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600000007

第7章 右眼看的是雾(1)

当我们在看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有人说,在我们这个时代,

被浪费最多的资源不是水,

也不是公款,

而是人们的目光。

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

用尽目光去凝视的美好,

最后却可能成为被人遗弃的廉价之物。

左耳听的是风

当我们在听时,我们听到了什么

沉默可能产生误解,我需要说话,

说话将我推向歧途,我必须沉默。

(德)赫塔·米勒《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开不了口,立马动手

题记:从沉默到动手,是话语权的缺失,是无力感的纵生,更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自由人文作家王小波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名叫《沉默的大多数》。里面谈及中国人的沉默问题,说到大多数国人在面对问题时习惯选择沉默,就像面对自己屁股上的痔疮一样羞于表达。

当然,这里的大多数也要包括小波自己。为了说明这个习惯并非那样不好,他还举了一个偷单车的例子。这个例子甚是有趣、生动而且形象,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连他自己都没说服,因为王小波在经历了多年的生活磨砺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不再沉默。

说到不再沉默,有的人开始开口说话,有的人决定动手行凶,两者的差别不言而喻,结果亦大相径庭。问题是,在“五讲四美三热爱”了多年的今天,为何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废话少说、动手爆粗,甚至目无法纪地恣意杀戮、祸及无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便我们一时半刻找不到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势头之迅猛似乎任何国家都无法遏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人不再闷声不吭、逆来顺受,不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你好我好这到底算是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当了主人呢,还是“鸭梨山大”逼上梁山做了恶人?我也不知道,大家先看看以下几组不算太旧的新闻吧。

2013年最震撼的杀人事件莫过于发生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的公交车纵火案,此案死伤特大、影响巨大,起因却微乎其微、不足挂齿大家想知道的可以上网搜搜,关键字“厦门、公交、纵火”即可。此外,一连串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恶性杀人事件可谓是这方唱罢那边登场,其中最有“看点”的莫过于上海复旦大学的同室投毒事件(说起来惭愧,嫌疑犯跟笔者还曾经是校友,算是本人的同院师兄,没准儿当年还一起踢过球),新疆库尔勒市“3·7”恶性杀人案件(我纳闷的是为何这个号称心灵纯净的地方总是爆出恶性事件),此外还有上海“6·22”特大杀人案,开不了口,立马动手61跨三省残杀七人惨案……要说这些案子的共同点,那就是积怨过深、无法解脱,继而朝别人动手,至于那些跟自己过不去的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中央美院某知名教授的结发老妻因老公多次出轨难堪其辱后留遗书自杀;紧接着是发生在广州市白云区的四名年轻小伙子集体烧炭自杀事件,死因截至本文写作时尚未查明;此外还有高考落榜生不堪重压自杀之怪谈哥也是高考过来人,哥当然知道高考压力山大,但哥不知道的是现在高考压力大到足以让人致命……乍一看,这些新闻怎么看起来都像是演义一样,一个个从小说、电视或电影中搬了下来,赤裸而真实,残酷而肃杀。最可悲的是,它们在一次次刺痛着我们内心的同时也在麻木着我们的神经,以致我们都分不清:到底是应该感慨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最近人气有些下滑的鲁迅(事因中学的语文教科书对其作品有所删减)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背景大伙儿也清楚,不就是纪念刘和珍君,打倒反动派吗?本文之所以还要拿来引用,言下之意是高压战争远未结束当然,这里的高压战争并不是指冒着硝烟和战火抵抗中国反动派的运动,而是指那些每天发生在我们的内心,虽不为人知但却不断吞噬着我们的心灵战争。

可这到底算不算当今社会焦虑人士动手的真正原因呢?

显然不是,纵观前文所述几组耸人听闻的亡命事件,对于当事人作案动机,我想大致可总结为:对制度的强烈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唯有报复以泄欲;对不公平的强烈控诉,却又难以扭转,唯有自绝于天下,指望来世再投个好胎,落个可以拼爹的好出身。当然,还有些人觉得自绝于天下便宜了某些人,于是便找一批发泄对象甭管无辜不无辜同归于尽算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被逼上梁山,忍无可忍,开不了口,唯有动手。

说到开不了口,有一个时下流行的东西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微博。

微博在中国能风行成这样,创始人杰克·多西肯定是抓光了头发也意料不到。从之前的查找拐卖小孩到后来的毒面包曝光事件等,微博居然逐渐代表了一种民间正义,一种草根的话语权。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微博,没有这个可以倾诉的窗口,我们的社会或许会出现更多的动手事件这一点我可以跟大家打赌,而且愿意赌上十元钱。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微博在中国能够构成如此特殊化的应用,一来是因为人们内心的孤独,二来是因为人们话语权的缺失。当然,目前微信有逐渐取代微博并肩负起其作用的趋势不过话说回来,对如此怪状,就我们社会而言到底算是幸运呢,还是不幸?抑或是不幸中的大幸?

答案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如果说一个人的偶尔动手或许只是鲁莽和无知,那么一群人的频繁动手又意味着什么呢?是社会某种制度的不完善,还是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激化,抑或是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人文精神缺失?作为读者的你,心里或许早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当年王小波能够幸运地挺过1997年,一路跟李银河丁克地活到现在,看到社会如斯,怪状丛生,没准儿会续写一篇沉默篇,名字就叫作《动起手来的大多数》。不过考虑到现在的大多数(特别是准备动手的朋友)不太爱看书了,所以最时髦的话语权还是从一百四十字以内的微博开始吧:

“我们活着的这个社会,到处隐藏着动手能力超强的公民,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最后变成一种昙花一现的媒体现象。逝者已投胎,无须记挂;活着的人还将继续追求更好的活法,即便碰得头破血流,即便成为无辜冤魂……”

众所周知,生活这玩意儿,有着无限的美好,但也有众多的苦逼。对于前者,没什么好说的;而对于后者,有的人选择隐忍,有的人选择疯咬,当然更多的人选择诉说只要别变成祥林嫂,说出来总比藏着掖着以致某天突然爆发好。

如你所知,文字是另一种说话的方式。有关这种方式,王小波曾经做过深刻的阐述,阐述他从原来沉默的大多数到后来偶尔也出来说说话、表表文即便这种改变让他有一种丧失童贞的强烈感受。我高中的时候成绩很好,好到可以无视学校的明潜规则,可以忽略班里的大小规矩。后来顺理成章地念了所好大学,但碍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学习好的优势,继而也失去了很多的话语权,连失去童贞的机会(女朋友)都难找,时间很难接受有些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日复一日的游戏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也有些同学则可能去参加什么活动协会,找到“心”的团体。我只是突然有一天发现文字能够让我找到平衡,于是便顺理成章拿起了笔杆子。当然,从长远来看,这可能要比拿起鼠标还更糟,但我愿意赌一把。

说到文字的力量,我想提提曾经看过的一张照片,这种照片并没有多重的口味,但时隔多年,我却依然印象深刻。

照片的色彩不浓烈却丰富:柔白、清澈、洁净……有一扇小小的窗户,金色的阳光斜射入内,随意地铺在雪白的床上。

床是病床,上面坐着位赤脚姑娘:白色口罩、亚麻帽子,看似“密不可封”,但从其身形和眉宇间可隐约发现她清新成熟、身材曼妙,正是恋爱和泡夜店的好“季节”!

然而,照片并不是想说有这么位姑娘,身处豆蔻年华却身患重病,老天无眼,嫉妒红颜。照片真正想说的是,姑娘虽然重病在床,却依旧手捧厚书,忘神地看着确切来说,是在读。没有痛苦,亦无悲伤,时间似乎刹那间遭到了搁浅。

照片的一角,还留有一段简短有力的钢笔字迹:文字的力量。

众所周知,文字的力量跟女性的年龄或男性的牛皮一样不可估量。而作为文字本身,除了文案和文书,它还有一种最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们管它叫作文学。

《蜗居》里有一句对白:文学嘛,就是鱼上的香菜。有鱼香菜才好看;没鱼,一盘香菜你吃得下去?

暂且不评价此观点的对错吧,单说它能够成为经典台词,得以一时传诵,必有其原因,比如说迎合了当下城市人群急功近利的心态,或是对“朝闻道夕可死”之文化精神的蔑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在这种心态和蔑视的背后,也许还藏着另外的东西,或者是对日子的不淡定和对生活的不自信,继而导致了安全感的缺失而这也正是当下文学所面临的困惑吧至少是笔者所面临的困惑。

有人说,比起近年来的物质飞速发展,文学精神更像是一个失宠的孩子,被遗忘在失落的角落,得不到真正的成长,甚至还有人怒斥道:文学精神早已逝去,跟着一起逝去的还有文化人对文学的那一份热忱!

对此,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一直写稿的朋友应该会知道,这些年来的稿费跟中国足球一样,一直没多大变化,没准儿还有下滑的趋势。比如说一两千字的稿子,纯原创登在普通报纸的副刊上,也就是几十元稿费而已,少一些的估计吃份儿兰州拉面都不够,没准儿还要搭上电话费去催呢。

也就是说,如果想纯粹靠写作来维持生计的话,大部分的撰稿人得像生产手机的工人一样批量出品才行,要么就得有个名气。即便是稍有名气的作家,累死累活写本书也收不到多少版税,要养活一家老小还得去家乡的文化站写写宣传册什么的,暗地里再用另外的笔名帮黄色画册配几段文案补贴一下。

文学的力量

至于说那些网络写手就更不靠谱儿了,彻夜去更新文章,纯粹是靠体力熬夜活儿,可报酬呢?几千字订阅不过几毛钱搞定,就算是大神级作家换个几千上万个人订阅,赚这么点钱还不够去看肩周炎的呢。

前阵子,我去了趟云南,其间遇到个老外严格来说也不老,属于小老外,20多岁(至少看起来是这样),跟她神侃,说到她现在满世界乱跑,这回刚好跑到中国。我说:“那还是挺有缘的,你是富二代吗?”她伸出食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然后杏眼圆睁地问什么是“圆”,什么又是富二代。我顿时白眼一翻,换了个问法,说:“你一小姑娘成天在外面游玩,花销不小吧?到底是做哪行的?”

她笑了笑,说她是专栏作家,一个月写两到三篇稿子的样子。话音未了,我便送上了目瞪口呆。她旋即补充道,说像她这样的作家很常见,稿费在她们那儿也很普通,顶多也就是中等水平。

类似的情况韩寒也曾提到过:作为一位国内的顶尖畅销书作家,他一年的版税最多只能在上海郊区买个小户型的二手房而已。但是在西方,跟他同属顶尖畅销书作家级别的早荣升富人级别了。

由此可见,文学的价值得不到有效认同是文学精神流失的罪魁祸首不过,也有很多人把这个归结于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完全符合自然淘汰的规律和法则,但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要知道,从上古时期的在墙壁上鼓捣,写一首诗累得跟在码头搬运了大半天一样;到后来的跟大熊猫争竹子,一封百字的情书得废掉几十斤的竹子;继而发展到绸缎时代但这种绸缎还真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能用得起的;然后拜蔡天才所赐,祖宗用上了轻便且便宜的纸张;接下来一发展就发展了两千年,来到了电子时代,我们开始看电脑、iPad、手机……未来还会有新的文学载体出现,人类所需要的文学精神可能还会披上更多的外套,但其内心却一直保留着一份单纯的力量。

“诚品,让读书永远不打烊。”

在台湾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101大楼是台北的地理地标,那么诚品书店则是台北的文化地标。就是这样的一座地标,一直在致力于成为独具一格的文化创意现象,事实上它也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文学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想到了作家冯唐的一句话:用文字打败时间。他希望文字可以作为一个长久的存在,而不是一种在现阶段的畅销实体。

暂且不说能否真正打败吧,毕竟时间不老也无情,与其说打败,倒不如让文字化成一缕诗意,慢慢打扮时间,细细雕琢时光,努力点亮自己,再点亮别人,要一不小心点亮了世界就更好不过了,“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如你所知,中国人总算划时代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普天同庆,咱们也不能谦虚过头,国人也扬眉吐气了一回尤其是击败了目前敏感的大热之选日本选手村上叔叔。从某种程度上看,它很可能改变并且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感悟人生(全集)

    感悟人生(全集)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是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话题,人生蕴藏着无数的奥秘和问题,等待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 每个人的一生只有顺利地渡过这些关卡,才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 一学就会的超级记忆术

    一学就会的超级记忆术

    就像人类的其他能力一样,记忆力有着巨大的潜力。实际上,人类的记忆潜能是无限的。通过理性的方法,记忆力可以培养和训练得更强大和更有用。相反,若是对记忆力疏于管理,记忆力就可能逐渐退化甚至变得无用。 本书的诞生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最适合训练记忆力的黄金时间正在匆匆流逝,而他们却没有用来提高这项重要能力的系统的训练方法。 本书从良好记忆力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条件,错误的记忆训练系统,记忆力是如何衰退,学校错误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记忆力的基础与科学训练的方法,使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真正的、永久的记忆力训练法。
  • 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

    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

    本书是一本让你学会如何拒绝的通俗心理学书籍,本书全面阐述“不懂拒绝”这种心态的产生以及运行机制,帮你规划自己的人生,锻炼自身的意志力,拥有强大的心灵,让自己的情商和人生效率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成为一个可以由自己选择和主宰事情的成功人士。
  • 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男人要狠,要对自己狠,要有十足的自信,去相信在自己的脚下,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男人要狠,要对自己的梦想狠,梦想与现实总有落差,当生活的残酷逼迫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又算得了什么?
  • 积聚你的正能量

    积聚你的正能量

    无论是喜是悲,都有一种神秘的能量主导着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充满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你会有一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觉得生活舒服而有趣。跟他在一起,你感觉是安全的、放松的。他浑身散发着善良、热情,你也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而具有负能量的人会把你的人生拖垮,各种畸形想法与病态心理会让你过得一团糟。总是和悲观、畏惧、绝望、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觉得生活暗无天日。因为他们把负能量传递给了你,使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也不顺利。由此看来,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非常重要。人的生命是伟大的、宝贵的。
热门推荐
  • 黑网之咒怨

    黑网之咒怨

    鬼影沈冰雪:“还~我~命~来~”影后沈冰雪:“我为了玉轩!”人格沈冰雪:“我知道你的想法哦。”肝癌晚期没几天命的风旭:“你是我的接引人?...我会为你查明真相。”一本日记,读懂内心。‘自杀’女星手下的符咒引起网络红客与黑客的较量。然而当真相揭开,黑网沉默...
  • 证人

    证人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爱情到我家

    爱情到我家

    当爱情来敲门!这是三个年轻人追寻爱情的故事。ps:都市情感小说,不YY
  • 环佩空归月夜魂

    环佩空归月夜魂

    情景一:邢若问道:“可曾这样?”“不曾。”青鸾感觉到体内异样,她推拒邢若,奈何她此时乏力,大喝:“大胆妖孽,你将何物放于本仙体内,方才也是此物吸走本仙修为?”青鸾的声音竟然变得有几分娇媚,她惊讶不已,怎会这样。情景二:“夜离,你护我疼我爱我宠我,终不过是因为我体内那一缕青鸾上仙的魂,如今,我便将她还与你。”我用他教我的离魂诀,生生将体内那不属于我的魂抽出,连同手腕上凤型印记一同消散。心,却是更疼痛了,我少了青鸾的魂,却是多了自己的情。情景三:阿星摇晃着留夕,大哭道:“你为何这般痴迷,难不成你宁愿死在过去的沼泽里,也不去看身边满园繁华?”月牙儿:夜离,千年之约,你为何只等到九百九十九。【文里有三个故事,都有关联,其中以月牙儿和夜离的故事为主线,邢若和青鸾,阿星和留夕,这两个故事会以番外的形式来表现。】
  • 红尘乱之第一匪妃

    红尘乱之第一匪妃

    这个世道本就不公,生而为人,岂容他人任意践踏!一个温润如玉却无比强悍的王爷,一个来自山匪之林的清冷女子,不过林中一瞥,却穆然闯进了他的心里,从此,除了追随,便是追随,直至天荒地老、海角天涯都从不放弃! 夏南柯,终此一生我唯爱你一人,我的命在你手里,你若弃之,吾则断之…… 夏南柯,我所唯一庆幸的便是你没有选择他,而给了我一个爱你的机会,这是我所有青葱岁月之中遇到的唯一幸运!
  • 在俯瞰中放松

    在俯瞰中放松

    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作者曾颖的小小说大多涉及民工、下岗工人和城乡贫困无助的弱势人群,他用自己的笔,逆主流而动,为小人物树碑立传,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本书是作者几年时间借宿民工村,走访民工子弟学校和在火车站大厅里与回乡的民工们同吃同睡同喜同悲的产物。记录着当下时代转型期中各色人等的悲伤和希望,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用作者本人的话说:之所以要写他们,其一是身边太多这样的人和事充斥于我的眼睛和心灵:其二则是有一种较劲的心态——在这个普遍肥处添膘的社会中,文学不断地远离那些苦难的最需要关注的人群,而把目光投向鸳鸯枕上起波浪式的粉红生活,弱势人群却越来越不被主流文化和传媒关注。
  • 回首月圆否

    回首月圆否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生经历,有的人把这些经历看作有意义的事,有些人却觉得很普通,苏兮兮却是一个矛盾的人,以前认为自己是个不同凡响的人总在考虑是上清华还是北大,现在却颓废地在技校呆着混吃等死,她原以为人生就只能如此了,一个男孩却进入了她的世界......
  • 邪王狂妃:逆天腹黑五小姐

    邪王狂妃:逆天腹黑五小姐

    【万更】阴姬家族废物小萝莉,被亲娘毒害,亲爹抛尸荒山野岭。再次睁眸,眼底怯懦褪去,寒光乍现,人人惊惧。既然是自作孽,不可活,就休怪她下手狠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前半辈懦弱不堪,遭人欺凌,日后定要反转乾坤,嚣张之名天下知,谁与争锋!
  • 南有临安北有生笙

    南有临安北有生笙

    在陈生笙13岁那年,遇见了顾临安。如果要给她青春取一个名字的话,那便叫顾临安。
  • 碧血红叶

    碧血红叶

    侯雁北原名阎景翰,陕西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多篇。出版理论专著多部。一大早,我就准时打开“李斐华图书馆”大门。门一开,我们的两位忠实读者就来了。他俩比负责借阅图书的女馆员——徐亚珍还到得早。我看看门卫室的电子钟,正是七点五十。徐亚珍是不会误时的。她的时间观念很强,从不迟到早退。我们图书馆没有生活用房,她住在距这儿很近的舅妈家。她常说她要对得起自己的爷爷,更要对得起李爷爷。她为自己定的规矩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接着我便打扫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