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900000005

第5章 作者的话(4)

我们认为,相比较来说,对佛教思想上述有关价值取向的认知和定性,虽存在一些不明晰的判断,但不甚突出。而对老庄,尤其对老子思想中的价值取向的认知和定性就存在许多误区了。当人们在研读了《老子》第二章后,就会作出这样的正面判断和评价。认为老子深刻揭示了世间种种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现象之本质,从而反映出老子思想中的丰富辩证法内容,并认为具有辩证思想是老子哲学的最大特色。可是,我始终认为,老子承认事物的相互对待性,并不是他要最终肯定的状态,毋宁说这是老子恰恰要否定和超越的状态。在老子看来,当无限、整体、圆融、自然之大道发生“分裂”、“丧失”、“堕坠”的情形下,才产生了种种相对和判分的现象。《老子》第二章所言的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正是对这一“有分”情形的描述。至道是至善,而至善即无所谓善恶。至道是无限,而无限即无所谓长短、高下、前后。我们从《老子》此章的结论式的语气中亦可体会到老子的最终的价值判断。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我们已知,老子的“无为”、“不言”正是对“道”的无限性和无分别性的概括。而善恶等事,当属有为之事,从而与无为之事相背。我们从《老子》其他章节中,同样能体味到老子的这一价值取向。《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在这里并不是在术的层面告诉世人诸如委曲求全等的道理。实际上,老子所要肯定的还是“抱一”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子是要求人们以“道”(一)观物,而以“道”(一)观物的结果那一定是一个无有分别的状态。亦诚如庄子所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如此,老子所列的“曲全”、“枉直”、“洼盈”、“敝新”、“多少”任何一端又岂能成为老子所欲正面肯定的状态呢?老子始终是站在超越性的“道”的层面去审视物理人情,并明确树立一个圣人的形象和标准,以此来否定他前述的一切对举状况。再来看老子所说:“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在老子看来,人情物理所表现出来的先行后进,强壮瘦弱,小挫全毁均是极端和过分举止,这都是圣人所要破除的。就是被人们经常引用并被称为具有辩证法意义的那句老子名言,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仍然不是老子要主张的正面观点。借用佛教的一个概念,老子不是把祸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看成“究竟”义。实际上,老子紧接其后就提出问题:“孰知其极”?意思是指祸福变化不定,无有定准,不要执偏。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子更不是把如何促使由祸向福的转化,以及如何避免由福向祸的转化当成其理论的逻辑的必然诉求。换句话说,老子并不想帮助人找到一个祸福转化的条件或向人们提供一个什么警示。我读《老子》的体会是,对《老子》对有关相反问题的论述的理解,绝对要避免指实性理解,也就是不要从“术”的层面上去解释《老子》。例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二十八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按照老子的超越性思维方式,他是断不可能提出偏执一端而去达到另一端的主张的。不可设想,“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即可分别达到老子所谓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老子》二十八章)与“道”同体的终极目标。出于同样的思考,哪怕是对老子的著名的“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守柔曰强”(《老子》五十二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七十八章)思想的理解,同样不能将老子所讲的“柔弱”理解成与“刚强”相对的那个“柔弱”。老子这里的“柔弱”是在超越了“柔刚”相对的“柔”的“至柔”的概念框架层次上使用的概念。正像老子常常说“善”,不是在“善恶”相对概念框架层次上说,而是往往用“上善”来表征一样。这一与“道”性完全契合的“上善”、“至柔”所要呈现的是无所用心的“无为”状态,依此而行,才堪称真正的强大,也才能最终战胜一切号称“至坚”刚强者。

研究佛教与道家,禅与老庄的有关系,有一个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即佛教以及佛教禅学的中国化问题。我们知道,最具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当推禅宗,禅宗诸派别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又当推由慧能(公元638年-公元713年)真创的慧能禅。禅宗以心性问题为本宗的理论重心。无论是达摩系禅,还是慧能禅以及后期禅宗,都不能离心弃性而立论,以致自认为“传佛心印”,以觉悟所谓众生心性的本源为主旨而又称“佛心宗”。

值得强调的是,以心性为其理论纲骨并不能表征禅宗的中国化倾向,因为在禅宗创立以前的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中,大乘佛教的空有二宗诸师同样把心性和佛性问题作为自己佛教理论的要旨。问题的关键在于,禅宗是更多地站在人的立场来言心性,“心”、“性”、“佛”、“佛性”、“菩提”、“般若”等概念名相都在“人”、“人性”的范围内获得直接的规定。这一点可视为是中国佛教禅学在其发展佛教思想中的一个新的方向,慧能禅又是这一历史转向的集中体现者。

慧能禅的中国化更具体地表述应是儒家的心性化。因为大家知道,儒家的心性论是专就人之心,人之性而谈的。儒家将天所赋予人的“几希”之性看着是人之为人的“明德”。儒家都是围绕如何呈现和存养这一“天命之谓性”(《中庸》)来构筑和展开他们的理论的。《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三纲”之头纲的“明明德”就揭开和说明了儒家思想的宗旨和本义。“明明德”、“存心养性”、“存理复性”,其承担的主体是“人”,其发明的本体是“人之心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儒学就是人学。尽管我们也说儒学是一种天人之学,但是,儒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的天人之学,其开端和终端都是落实到“人”。也就是说,儒家谈“天”,是为了解决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来源问题。论“与天地合其德”,终的是为了高扬人的尊严性和神圣性。总之,是对人的境界的规定。这也是儒家心性论的特色所在。

慧能禅受儒家这一心性论影响的深刻性就是表现在他对抽象、玄远、奥妙、普化的真性、佛性实施了人性化、伦理化的转向和凸显。大家皆言“六祖革命”,所谓“革命”,就是要对一种对象(“命”)的否定性批判,反映在慧能禅学思想中的正是对佛教人性化、人道化、伦理化、人本性、世俗性、现实性,一句话,人间性的弘扬。这一“革命”又是对佛教正本清源式的回归,即回归到佛陀本怀的问题。佛陀本怀的价值取向是身处人间之人的解脱,如何“以人为本”,如何给人以乐以喜,如何获得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慧能禅所要表征地不变的佛教精神。

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要强调心(性)佛不二,心(性)佛不离、佛在心(性)中,心(性)外无佛等观念。《坛经》云:“听吾说法,汝等无佛心,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宗宝本《坛经·付嘱品第十》)“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宗宝本《坛经·机缘品第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宗宝本《坛经·疑问品第三》)“本性即佛,离性别无佛。”(宗宝本《坛经·般若品第二》)“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敦煌本《坛经》第35节)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指明慧能讲的佛在心中,心外无佛是在专言人心的状态问题。用哲学的语言说,是专言人的存在方式问题。也就是说,慧能向人们要强调这样一种观点,“佛”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佛”是人之本性的光明之性,它是超越人的自然生存方式的更高的且当属于人之独有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凸显。所以,当慧能论及“佛性”、“人性”的时候,运用了“不二”、“清净”等字眼。他说:“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宗宝本《坛经·行由品第一》),“人性本净”(宗宝本《坛经·忏悔品第六》)、“世人性本清净,万法在自性”(敦煌本《坛经》第20节),“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敦煌本《坛经》第20节)。“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敦煌本《坛经》第12节)在慧能看来,人之本来固有、内存的菩提般若这一“不二”之佛性,其优秀性、光明性、圣洁性、神圣性正是体现在“和平”与“平等”。人之本有和平性与平等性所要否定和超越的是一切对立性、差别性、区分性的状态和方式。这一状态和方式既是人之本然,亦是人之应然。惟其如此,人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慧能称之为“本来面目”、“湛然常寂”。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本来面目。”(宗宝本《坛经·行由品第一》)“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宗宝本《坛经·护法品第九》)

我们应该注意到,慧能禅的“即心即佛”与“即性即佛”思想所要表达的意蕰有其共同的地方,也有其不同的地方。当在说明本(自)心即佛,本(自)性即佛,离心别无佛,离性别无佛,也就是说,在强调不能将“佛”、“佛性”视为一个外来的赋予者,或说是一个“别有一物”的存在的时候,“即心即佛”与“即性即佛”表达的是同一个意蕰。而不同的是,“即心即佛”就人性的全体而言的或说就人的存在方式而言的,它既包括人的生存方式,又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即性即佛”则是侧重就人性的部分而言的。它所要强调的是人作为人的特殊性的本质。我称这种性为“根性”。这一“根性”是人能够成人的“性德”、“能量”。只有当这种“性德”、“能量”完整而又真实的呈现出来时,“世人性净”、“自性平等”的人性就等同于佛性了。

由此可见,在慧能“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思想中实际上关注的是作为一个人能成佛的潜能性和可能性的问题,或者说是作为一个人能够成为人的潜能性和可能性的问题。所以,慧能禅逻辑地要论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思想。

在研究慧能“明心见性”思想时,许多学者都是在平行的意义上来理解,换句话说,都没有注意到“明心”与“见性”应属两个有别的问题。实际上这一差别在上面论述“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时既已显露。“明心”是“见性”的前提条件,“见性”(更确切表述应为“现性”)是“明心”以后获得的状态。有所谓“明心”的问题,理当有“心”不明的状况,或说有处于遮蔽、覆盖的时候。“佛性”、“人之根性”能否呈现,取决于妄念迷念能否驱散和消除。对此,慧能有过明确地论述。他说:“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宗宝本《坛经·忏悔品第六》)“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敦煌本《坛经》第18节)“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宗宝本《坛经·忏悔品第六》)为了清楚说明这个道理,慧能还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无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宗宝本《坛经·忏悔品第六》)我们在《坛经》中多见“清净”与“人性”相连,少见“清净”与“人心”相关。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我认为,不能不加限制地称慧能主张“心性本净”说。人性中的佛性(人之为人的性)之朗现与否在于人之一心的迷悟。慧能说:“善知识,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即成智。”(敦煌本《坛经》第12节)“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敦煌本《坛经》第26节),“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敦煌本《坛经》第30节)在这里,慧能非常明确指出了“明心”即代表“心悟”的意蕴,以及明心自悟是“见性”的前提。

同类推荐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 日本人与阳明学

    日本人与阳明学

    全书囊括了十九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把有关日本人与阳明学的内容作系统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锦绣田园

    锦绣田园

    姚子清又一次穿越了,作为一个几世轮回的老妖精,她早已经淡定乃至于麻木了。只是,谁能告诉她,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凶残离奇的狗血故事?身为东螭国首富的庶长女,却被自己的母亲倒贴着给卖掉,几经辗转,最终落在了一窝没钱、没地,没房,连床铺都只有一床,穷的连盐都吃不起的七兄弟家里!女奴?姬妾?他们家都用不起吧?那是……大嫂?!年仅二十,看似帅气逼人,冷峻沉稳,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可谓帅酷狂霸拽,实则温和敦厚,正直善良,单纯朴实,有责任心……堪称道德模范的男人?六个性格迥异的小叔?这让她这个坚持单身主义的女强人情何以堪啊?好吧,她承认,她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男人的,几个小叔子也不是怎么惹人讨厌,反正也无处可去,她也觉得孤独了,想要有个疼她宠她的男人暂且依靠,想要有个真挚温暖家暂且停留……没钱,没地,没房,甚至没有户籍……这些都不算什么!富贵与贫穷,战争与安宁,她什么磨难没经历过?什么苦没吃过?又有异能在手,势必要带领着丈夫与小叔,一家人携手奋斗,发家致富,盖房子买地,打造出一片锦绣田园!=============精彩片段东安城大街上,刚刚挣了点小钱的姚子清,穿着自家男人亲自买的丝绸衣衫,戴着自家男人特意挑选的银首饰,心里那个美滋滋,甜蜜蜜……“姚雪,你这个恶毒的女人,你怎么还活着?”一个才刚刚及笄,娇俏艳丽的少女忽然一脸怒气的冲上前来。啊呀呀!这姑娘只头上的一件首饰,就够普通的六口之家只花不挣的生活十几年啊!她身后一车车的金银细软,丫鬟奴仆,都是她们家的吗?这是要搬家吗?好有钱啊!姚子清是各种的羡慕嫉妒恨!“你这个小妾养的小贱人,我问你话呢,你没听见吗?你怎么还没有死?”娇俏少女指着姚子清的鼻子怒骂质问。姚子清满头黑线,这哪里来的小泼妇啊?脑子真的没问题吗?“三妹,不要再说了!”一个同样刚刚及笄,长的娇小玲珑却温婉抚媚,打扮清雅素净的少妇,抱着个又大又胖的婴儿走上前来,“反正我也没事,宝宝也很健康,她也恶有恶报,得到应有的惩罚了。”“姐姐你就是太善良了!这个恶毒无耻的坏女人,痴缠姐夫不说,勾引不成,还对姐姐你下毒手,将怀胎十月的姐姐推倒在地,导致姐姐早产,差点没一尸两命……!”娇俏少女义愤填膺的替二姐鸣不平。
  • 穿越之魅惑相公

    穿越之魅惑相公

    本文原名《穿越之迷惑众相公》推荐小竹的新文:《重生之暗夜尤物》咱也赶个潮流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竟然让我嫁人,好吧!嫁人就嫁人!!对方竟是个断袖王爷,断袖就断袖吧!!额认了!人家爱的还是当今丞相,人家俩人你侬我侬!!看得我这个酸啊!!!不整的你们劳燕分飞,我就不是洛筱晨!!“晨晨,你是我的女人,不准你看除了我以外的人一眼”“洛筱晨,你敢踏出这个门试试,本王打断你的腿”上帝啊!这俩人不是断袖吗?干啥追着额不放?泪奔……“晨儿,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依然爱你”大庄主您别闹了!!小女子承受不起啊!!“朕是你的天,如你再反抗,朕就……”皇上,额承认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您一个过肩摔,但额…也不是故意的呀!“我不管别人怎样想,我就是爱你”额的亲亲大哥呀,小姐我可不要搞兄妹恋啊!!“哦?洛筱晨是吗?你还真是祸水”魔教大哥,不要在柔我的脸了,额怕了你了,您饶了我吧!
  • 血宇腥疯

    血宇腥疯

    何为修真?修炼自身,追求真理!只要你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努力探索着,那你便是修真者!从玄幻角度,带你走进另一个维度。这里不仅仅只是空想,还有隐藏在历史中的神秘!这里不仅仅只是虚幻,还有隐藏在星空中的知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从不止步,世界对人类的禁锢也永不停歇!星球,星系,宇宙…超越极限,突破层层枷锁!即使疯魔,也在所不惜!
  • 渡龙吟

    渡龙吟

    她是温婉的少女,她的歌声让百花怒放,百鸟齐鸣,她的琴可以安抚人心,抵御外敌。她是龙渊地位仅次王的尊贵公主,天地孕育而生的金龙的嫡系后代,她是天地中唯一的五爪蓝龙。他是雪域神秘的二殿下,他温文尔雅不近女色,多次计退三军无一败仗,各国畏惧却无人知晓他真实的面貌,他是雪域最神秘的存在。风陵谷下初相见,温婉雅致的少女衣角在风中摇曳,晃动了春风,也晃动了多年久久不曾起波澜的内心。“阿慈,我翻遍了十万大山,磕长头匍匐山路,祈求与你相见,可是阿慈天下之大,究竟你在哪?”锁龙台上伤痕累累的少女,撕裂的是何人的心,眸间无声滴落的泪让男子折下了所有的骄傲。“阿慈,莫怕,容若来了”眸中带泪的男子紧拥着怀中的少女,轻拍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句话。苍穹山、风陵谷、珈蓝寺、浮屠塔、白鹭城、龙渊、雪域中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故事,风不说话,雨也悄悄下,只是从遥遥远方传来的龙吟,让路人激动而崇敬的匍匐着……永久免费。
  • 许你一座城

    许你一座城

    ‘两岸文学PK大赛’纪寞毅然离开了曾经寄予美丽梦想的大都市,他一无所有地踏上归去的路,心中仅剩的财富,除了一抹挥之不去的身影,就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座美丽的小城,他的家;心蝶毅然在婚期将近之际选择了逃婚,她抛下身后繁奢的都市生活,怀揣着千疮百孔的心,踏上一条陌生的路,去追寻想象中的那座美丽的小城,尽管前途茫茫,她不知是否走对了方向……这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两颗支离破碎的心,在同一条路上,且行、且近,却隔着无法超越的距离……
  • 野性的呼唤+白狼(英文版)

    野性的呼唤+白狼(英文版)

    《野性的呼唤》是由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所著,并于1903年发表。全书以19世纪淘金热为大背景,当时,强壮的拉雪橇的狗成为抢手货。小说主人公是一条名叫巴克的狗,本来它是家养的,但被人偷走,变卖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阿拉斯加,去拉雪橇。巴克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环境,与其他的狗打架争夺地位,最终生存下来,并成为动物群中的首领。该书出版后,即给杰克伦敦赢得巨大声誉。早在1908年,该书就被改编成电影,此后,又多次被拍摄成电影。小说《白狼》于1906年出版发行,大背景也是19世纪的淘金热潮,也是从狗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小说,可以说是《野性的呼唤》的姊妹篇,小说在人性、道德与救赎方面都有很深刻的探索。该小说多次被排成电影,最后一次是1991年,被好莱坞排成电影,受到观众们的欢迎。本版本是美国人最认可的哥登堡权威本。
  • 毕业二十年的转身

    毕业二十年的转身

    毕业二十年,一步一步地开始奋斗,人生不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