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100000001

第1章 人在江湖心存穆源(1)

1. 乡土情结

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小城镇江,民国时期是著名的水陆码头。这里酒楼茶馆,歌女清唱,车水马龙,船只往来,熙熙攘攘,一片繁华……

1923年,范用出生在这座小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是独生子,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十岁以前,范用是外婆带的。外婆家在柴炭巷,与其说那是一条巷子,不如说是条小街。这条连接西门大街的小街不长,但是好多铺子都开在这条街上,非常热闹。小街东头的“众善救火会”和天升茶楼是最热闹的地方,然而,在柴炭巷里,范用最感兴趣的地方只有三个,一个是裱画店,一个是石印局,再一个就是自家对门的小印刷铺子。

好奇而充满稚气的眼光寻找着童年的乐趣——在裱画店里,裱画匠在一个红漆大案上用排刷一遍又一遍细细地刷糨糊,然后揭起来贴在墙上,这些画儿深深吸引着小范用。石印局的店铺是两开间门面的,虽不十分大,在范用看来却十分神气,店堂里放着两部石印机,两块大石头,用油墨辊子在上面轻轻滚动几下,一张张白纸就神奇般地变成了商店的广告、包装纸,变成了大舞台的京剧戏码单。石印店门口还有个刻字摊,刻字的是个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先生,他见范用站在那里看他刻字,总会朝小范用笑一笑,十分和善。外婆家对门的那家印刷铺子也是范用常常光顾的场所。在这里,听着印刷机发出的清脆响声,看着工人们不停地用机器印东西,他常常出了神。他还喜欢捡印刷铺印坏的纸片和地上的铅字、花边,捡来拼好,用线扎好,蘸上印泥,盖在一张张纸上送人。尽管这些字还拼不成一句话,但他自己印的东西总是显得格外珍贵。那时候,范用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要到印刷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的他已经开始认方块字了,他将红纸裁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上“人”、“天”、“大”、“小”……范用与文字的结缘,就源于此。

在家族成员中,从小对范用影响最大的是外婆和父亲。

外婆是一个在旧社会不太多见的妇女,她坚强能干,有主见,有魄力,很会做生意。外婆年轻的时候就跟丈夫到了镇江,在洋浮桥开过豆腐坊,挣了钱后,又开锡箔店、酒店、染坊,后来在西门大街开百货店。她还有几部缝纫机,用来做洋服和学生装。生意越做越好,外婆交友也越来越广泛,从银楼、酱园老板到自来水厂老板,从茶楼跑堂、锡箔庄师父到讨饭的,不论身份差别、地位高下,全都成了外婆的朋友。在小范用眼中,外婆不但会做生意,还很擅长交友,这令小范用很是佩服,因此他和外婆的关系格外亲密,晚上睡觉总会用自己的身体给她焐脚。后来,长大成人的范用在遇到困难或是失意的时候,总会想起坚强乐观的外婆,于是决心要做一个像外婆那样坚强的人。

范用与外婆、母亲父亲的性格和外婆完全相反,他没什么主见,也没什么过人的本事,既不会做生意,也不擅长交际,是个典型的老实人。父亲从小就到镇江当学徒,外婆见他为人善良、老实,就要他做了上门女婿,还让他当了百货店的老板。尽管他很努力地经营店铺,规规矩矩,童叟无欺,但还是年年亏本,最后竟把本钱也蚀光了。大概父亲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吧。生意失败后,还欠下了不少债,强烈的自尊和羞耻感使得父亲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愧对外婆,两次自杀未遂——一次跳江,一次吞鸦片,虽死里逃生,但终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那年,范用才十四岁,小学还没毕业。给父亲看病的是宁波名医叶子丹大夫,范用从他口中得知父亲大概是“急死的”。失去父亲的不幸,给范用幼小的心灵以沉痛的打击,也给这个家蒙上了一层忧伤的阴影。半夜,面对父亲的尸体,小范用一点也不害怕,他摸摸父亲的胸口,冰凉冰凉的,可有谁知道,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还能感觉到父亲胸口的热气啊。

在范用的记忆中,父亲虽然是个性格软弱的失败商人,却也是个有文化的关心子女的慈父。他粗通笔墨,会记账写信,最令范用高兴的是,父亲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喜欢看小说,李涵秋、张恨水的章回小说是他的最爱。范用喜欢看小说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自己也是念过私塾的人,因此他送范用去念了两年私塾。那是个家塾,一户开酱园店的人家,家里有四五个孩子,就请了个先生在家里讲课。范家和这家人是宁波同乡,于是朝先生拜了三拜后,也进了家塾,算是陪公子念书。塾师给范用起了个学名:范鹤镛。这三个字笔画多,写起来费劲,着实让小范用伤脑筋。父亲非常关心范用的学业,对其督促甚严。他每个月请先生上茶馆范用与父亲

吃一回早茶,有时,范用也陪着吃早茶,吃干丝、肴肉和汤面,父亲总是不忘问:“小伢子学得好不好?”听先生频频说“好!好!好!”后,平时不十分爱笑的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事实上,小范用的确是个学习上进、钟情于读书的孩子。先生除了教《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外,还教做对子,范用总是一学就会。先生说:“下雨。”范用对:“天热。”先生说:“路滑。”范用急中生智:“汗臭。”先生再考:“行人少。”范用立马对上:“蚊子多。”先生对范用的反应很是满意,常常捻着一嘴白胡子称赞道:“不错。”

范用虽然出生在江苏镇江,但他父母是浙江宁波人,老家在一个叫范家市的小村落。十岁那年,父亲曾经带一家人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祖母和祭拜死去的祖父。他们先从镇江坐火车到上海,然后坐大轮船到宁波,再坐小火轮到镇海,又换坐脚划乌篷船才到家。路途漫漫,一路颠簸,然而欣赏着一路的风景,目睹着一路的奇观,小范用毫无倦意,一脸兴奋。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真是令人终生难忘的最愉快的旅行啊。

祖屋就坐落在那个不十分惹人注意的小村子里。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的,春天,雨后春笋争先恐后般第冒了出来。范用喜欢吃竹笋,用咸菜卤煮了盛在碗里空口当饭吃,十分美味。村头是一爿小杂货店,范用只记得店里柜台上有个大玻璃瓶,里面有圆圆的红的绿的黄的糖果,叫“弹子糖”。祖母非常疼爱小孙子,常给范用铜板,范用就拿去买糖吃——当时,用一个铜板就能买到三颗弹子糖。

祖母成天躺在床上,懂事的范用坐在床上陪她,听她唠叨。从祖母的神情中,小范用看得出来,守了大半生寡的她内心依然充满幸福和温馨之感,只是还有些许遗憾和孤独,大概因为祖父早逝,而儿孙又没能在家陪伴吧。祖父的坟头长满了一种叫茅针的野草,细细的,剥开来,将淡绿色的软针放在嘴里嚼嚼,甜甜的。

柴炭巷、印刷铺、老家、外婆、父亲、祖母……这些乡土人事、旧物场景,伴随着坟头草甜甜的味道和悦耳的印刷机转动声在范用的梦中久久地挥之不去。范用在《最初的梦》一文中写道:“惟有童年,才是我的圣洁之地,白纸一张,尚未污染,最可怀念。”

2. 我爱穆源

念完私塾以后要上学堂,因为搬家,范用曾在好几个小学上过学,五年级才转学到穆源小学,因此小学时代的最后两年便是在穆源小学度过的。而五六年级对范用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两年的生活奠定了范用的一生。

在当时,穆源小学是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它坐落在江苏镇江的老城区,1906年由地方名士发起,动员当地回民出钱创办的,范用是该校1936年的毕业生。他没有上过中学和大学,穆源小学便是他心中唯一的精神家园,也是他心中圣洁的所在。在这里,有他童年最初的梦想和最美的回忆。

在学校里,范用人缘好,虽然和大家年龄相仿,却是个孩子头,有很多很要好的同学愿意跟着他,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范用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广播电台唱救亡歌曲,还组织儿童剧团去演戏,还有许多的事情都是范用带着大家去做的。同学们也都信任范用,愿意跟着他,每次范用带着好朋友去玩,晚上一定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回家,直到交给他们的父母亲后才放心离去,因此,有些家长也很愿意孩子跟范用在一起,都说:“跟鹤镛在一起,我们很放心!”

穆源小学为范用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学校有一份叫《牧园》的墙报,是五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办的。“牧园”寓意为在穆源这个校园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绵羊,它们在“牧羊人”老师的精心带领下茁壮成长。这个小刊物,不仅仅是为了练习作文,培养写作兴趣,更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范用曾在这个特殊的创作天地里发表过一首小诗《我要奔向大海》:我打雪山上下来,

我要奔向大海。

就好像儿子,

扑到妈妈的怀里。

我们先是细流,

然后成为大江。

我们快活得又跳又唱,

浩浩荡荡奔向远方。

鱼儿在水底下游,

船儿在江面上走。

不管好天还是下大雨,

我们一路前进不停留。

啊,我们终于看到了大海,

她张开臂膀把我搂进怀里。

“孩子啊,你歇一歇脚,

再去大洋看看世界!”范用把做诗的过程当成是一种享受,在路上的时候,还要边走边想,灵感一现,想出一个好句子,赶紧把它写下来。写好了,改了又改,越改越得意,越改越入迷。最后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充实了墙报的内容,范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长大后,范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大概就是从编墙报开始产生了兴趣吧。

在穆源小学,范用常去的地方是三层楼上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由学生管理的,范用挺喜欢当管理员。虽然他可能因此牺牲了课间到操场玩的时间,但因此能为同学们服务,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书打交道,这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范用了解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也就是从当管理员开始的。

图书馆里藏着两套印得很讲究的儿童读物,一套是中华书局的《小朋友文库》,一套是商务印书馆的《小学生文库》。这两套书每套都有好几百本,故事、童话、寓言、历史、传记、地理、游记、科学知识,还有一些教你做手工、做科学小试验的书,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去图书馆次数多了,范用还发现了许多好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中学生》杂志,这大概是给老师们阅读的,当然也供学生借阅,范用也借来看过,杂志中有一栏叫“文章病院”,专门罗列报刊上的文章里一些不通的句子,让读者从中吸取他人的教训,范用读了,受益匪浅。

范用和同学们还自己办了个小小的图书室,取名为“晨光图书室”。大家把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在一起,也编上号码,做上卡片,借书也得填单子,手续很正规的,毫不含糊。有了自己的图书室,即使寒暑假学校图书室不开放,同学们也可以照常借书,方便大家在假期里多看点书。

范用在学校兴趣广泛,不仅演戏、唱歌、阅读,还尝试着写小说,但最令他乐此不疲且孜孜不倦的,似乎永远是与书打交道的一切。比如,剪报是范用在穆源小学里最热衷做的一件事,他从报纸上把文字、图片剪下来贴好,标题用颜色笔画点图案加以装饰,这样有文有图,版面也变得活泼了,最后装上自制的封面,装订成一本本的小册子,供同学借阅,这便是他最早编辑的“杂志”。最令他享有成就感的是,他曾办了一个手抄刊物《大家看》,正如刊名所指的那样,这是一份编给所有同学们看的读物。编辑、出版、发行,范用一个人包办,忙得不亦乐乎。

短短两年的穆源小学生活是充实而快乐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也都深深地印刻在范用的记忆中。但就在他毕业离开穆源一年后,他心中的圣洁之地就被日本的飞机炸弹夷为了平地。不过,炸弹可以摧毁昔日美丽的校园,可以炸毁那个小小的图书馆,却粉碎不了一个小学生对母校的深切怀念。

多年以后,已经离休的范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写下《我爱穆源》——“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范用回到穆源小学,这是老作家冰心当年在小书封面题写的话。范用说:“我不善于写作,偶尔写点怀旧文字,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我是用真情实感写的。”书中倾谈儿时往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真情流露的感激和天真深切的依恋。一边写书一边回忆,范用仿佛回到了美妙的童年,回到了昔日的穆源,回到了纯真的少年,回到了精神的家园……

同类推荐
  • 高莽(学术名家自述)

    高莽(学术名家自述)

    高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翻译家,为将俄苏文学介绍到中国可以说居功至伟,他翻译的作品曾经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他还是美术家,举办过画作展览;他也是编辑家,主编《世界文学》多年,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沟通做出重要贡献。本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如同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构成了高莽先生作为翻译家、美术家、编辑家的生命组图,其彰显的是学者毕生的执着追求与人生哲学。
  •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本套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蒋介石身边文臣武将,各有所能,本书着重介绍了蒋介石身边最重要的几个谋士,包括陈布雷、戴季陶、朱家骅等,他们是如何运筹帷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本书通过一手独家史料,向您揭秘。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傲骨丹青:吴冠中传

    傲骨丹青:吴冠中传

    本书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品牌丛书——《大家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的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本书以“世纪之争”、“丹青歧路”、“苦瓜家园”和“生命风景”四个篇章生动描绘了大师的艰辛人生经历,执著的艺术追求,无私无畏的铮铮傲骨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成就。配以吴冠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插图,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的享受,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使人寻味良久,所得甚多。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如果我不能等到你

    如果我不能等到你

    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个人,你只要想起他,心里就会开满花。如果我不能等到你,也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最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有很多不同的故事,或是在四月里你望向我的那一眼,或是在九月里我们指尖的轻碰,又或是寒冬腊月里,我跟在你身后,脚印着你走过的足迹。 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何年何月,只要与你有关系的一切,我都喜欢。
  • 凡骨仙家

    凡骨仙家

    【宠文爽文】某男勾勾修长有型的手指:“乖,过来!”某女紧张地左脚绊右脚摔了个小跟头,某男一把扶住。某女:“你,你要干嘛?”某男:“你脸上有个饭粒。”某女:“……!”贱渣男,白莲花?很好!本姑娘专业虐渣很多年!滔天灵力,丹药在手,姐要开创凡仙大境!美人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等等,有个帅哥正在靠近,容我切换成病娇俏美小白花一枚~
  • 剑诛江湖

    剑诛江湖

    (新书狮行江湖已发表,还望多多捧场)江湖是什么?它是水,亦能载舟,也能覆舟。要么你就在水上飘飘荡荡,要么你就沉入水底不死不休,船虽然可以靠岸,但是绝不可能离开江湖。江湖就是如此,身在其中,由不得自已,下水容易,上岸难。手持三尺寒剑,诛尽天下群雄!(催更热群545295642)
  • 规箴

    规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水

    秋水

    《秋水》书写了里下河地区80后一代的成长故事。故事从步入中学校园到散入风云人生,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节点到而立之年心理成熟的标识,或以“三个女人一台戏”为内在借喻,而成就了一部独标一格的“成长小说”。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其性格逻辑,与其具体境遇和命运走向彼此拥挤;以孔先生及其表征的传统文化和人格照应首尾,则和漾漾其间的“秋水”象喻一起,赋予了全篇以某种难言的亲切气息。
  • 过时不待

    过时不待

    “我老婆对我可好了。”某总裁跪在遥控器上豪气干天地说。结婚之前,时等一直以为只要结了婚,就能和他在一起,但是结婚之后她才明白过来,婚姻连他人都捆不住,更别说捆住他的心了。结婚之前,沈不待一直抗拒结婚,结婚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有多混蛋,娶了个貌美如花还桃花运不断的妻子,居然还去找那些小野草,开玩笑!
  • Cult

    Cult

    In the dead of night, Naomi Forman receives a phone call. Barney Harrigan, the man she once loved—now happily married with children—utters, "My wife Charlotte has been captured by the Glories." What began as a rude interruption of her night becomes a horrifying interruption of her life, as she is unable to ignore Barney's cry for help.Drawn into the Glory Church doomsday cult by her estranged sister, Charlotte Harrigan succumbs to the will of the enigmatic Father Glory. Brainwashed beyond comprehension, she is now only one of many who have been entrapped by the cult's promise of rebirth into a new, idyllic life.
  • 天命之凛冬将至

    天命之凛冬将至

    请问,带着漫威冬兵血清穿越,有金手指天命系统,匹配到了法师模板,我该怎么加点?在线等,急!答:力量、耐力先点满,再点灵敏,智力精神力加一点就够了。近战武器专精、远程武器专精、暴击、破甲、一击必杀、盾牌格挡点满,法术点一个闪光术。法师手册第一页,当你没魔的时候,用手上的魔杖去敲碎敌人的脑壳!当你有魔的时候,用闪光术闪一下……然后去敲碎敌人的脑壳!凸(艹皿艹),这是什么鬼法师,我的理想,是当一个讲冷笑话的冰法啊!
  • 女装救世主

    女装救世主

    【宿主可根据主观意愿选择目标进行培养。】乐于:“少年郎,你想不想变强啊?”“前辈,请收我为徒!”“很好,这位少年。来来,穿上这套女装我们就是师徒了。”……
  • 云南志略

    云南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