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3100000030

第30章 经济模式:非均衡的发展(11)

二、绿色革命:实施与成效

1.尼赫鲁农业政策的失败

绿色革命的实施源自尼赫鲁农业政策的失败。由于土地改革的失败,导致制约印度农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尽管印度农业在独立后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来说发展非常缓慢。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整整十年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仅为2.5%。而这一时期印度人口迅速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对粮食需求增速加快。经常爆发的粮食危机事实上已经影响到印度整个现代化进程,当时印度人均粮食一天只有394.9克,最多时一天也只有408克,(吴永年:《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数量如此之少的粮食已经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为印度推进现代化提供充足保障。到60年代初期,印度的农业发展就已经开始陷入严重危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印度的粮食生产在1960-1962年已经基本停滞,在之后的两年内又进一步下滑。印度计划委员会预期在二五期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将增加约30%,按照这一标准,到1961-1962年,印度的粮食产量应该达到9000万吨,而实际上只有2000万吨,现实离目标差距甚远。更糟的是,粮价是物价之母,粮价上涨带动整个社会商品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每年平均增长6%,对印度经济形成严重冲击。为稳定粮价,保持粮食供应,印度不得不大量从美国进口粮食,从1957年开始美国连续向印度出口大量可以用卢比结算的粮食,一直持续了近10年。整个60年代,印度年均进口粮食570万吨,1966年达到1040万吨。(莫善文:《从“饥荒之国”到粮食出口大国》,《广西热作科技》,1998年第1期。)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抑制印度粮价的迅速攀升,加上购买粮食需要大量外汇,这对承受通货膨胀压力能力很低的印度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1966和1967年两年的干旱,使印度农业歉收16%-17%。印度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次危机等于正式宣告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为什么会失败?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土改失败。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分析。简言之,虽然土地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取消了柴明达尔地主,一部分佃农和无地农民分得了一些土地,还有部分佃农得到了真正的佃权。但总的说来,印度的土地改革是不彻底的,是一个未完成的半拉子工程,许多土地改革政策并未真正得到贯彻实行,特别是由于既得利益者操控各邦政府和农村政权,很多制度故意留有很多漏洞,使不少分得土地的农民不久又失掉了土地。印度农村土地分配不公的局面并未因土地改革而发生根本改变,大部分农民并未从土地改革中获得收益。因此,土地革命并未像尼赫鲁所设想的那样,达到调动印度农民热情与积极性的目的。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当农民对农业生产丧失热情与积极性的时候,政府的任何政策措施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这一点,不仅仅是印度,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所以,农业生产的第一要义是要保障农民的合理利益,保护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谈论进一步的制度革新和技术进步。

第二,政令不通。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不能说国大党高层和印度中央政府不重视农业,更不能说他们面对严峻的农业生产局面一直漠然置之,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任何的政策设想必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能停留在政党领袖和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印度在发展农业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在理论上看起来不可谓不完美,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政策很多根本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无从发挥作用。前面已经指出,关于如何发展印度农业,在国大党内部有不同意见,国大党右翼并不认同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但由于尼赫鲁在印度国内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他们在中央政府层面无法阻止印度在农业方面的战略选择。但右翼人士大都掌控各邦实权,在地方拥有强大影响力,因此他们便凭借在地方政府的有利地位,采取各种手段对抗尼赫鲁的政策。印度所实行的议会民主制又给了各邦政府抵制中央政府政策的机会。比如,尼赫鲁农业政策的核心部分——土地改革就被各邦政府搞得的面目全非,最终只能以失败而收场。对此,尼赫鲁的官方传记作者S·戈帕尔说得很直白。他认为尼赫鲁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败要归因于“有显要地位却无权力,有治国之才却无力量”。(Gopal Sarvepalli,Biography of Jawaharal Nehru,Vol.III,Harvard University,1984,p.19.)尼赫鲁晚年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以一种十分遗憾的心情总结这次由他本人亲自领导的土地改革:1959年国大党决议提出的互助合作道路是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发展生产的道路。但由于柴明达尔等封建势力及受其影响的政治势力的反对而未实行,结果使我们的开端良好的土改半途而废。(R.K.卡拉恩加:《尼赫鲁的哲学》,新德里,1966年,第150页。)其实,不仅仅是土地改革是这样,尼赫鲁的很多治国设想都如同土地改革政策一样,都是理想大于现实,最终没有得以实现。

第三,投入不足。即使在现代社会,农业也是一个投入高、收益低的产业。但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出于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平稳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当前发达国家无不对农业进行大量补贴,以此推动农业发展。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尚未完成国家工业化,因此工业发展往往被置于优先位置,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被用来支持工业发展,农业不仅得不到补贴,反而还要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这种支持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有意压低粮食价格,保证城市供应;二是农业的有限剩余被用来支持工业,而不是继续用于发展农业。因此,投入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印度当然未能摆脱这个规律。在尼赫鲁对印度经济的构思中,工业发展处于绝对优先地位,国家的投资以工业为主,对于农业,尼赫鲁开出的药方是增加劳动力投入以推动农业的发展,根本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在这种政策思维主导下,印度一再减少对农业的投入,以对农田灌溉系统投资为例,投资从“一五”期间的34.6%下降为“二五”期间的17.5%。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当印度农业发展已经出现危机、导致粮价大幅上涨时,印度政府却仍熟视无睹,没有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反而认为只要从美国进口粮食就可以解决问题,印度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越积越深,终于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尼赫鲁的农业政策也彻底宣告失败,印度农业也由制度战略转向技术战略,绿色革命也由此出台。

2.绿色革命的实施及其成效

“绿色革命”一词源自1968年美国国际发展署提交的一份年度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取得的巨大粮食成就之后感叹道:“它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场绿色革命。”从此,学术界便开始用“绿色革命”一词来描述第三世界国家主要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活动。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从1966年开始印度政府为推动农业发展而实行的新战略。这项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使用以优良品种为主的各种配置的农业技术和投入,并选择一些耕作条件好,雨量充足又有水利设施的地区实施这个现代农业技术‘一揽子’计划”。同时“新战略还辅助实施各种公共发展计划对农户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证农业改良的顺利进行”。(孙培钧:《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6页。)从本质上说,绿色革命标志着印度农业由制度战略转向了技术战略,开始重视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绿色革命由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1月就任总理后开始实施。印度之所以从1966年开始进行绿色革命,主要导火索还是形势所迫。这一年,经过连续几年的干旱,又一次大饥荒迫在眉睫,1965年至1966年度印度粮食产量降低到7600万吨,比前一年减少1200万吨。严峻的粮食缺乏问题使刚刚上任的英迪拉·甘地意识到,自己父亲所推行的农业发展政策已经陷入全面危机,必须寻找新的农业发展政策,才能解决印度农业面临的危机。为此,英迪拉·甘地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改变了自己父亲一直坚持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在对美外交上采取实用主义策略,主动向美国示好,并亲自出访美国,以寻求来自美国的粮食援助。英迪拉·甘地此举立即见效,印度随即收到美国300多万吨粮食和9亿美元的援助,使印度度过了独立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粮食危机。同时,新上任的农业部长斯瓦米纳坦决定从墨西哥引进改良的高产小麦种子。这一举措也立即收到成效,1967-1968年印度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度猛增210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9500万吨。

显然,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粮食是难以持续的,也是危险的。因此,在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的同时,印度政府开始着手对原有农业政策进行改革。由于引进的先进农业技术产生了明显效果,使英迪拉·甘地决定放弃自己父亲确定的制度战略,转向技术战略,主要标志就是,把绿色革命确定为印度农业的根本出路和解决粮食危机的有效办法。从1966年起,在世界银行和美国的帮助下,印度政府开始实施新的农业发展战略,即绿色革命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使印度农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印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同类推荐
  • 三无天子

    三无天子

    大御,一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皇朝,有一个少年皇帝即将登基……只是在阴差阳错间,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青年灵魂,附身在了这个少年皇帝身上,“我要做皇帝了,我现在好方……”
  • 重生大宋做权臣

    重生大宋做权臣

    农妇……山泉……有片田…………其实一开始张宝的要求并不高……
  • 口述历史怎么做怎么样:齐红深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

    口述历史怎么做怎么样:齐红深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

    口述历史传到我国几十年来,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开始与多种学科对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很不成熟,口述史理论相对滞后,并与实践脱节。实践者需要理论指导,而多数理论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又不够多。齐红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口述历史访谈和研究。他组织全国(含台湾、香港)八十多位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课题“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已经搜集到230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及其历史照片、实物,构成了完整、系统、立体、多维度的日本侵华证人、证言、证物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开展最早、规模最大、最为规范的口述史项目。
  •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还是熟悉的剧情,还是熟悉的配方,开局一艘舰,同时辅助系统加身,坐看西周灭亡,洗劫诸侯,阻管仲,救小白,坐看春秋争霸,系统提示:“宿主满足双制霸路线,开启双路线,请宿主注意查收!”我就顺便救了个被史书抹掉的人物,系统你至于吗!拥有悠长寿命的我只想做个幕后的祖师,哎,现在只能迎娶白富美,当上总boss,走上权利巅峰。。。。
  • 四川袍哥史

    四川袍哥史

    翻开中国的史书,我们可以找到沙场的断戟,后宫的裙裾,宦官奸臣的龌龊与肮脏也屡见不鲜,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翻云覆雨,浴血寝骨,令人扼腕长叹的袍哥却被淹埋在历史的烟云里。透过滚滚尘沙,才能看到他们仓皇而依稀的背影,这不能不说是史学上的一大憾事。是的,他们是遥远的江湖,他们中的一些人物及事件多以“匪”、“盗”等让人憎恶的字眼记录在清代、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里面,而他们中的多数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那些在刀口上舔血、在凌辱中讨生活的袍哥,甚至还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热门推荐
  • 强宠霸爱:傲娇少爷请走开

    强宠霸爱:傲娇少爷请走开

    为了调查父亲死亡的真相,杜问初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牺牲。可当她被迫和这个男人住到一起的时候,她的心,还是痛了。多年以后,她才明白。原以为他欺她辱她。却原来,他早已宠她入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之诸葛封神

    三国之诸葛封神

    少年未敢书轻狂,天激荡,长戟谓兴亡,三千风骑谁人当,跃马叱咤风云,羽扇扬,谈笑破阵,酒中七星留后世。纵横舌上,儒生济世,欲向黎民问饱暖,兵家杀伐不休不止,鬼谷奥妙无穷无尽,机关术数巧夺城,法度令行定新朝。啸三声,江山太平无虞事,再扬我,诸葛名声!!!
  • 没有结果的等

    没有结果的等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爱过,也不是每个人的憧憬都是能够实现更多。如果有结果,那么我终究不会从一开始就想,都是因为我,我本来就不是你的结果。所以我等待,等待一生可以有的苦与乐。或者,希望,真的,是真的,乐……
  • 异世界的小说家

    异世界的小说家

    卢小辉重生平行世界,随身携带图书馆他发现这个世界没有《盗墓笔记》于是他开创了盗墓流派小说········他用《占星杀人魔法》写出史上布局最为宏大、诡计最为离奇的恐怖推理作品·········他用《凡人修仙传》开创出凡人流······卢小辉:我要成为史上最牛最作家男人!
  • 明伦汇编人事典迷忘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迷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本书的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法”阐述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实行公司制。第二部分“公司组织过程与运作”着重介绍了公司组织过程中进行设立、组织变更、重整、破产、清算等一系列活动的揉作规则和程序;第三部分“公司组织形态与运作”分别论述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等组织形态的出资、股份的发行与转让、机构管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 crime重案六组

    crime重案六组

    当都市碰上了凶杀案当玛丽苏爱情碰上了黑客和侦探当欢喜冤家碰上法医……敬请期待,crime
  • 爆笑萌后够极品之皇后不上朝

    爆笑萌后够极品之皇后不上朝

    为了你,倾了这天下,又如何?有些人,就算选择了忘记,可是在看到他的那一眼,却还是会沦陷。那我便倾覆这江山,手掌世间繁华,那时候,看这天下,还有谁敢欺负你,倘若没有你,这江山,还有什么意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能一直进化

    我能一直进化

    什么?我能一直进化!只要我一直进化,你就打不过我。对面一只巨魔猿,我看到了,你跑不掉!叮!普通肉身进化钢铁肉身!对面一只疾风鸟,我看到了,你跑不掉!叮!行动缓慢进化疾步如飞!对面一只洪荒神兽,我看到了,你跑不掉!叮!垃圾天赋进化至尊体质!一次进化一次爽,一直进化一直爽!
  • 梦中青春有你

    梦中青春有你

    在繁华的都市里,李沐阳作为N市重点高中学校品学兼优兼学校的校草一等一好学生,在班主任老妈的安排下,过上了与补习班苦战的日子。而同时成绩平平的孙解语也被迫进入了这个苦逼的补习班生活。两人的故事从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