805册。

侯仁之捐给北大图书馆的藏书

其中大部分为关于历史地理方面的专业研究书籍,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赠书编目后主要在图书馆318室(特藏阅览室)提供开架阅览服务。

此次赠书基本由四类收藏组成:

1.有侯仁之题签的书或名人题赠给他的书,例如:

由梁思成题赠给侯仁之的著作《建筑史论文集》;侯先生1947年6月18日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学院所购Elements of Geography,Physical and Cultural(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42)一书的扉页上,写道:“日本军事法庭宣判五周年纪念日——下午离日本陆军监狱夜半返津寓,时馥儿四月也。”

侯仁之在1947年7月5日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购得General Cartography(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38),在扉页上题道:“今晨得瑛来信于治学为人多所助勉,有‘大学府需要第一流有品位有学有识的人材,兼而有之者惟洪师也……愿我临学成归来继续努力有如大学者之终身孜孜不息,当以国际最高学术标准为标准,勿为目前局促狭窄眼光所范限’等语,衷心感触甚深,购此以志纪念”。

侯先生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导师Clifford Darby 赠给他的书:A New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England Before 1600;Le Keux.s Engravings of Victorian Cambridge。

2.大量的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用书和地图册,其中有中外历史地理学理论著作,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地方文献、研究资料等,还有珍贵的地图册,如:乾隆十五年清京城全图、日本依田雄甫编大清帝国分省精图等。

向北大图书馆捐赠藏书后与馆长戴龙基(后排右第一人)等留影。身后书架上即侯仁之捐赠的书籍。

3.中外文历史地理、城市规划建设、自然、园林和考古及其他类的期刊:其中中文刊多达126种,近1600册。例如:《寻根》(2000—2005),都是非常新的;《自然之友》(2000—2006年第1期);《世界知识》(1981—1997共77册);《地理学报》(1952—1997共106册);台湾出版的《大地》(1981—2005共49册)等等。

4.其他人文社科及科学类书籍、会议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如:线装《资治通鉴》、线装《汉书·艺文志·扬州营志》、《中国丛书综录》、《文献通考》等等。

5.后学眼中的学术泰斗

高林宇,北大城环系2001级研究生,北大新闻网学生记者。

谈及侯仁之,高林宇说:“就我自己,对先生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说大都是间接的。我未曾有机会亲自聆听过先生的教诲,我不师从于先生,甚至未曾听过先生给学生们的讲课。我在入学时,先生早已退休。然而,我得说,我对先生是有感情的,而且是在逐渐增加。我也相信,对先生的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在种种不经意中先生的学识和人品已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着我的思想。”

然而,不多的几次接触,让他对侯仁之记忆犹新。

2000年秋天,台湾沈祖海建筑文教基金的学者团来京,在图书馆进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会,高林宇聆听了侯先生关于“北京都市发展与变迁”的主题讲座。

那一次,侯仁之已89岁高龄,身体在手术后尚未完全恢复,他作了两个半天的报告。其思路之清晰、声音之洪亮、语言之锦绣、报告内容之丰富深刻令人感受深切。

当时,侯仁之的挚友、刚过90岁生日的季羡林先生也亲自参加并坐在第一排听了他的报告。

在那次会上,所讲内容令高林宇记忆较深的,一是历史上北京城的起源,即蓟丘(旧址在今白云观西侧)和西湖(今西三环当中的莲花池),以及历朝北京城的设计思想;二是北京城规划发展中的三个里程碑:①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所在)——表示封建皇权统治中心的一个雄伟建筑;②新中国成立,举行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开放,旧日宫廷广场改造成人民的广场;③北四环路北侧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立,使“面南而王”指导思想下一直南伸的中轴线第一次转过头来向北发展,从而平衡了城市的总体设计,并标志着北京开始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侯仁之讲完后,台湾学者以“如沐春风”四字的檀香木横匾相赠,先生乐而受之。

学生上去献花时,侯仁之十分激动,说:“谢谢大家。讲得不好,请大家原谅。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努力。”

2001年10月下旬,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险委员会”的颁奖,即本年度的“委员会主席奖”。当时颁奖仪式选择在临湖轩,除校系领导外多是外国贵宾。

高林宇感叹道:“目衰足疾、几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竟还能以如此流畅清晰的英语与客人们谈笑风生、抚今忆昔。”

无独有偶。2006年时,北大新闻网记者尧华接到一个电话。

“是某某同志吗?”

“不是,有什么事呢?”

“你们编的《信息周刊》上有一篇关于我的文章,十分感谢你们。但是文章有些细节不准确,你看我们能否研究一下。”

尧华匆忙找到刊物。

“42页”,对方说。尧华翻到一看,“我的天!侯仁之!”文章的题目是:《一生情寄北京城——访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他不由得一阵惊悸,一阵激动。

《信息周刊》是北大新闻网从网上摘编的有关北大动态的报道的内部参考资料,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时很难把握和核实,但是既然当事人自己都找来了,纠正当然是责无旁贷。

尧华约了一位记者赶往侯仁之的家。

侯仁之家在燕南园,这个周长约500米的园子,有17幢风格迥异的房子,房前各有一个小院子,围着栅栏,院子里开着各种各样的花,默默显示着主人的情趣。栅栏外的公共地界也有芳草与鲜花夹道。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被参差错落的槐、松、柏、榆、椿树遮盖,显得幽深而静谧。当年燕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历经风雨,仍保持了原样。但是这静悄悄的地方却响着思想和学术的惊雷,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开始,这里居住过的人物有北大校长、人口学家马寅初,北大校长、物理学家周培源,燕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洪业,哲学家冯友兰,美学家朱光潜,文学家冰心,学者型诗人林庚,学者型散文家吴组缃,哲学家冯定,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法学家芮沐,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等。

“踏进燕南园我觉得世界完全变了样,这里的一切仿佛都以一种朴素的方式渗透着思想的尊严和刚毅”,尧华回忆。

燕南园61号。侯仁之一身素布衣服,两鬓白发稀疏,举手投足都有点颤动。

燕南园61号

一落座,省掉无谓的寒暄,侯仁之拿出那本《信息周刊》(上面到处是他批划的笔迹)就开始讲:

“我的专业是‘历史地理’,不是‘地理历史’。

“‘冰心住过最后的一上大坡那个房子’,这句话中‘最后的’没有必要。

“‘他把书包放下来,回去在黑板上写字’,这里用‘回头’才对。这个写字的人是侯仁之的老师洪业。洪业一次上课,只是写了一黑板的历史题目,然后告诉同学:今天不讲课,大家去图书馆找资料把各自选的题目论证一下就可以了。我选的题目是‘历史上最爱藏书的人’,最后我论证是明朝的胡应麟。我得到的批语是‘佳甚!’

“‘他进来以后说咱俩不能讲话’,不是‘他’是‘我’后进来的。‘他’是后来的著名艺术家孙道临。他们进来的地方是日本人的监狱。我在燕京大学和党的地下工作者联手发展进步学生。我看到孙道临一人在监狱心里就有石头落地:这说明被我送到延安的孙道临的哥哥没有被发现。我最后的罪名是‘以心传心,抗日反日。’

“‘最早叫望京桥,后来叫虎门桥’,这里不是‘虎门桥’是‘后门桥’。”

侯仁之从监狱出来后开始研究北京历史,奠定了他一生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基础。他讲到北京城的来历,讲莲花池,讲金中都,元大都,讲紫禁城。他从沙发上站起来,向右前方伸出拐杖。

侯仁之座椅右侧的墙壁上是一幅足有两米高的老北京地图,他用拐杖很熟悉地在地图上比划着。他说:“老北京城讲究面南背北,向南发展,现在把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放在北面表明我们思想开放了,我们要走向世界了,这个象征意义在别的国家很难找到!”

尧华后来说:“我明白了为什么,先生还要如此认真地纠正细节,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求真精神在起作用,而是因为在细节的后面有着重要的历史真相,有他不可亵渎的丰富的情感。我从来没有过对细节的如此深刻的感受。”

6.侯仁之先生的清泪

柳哲是北京知名的“旁听生”,在北大游学已有十数年。

据他回忆,侯先生的讲座听得不多,偶尔在会议上也只是见个面,没有聆听教诲的机会,非常遗憾。大约在2000年前后,北大出版社编审梁惠陵女士送样书去侯先生家,他曾有幸一道同去燕南园,得以见到侯先生夫妇,可惜没有深谈,至今引以为憾。

对北大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燕南园是大师云集的地方,一幢幢灰色的二层小楼随意的散布在杂树生花的绿荫中,偶见清代王府残留的断碑石壁,恍如步入历史之中。

“之后,每每走过燕南园,我都会深情看一眼侯先生的家门,深恐惊扰他老人家,我没有再去登门拜访。偶尔看到侯先生夫妇在门口乘凉,我也只是默默地向老人家表示祝福,不敢前去打扰。”

“侯先生在我心目中有很高的位置,我也经常翻阅他的著作。我从小喜欢乡土文化和历史地理,侯先生是地学界德高望重的名师,我非常渴望有机会向他请教。”

柳哲回忆,2006年8月13日下午,正好原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张兴根先生来到他的家中,帮助鉴定一件五四时期的抗日宣传单,得与《新京报》记者李立强先生,同去燕南园拜访侯仁之先生。

大约15点40分左右,一行来到燕南园61号。张兴根与侯仁之非常熟悉,他敲门后不久,保姆开了门,“侯先生亲自出来迎接,走路有些不稳,从眼神里我们看得出来他非常欢迎我们,当听说我们要来采访他,他非常吃力地让我们到客厅坐。坐下来后,向侯先生说明来意。侯先生非常遗憾说前段时间摔了一下,身体就不好,脑子就有些不管用了,许多事情想不起来,忙不迭地说对不起,不能谈些什么。我们将抗日宣传单给他鉴定时,他说现在许多东西想不起来。侯先生非常痛苦,我们也非常难过。”

就在柳哲一行刚要离开时,他看到侯仁之的眼里滚落出几滴泪水。

“我心里非常酸楚,他是多么希望与我们能够畅谈啊,谈他的人生和学术,但他毕竟是94岁的老人了,心有余力不足。”

7.百岁寿辰的幸福时光

在知识界,高寿的老人并不算多,但侯仁之绝对算是其中一个。

有媒体曾把侯仁之列为“十大长寿华人”,在总结个中秘诀时,他们都认为“侯仁之擅长长跑,长年坚持运动,跑得动时跑,跑不动时散步,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天气好的时候,就让护理人员推着他到北京大学未名湖走一圈。” 侯仁之的学生朱祖希认为,侯老长寿,除了坚持长跑,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胸怀宽广,另一个是徒步旅行。

侯仁之这样教育学生:学术分歧很正常。我们要尊重其他学者,不要对着来。保留自己的看法,去寻找,去发现,坚持治学精神才是最主要的。

侯仁之非常重视徒步旅行,从地理学上讲,这是专业研究的需要。朱祖希回忆,1955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侯仁之给他上的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徒步旅行:带着他们一行二三十人,从北大西门出发,往西,走挂甲屯……边走边介绍北京的历史和北京的变迁。

侯仁之认为,到大自然中去,一方面游览大好河山,增加知识;另一方面身心可以得到愉悦,对增强免疫力很有好处。

侯仁之百岁寿辰庆祝会于2010年12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殿举行。

庆祝会由北京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

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周德进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孔繁峙局长、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秘书长等嘉宾出席了庆祝会。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秘书长兼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开忠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陶澍院士、图书馆馆长朱强教授出席庆祝会。出席庆祝会的还有侯仁之先生的子女、学生、老同事以及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部分师生。庆祝会由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莫多闻教授主持。

庆祝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局长周德进首先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先生的贺信。路甬祥先生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了侯仁之先生几十年来在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赞扬了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对侯仁之先生的崇高敬意和良好祝愿。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侯仁之先生是北大人的骄傲和福气,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侯仁之先生是仁者、是君子、是大德。他还鼓励广大北大学子不仅要进一步研究侯老的学术思想,更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学风。

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在致辞中深情地回忆了他1958年考入北大地质地理系学习期间侯仁之先生对他在学术方面的启蒙教导,由衷地表达了对侯先生的感谢。他说:“侯老对工作、对学生的热情和满脸的笑容,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热爱的感情始终激励着我终生地奋斗。”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地理学会副会长唐晓峰教授在发言中热情地称赞侯先生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是开启方向的大师。他介绍说:“正是因为有了侯仁之先生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才有了中国历史地理学今天这样壮观的局面,才能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中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

随后,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宏仁,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林光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杨太保等嘉宾先后发言。城市与环境学院邓辉副院长宣读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同仁、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以及吴良镛、郑孝燮、罗哲文、周昆叔、黄发程、周一星等专家学者发来的热情洋溢的贺信、贺辞。

最后,侯仁之先生之子侯凡兴代表家属向来宾们致以深深的感谢。他回顾了侯先生传奇的一生,并深情地表示,侯仁之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行者,也是一位思者,一位乐者,更是一位仁者。

同类推荐
  • 民主斗士闻一多

    民主斗士闻一多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的生平,内容包括:童年时光、上京求学、留学美国、诗人情怀、回国讲学、长途跋涉、心系抗战、时代的鼓手等。
  • 曾国藩智谋全书(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曾国藩智谋全书(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高追求。且不论曾国藩本人在历史评定上的功过是非,单就其避免空谈而注重实践的处世绝学来讲,这些经典著述是其在亲自实践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经验、智慧的总结。曾国藩的独到处世理论和智谋心得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可借鉴价值。
  • 美国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人生自述

    美国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人生自述

    本书是美国众多奴隶叙事作品中最优秀和最著名的作品。书中,道格拉斯记载了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抨击了奴隶制惨无人道的本质,描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最终,他成功逃离了奴隶制,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是美国十九世纪废奴运动的领袖,杰出的演说家、作家和人道主义者,更是第一位在美国政府担任外交使节的黑人。他生下来就是奴隶,切身体会到奴隶制的残暴。他在成功逃亡后,积极投身于废奴运动,不仅创办报刊加大对反奴隶制运动的宣传,还以实际行动帮助奴隶逃亡。在晚年,他分别担任了圣多明哥委员会秘书、哥伦比亚区法院执行官和记录员以及美国驻海地公使。
  • 变法强秦的政治家商鞅

    变法强秦的政治家商鞅

    本书介绍了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商鞅的生平,内容包括:少好刑名之学、怀才不遇、西行入秦、觐见秦孝公、舌战群儒、立木取信、大刀阔斧、酷刑维法等。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弟子的事迹和思想,直接关系到布衣孔子及原始儒学的研究。原始儒学正是在孔子师徒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孔门弟子对阐发孔子的思想起着重大作用,同时又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他们的努力促成了先秦儒家八派的分化,使儒学成为一门显学,为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准备了思想和文献条件。有的开启了先秦诸子别派,有的还直接演变成先秦别派的思想先驱。孔子师徒所提出和阐述的思想,以及师徒之间教与学的方法方式,许多都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对当今仍具有启示作用。本书对有据可查的孔门弟子逐一进行叙述,力图清理出他们各自的生平、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对孔子学术思想的继承及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影响,希望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发现

    发现

    预审室内的较量,张雨田敏感的发现疑犯内心的隐秘,视频监控发现贵宾室旅客中暗藏着潜逃了数年的犯罪嫌疑人,拘留所里劫匪的夤夜脱逃,医院里另一名劫匪的突然死亡,似乎都在向警方预示着危险的临近……
  • 特种炮科技知识(上)(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特种炮科技知识(上)(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弹药一般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是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发射或投放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常以身管发射武器的口径标示其大小,具有初速大、射击精度高、经济性强等特点,主要用于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有生目标,摧毁工事、坦克和其他技术装备等。
  • 来世是否记得今生

    来世是否记得今生

    ??盛夏望着某人打球的背影,在想,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他的呢。她突然想起以前问过妈妈的问题。柳书绵想了想,“喜欢是什么啊?喜欢可能就是看到些好玩的事都想跟他分享,甚至是平常的小事也想告诉他……等我们小小长大了,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我们小小啊就理解了。”后来,遇到的那个人,他说:“盛夏,顾家就是你的家”“盛小姐,可以给个机会吗?变成你男人的机会。”“顾太太,谢谢你来到我身边。”而他们的缘分其实不止于这里?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
  • 锋声

    锋声

    2013年夏,梅罗统治世界的第五年,顶着世界第三光环的内马尔从圣保罗来到巴塞罗那,爱惹事的“坏小子”巴洛特利离开伊蒂哈德球场重返亚平宁,超级马里奥三世,格策背负叛徒骂名飞抵慕尼黑……在英格兰东部,一个名为伊普斯维奇的小镇上,废材少年高升也发出了自己的锋声。“我要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攀到最高,我要站在世界之巅,睥睨众生。”
  •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是一部情感随笔集。作者曾长期从事情感热线接听工作,听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悲哀,从而累积了大量素材。书中的故事温暖而真实,有的仅是人生瞬间的状态,有的是既有前言又有后语的“连续剧”,更多的则是情绪上的自然流露。作者并没有完全引用别人的故事,而是整理出一些对于情感与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希望可以带给读者一些启迪。
  • 一品茶楼

    一品茶楼

    父女?兄妹?当然不,相信我,某司徒绝对是守礼的孩子。融合有穿越、宫斗,以及1女N男情节的正统文字。
  • 漫随天外云卷舒

    漫随天外云卷舒

    乔云舒没想到会在高中时期会遇到骑七彩祥云出现的人,她奉此人为男神,并虔心“供养”。可忽然有一天,她发现此男神徒有男神的外表没有男神的架子,竟也在“供养”她。叶徯的作业都著明乔云舒专属,叶徯的水杯得是乔云舒的暖手宝,连乔云舒的笔记本都必须叶徯补才有灵魂。然而这样极尽温柔的少年,走得那一天也没有告诉乔云舒,他说下周一还回来。一个不忍伤害她到连离别背影都留不干脆的叶徯,却一消失就是四年。高考三次,复读两年,历经磨难的乔云舒开始蜕变。当再遇见时,乔云舒不再是小公主,叶徯也不再是温柔少年。曾经的单薄少年如今英挺俊逸,成就斐然,乔云舒却复读两年,刚入大学。可怎么办......
  • 邂逅暖暖

    邂逅暖暖

    人都说初恋是最刻骨铭心的爱恋。杨瑜从未得到过初恋的回应,但是平凡如她,却也能够在偶然中邂逅了触手可及的暖暖。她的真爱-陆宇明。都说幸福是要自己去争取的,她争取了,可是也被打脸了。?“瑜儿,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吗?我求你不要离开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原以为自己会对他如此狠心,那个给了她全部暖暖的男孩。她也曾用尽全力去爱,却不知伤害自己身边的人。浩然自从离婚之后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令人如此陌生的人。当年,他在私吞公款被查之后慌忙跑路,结果却撞上了王子豪。陆宇明的表弟。杨瑜是知道浩然借钱补公款的事,但是由于她的隐瞒导致这样的悲剧产生。“对不起,是我的幼稚和愚蠢害了子豪。”她用力剥开他的手。她想可能以后再也遇不到比他对自己更好的人了。杨瑜放下了过往,忘却那个颓废的自己,她想努力奋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兜兜转转,真爱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尽管那个已经经历岁月洗礼的大男孩也收获了成熟。但是他一直不舍得放手,因为他已经放下一切,用余生去陪伴她。
  • 玉栖述雅

    玉栖述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门贵女破苍穹

    名门贵女破苍穹

    生父无情不认她?那咱也不认他!娘亲是下堂妇?那还犹豫什么?立刻改嫁!修仙,建宫门,扩势力,旁有妖孽美男妖王啸月相辅;回家,有娘亲疼,有哥哥爱,还胜过亲父的继父,谁也别想破坏她的幸福生活!八年后,她回到京城。当年的弃妇之女已经是官家千金。喜欢扮猪吃老虎的她又怎能容那些欺辱过她们母女的人继续逍遥下去?。。。。。。凤凰涅盘,重生的夏晨曦是曙光的女神,驾驭着神兽青龙,风华绝代,光芒万丈!。。。。。。结局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