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300000011

第11章 移徙香江规模拓焉(2)

林仰山很早就对中国的甲骨文有研究,他在1935年就与山东境内的商代中晚期的大辛庄遗址结缘。林仰山作为当时在山东的教会大学齐鲁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在这段时间中,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情有独钟的他,不止一次地沿着胶济沿线作考古调查。对于大辛庄遗址的考古成果林仰山曾发表过两次专门报告,这些论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属专业水准,并且他认为大辛庄遗址是和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文化处在同一个阶段,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因为研究上志趣相近,所以饶宗颐搞甲骨文研究,林仰山很支持。

林仰山的支持非常重要,没有他的支持饶宗颐的学术著作也不易出版。特别是1959年《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和1956年《巴黎所见甲骨录》两本书。因为在那个时期,香港大学是港英政府主管的,学校里一般都是英国的教授掌权。林仰山对于香港现代学术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任期间,创办了一个研究院和一个博物馆,还出版学术刊物。其中博物馆就是现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的前身,该馆除举办各种展览外,同时还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场所和文物标本。其中收藏有大量精美的古代艺术珍品,集中以陶瓷、书画为大宗。此外,林仰山还创办了《东方文化研究》这个刊物,这在香港也是一个创举。饶宗颐认为,林仰山这个人对香港有很大的贡献,对中国文化也有很大的推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饶宗颐得以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与潜能。

除了林仰山外,在香港大学,饶宗颐的同事还有刘百闵和罗香林。刘百闵是一个通才,很有能力,曾经做过参政员,且管一些出版的事情,是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人。而饶宗颐对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选择是很明确的,就是远离政治,坚持走学术道路,他曾在口述的学记中谈到政治与学术之间的选择:这样(指兼及政治与学术)有好处,容易创造条件,先有人事关系,然后再做事情,只有我不走这条路,始终不沾政治。我觉得政治非常复杂,也不一定太干净。我比较怪。我年轻时很喜欢念《后汉书》,对《独行传》中那一部分人我很仰慕,希望能有独立的人格。这是个人的禀赋,这跟我后来不写王莽的东西很有关系,跟我后来搞艺术也有关系。这些事情都是混合起来的,成为个人的一种向往、追求。我教《文选》,《文选》上的那些作者都称“早达”,很早文章就出名了,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大多短寿,大多是在政治上牺牲的。陆机、潘岳、王融、范晔等都在政治上牺牲了,阮、嵇等,也是这样。这是从文学史上得到的教训。很多人念文学,他们只追求一个“名”字,他们不知道“名”之为害。从中可见饶宗颐对于学问之路的执著,正是由于其坚持学术独立,不驰骛于外在的名利,所以能有集中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学问,且不受外在的扰攘,静思冥想,故能取得后来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罗香林是饶宗颐的老友了,饶宗颐在华南文理学院教书时他是院长,饶宗颐在中山大学通志馆做编辑的时候,罗香林也在那里负责编《民族志》。在香港大学,饶宗颐与罗香林又成为同仁。罗香林1930年升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他首创族谱学,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著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为客家研究之学奠定基础。饶宗颐先祖就是客家人,且长期与罗香林同事,所以交谊甚多,饶宗颐后来提倡“潮州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罗香林客家研究的启发。

饶宗颐在香港大学除了学术研究外,教学也很受欢迎。饶宗颐认为写文章是一门学问,教书是另一门学问。饶宗颐上课比较能放得开,而董作宾教书比较死板,所以不受欢迎,罗香林是拿着卡片,闭着眼睛讲,所以也不会生动。刘百闵的黄岩话很难懂,大多上课是靠板书,学生都不愿意上。饶宗颐比较受欢迎,因为他的语言能与学生沟通,且比较自如。

4

1954年,饶宗颐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同时,开始在新亚书院任教。新亚书院是现在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饶宗颐后来与香港中文大学结缘即渊源于此。

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是著名学者钱穆与一群来自内地之学者在极艰难穷困的环境中所创办,其目的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早期由钱穆任校长,唐君毅任教授兼教务长。1953年,书院得到雅礼基金会的一笔资助,在九龙太子道租了一层楼,又创新亚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以文化创新、学术研究为主要任务。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英国文化协会、哈佛燕京社、香港政府等纷纷资助,书院因而无论从规模、条件上都有明显改观。随着新亚书院与国际上的交往日益增多,其学术开始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64年,香港当局采用联邦制将三个私立书院: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成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为中文大学的一部分,但仍有相对的独立性。

饶宗颐到新亚书院任教是由书院的教务长唐君毅先生聘任的。1954年,唐君毅赴美讲学,其所担任的《老子》、《庄子》课程,则由饶宗颐代为讲授,前后达三年之久。由于这一缘故,饶宗颐有机会对《老子》、道学及道教思想文化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道德真经》或《老子五千文》,春秋时期老聃著,是道学和道教的主要经典。2000年来,历代注释《老子》的著作不下百家,或扬其道德微旨,或疏解其中章句奥义,其中较重要的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章句》、曹魏时期王弼的《老子注》、唐代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等。至于写本更是不少,其中传为敦煌莫高窟所出索写本《太上玄元道德经》(残卷),是年代最早的一种,此件原为清末著名的收藏家李盛铎收藏。1947年,有顺德人张谷雏旅京,无意得此残卷。1954年张赴港,让饶宗颐观摩秘藏原卷,并赠卷帙照片。1955年1月,饶宗颐撰成长篇论文《吴建衡二年索统写本〈道德经〉残卷考证》,发表于香港大学《东方文化》杂志。在考证中,饶宗颐取古卷子河上公本《德经残卷》(列伯希和目2375)、《老子德经注残卷》(列2639)、唐天宝钞本、唐景龙易县碑、宋刊本和日本旧钞等十六种善本参校。证明索统本是有别于系师本和葛玄本的另一种河上公本,从而把《老子》研究推上新的台阶,堪称学术界的精湛之作。

其实,饶宗颐对《老子》的兴趣很早就产生了。他给方继仁讲《老子》时,认为《老子》对人生的用处很大,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但是历史上《老子》的注都看重其对治国的启发,比如明太祖作的注解最有意思,他是拿《老子》来注他,他以自己做皇帝的经验,来看《老子》,觉得《老子》很有用处,把他的事迹与经验与《老子》对照,讲明自己是怎么用《老子》的。对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要想有清晰的认识,必须要收集整理《老子》的不同文本,从中发现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典籍中老子本来的面目,及其演变的轨迹。

1955年初,饶宗颐拜访方继仁。其间,饶宗颐将所撰《索统写本残卷考证》一文的抽印本赠予方继仁。方继仁阅后,对于敦煌石室藏卷之来龙去脉非常感兴趣,求教于饶宗颐。饶宗颐在解释这一问题时,提到了敦煌经卷流失海外的情况,特别提到了日本学界的研究,认为:“日本人在这方面处于优先地位,不久前,有一个叫梗一雄的,他在伦敦拍制了斯坦因搜集品的缩微胶卷。这是一套很好的研究资料,有了它,我还可再作其他方面的研究。”方继仁由此提议,由其出资购买一套英国所藏敦煌文献胶卷。由此,饶宗颐托好友,时任剑桥大学远东艺术及考古学教授的郑德坤代为购买。郑德坤从伦敦所购的《斯坦因收集品》缩微胶卷寄到香港后,饶宗颐成为海外私人唯一拥有这部胶卷的人物,由此也奠定了其依据敦煌文献研究道家典籍版本的重要基础。

《想尔注》在《道藏》中没有收入,但是《道藏》中的很多书里提到这个书,可见这书可能早已失传。清末敦煌莫高窟所发现的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使其重现于世。但原件为英国人掠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但是伦敦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斯坦因带回的敦煌卷子中的写本只有一半,开头已残破。

1956年初,饶宗颐利用课余,将斯坦因编目6825号的《老子想尔注》残卷,进行校勘、笺证。《老子想尔注》全为二卷,久佚,大不列颠博物馆所藏为六朝写本。“想尔”,古仙人名。《想尔注》相传为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所注,该书发挥了老子思路,多与《太平经》吻合。其文字艰涩,难于读懂,且奇辞奥旨更难理解。饶宗颐在校勘中花了极大功夫,首先是将全文录出,分出正文与原注,然后再作笺证,将《想尔注》与河上公注《老子》、《太平经》等比较,推知《想尔注》出于河上公注之后。他还将《想尔注》同“索洞玄本”、唐天宝十载系师本、唐景龙三年写本及敦煌本成玄英《老子开题》等比勘,发现“《想尔注》本删助辞,改经义,既与河上本面目迥异,其最接近《想尔注》本几乎全同者,厥为索洞玄本,皆系师本也。”饶宗颐还发现,《想尔注》大部分即以《太平经》解《老子》,故与韩非以来说《老子》者,截然异趣。“由今观之,其义固多牵强附会,然道教原始思想之本质,及其与《老子》书关系之一斑,可以概见。此自来言中国学术史者,多未尽解,赖《想尔注》之出现,获窥其秘,不可谓非一快事也!”

1956年春,《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一书在香港印行。方继仁为该书提写序跋,向饶宗颐表示祝贺,文曰:“敦煌千佛洞旧藏卷子《想尔老子注》,为道教宝典,向未有人研究。吾师饶宗颐先生据唐玄宗杜光庭说,实为张天师道陵所作,复为之考证”,“其中奇辞奥旨,先生多所抉发,余如考证张陵之著述,也复详极原委,可补前史之不逮,诚老学之功臣也!”

《想尔注校笺》一书的出版,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各国学者的讨论。陈世骧、杨联隍、严灵峰、陈文华,还有日本学者大渊忍尔等著名学者,纷纷撰文加入讨论。在有关老子思想著作中,这本书并不大,但是对于道教应是一部必读的经典。因为敦煌有很多道教的书,像《本济经》,是武则天时代的经书,而敦煌的《想尔注》写本是唯一的写本。

饶宗颐第一次去法国,把这本书送给法国学者,就引起很大的震动。那时有一法国人叫康德漠(Kaltenmark),是马斯伯尔的学生,法国国立高等学院教授,但每周在巴黎大学汉学院讲授道教史,认为这本书太重要了,著名的汉学家戴密微先生也极重视这本书,他们就拿来给研究班做教材,以《河上公注》及《王弼注》《太平经》,作详细比较,成为道教研究入门书,引起法国汉学界的道教热。

法国学者施丹人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从前的道教研究都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历史探索,无人敢把早期的道书当做一项专门的研究主题。不少中国及日本学者认为,道教资料可以推断它的年代和其他历史情况就足够了,无需深入研究它的内容。就此而言,饶宗颐先生是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他不仅把蒙尘已久的重要文献抢救出来,并加以各种严谨的注释与考证。可以说,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如此科学地研究道教文献。饶宗颐先生的成就使法国学者非常佩服,《老子想尔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汉代思想的全新角度。《老子想尔注校笺》完成后,饶宗颐的敦煌学研究已是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其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仅五六十年代,就撰写了十多篇敦煌学研究论文,其中主要有:《敦煌本文选笺证》(1957)、《敦煌琵琶谱读记》(1960)、《敦煌写本登楼赋重研》(1962)、《敦煌舞谱校释》、《想尔九戒与三合义》(1964)、《敦煌写卷之书法》(1968)、《敦煌本谩语话跋》、《想尔注续论》、《跋敦煌本白泽精一隘图两残卷》(1969)。

饶宗颐还对斯坦因目5478号的《唐末人草书〈文心雕龙〉残本》进行校检,发现缩微影本中自《征圣》篇“或隐义以藏用”句之“义”字,一直至《宗经》篇“岁历绵暖”句止,全部缺漏,饶宗颐怀疑梗氏拍摄时粗心所致。1964年,饶宗颐应聘赴法国巴黎,顺道到伦敦勘对原物,果不出其所料。此事直至1979年,才由潘重规先生取原册照片,重印于《唐写〈文心雕龙〉残本合校》之中。饶宗颐对敦煌遗书研究之精细,由此可略见一斑。

1952年在香港大学任教以后,饶宗颐逐渐将视野扩大到域外,一方面搜寻中国流散到域外的材料;另一方面以异域的材料作为国学研究的例证,利用异域的观念和方法开辟国学研究的新途径。总之,是在人类文化的背景下进行中国文化的研究。

同类推荐
  •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更传奇的是她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成为连任三届的女总理。“第一位女总理”和“连任三届的女总理”都给默克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回忆田汉

    回忆田汉

    本书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田汉是我过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戏曲改革的先进者,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者。本书是他的挚友、学生、著名作家、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及他的家属根据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撰写的回忆录,文中对田汉的生平事迹,在戏曲上的贡献,以及为人、思想作风都有详尽的记述,是一本研究田汉和研究中国现代戏剧改革史的珍贵史料。
  • 马云全传

    马云全传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马云的创业历程和管理精髓,其中,大量的事例让你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马云,本书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在一个全民解读马云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马云,走进阿里巴巴!
  • 情到深处人孤独:纳兰容若词传

    情到深处人孤独:纳兰容若词传

    慧极必伤,一言道不尽纳兰心思;情深不寿,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纳兰容若去世已经三百年了,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纳兰词就像是人们诗词路上邂逅的“初恋”,凄婉动人,缠绵婉转,让人为之叹息,为之心碎,而又为之着迷。我们读的不仅是纳兰容词的至美至哀,更从中读懂了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故事。他淡泊名利却生于富贵之家,他一腔热血却壮志未酬,他一生多情却情路坎坷,他用凄婉的笔触写尽了情深与忧伤。纳兰容若是王国维、梁启超、徐志摩盛赞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赞誉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热门推荐
  • THE ABC BUNNY

    THE ABC BUNNY

    An unfortunate accident with an Apple drives Bunny from Bunny land to m.pgsk.com letter in the alphabet is represented in Bunny's journey,through what he eats(Greens),to whom he meets,and then a little sleep(Nap),to Tripping back to town,right side Up and Up-sidedown.
  • 本王比你先穿越

    本王比你先穿越

    “好好,听说有人让你跟狗拜堂。”“那我就让他跟狗洞房!”“好好,给你安排一个不直不举还恋兽的男主,你有什么看法?”“呃?!我要杀了你!”“哦,那——那我换一个吧。”“别——别换,这口味,我喜欢!”穿越人陈好好一直想要玩转古代,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可是愿望很美满,现实却很骨感。
  • 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重生平行世界,前世的疲惫,让李寒只想做一条安静的咸鱼。明星?出名?算了,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他回家前写的一首主题曲却火了。我出名了?罢了,那就做一条明星中的咸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云峰体宗宁禅师语录

    云峰体宗宁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跌打金刃竹木破伤虫兽伤门

    外科跌打金刃竹木破伤虫兽伤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能提升系统

    万能提升系统

    万能系统,万能的系统!只要有能量,你就是最牛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黑鸟送光明

    黑鸟送光明

    异国师生到新疆内陆探寻古墓,步步惊心,竟揭开身世之谜……为走出遭受背叛的情伤,爱尔兰历史系学生布丽德搭上了一支考古团队的末班车,前往遥远的中国内陆沙漠进行勘探。率领这支团队的是来自阿拉斯加的特林吉特人约翰·谢尔登。一件件随葬品重见天日让队员们欣喜若狂,却也引来了中方博物馆负责人的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被检视,布丽德渐渐意识到自己与三千五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令她与约翰之间的情愫越发剪不断、理还乱。
  • 爆萌帝妃,帝君大人很傲娇

    爆萌帝妃,帝君大人很傲娇

    桑灵觉得帝后这位置委实不好坐,便去找帝君理论了一番,后留书一封:欲念伤身。当晚她就后悔莫及,容渊告诉她什么叫人生苦乐。“你看我作甚?”“你没穿衣裳岂能不看。”“……”外界传闻他清心寡欲,桑灵随手就抄起凳子,“哪个眼瞎的?脑子怕是被猪拱了!”帝君大人很淡定的安抚着她,“你之前不也这样认为。”“……”帝君大人被人嘲笑没有妻室,作为他贴心的小棉袄,桑灵道:“没有就没有…以后总会有的。”然当她触及到帝君大人的目光时,想起昨晚她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场面,立马改口,对那人道:“知道他是谁么?他是你祖宗。”这当然不够,她又接了一句,“我是你祖宗他娘的儿媳妇儿。”帝君大人揉着她的头,“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