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300000008

第8章 京·师——国都的确立与转移(2)

除了上面所说的各种政治因素,选择首都还需要注意的是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虽然在中国历史上,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从全国调配已成为惯例,但当地还需要有基本的粮食供应能力,否则极易生成大乱子来。如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命脉悬于江南糟粮的供输。唐德宗时就发生过一次糟粮迟迟无法运到长安,禁卫军几乎哗变,要炒德宗的鱿鱼。好在,糟粮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抵达长安。据称德宗父子相拥,热泪盈眶,大呼“吾父子有救了!”。鉴于这样的考量,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就不算是非分之想。当初娄敬一定要强调关中为天府之国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在以上所说的五大都城中,应该说都基本具备这一特点。

但从唐德宗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与都城经济地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条件。毕竟首都是全国范围的政治中心,庞大的人口是无法避免的。再肥沃膏腴的土地也难以长期供应,所以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才能保证物质供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不过不是经济考量,而是政治因素,即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所以说,位于交通枢纽的区位,对首都来讲,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北宋定都开封的决策过程中。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虽以开封为政治中心,但当时并没有决定建都于此。开宝九年(976),赵匡胤到洛阳巡幸,曾打算以洛阳为都。这时,他的弟弟赵光义与群臣都力主不可,极力谏阻之。赵匡胤只好退一步说,如果你们以为洛阳不行,那么长安建都如何?赵光义问他:为什么要选长安?赵匡胤说,他是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但不料,还是遭到赵光义等人的坚决反对,认为应该回到开封才是正理,因为开封虽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不能仰仗自然形势的优势,但可以用大量的兵力守卫来弥补,更重要的是开封“漕引江淮,利尽南海”,所以是建都的最佳选择。不过,这一选择当然是有代价的,北宋开封地区的戍卫兵力为历代都城之最,尽管如此仍在金人的铁骑下,不堪一击,最终导致了北宋灭亡。

2.四塞之地长安与四方之中洛阳

正是从上述几个建都的一般原则考虑,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甚至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设在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这五个城市及其附近。当然还有其他城市,但考量中国三千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这五个城市作为首都。而这五个城市中又有所区别,西安、洛阳、北京相对而言更重要一些,下来则是南京,为都时间最短的则是开封。因此,有学者认为开封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古都。

参见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五个城市从地理位置上又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城市作为首都的历史恰巧也可以区别开来:前一组是中国历史前半段的首都,后一组则是后半段历史的都城。或者更明确一些,中国历史上国都的迁移,并非像以前学者所认为的,是从西安到洛阳,从洛阳到开封,再从开封转移到南京,最终落实到了北京。实际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往往在同一时期里有两个位置几乎同样重要的都城并存,甚至在一个朝代有两都并建的情况出现。如在西周到唐代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是西安与洛阳,在唐末到北宋二百年间是洛阳与开封,最后则是从金朝到今天是北京、南京,长达八百年。

今天的西安作为首都,始于周人。周的先人为了向东开拓,其政治中心从关中西部不断向东迁移,到周文王终于定于丰。不过,这时的周还只是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随后,武王再将政治中心迁到与丰隔水相望的镐。不久,武王伐纣,周取代商朝,统治了中原地区。君临天下的周武王,显然感到镐京作为首都过于偏西了,难以控制殷商旧地。而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阳,对控制东方更为有利,武王因此萌生了在洛阳建都的想法。《逸周书·度邑》中就记载了武王灭商后打算在伊洛一带建立都邑的故事。不过,洛邑的建设到周公相成王时才全面完成。《周书·洛诰》曾记载了周公对营建洛邑的描述,他是这么说的:“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这是说,他在营建洛邑时十分谨慎,为了获得合法性,不断向天求告占卜。

洛邑建成后,成为与宗周镐京并立的都城。不过,建成后的洛邑,实际上由两个城组成,一为王城,一为成周,其实是含有陪都的意味。因此,终西周之世,正式都城一直在镐京未迁,但成周始终是周人镇服东方敌对势力的重镇。

之所以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始终并存,是因为它们各有利弊:宗周位于关中,自然条件优越,粮食供应充足,这是第一。第二是四塞之地,有险可凭,也可以就近抵御犬戎等西北民族的侵扰。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是周人的发源地,是文化的渊源与政治的保证。尽管有这么多的优点,但丰镐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地处西鄙,行政治理不便。所以到了东周时期,王权衰落,内控外御力量削弱,就不得不将都城东迁王城,远离外敌侵扰,就近控制内部。

洛阳处天下之中,优势当然在于对全国行政管理十分有利,而且各地贡赋的调集,商贸上的往来也处于道里均衡的有利地位。优点突出,缺点也十分明显:中州平原是四战之地,伊洛小陈平原更是无险可守。后世所谓的东据成皋,西阻崤、渑,背倚大河,面向伊洛的形胜,只不过是主张建都洛阳之人的说辞。真正打起仗来,这里就如张良所说的:“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比起丰镐所在的关中来,无论是外御敌侮,还是内控叛乱,洛阳的安全性差之千里矣。

尽管当时丰镐与洛阳两处对于定都而言,各有利弊,哪一个也不能说占了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丰镐还是略占上风。

与周人相似,秦人一样是从西边迁来,秦国的都城从陇山之西迁到雍,再迁到栎阳,最后定于渭河之北的咸阳。秦国以咸阳为根据,一一击败东方六国,咸阳自然也就升格为统一王朝的首都。秦亡汉兴,刘邦们与周、秦不同,他们来自东方,这样就出现了本章最初的故事:定都何处的问题。其实,刘邦从东面而来,他的倾向是洛阳,这里既是天下之中,又离老家丰沛较近。所以,刘邦在洛阳呆了三、四个月,后来是在听了娄敬、张良的建议,才意识到要坐稳天下,只能西迁长安。

这里我们可以稍稍分析一下秦汉时的政治形势,就知道娄敬、张良之流目光如炬,刘邦的从谏如流也着实让后人钦佩。因为,从御外的角度,秦与西汉所面对的北面强敌都是匈奴,建都关中有利于抗击强敌。事实上,秦正是凭借关中而收复被匈奴占据多年的河套地区,并将这一新收复地区建设成新秦中。汉初,固然国力不强,先是只能以和亲政策与匈奴周旋。不过,到了武帝以后,国力强盛,以关中为基地打击匈奴于西北,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但西取河西五郡地,而且开辟西域地区,将今天的新疆地区的大部分纳入版图之中,远远超过了秦的疆域。这显然是建都洛阳不可能做到的。到了这时,位于关中的长安自然就不显得僻处西隅,而是几乎成为全国领土的中心了。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不过,用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生出同样的感慨。数百年后,唐太宗又重演了当年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故事,甚至发生的场景都大致不别,结果也几乎一样,将唐王朝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帕米尔高原,只是对手换作了突厥。但是,试想如果西汉与隋唐建都在洛阳,于匈奴或突厥必定有鞭长莫及之感,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伟绩。

所以,若王朝进取则定都长安,若守成则定都洛阳,这几乎成为中国历史前期的一个定律。比如,东汉国力远逊于西汉,于匈奴于西羌均有力不能胜的难处,所以只能建都洛阳以求自保。随后的西晋比东汉更弱,也只能定都洛阳。介于东汉与西晋之间的曹魏仅有半壁江山,自然以洛阳为都城。

不过,此后的情形似有所改变。十六国之后统一北方的北魏,选择了洛阳作首都,这倒不是为了自保,而是要进取南朝。因此,也就不可能以长安为基地,洛阳显然有了极大的优势。倒是只有分裂后占据西部江山的西魏与北周只能再次以长安为都。不过,同时的东魏与北齐却也是弃洛阳而改就邺城。细想想,也很好理解。这几个政权或是鲜卑化的汉人、或是汉化的鲜卑人执掌,自然需要把都城建在更靠近原来鲜卑族的根据地。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搬迁为时极短,影响也有限。再到后来,隋代北周而起,自然继承了北周的首都长安。李唐再继隋而立,仍然拿来主义,把隋的国都、制度一并照搬,省却了不少气力,效果却出奇的好。但细比起两汉,情形已有些变化。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虽然仍在黄河流域,但已经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东晋南朝的全力经营下,长江流域已显现出勃勃生机,江南地区成为平衡整个中国的重要法码,隋炀帝的南巡江南,并非仅是为了淫乐消遣,另一个用心是仿效秦始皇,宣示国威。因此,尽管隋代定都于关中地区,并精心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兴城,却视洛阳十分重要,显然是考虑到这里控制长江流域更为便利。唐代也基本如此。所以,隋唐时期与秦汉已有所不同,洛阳与长安并肩,甚至还略占优势:隋炀帝以居洛阳为常,唐高宗干脆移居洛阳,称为东都。他的夫人武则天称帝后,正式定都洛阳,长安反倒成了陪都。虽然,后来李唐复辟后,还都长安,不过洛阳仍是割舍不掉的至爱,玄宗前期就曾五次移居洛阳。显然,这时长安的地理形势已弥补不了它的区位缺陷,需要靠洛阳的居中地位来补救。这当然也隐隐露出长安为都的败象来。果然,到了唐末,昭宗最终被朱温逼迫迁都洛阳,此后长安便永远失去首都地位,只有极为短暂地做过后唐的陪都西京。

北宋以后,长安即使从理念上也永远与都城地位告别了。尽管明初朱元璋在立都时,御史胡子祺认为“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朱元璋也颇以为然,还专门派太子朱标巡抚陕西,似有立都之意。但事实上,朱标回到南京后却并无下文,看来,朱元璋对建都关中,也不过是一时的念头而已。

据《明史·兴宗孝康皇帝传》。长安为都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是在国民政府时期。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洛阳办公。鉴于南京地处前线,一旦中日战争爆发,首都地位难以保全。因此国民党于1932年3月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决定以洛阳为行都的同时,再行设立陪都西安,并定名西京。甚至还委派了张继等人组成“西京筹备委员会”。这个西京筹备委员会从1932年3月至1945年6月,前后存在了13年之久。但最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陪都选的却是重庆,并非先前打算好的西安。

3.天下之枢开封

从西周到唐代大约两千年的时间,之所以首都一直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徘徊,是因为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直到唐代中期之前,我国的文化、经济重心一直都在黄河流域。所以,早期的首都自然也就落在黄河流域了。而相比起其他地方,洛阳和长安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之前不论,仅从西周开始便是政治中心与陪都所在,朝纲典制衣冠威仪,积渐而下,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中唐以前,除非偏安或其他特殊的原因,统一王朝首都只选择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但中唐以后,随着文化、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长安作为首都已极为勉强,上面所讲的唐德宗的例子实在是很说明问题。不仅长安,从财赋所出的江南一带来看,洛阳此时也不再是四方之中了,因此,再往东方的开封,地位也就渐渐的重要起来,到了唐末开封就真的成为了政治中心。不过,这一转移并不是直接从长安到开封,而是借洛阳中转了一下。当时控制了李唐政权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先是强迫唐昭宗迁都于洛阳,待后梁篡唐而立以后,就直接定都开封了。

虽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后梁建都开封是一个以自己的根据地作为首都的典型,因为后梁是以开封为中心起家的。但实际上的原因,却是开封利用运河更加方便,可以直接把江南地区的财富漕运过来,经济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由于洛阳长期为都,朱温定都开封多少有些底气不足,所以定都开封不过两年,朱温就西迁洛阳。只是洛阳为都至此时已是日薄西山,所以四年后后梁再次还都开封。这次只是五代时期首都在洛阳、开封之间徘徊的第一轮,之后又在后唐灭梁以后迁都洛阳,再之后,后晋灭唐两年后又回到开封。从此,一直延续到北宋亡于女真。

同类推荐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静默的旋律:学术史与文化研究

    静默的旋律:学术史与文化研究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20世纪俄苏文学理论框架下的高尔基巴赫金进行了理论梳理,更加清晰的突出苏俄文学的世纪理路;第二部分是“文化研究”,采取补充、接续的立场阐述了中国“文化研究”与欧陆学术传统的关系。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本书采用世界通用公历和农历相对照,并用图表形式详细列出每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简单明了;时限为1930—2120年,共190年,时间跨度大,查找方便,实用性强。本书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精选提炼,让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更鲜活、更实用。并根据今天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编写了涵盖面非常广的生活实用百科知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本书包括天文历法、传统节日、生肖星座、民俗礼俗、民俗禁忌、民间传说、养生保健、居家风水、吉凶趋势等内容。本书编写体例简洁,语言通俗易懂,以契现代人的阅读口味,是老百姓居家必备的工具书。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热门推荐
  • 莫与灵为伴

    莫与灵为伴

    一场车祸重新开启了她被封印多年的阴阳眼。救下她性命的鬼魂开始痴缠,真的只是为了让她帮忙完成心愿?校草突然找上门,却是问她有没有见到鬼。身为一个道士,贴身保护也就算了,能不能不要一言不合就抱抱,动不动就想亲亲,说好的男女授受不亲呢?你以为这是一个鬼故事?不,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是由许多鬼怪见证成长的爱情故事。
  • 天变邸抄

    天变邸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加莎·克里斯蒂入门精选集

    阿加莎·克里斯蒂入门精选集

    阿加莎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谋杀启事》等。
  • 绝命特务

    绝命特务

    18岁,她遇见26岁的他,他冷漠,据她千里之外,可她就认定他了......''你可知道我是什么人,离我远点!“犀利决绝口气令她一颤,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发呆。......"我告诉你们今天谁要是伤了她,谁就得死!"安枫早已顾不得自己的伤,他也从来没有这样害怕一个战场....
  • 倾城天下

    倾城天下

    她冰雪聪明,却对爱人从不用诡术阴谋;他手握天下苍生,却只想可以握住寥寥的真心。她为爱执着率性,渴望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世世情深;他不许自己爱上别人,却终不敌那三世情深。她给了整日勾心斗角的皇子凌尘一片净土,让他在那男权的世界里,终于承诺:一个人的天下,独你无双。
  • 萌妃抱大腿:腹黑三殿下

    萌妃抱大腿:腹黑三殿下

    一代影后凤兮晴一朝穿越成国公府大小姐,却是爹不疼,娘不爱,还有各路人马争相害她的性命,这怎么可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她只好找条粗腿来抱着,奈何碰到只腹黑狼,从此节操成路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社会主义是在探索中向前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俄国士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时间段,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不能把不同时间段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曲折的。
  • 梦魇道途

    梦魇道途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梦魇;红尘处处皆磨难,咫尺天涯是田园。我心向道,百无禁忌,道法所指,处处桃园。只有修道方不负我重活这一世,同时也不愧对于老天对我的眷顾,一个麻衣青年在心底如是呢喃!……这是一个现代习武之人穿越来到一个诡异恐怖的修行世界所发生的传奇故事!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