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4500000027

第27章 活跃的当下(3)

我们都知道存在着一个无限的外在的空间,而不知道我们里面是否也有一个空间。其实,我们内在也存在一个空间,它是由一个中心和周围的圆周线组成,由那个中心起向四周扩张的范围,都是空间。而只要有一个有限的中心,那么空间必定也总是受到限制的。在社会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更容易产生冲突,因为自我总是创造出一个空间来把自己围住,在周围建立起一堵墙来自我防护,然后把自己孤立起来。我们看着对面的一张脸庞时出现的喜欢与厌恶等情绪,都是从自我的中心点出发的,而这个中心点就造成了人与人的隔阂,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空虚无情。我们看东西也是带着过去的记忆和意象来观察的,因此产生了对象和“我”的隔离,物与“我”的空间导致了我们不能真正地去觉知被观察的对象。

只要存在中心,就没有自由。我们有没有可能去除时空的间隙,去除一个人和他所害怕的东西之间的隔阂?答案是:只有当我们不再延续自我感觉时才有此可能,即当我们能够结束内心累积的一切知识,即我们的经验、记忆、伤痕、老是拿自己跟别人比的生活方式,那个中心就会消失,时间和空间便不再是问题。

每天都是活跃的当下

现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跃的当下。因此,如果我们试图用过去的东西即思想来了解当下的行为,那我们就根本不会明白爱意味着什么。于是分裂就出现了,生活变成了冲突。

——《智慧的觉醒》

佛家常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任何事物都是随风即逝的,没有一种可以延续的东西存在,只有当下才是活跃的、真实的。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幸好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半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面虎视眈眈;他往下看,脚下是看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他向旁边看了看,突然发现藤条旁有几颗熟透了的野草莓,红得十分诱人。于是他左手拽紧藤条,右手摘下野草莓放入了口中。

也许我们会问,他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或者即将掉入万丈深渊,怎么还有心情考虑吃野草莓?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三种选择:沿着藤条爬上去、掉下去或者悬挂在空中,但我们忘了,他当下立即能做的是吃野草莓。不用担心上去被老虎吃掉,也不用担心掉下去会粉身碎骨,不去想别的未知的事,就是先吃野草莓,或许等享受完野草莓之后老虎已经走了呢?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心态。

对于活在当下,我们还可以解释得更简单。曾经有一个人问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是活在当下。”生活中,如果你能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做到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情,你就已经在享受新鲜的、活跃的当下了。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大部分人对于每天反反复复的生活都感到疲倦,厌倦过去的日常经验,所以我们越老成、越聪明,就越只想活在当下,并发明关于“当下”的哲学。然而不幸的是,过去的每个经验都在我们的头脑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快乐的或不快乐的,并且我们都想保留那些快乐的记忆或经验。我们的思想总是怀旧的,而我们的欲望又想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快乐,所以我们的心被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回忆过去,另一部分用来幻想未来,唯独没有活在当下。

在物质层面上,过去的经验对我们的技术领域可能有所帮助,但在生活领域,过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现在,如果我们不能看现在就因为我们背负着过去、背负着传统。思想是过去经验、知识、记忆的积累,是历史的、已经死了的东西,因此它只能使心灵陷入悔恨和眷恋当中,从而不可能看到新鲜的、活跃的正在发生的事情。因此,如果我们试图用过去的东西即思想来了解当下的行为,那我们根本不会明白。于是分裂就出现了,生活变成了冲突。

和已知的过去不同,明天是未知的,还没有到来,甚至我们应该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明天”这个概念?

我们的生存需要通过钟表显示的物理时间,否则就无法赶上公车、无法煮饭、无法做很多事。还有另一种我们承认的时间,我们在心理上创造的时间——明天。心理上的明天存在吗?这么严肃的质疑令我们充满恐惧。因为我们企盼明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明天”因而成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但它其实是不存在的,它不仅不能为我们带来真相,反而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总之,如果我们靠抽象的概念去生活,那么我们就无法实际地体验。我们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过去、透过现在来投射未来,只有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保持敏感,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要想着昨天吃过什么山珍海味,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去担心明天的工作和银行贷款,那样我们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享受幸福的滋味

幸福不是感觉,不是一样可以追求和寻找的东西。它会出现,但是如果你寻求它,它就会躲避你。

——《生命之书:365天克里希那穆提禅修》

有一个人问一位老先生:“什么叫幸福?”

老先生说:“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够吃够穿就得,知足常乐。”

那么,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幸福在于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想要一辆汽车,就有一辆汽车;想要和某人在一起,就能和某人在一起;想拥有一所大房子就有一所大房子;想成为一个政治家就能成为政治家,那就是幸福。如果这些想要没有得到实现,那么我们就是不幸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幸福就是得到我们想得到的,诸如成功、名望、地位、金钱等。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事情、关系、思想和观念来寻求幸福。当我们通过某种东西来寻求幸福时,那东西就比幸福本身具有更大的价值。比如,我们在财产中、在家庭中、在名望中寻求幸福,于是财产、家庭和观念成了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人们眼中,事情、关系和观念成了首要的,而不是幸福。这就使得幸福常常被那些所谓的成就掩盖起来,我们感觉到的是那种能触摸得到、看得到、听得到的物质,而不是幸福本身。

幸福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而不是物质的东西。有些人通过工作、学习、结婚、生孩子、买房子、买车等的实现来感觉幸福,那种幸福特别短暂,而那短暂的幸福又很容易因为时间而转化为陈旧的东西,接着换来悲伤。当人们抛弃这些物质的支撑时,就已经身在幸福之中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一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幸福的童话故事。圣诞前夜,棣棣和咪棣家来了一位仙女。她请兄妹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寻找青鸟,并送给棣棣一顶能看到事物灵魂的神奇的帽子。两个孩子在猫、狗和各种静物的灵魂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寻找青鸟。他们在回忆国、夜神宫殿、幸福花园、未来世界、墓地和森林里寻找青鸟,但始终未能找到。一年的期限到了,两个孩子回到家,邻居太太的女儿一直生病很想要棣棣的小鸟,棣棣以前舍不得,当天却一口答应送给她。这时小鸟变成了“青鸟”,邻居女孩的病也好了。原来青鸟一直在他家里,青鸟就是幸福的象征。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每一个正在寻找幸福的人一个启示: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难得到。如果我们经常怀着无私、良好的意愿,那幸福就在咫尺之间。

幸福既然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找”幸福,而不是“觉知”幸福?可以寻找的东西定然不是永恒的东西,那肯定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的头脑也绝不可能找到幸福。幸福不是感觉,它也不像感觉是一样可以追求和寻找的东西。感觉可以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到,因为它一直会失去,但是幸福无法被找到。记忆中的幸福也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对现在的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过去的东西并不是幸福,对过去幸福的经验就是感觉,因为记忆是过去的,而过去就是感觉。无论过去我们曾经多么幸福,它永远也不能保证我们现在的幸福。

幸福就是当下,我们要在每一个当下即刻地享受幸福。我们无需到处寻找,它不存在于过去,也无需寄存于将来。我们若想拥有一种持续的、永恒的幸福,那么就必须一刻接一刻地在每一个当下体验生活、觉知幸福。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卢梭《忏悔录》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热门推荐
  • 述而批评丛书:销魂者考

    述而批评丛书:销魂者考

    《销魂者考》共收录15篇文章,主要聚焦于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和作品,话题涉及“潘晓”讨论、刘震云小说中小人物对历史的承担、卫慧小说的历史隐喻功能等等。同时,也有对于相关学术著作的评论,如对于蔡翔《革命/叙述》和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的评论。这些文章显示了很强的哲学气质,作者往往从文学出发,抵达更为抽象的文学观乃至世界观,试图以文学的思考来回答有关审美、他者、正义等更为根本的哲学问题。
  • 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从6个人到18万人,从2万元到6000多亿元,从深圳到全世界,从草根代理到世界第一通信商……30年来,任正非带领华为人,以其超然的洞见和决然的胜利精神,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太多的奇迹。本书对任正非管理经营之道进行全方位解析——企业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建设、干部培养、创新意识、市场营销……全景实录任正非创立华为的每一步商业制胜转折点,带你洞悉任正非独一无二的商业哲学和华为企业的精神内核。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网游之暴走萝莉

    网游之暴走萝莉

    小怪:大王!又有冒险者来地下城刷我们了。Boss:没事,那群菜鸟,就算来了我也能让他们全死回去。小怪:大王!不好了!是暴走萝莉来了!Boss:家不要了,快跑!琉夜握着双刀匕首跑进boss房间,纳闷的转了一圈,怎么这个boss也不在了?这是一个关于贫民区的妹纸,跑到游戏来想读书认字,结果一不小心变成了暴走萝莉的故事。由小白到大神,到底是因为她天赋异禀,还是因为她其实是一具超级人间兵器?友情提示:吃饭喝水的各位请咽下去了再看。
  • 星空之神级科技树

    星空之神级科技树

    充满神秘的科技树,文明不只一个,这世界远没有你看到的平凡。医术,赌术,巫术,占卜,诅咒……枪械,坦克,飞机,机甲,战列舰,激光布满整个天空……举手遮天的巨人,争吵的机器人,拿着木棍的侏儒,智能生命封锁的星球,倒挂星空的剑士,双核爆炸的世界,小丑在低语……这是一个所有文明碰撞的时代。读者群:795151946
  • 琵琶引可归否

    琵琶引可归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雄鹰乱心曲,终是心意难耐,一朝离别。云泥之别之后再相逢,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们可还有未来?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少年侠(守卫者系列1)

    少年侠(守卫者系列1)

    本书讲述刘秀、张布、朱甫和班骠四个结义兄弟,合力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但在朝廷奸臣的奸计挑拨下反目为仇,只有皇帝刘秀活到了最后。五年后,刘秀的次子刘阳私自出宫,途中遇上土匪,幸而被同龄少女张小龙出手相救……
  • 罪恶之生存游戏

    罪恶之生存游戏

    赵飞无缘无故的被打晕,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黑乎乎的城镇,在这座只有百分之4能生存下来的城镇里,他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危难!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弟子的事迹和思想,直接关系到布衣孔子及原始儒学的研究。原始儒学正是在孔子师徒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孔门弟子对阐发孔子的思想起着重大作用,同时又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他们的努力促成了先秦儒家八派的分化,使儒学成为一门显学,为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准备了思想和文献条件。有的开启了先秦诸子别派,有的还直接演变成先秦别派的思想先驱。孔子师徒所提出和阐述的思想,以及师徒之间教与学的方法方式,许多都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对当今仍具有启示作用。本书对有据可查的孔门弟子逐一进行叙述,力图清理出他们各自的生平、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对孔子学术思想的继承及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影响,希望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