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900000006

第6章 作者的话(5)

我们在注意到“明心”与“见性”的前后性以及前提结果的次第性的同时,要防止将慧能所谓“心”二分化,将“心明”与“性现”与否看作是“心”与“性”以外的“客尘所染”。如果那样的话,就无法反映慧能的思想特质。在此,有两点值得强调:一是慧能所言的一念之迷悟,是就一心的两种不同状态来言的,并不是指存在有两种不同的心。在这里,他的思想与《大乘起信论》以及神秀所主的“一心二门”,即将一心分成真妄二心的思想发生了严重分歧。与此关联,所要强调的第二点是,慧能所言的一念迷而盖覆了人之本净之性和一念悟而明朗了人之本净之性,都不是独立于、外在于我之心、人之性的另种存在所引起的。

拨开乌云、除却妄念、心悟明心遂使本性得见(现),这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见性”就是见佛性,所以“见性”与“成佛”构成了等同的关系。从而在申论了“明心见性”思想以后,慧能自然地要把问题落到“见性成佛”上来。什么叫“见性成佛”?慧能自己有明确地论述,他说:“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敦煌本《坛经》第27节)“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满,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宗宝本《坛经·机缘品第七》)“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识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敦煌本《坛经》第31节)慧能在这里实际上要指明“见性成佛”的条件,或说“成佛”的原则和状态。这一“条件”、“原则”、“状态”正是慧能反复强调的“不……不”、“无”的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对此,慧能又通过他的著名的“三无”说和得法偈得到了集中反映。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敦煌本《坛经》第17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敦煌本《坛经》第8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宗宝本《坛经·行由品第一》)由此可见,慧能这一否定性的思想之主旨在于“不著”、“无分”。“不著”强调的是自由和自在的精神。“无分”凸显的是清净和圆满的境界。而达到自由自在和清净圆满的精神境界,好是“解脱”、即是“见诸佛境界”、即是“至佛位地”,一句话,“成佛”。

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指出了慧能谈“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都是就人性、成人而言的,所以他的“见性成佛”所要落实的当然就是“成人成佛”的问题。尽管这一命题非慧能所提,但从他的论述中显然含有此义。太虚法师所谓的“人成则佛成”应该说确实深及禅义。“人成”或说“成人”就是符合人之真性的对待,这一标准原则当被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在慧能禅思想中有鲜明的善恶观。人之善行即为人之真性的表现。在《坛经》中有对善行的一般性陈述,有对善行的具体性归纳,并最终将此与诸佛相连。例如慧能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惠,自净其意名为定。”(敦煌本《坛经》第40节)“除却从前谄诳人心永断……除却从前嫉妒心。”(敦煌本《坛经》第22节)“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是弥勒,人我是须弥,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毒心是恶龙,尘劳是鱼鳖,虚妄即是神鬼,三毒即地狱,愚痴即是畜生,十善是天堂。”(敦煌本《坛经》第35节)在慧能看来,只要人践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这十善以及慈悲喜舍诸德即佛即天堂。反之,即非佛即地狱。

做善人好人就是“人成”,就是“佛成”,就是入“天堂”。实际上慧能在这里已经涉及到成佛的场所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当蕴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谁成佛?在哪里成佛?成佛的条件是什么?慧能以“直心是净土”(敦煌本《坛经》第14节)概括和回答这些问题。而慧能禅的心性论及其人间佛教思想在“直心是净土”这一命题中得到集中体现。

我们通过前面对“即心即佛”、“即性即佛”思想的论述,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慧能在这里是解决作为主体性的人的心性与佛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内存和内含、本具和本有的有关系。惟此才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既然佛在身内,所以不须外寻,这表明向内的功夫和内在超越性。

由此可见,在慧能看来,“佛”是关乎“人”的事,而不是其他。换句话说,慧能禅的价值取向是人,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生命境界。而如何实现和达到人的本性的呈现,人的存在方式的超越以及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呢?慧能认为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有不明之时,原因在于妄念迷念盖覆,遂而产生执著妄想,使得本净之性无法呈现,而性不见,则佛不见,佛不见即佛不成。所以“见性成佛”在于“明心”。对于慧能的“明心”应从正反两方面加以理解。

从正面说,要生“悟”念,明了本心。从反面说,要灭“迷”念,呈明本心。“明心”与“见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慧能那里是清晰的。他说:“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敦煌本《坛经》第20节)也就是说,有不明之时就要“明”,有不悟之时就要“悟”,有不见之时就要“见”。由谁实现“明”、“悟”、“见”?如何实现“明”、“悟”、“见”?对此,慧能相应地给出了两个字,即“自”和“顿”。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字,才凸显了慧能禅的最大的特色。请看慧能的论述吧:“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敦煌本《坛经》第16节)“自悟自修,即名归依也。”(敦煌本《坛经》第20节)“善知识,心中众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何名自性自度,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迷妄,自有本觉性,将正见度。既悟正见,般若之智,除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烦恼来菩提度。如是度者,是名真度……常下心行,恭敬一切,远离迷执觉知,生般若,除却迷妄,即自悟佛道成,行誓愿力。”(敦煌本《坛经》第21节)“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悟。”(敦煌本《坛经》第31节)通过修悟而成佛道,是人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境界。反过来说,佛道成也表明是人成。“人成”的状态当是人之“直心”、“净心”的状态。可见,慧能始终是将成佛的主体归之于人,归之于人能够成为人的人之本心本性。慧能“直心是净土”所要表达的就是佛是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佛是好人善人的行为方式。在《坛经》中慧能还以其他名相表达了相同的意境。他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见西方只在刹那……十善是天堂……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敦煌本《坛经》第35节)这里慧能将“净土”、“佛土”、“天堂”、“西方”与人的心净行善紧紧相连。如果选择一个词来表述慧能的上述思想,那么,我们认为用“心间佛”最为贴切。虽然说“心间佛”堵住了在心外求佛的道路,但并没彻底解决“佛在何处”的问题。换句话说,“心间佛”实现的时间可能是人死以后,实现的地点可能是脱离此岸的彼岸世界。所以,“心间佛”的问题还不是与“人间佛”、“世间佛”,或说“人间佛教”的等值等价的问题,虽然它是人间佛教的重要问题。慧能禅,或说慧能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最大特色,就体现在现世性、世俗性。人性与佛性、心间与世间在慧能那里实现了真正的贯通。让我们来引用慧能几段最经典的论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宗宝本《坛经·般若品第二》)“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敦煌本《坛经》第36节)“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识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

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敦煌本《坛经》第31节)以上所有之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不离世间觉”。“见诸佛境界”、“至佛位地”,一句话,成佛成人之处即在“一切处”、“六尘中”。只要做到“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对于“世间”的态度既要做到“不离”,又要做到“不染”。所以“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敦煌本《坛经》第14节)在现实的世间,现实的世人实现着他们的“来去自由”、“自在解脱”的世俗性生活。至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结论,慧能禅所表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人间佛教。这一富有特色的人间佛教所要彰显的是关乎人性、生活以及生命这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所以称慧能禅为“智慧禅”、“生活禅”、“生命禅”的答案亦在此找到。

以上就是本人在拙著《禅与老庄》出版以后时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借助此次拙著再版的机会,把它提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人家。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府建明先生,是他提供了这一份殊胜因缘。建明兄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杰出系友,其为人为学,素为本系师生所称道。同时,我也要感谢为拙著再版付出诸多辛劳的王田编辑。

徐小跃

2009年12月于金信花园

同类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评论中见时代之思想,睿智之对话,生动之现实,为本刊理想与追求。为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见证,还有您的参与,进而使改变现状成为可能。
  • 沉思录(译文经典)

    沉思录(译文经典)

    马可·奥勒留(121-180),古罗马皇帝,斯多葛派学者,被誉为“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处理政务、征战四方的闲暇采用箴言形式,随时记录下自己与心灵的对话,一共十二篇,著就这部《沉思录》。在这部作品中,他探讨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展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信奉斯多葛学派哲学的奥勒留,认为世界处于永恒变化的过程中,所有一切都微不足道、变动不居、转瞬即逝,他提倡仁爱和善良,强调抑制欲望,主张接受命运的变幻、尽可能用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
  •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你想不想知道中国古典哲学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碰巧可以告诉你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道德经》中的理念,按你的要求,我会尽量按照符合你脑中那种叫做“欧陆哲学”的论证形式来进行阐释。没错,我会借用你的记忆来向你阐述一种思想,你可以把这当成是对你已知的概念的一次重新整理。
热门推荐
  • 露水玫瑰

    露水玫瑰

    佳人菱歌一曲,东风桃花,乱清夜良辰,扇底软腰,婀娜曼妙,妖娆了谁的流年,风月无边,百媚千红,于今夜,三生烟火,一世迷离。
  • 灵宝众真丹诀

    灵宝众真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牌楼

    四牌楼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 酋长的女儿

    酋长的女儿

    阿拉伯斯坦的国王杰尔吉斯酋长计划建造一座中东最先进的炼油厂,他为此专程前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寻访优秀的工业建筑师杰克·皮尔斯。一天晚上,杰克在街上慢跑时撞见了三名男子正在骚扰一位年轻姑娘,于是挺身而出打跑了骚扰者,解救了这位姑娘。杰克护送她回到下榻的酒店,两人彼此心生好感。第二天早晨,杰克遇上了人生中最奇妙的巧合,当他会见杰尔吉斯酋长时,发现昨晚救下的年轻姑娘正陪在酋长的身边。酋长介绍她是自己的女儿—阿米娜公主。酋长聘请了杰克,在抵达阿拉伯斯坦之后又安排他居住在自己的王宫里。杰克为建造炼油厂工作期间,不时遇到阿米娜。他们十分享受二人时光,很快便坠入爱河,无法自拔。
  • 天使之泪

    天使之泪

    “我只睡一下下……一下下就好……千万不要被发现……我好累……好累……”唐冰琳一边默念着,一边闭上眼睛,靠在K房的沙发上,很快睡着了。昏黄的灯光投射下来,令她那咖啡色的眼影变成了珍珠色,桃红色的唇彩变成了淡粉色。尽管这间K房因为没有闭路设备,早在三个月前就被停用了,但唐冰琳还是非常担心。她就在自己的担忧和喃喃自语中睡着了。这时的唐冰琳并不知道,当她从短暂的小憩中醒来时,灾难就会降临。
  • 第四维度重奏

    第四维度重奏

    他从小生活在机器人世界里,在那个纯粹有机器人组成的社会里,他被机器人养父母小心呵护……后来他娶了一位漂亮的妻子,当然,他妻子也是机器人,至到有一天,他是人类的身份因为偶然事情被揭穿,于是他成了机器人世界里人人追杀的病毒……
  • 疏影江楼月

    疏影江楼月

    代嫁千金,意外陷入王府纷争;盛宠背后,隐藏无数阴谋心机。身处艰难中的她,终于找到了一心一意只为她的人。若不是姐姐出阁前突然香消玉殒,她可能还是默默无闻的简家二小姐。世人皆道她无比幸运,可以代姐出嫁,凤冠霞帔,嫁与良婿。而他亦是她深深心底的那个梦中人,白衣翩翩,撑伞而立。可她还是毅然选择了逃离,寻找姐姐逝世的真相,也为自己求一片自由的天空。不料,却因此踏入了更大的阴谋……匪寨、王府、深宫……她一步一步走入更凶险的困境。解救、擦肩、追寻……他始终不曾停下寻回她的脚步。千帆过尽,世事难料,命运一次次拉开两人间的距离……可这个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无论如何都不想也不能放弃的。
  • 元代野史

    元代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崛起于诸天世界

    崛起于诸天世界

    顾黎重生了,来到了九十年代末的香港,一个刚进入警察学院的家伙身上,本以为可以凭借先知先觉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顾黎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他所认识的世界,在这异常危险的世界他到底该如何存活下去?不过幸好他有系统的庇护!一切的一切要从那把丢失的枪说起!PS:本书世界观是电影世界的大融合,所以世界构架、时间线、人物和部分剧情都与电影里有些出入,请以本书为主!新书已经发布《从小鲜肉成为文娱大佬》,欢迎各位来瞟一眼。
  • 错了还好没错过

    错了还好没错过

    他是单位的中层领导,年经有为,一本正经。只有在她面前他却是一个幽默风趣,吊儿郎当的人。她是合作单位的职场新人,努力进取,外表坚强。只有在他面前她才是一个需要人爱怜的小女人。在职场中,两个拼搏的人,两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破除种种束缚,跨越种种障碍,最终远离故事开始的城市成就了一场平淡的爱情,这种故事也许每天都会发生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