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2700000006

第6章 李叔同:一名圆月耀天心的修佛者(3)

对于一个国家尚且可以用道德的王道来加以征服,那么,对于个人而言则更是如此。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但能够使自己成就不凡的人生,而且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使善的力量遍及人间。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即使从来没有了解过佛法,只要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做道德的践行者,并造福周围的人,那就离佛的境界不远了。

千教万教,言传身教

李叔同未出家前,曾从事很长时间的教育工作。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李叔同堪称一位极其优秀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好地为这句话做了注解。我们可以用陶行知的一句话来形容李叔同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人做人,李叔同从来不是照本宣科地呆板讲解,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打动学生。

一次,李叔同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一个学生在下面偷偷摸摸看别的书,李叔同发现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等到下课后,把那位学生叫到自己面前,也不斥责,只说:“下次上课不要看别的书。”然后深深鞠了一躬。

还有一次,刚下课,一位学生便猛地推开门,李叔同只听得“啪”的一声,那位学生留给他一个背影很快便不见人影了。后来,李叔同把那位学生叫到自己身边,对他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关门。”然后深深鞠了一躬。

向学生鞠躬的李叔同是令人感动的!在学校中,有几个老师肯向学生鞠躬啊?教育是神圣的,只有视教育为神圣使命的人才会在学生面前鞠躬。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传达,人生的道理。

一位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曾这样回忆他的一位大学老师:

我们新生报到后不久,一天上文学课,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跑向教室门口,正巧一个朴素的男孩子也来到门口,他看到我,将身体侧了侧,说:“女士先请。”我没多想,刺溜一下蹿到自己的座位上。再抬头一看,只见那名男生走到讲台前,缓缓开口:“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古文老师……”

这位古文老师每次上完课,都会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他的衣着总是朴素而简洁,他待人总是真诚有礼,他的课也总是意趣横生,很快,他便成了全班同学崇拜的对象。那时候,因为赵本山的小品中一句“小样的,穿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导致全中国马甲滞销。我们的古文老师却常穿一件蓝色的马甲。班里的男同学于是都纷纷效仿,在那个马甲萧条的年代,因为古文老师,它在我们班蔚然成风……

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上文那位同学记忆中的老师之所以如此让人难以忘怀,是因为老师生活上的宽厚和朴素,工作上的认真和自律,深深吸引了学生们,这是他人格上的魅力。

现在是一个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者越来越多的时代,教育者,影响的是一代人、数代人,他们的自身素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千教万教,不如言传身教!

因为多情而出家

无情无性的不是佛,而是魔。

弘一大师割舍了妻儿子女,在世人眼中是无情的。然而,这种对亲人的无情恰恰反映出了他对世人的有情。

人们常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弘一大师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与他的世俗家庭生活是矛盾的。他曾说:“在我二十三到二十六岁之间,是最幸福的。后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悲伤与哀痛,直到出家前。”他因为现实的痛苦无法摆脱而出家,但这不是逃避的出家,而是为了寻找答案,寻找解除世人心灵苦楚的答案而出家!

人们说:“情到深处转无情。”或许,他对人生的感情太深,所以才不肯将就,所以才非要彻底地清楚明白,这种坚决的态度,使他决绝地出家。但他不是无情的,而是多情的,正如佛祖释迦牟尼一样,因为多情,才出家。

释迦牟尼佛原是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释迦部落的太子,原名悉达多。

一次,他和父王郊游,看见田中的农人,赤体裸背在烈日之下耕作;老牛拖着犁不得休息,还被鞭打得皮破血流;又见农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惨痛万分。看到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生存斗争图,他心中感到无限的哀痛。他就在阎浮树下,端坐沉思。净饭王找到他,问他为何如此,他说:“看见世间众生互相吞食,心中感到万分难过,所以坐在这里沉思。”

某天,他乘车到了东门,于人群中看见一个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手持拐杖,行动极其困难。车经南门,又看见一个病者,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地在道旁挣扎。后来到了西门,遇到一族人抬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悉达多看到此等情状,感慨万分。想到世人不拘富贵贫贱,都逃不过老病死的大关,乃叹道:“日月易过,少年不常,老至如电,身形不支,气力衰虚,坐起苦极,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将来,甚可畏惊。”

悉达多的所见所闻,使他思考:为什么大多数人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呢?为什么人生常常遭受挫折和不幸呢?为什么每个人最后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呢?……为了得到人生诸多问题的答案,悉达多离开了王宫,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妻儿,出家修行。他三十五岁时,独自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附近一棵菩提树下,努力探索人生问题。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战胜了种种烦恼魔障,终于在黎明时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

弘一大师的出家,和释迦牟尼佛类似,他同情当时社会中众多受苦受难的民众,对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生起了厌离心。有句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若想寻求人生真谛又何必出家呢?可能,对于弘一大师而言,选择了出家的形式,便可以使他脱离人世间的各种无用的关系和烦恼事,专心致志地思考。况且,宗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实践了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如果不出家,他是没有办法那么做的。

三、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现在,有很多有名气的人。所谓的名气,大多是吹捧炒作而来的。李叔同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然而,这名气是他高洁的品性、出色的才华的赠品,无须外力相助,他在人们的心中本是高远的。虞世南诗中清华的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的吹送。李叔同便是这蝉,拥有着不迫的气韵和风度。

不以为苦便不苦

历史上以苦为乐最典型的人物便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孔子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能坦然接受这种别人忍受不了的穷困清苦,并从中自得其乐。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人呢?所以,孔子忍不住赞扬颜回。

弘一大师便是另一个颜回式的人物!《弘一大师之娑婆因缘》一书中介绍他为僧半生的作为:“持戒谨严,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颜回生活的清贫可能是由于他的不善营生,又不愿放低自己行借贷之事,索性安贫乐道、以苦为乐。倘若他有能力或者有条件改善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不会一箪饭、一瓢水地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了。可弘一大师不同于颜回,钱帛对于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可以说,他是主动地将所有物质上的需求推却出去,而颜回却是被动地简略物质上的需求。

弘一大师这么做,是要用清苦的生活来验证、实现自己佛学上寄托的理想和追求。他决心做那苦行僧,除了极少数故旧弟子外,他几乎不接受其他信徒的供养。对于钱财,他也是随得遂舍,不留分毫。他长期坚持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的戒律。而且只吃一般素菜,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等,只因为这是戒律中要求的。

一次,弘一大师去好友夏丏尊家,他拒绝了朋友提供的饭菜,只是每日去化缘。一天,夏丏尊来看他,正巧赶上弘一大师吃午饭,只见他的碗中除了饭外只有一点咸菜。

夏丏尊心里很难过,便问他:“你不觉得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淡然答道:“咸有咸的味道。”

饭后,弘一法师端来一杯白开水。夏丏尊对他说:“我这里有茶叶,你为什么不泡上一些呢?怎么每天都喝淡水呢?”

弘一大师只是说:“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曾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是相对很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相反的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或许,对于弘一法师而言,他的苦修换来的是心灵上的轻松愉悦吧!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正因为如此,那颗才子的敏感心灵才选择了抛却尘世,皈依佛门吧!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李叔同三十九岁,当年暑假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好友和学生们说:“余明日入山,相聚只今夕,公等幸各自爱。”大家听他如此说,都知道他出家的心意已诀,不免相对而泣。忽然,中间有一位朋友问道:“君果何所为而出家乎?”李叔同回答说:“无所为。”朋友又问:“忍抛骨肉耶?”李叔同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毅然入山出家了。

人生真正的苦痛往往是来自精神上的。当弘一法师看透了生死离别,不再抗拒无常,亦不再执著于情爱,我们眼中的物质上的苦,对他而言又怎能算得上苦呢?譬如,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于他自身,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只道名利是平常

世人极少有不爱名利的,为什么呢?或许名利是世俗价值的象征?抑或是自我内心虚荣的表现?名利,带来的是敬仰夹杂羡慕的目光,是镁光灯追随的目标,也是志得意满和踌躇满志的依仗物。

获得名和利的李叔同并未从其中得到精神上的寄托。因为,自始至终,名利都非他所求,心中本无名利,名利自来扰之。为了寻求自己心灵深处不可解的困惑的答案,他抛开了红尘中的一切,跳到红尘之外。红尘之外亦沾染名利,他不喜,便极力挣脱这人人欲求而不得的黄金枷锁。对于别人冠以的“法师”、“老法师”、“律师”等尊敬带恭敬的称呼他十分反感,总是要求别人在写书或称呼他时去掉。在他看来,无论是作为一名真正的学者或是得道的高僧,都应该是外物不萦于怀、踏踏实实的。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事,他是不屑一顾的,也是极力摆脱的。或许,摆脱随身而来的名利是所有得道高僧的共同心愿吧?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呢?”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一片沉静。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呢?”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和尚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啊?”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狂傲、自大皆由此来。若想真正成就声名,必须有真名士的淡然与洒脱,虽不能视名利如粪土,起码能视名利于平常。

在一列长途旅行车上坐着两位女士,由于旅途时间较长,她们便开始攀谈起来。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职业上来,其中一位女士非常自豪地告诉另一位比较沉默的女士,说自己是一名作家。

“我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全美国的人都知道我!”

“那你都写过一些什么书呢?”

“太多了,算起来大概有几十本了吧!”她自豪地回答道。

那位沉默的女士只是微微一笑,便不再说话了。

“那么,你呢?你的职业是什么?”她反问那位沉默的女士。

“我也是一名作家,但我只写过一本书。”沉默的女士很平静地回答道。

“是吗?才一本啊!什么书名呢?”她很不屑地问道。

“《飘》。”沉默的女士依旧平静地回答道。

同类推荐
  • 不会打电话,你还敢拼职场

    不会打电话,你还敢拼职场

    用具有指导性的实战案例,全面破解职场电话沟通技巧,彻底讲透电话沟通术,让你快速搞定人、谈成事、达成合作的高端电话沟通训练课。《不会打电话,你还敢拼职场》率先打破传统的沟通常规,另辟蹊径,从更高、更深、更新的角度将电话沟通的方式全面升级,全书结合上百个真实场景的模拟实训和众多电话高手的成功经验,并通过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的比较,系统剖析了打(接)各种职场电话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不仅案例真实生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你的成功你决定

    你的成功你决定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入馨香绕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未来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 时间决定成败

    时间决定成败

    本书对于每一个觉得 就要被生活击垮的人来讲,都是一个绝妙的指导。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它将告诉你怎样将“要做”的事情完成,怎样开始充满激情的一天,如何改正浪费时间 的习惯,如何得到两倍甚至三倍的工作效率……尤其是,《时间决定成败》将教会你如何驾驭你的生活、 工作、人际关系,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 让心态成就你一生

    让心态成就你一生

    有一种心态叫自信,它可以使自卑者走出孤独角落,战胜困难。有一种心态叫积极,它可以使消极者做事力求上进,勇往直前。有一种心态叫知足,它可以使贪婪者挣脱阴暗束缚,面向阳光。好心态是生活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命运的需要。好心态是成就你一生的法宝,培养好心态,成就你一生。赶快行动吧!
  • 快乐女人的12条心理秘诀

    快乐女人的12条心理秘诀

    《快乐女人的12条心理秘诀》由李欣编著。快乐的女人是最幸福的,因为在繁华浮躁的现实世界,她们能让自己的心归于淡泊,不会让忧愁、烦闷干扰自己的生活。快乐的女人未必拥有光彩夺目的外貌,但经过后天的学习与修炼,可以将优雅从表面过渡到内在,从而展现出升华的极致美丽。《快乐女人的12条心理秘诀》这本书总结出12条造就快乐女人的心理秘诀,结合你最熟悉的“名女人”事例,帮助你走出困扰和误区通过心理调适,使你秉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所有喜怒哀乐,提升你的女性魅力,激发你的快乐本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今生为你

    重生之今生为你

    倾尽一生,我只为你,如有来世,我定寻你。哪怕穿越时空,也要寻到你。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落叶的黄昏

    落叶的黄昏

    夏季的一天早上,靳冬骑着他的山地车一路顺风地直奔大江。他这是要到江桥西侧的那个大沙坑里游泳去。他面庞清瘦,精神矍铄。眼角的两边虽说已经出现了鱼尾纹,但浅浅的并不太明显。过了江畔小区上了江桥西侧的堤顶,开始下一道漫坡了。这时候,前面忽然传来一阵清丽的歌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路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多么熟悉的一首老情歌啊,靳冬一下子就被勾起许多青少年时的回忆。他不禁抬眼望去,就看到沙坑边上站着一个女人,正面对着远山近水悠着劲唱着呢。女人中等个头,不胖不瘦。
  • 轮滑

    轮滑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晚来春风暖

    晚来春风暖

    晏新鸣初见到霍禧妮时觉得这个从小镇来的女孩土里土气的,加上双方父母早年的约定,让他对这个看着内向的女孩嫌弃且避之不及。同时晏新鸣发现自己爱恋的女孩似乎喜欢自己的死对头。而被晏新鸣视为死对头的乌昊宁与晏新鸣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学,却处处与晏新鸣对着干,甚至成了他的情敌,并且乌昊宁的妹妹也总视晏新鸣为仇敌。最视晏新鸣为兄弟的祖宗豪,未来命运却早被家庭安排好了大半,在无力地挣扎着的时候发现,晏新鸣欺瞒着他一些事,只因自己的一厢情愿而被耍得团团转。本以为进入新环境可以安静度过一段日子的霍禧妮渐渐发觉,她的生活似乎更乱了,各种各样的人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在她身...
  • 大元师

    大元师

    什么是元师?捕捉魔元就是元师?不,不是,元师没有那么简单。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元师,必须有优良的品格,可容天下的胸怀。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元师阁底下镇压的会是那个东西?为什么欺骗众生,背叛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元师。一个多么可笑的职业。一个多么可悲的职业。但是,我不能让这个职业就此消失,我不能让这个职业染上污浊。我要反抗,向所有隐藏在背后的家伙反抗。我要抗争,向所有与元师为敌的家伙抗争。我要守护这个父母拼了命都要守护的这个职业。元师,不。我要成为大元师,我终将带领元师阁,揭开隐藏在背后的所有秘密。这就是我的誓言,我姜晨的誓言。
  • 夜朦胧月玲珑

    夜朦胧月玲珑

    苏州富商之女玉玲珑,家门罹难,来到这深不见底的瀚海浪潮中。巧遇对其一见钟情的玉面神拳司徒诺,她终于托付芳心时,却不得不,最后,二人究竟能否冲开万难,终成眷属。
  • 教你学单杠·双杠

    教你学单杠·双杠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田径与体操的最佳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巨灵之锤

    巨灵之锤

    洛瑞亚大陆东北部的巨灵族对抗异族侵略的故事。主人公和朋友们为此展开的冒险。团队合作类型的。专情的巨灵勇士杰辛特,爱吃醋的美女祭司艾莱塔,风流的人类佣兵奥斯卡,还有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畅快发言的矮人穆伦……魔狼森林,无踪沼泽,暗月神殿,隐者之家……异族是何来历?这场战争又会有怎样的演变?……书中的武功是西幻的武技和魔法的结合,但偏向武技方面。本书是魔兽、奇幻和武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