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3400000007

第7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1)

【学习指导】

中医外科疾病治疗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是诊断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章介绍了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应用。外科疾病的辨证首先必须辨清阴阳属性,根据外科疾病有局部症状存在的特点,要辨肿、痛、痒、脓、麻木;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经络部位;判断外科疾病的预后好坏,要辨善恶顺逆。要掌握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辨证。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每一种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疔、蛇串疮等。因此在临诊时,应先辨病,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其临床症状迥异,治法也不相同,故在辨病基础上尚需辨证。

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也有一定的规律。辨病的目的在于掌握疾病的本质与发生发展的规律、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局部红肿热痛是阳证疮疡的共同特征,而痈是局部光软无头,结块范围多在6~9cm,易脓、易溃、易敛,一般不会造成陷证。有头疽初起即在肿块上有粟米状脓头,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范围常超过9cm,难脓、难溃,常可合并内陷。肉瘿与石瘿均为瘿,但前者是良性肿瘤,后者是恶性肿瘤,其转归预后绝然不同,必须及早分明。在外科领域中,辨病尤为重要。

辨证是指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做出正确诊断的过程,并为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得出一个证的概念。外科疾病多有局部症状及体征,因此辨证不仅要辨全身症状,还要辨局部症状。如流痰发病缓慢,局部不红不热,化脓也迟,溃后脓稀薄如痰,不易收口,以阳证阴证来辨属阴证;但结合全身症状来辨,病的后期,如日渐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无华,形体畏寒,心悸,失眠,自汗,舌淡,苔白,脉细虚大者,属气血两亏;如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少纳差,或咳痰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火旺。又如脱疽,根据疾病发展和临床表现特点,临床上常分为寒湿阻络、血脉瘀阻、湿热毒盛、热毒伤阴、气血两虚等证。

第二节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望、闻、问、切四诊,是诊断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四诊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在临证时必须“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

一、望诊

望诊是通过医者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主要有望局部病变、望神色形态、望形、望舌苔等几方面。

(一)望局部病变

外科疾病,首先反映在体表,出现局部病变。某些疾病有其好发部位,如疔疮多发于颜面部及手足部,冻疮好发于暴露部位或四肢末端;蛇串疮常发于胁肋部;白疕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肛裂好发于肛门截石位6、12点。凡病变局部色红者多为热证;白者多为寒证;青紫色多为血瘀;黑色者为死肌。岩性溃疡,疮面多呈翻花或如岩穴,有的溃疡底部见有珍珠样结节,疮周色泽暗红,内有紫黑腐坏组织,渗流血水。

(二)望精神

望患者的精神状态,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凡患者精神振作,形容自如,目光有神,呼吸均匀,是有神,正气未虚,无论新久疾病,皆属佳兆。若精神萎顿,形容憔悴,目陷睛暗,呼吸急促或不均匀,是神衰,正气已虚,不论急、慢性疾病,均属凶险。若神识昏糊不清,烦躁不安,为失神,乃邪入营分,毒传心包的表现,多见于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预后较差。精神失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见此证候,为病情危重,预后差。

(三)望面色

严重的外科急、慢性疾病,可有面色之改变,如急性疮疡高热时面色多红赤。剧痛时面色青白。外伤大量失血或晕厥时面色苍白。久病气血亏损,面色萎黄。岩症晚期则面色晦暗不泽。

(四)望形态

望形态是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动静姿态。如肥胖者多湿痰,瘦者多火。病者跛行或步履艰难者,多为下肢筋骨关节有病。驼背者,多为脊椎有病。颈项强硬不能转侧者,多为颈项部有病变,如有头疽、颈痈。患者以手托下颌,而呈颈缩俯形之态,多为颈椎流痰。妇女手托乳房缓慢而行者,多为乳痈。脸若狮面,眉毛脱落者是麻风。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为破伤风。

(五)望舌苔

望舌苔包括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体三方面的变化。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反应,因此脏腑气血的虚实,病邪的深浅,津液的盈亏,均在舌质和舌苔上表现出来。如舌质红,多属热证,急性病见之多为实热证;慢性疾病见之多属阴虚;红而起刺者属热极;红而干燥者属热盛而伤津;舌绛为邪热入营,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多见。舌质淡白,多为气血两虚;如淡白而胖,多属阳虚,多见于疮疡溃后,脓出过多的患者,或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痰。舌胖嫩而舌边有齿痕,多气虚、阳虚,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应用大剂量激素之后。舌光如镜,舌质红绛,伴有口糜,多见于病久阴伤胃虚或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之后。青紫舌,多属瘀血征象,常见于瘀血流注。白苔,薄者见于外科疾病兼有表证,或属寒证;厚者见于脾胃有湿。黄苔多为邪热蕴结,多见于疮疡化脓阶段。腻苔,多为湿重的征象,白腻为寒湿;黄腻为湿热;若黄腻不化,舌绛起刺,体温升高,疮疡兼见疮陷色暗,则为病情恶化或并发内陷、走黄之象。黑苔有寒热之分,热者是苔黑乌燥,为热极似火,犹如火过炭黑所致;寒者是苔黑而薄湿润,为阳虚极寒,命门火衰,黑色上泛所致。在望舌苔时,同时需注意辨别因服药或饮食而染色的假苔,如过食橘子,可染成黄苔,食橄榄,能染成黑苔。夜间观黄苔,易误诊为白色等。

二、闻诊

闻诊包括听与嗅,听诊是以听觉来听辨患者的声音,如语音、呼吸、呕吐、呃逆等,嗅诊是以嗅觉来嗅辨患者分泌物的气味,如脓液、痰涕等。

(一)听声音

1.语言 患者谵语狂言、语言错乱,多是疮疡走黄或内陷的证候之一。呻吟呼号,为疮疡毒势炽盛或溃烂时出现剧烈疼痛的表现。常见于指疔、有头疽等酿脓期、岩症晚期、脱疽后期等。

2.呼吸 患者气粗喘急,为走黄或内陷,毒邪传肺的危重证候之一;气息低促,是正气不足的虚脱现象,多见于久病之人,如岩症晚期等。若急性病患者,由气粗喘息转为气息低促,为正气已伤,病情极为危重。

3.呕吐、呃逆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见到呕吐、呃逆,其发生原因迥异,肿疡初起见之,多为热毒炽盛;溃疡后期见之,多为阴伤胃虚。若大面积烧伤、岩症晚期而见呃逆,为胃气已绝,预后不良。

(二)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是嗅辨脓液。溃疡脓液无特殊气味者,疾病易愈;脓液腥臭难闻者,病在深里,疾病难愈。如肛门直肠周围痈疽溃脓臭秽,则易成瘘管。儿童头部糜烂结有黄痂,伴有鼠尿臭者是头癣。小腿部腐烂坏死,有浅棕色混浊稀薄脓液,并有恶臭气味者,可能是烂疔。其他如已损骨之指疔、脂瘤等其脓腋及分泌物也多常带有臭秽。

三、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了解患者的家属,以得知疾病的发生经过和自觉症状。是诊断疾病最为首先的方法之一。问诊的顺序,包括现在病情,如主要明显的痛苦感觉,发病日期,起病情况,发病的可能原因和诱因,主要症状和特点,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疗经过(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方法和药物、获得的结果等)。还应追询与现病有关的过去病史,家族成员中有无遗传性或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的个人史如月经、胎产、职业等。外科疾病虽然有形可见,但对痛痒等自觉症状必须通过问诊,从患者诉述中得知。现将与外科有关的问诊内容分述于下。

(一)问寒热

形寒发热是人体与疾病抗争的反应,外科疾病有寒热,标志着病邪炽盛。发热通常可分为三期,即上升期、持续期、下降期,这与疮疡病程演变的初、中、后期相一致。如疮疡阳证,初起体温逐渐上升,常在37.5~38℃,多因火毒内发,外感风邪所致。如寒多热少,为风寒表证;热多寒少,为风温表证。中期发热持续不退,常为38~39℃,兼之疮疡肿势渐渐增大,这是酿脓的现象。后期,脓毒已泄,发热逐渐下降,是属一般正常规律。若脓泄而发热依然不退,是为毒邪未去,正不胜邪。若疮疡中、后期,出现寒战高热,多为毒邪走黄或内陷。疮疡阴证,初起一般多不发热,中期可有低热,后期则往来潮热。

(二)问汗液

若阳证疮疡见汗出热退,是邪随汗泄,为消散的现象,如汗出热不退,是邪盛难消,为酿脓的表现。如暑湿流注,汗出热不退,除有酿脓之变外,还应考虑有续发的可能。如流痰、瘰疬等病出现潮热、盗汗或自汗,多是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的现象,并且两者常相互为患。

(三)问饮食

渴喜引饮,多为热重;渴不多饮,多为湿重;纳食有味,为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纳食不思,为脾胃已衰,病情较重或疮疡病势进展。瘾疹常与食海鱼、虾、蟹等有关。

(四)问二便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黄浊,为火毒湿热内盛;如大便溏薄,小便清长,为寒湿内蕴;大便长期秘结,带血色鲜,便时疼痛,多为肛裂;大便形状变细,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粪便内有血、脓、黏液,并有特殊臭味,多为锁肛痔。

(五)问病因或诱因

如因感受疫畜特殊之毒,每易发生疫疔;因受针尖、竹木或鱼骨刺伤,常发生手足疔疮;如因接触漆器,而禀性不耐者,常常发生漆疮;因服用某些药物,而禀性不耐者,可发生药毒;如因进食海鲜等,而禀性不耐者,可发生瘾疹等。

(六)问旧病

如肛漏、瘰疬、流痰病人曾经患过肺痨病,一般治疗比较困难。痈、有头疽、疔疮、疖病等患者以往有过消渴症,一般症情较重,顽固难愈。肝肾宿疾而功能不佳者,对砒制剂的外用、内服以及黄药子的内服均属禁忌。

(七)问职业

有许多皮肤病,常与个人劳动职业有关。如渔民、机器制造工人、染匠,每易发生皲裂疮。畜牧业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每易发生疫疔。长期站立工作者,每易发生筋瘤。

(八)问妇女月经

有些瘾疹常在月经前数天开始出现风团,并随月经的干净而消失,常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乳癖,常伴月经不调,且在经前出现乳房胀痛、肿块增大,经后胀痛消失或减轻,肿块缩小。外科内服药物,一般多用破瘀活血、行气通络之品,有碍胎气和影响经信,若不加询问而草率施用,可能造成堕胎和崩漏之弊。

(九)问家族史

梅毒可由先天遗传所得。如麻风、疥疮、头癣等,可由家人相互传染而来。患乳癌或白疕可有家族遗传史。

(十)问不洁性交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可由不洁性交引起。

四、切诊

切诊包括切脉(脉诊)和触诊两大类。

(一)脉诊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气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切脉,可以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辨识病情的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第一手资料。

1.浮脉 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脉浮无力,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则有续发的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

2.沉脉 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深部,为寒凝络道,气血壅塞;溃疡脉沉,是遗毒在内,气血凝滞末解。

3.迟脉 肿疡脉迟多为寒邪内蕴,气血衰少;溃疡脉迟,多是脓毒已泄,邪去正衰。

4.数脉 肿疡脉数,为热邪蕴结,其势正盛,或为酿脓;溃疡脉数,为热邪未净,毒邪未化,正气已衰。

5.滑脉 肿疡脉滑而数,为热盛,为有痰,或为酿脓;溃疡脉滑而大,为热邪未退,或痰多气虚。

6.涩脉 肿疡脉涩,为实邪壅塞,气血凝滞;溃疡脉涩,为阴血不足之象。

7.大脉 肿疡脉大,为邪盛正实;溃疡脉大,为邪盛病进,其毒难化。

8.小脉 肿疡脉见细小,为正不胜邪;溃疡脉细而小,大多因气血两虚。

以上所述为临床常见的八种脉象,八脉之中可以单见,也可兼见。如浮数互见属表病,沉迟互见属里病。并以浮数滑大为阳脉,多属热、属实、属阳;沉迟涩小为阴脉,多属寒、属虚、属阴。一般热实阳证易愈,寒虚阴证难治。

同类推荐
  • 医院精细化管理

    医院精细化管理

    本书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推行精细化管理为线索,以其实行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证为引子,记录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一路走来遇到的问题、遭受的挫折、引发的思考以及将精细化管理和JCI认证着实落地后该院出现的变化、取得的成绩、收获的心得等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行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于医院以及医药行业具有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公共场所消杀灭简明教程

    公共场所消杀灭简明教程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学习、娱乐、工作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地方。由于人群在公共场所的聚集,这些场所也成为容易传播疾病的地方。在公共场所中容易传播的呼吸道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百日咳等;肠道疾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接触传播的疾病有某些皮肤病、性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公共场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公众的身心健康。
  •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产科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危及母婴安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问诊、体检,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对预后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产科医生,除了掌握相关的高、精、尖医学仪器的使用及监测技术外,还要求掌握不同急危重症诊治要点,积累临床诊治经验,以进行规范化的处理,最终达到急救与治疗的双重目的,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救治效果。这就要求产科医生知识面广,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同时要对疾病的诊治反应迅速,这对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强调的是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常常累及全身性并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会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热门推荐
  • 落魂赋

    落魂赋

    转世投胎的陆辰,阴差阳错,被冥河老祖误投往异世世界,这里有魂修武修,唯独没有仙修。带着前世的记忆,用华夏修仙大法,借助神兽的助力,战魂武,闯仙界,闹神界,统御一方却不爱权势,冷酷杀戮却侠胆柔情!博杀四方,打一个惊天动地,做一个逍遥神尊!
  • 洪荒神引

    洪荒神引

    古老相传,中洲大陆上有一种神秘的术法,可以引来无尽虚空中的神。
  •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本书通过企业家前辈向年轻人讲述一条条人生道理,涉及生命、爱、幸福、处事、交友等等,哲理清晰,内容广泛。通读全书你将会发现,它是一部教育年轻人适应社会的手册,是伴随年轻人成长的心灵读本。书中贯彻了企业管理的智慧,个人成长的方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随身必备的管理秘籍,不可不读的职场指南!管理者可从中得到管理的启示,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
  • 都市妇愁女

    都市妇愁女

    离婚的第一天,前男友突然冒出来,还被养妹介绍这是你的未来妹夫,加之宋氏破产顿感阴谋重重,宋美娇心痛地难以自抑,殊不知还有一场车祸等着自己……而重生一次的宋美娇,发誓自己要像林品如一样复仇!然而复仇还未开始,就被亲戚出卖去相亲是怎么回事??这到底是复仇还是妇愁……
  • 墨雨相生

    墨雨相生

    何宁墨,出生时被苍天所叹,原本平凡的资质被强化到无比强大。陈音雨,出生时被苍天所叹,与何宁墨命运一样,平凡的资质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相同的遭遇,不同的人生,何宁墨纵有傲人天资,却只能走上医道这条路,陈音雨也是如此,除了武道之外,只能在武道上展露风采。天意弄人,何宁墨和陈音雨因有相同的遭遇,所以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互相吸收对方身体内的精气,若非这样,只有痛苦而亡,这个精气除了他们俩人之外,再无其他,也因此,命运把俩人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多年后,世上多出了两个帝王,一个是医帝何宁墨,一个是武帝陈音雨。当俩人成帝之时,命运在他们身上种下的束缚也随之消散,但…多年的习惯让他们俩已经无法分开,最终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
  •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一不小心做了一个大死。22世纪蛊医毒皆精通的谢茯苓,一把将自己作成了古代东临村谢家的傻子哑女。上有护短爹爹,下有泼辣娘亲,中间再来一个妹控哥哥。人生如此,夫复何求?至于偏心的爷奶,自私的二伯,懦弱的姑姑,以及好吃懒做的三伯……谢茯苓表示,那都不是事!蛊虫、拳头,加忽悠,上慈下孝没毛病!眼看着生活美满,人生喜乐,却不想圣旨从天降,一朝成了太子的冲喜小媳妇?男人与成亲根本就不在计划里的谢茯苓,顿时蒙了。在一转眼,被男人压在身下。谢茯苓怒:“说好的治好你,婚约取消呢?”某男腹黑一笑:“娘子,天都亮了,孩子都揣在肚子里了,你怎么还做梦呢?”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混元神座

    混元神座

    穿越成为天尊遗子,灵蛇伴生,老猿护道,百族林立,万类霜天竞自由。
  • 重生奋斗在八零年代

    重生奋斗在八零年代

    重生是幸运的,可是重生不代表了人生开挂,其中的起起伏伏、跌跌荡荡,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峰回路转,下个路口就是甜蜜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