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2700000007

第7章 李叔同:一名圆月耀天心的修佛者(4)

不求名来名自扬,这才是真正的名士。不爱名利的,名利往往如影随形。原来,真正的名利是道德成就的附赠品。这附赠品却成了真名士的困扰,使他们极力摆脱。出家后的李叔同,曾有一段时间不停地受到朋友或社会的邀请,讲禅、参加宴会,后来一位施主劝诫:“不要成为应酬和尚。”如醍醐灌顶,豁然想通,自此以后,远离所有邀请,寻了一处少有人认识的地方去钻研,弘扬佛法。在生活中,我们应视名利于平常。这样,我们才能享受淡然与洒脱。

清空心灵,争似白云自在

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天边的白云什么时候才能逍遥自在呢?当它像那轻柔的春风一样,内心充满闲适,本性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的非分追求和物质欲望,放下了时间的一切,它就能逍遥自在了。白云如此,人亦然。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道:“禅师,你去哪里啊?

雪窦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您写封介绍信,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您的。”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命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吗?”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

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雪窦禅师是清空了自己心灵的人。他清空了心灵里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只有清空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与独立;只有清空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只有清空心灵,才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清空心灵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的时候。

弘一大师和雪窦禅师一样,也是一位清空了心灵的人。他生平不求名誉,别人写文章赞扬他的师德,他却对此进行斥责。他一生都不曾贪蓄财物,他人供养的众多钱财,大师都用在了弘扬佛法、救济灾难等方面。他一生都没有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他的教化。他一生中也不曾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他的一生不求名利,却使众生都受到莫大的利益。

当品格自然高洁、不染尘泥的时候,便是智慧清明的时候,放下的是对外物无止境的追求,得到的是无限拥有的可能。

布袋和尚曾写过一首诗:“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体悟到其中妙处的弘一法师,得道而逍遥那是自然的了。

空喊不如行动

美妙的言语是万能的钥匙,常能打动众多自以为牢固的心扉。身为凡人的我们有时就像那单纯的小羊一样,在狼外婆的哄骗下打开了房门,结果成为他人果腹的食粮。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柔软的舌头流淌出的是如此曼妙的蛊惑人心的言语,因为一颗心是如此易被蒙骗。如何跨越心头的魔障,将迷惑的浓雾驱逐呢?怎样才能迎来智慧的霞光万道呢?其实很简单,行动能证明一切。不去相信妙语如珠、舌灿莲花的话语,百句漂亮的话不如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

庄子生活很清寒,常以编草鞋换取些微钱财来维持生活,这种生活也有难以维持的时候。一次,他的草鞋好久没卖出去,家中断炊了。没办法,只好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得到封地上的赋税。那时,我借给您300镒黄金,好吗?”

庄周愤愤地说:“我昨天在路上听见大呼救命的声音,一看,原来东辙里有一条快要干死的鲋鱼,便问:‘你叫什么呀?’

“鲋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臣民,您能给我一升水救救我吧?’

“我便说:‘行。我将到南边去拜访吴越的大王,请他发西江的大水来救您,好吗?’

“鲋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经常相伴的水,以至落到这样的险境。我只要得到一升水就可活命,可您却说这样不着边际的话,还不如早些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

虚假的言语如同打水的竹篮,是经受不起行动的考验的。对人对事,何不多看看行动呢?

弘一法师算是真正言行合一的人,他弘扬佛法,却并非一味以言语来谈佛法,而是确确实实地为弘扬佛法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年代,佛法相当的凋敝,尤其是律宗,由于律宗对于修行者的言行举止的要求甚为严格,以至于很少有人涉足。弘一法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律宗,严格按照其中的规定要求自己,他的衣食住行十分节俭,达到了粗劣的境地。例如,他每天早上仅仅吃一大碗稀饭,而且连菜都没有。过了中午就不吃饭,只因为“过午不食”的僧侣原则。正是他的身体力行,才有了律宗的中兴。

一个道德高尚、有品质修养的人必定是言出必行、不高谈阔论的人。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是品质高尚者恪守的生活准则。

须菩提尊者正在山中准备说法,还没有开始说,忽然从天空中飘洒下来无数的五彩鲜花,还传来由衷的赞叹声。

尊者就问:“谁在空中散花赞叹啊?为什么赞叹呢?”

空中传来浑厚的声音:“我是梵天天神。尊者的《般若经》说得实在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散花赞叹。”

尊者反问道:“可是,我还没有说《般若经》中的一个字呢!你怎么知道好呢?赞叹又从何说起呢?”

梵天意味深长地回答道:“是的,尊者没有说,我也没有听到。但正是像这样的不说,才是真正的解说智慧;正是像这样的无闻,才是真正的理解智慧。”

有时候,不需要用嘴去说,只因为,行动已经作出了真正的解说。

光说不做,是虚伪。一个口吐唾沫就是钉的人,才是真正可信任的人。他的言语不是空自绚烂的谎花,必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相反,一个话语如蜂蜜般甜美的人,极有可能是心计诡谲、狡诈诡辩之徒。管好我们的耳朵,不因诱惑的言辞而动摇;擦亮我们的眼睛,让说到做到的行动来证明。

更多谦卑大人物

生活中有一个很值得思索的现象:往往身份越高、地位越尊贵的人越是谦卑,而越是平凡的小人物越容易沾沾自喜、志得意满。为什么呢?其实,人的谦卑指数是和见识、眼界挂钩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接触的事越多,眼界就会越开阔,就越会发觉自己知道得少,因此,也越容易怀有敬畏之心,变得更加谦卑。

孔子曾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世上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到正午时距离人远;他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那小孩接着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思索了很久,最后他对两个孩子说:“你们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也不知道谁是对的。”

孔子那样智慧的人,也有太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更何况我们呢!弘一大师曾说:“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学力不足。”

谦卑不是软弱,谦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胸怀。谷若谦卑,得到的是沉甸甸、弯向地面的谷穗;人若谦卑,收获的是满怀清风朗月、世间万物的无限风情。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之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识透了他的心思,便不再隐瞒什么,他对禅师说:“老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四方云游,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学僧认真回答道。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

禅师又抓好几把小石子撒入盆里,小石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禅师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水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智者。因为谦卑,才会不断前进,才能攀上更高的山峰;因为谦卑,才会不自满,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因为谦卑,才会更愿意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无限趋近圆满的人生。正所谓,更多谦卑大人物!

四、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鲁迅的小说《伤逝》中,子君多次对涓生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从女性口中说出的精神独立的宣战。但丁亦在《神曲》中写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份洒脱,是少有人做得到的。武侠小说里总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实生活就是一个江湖,人们身上有种种牵绊,或者不舍挣脱,或者无法挣脱,所以,采取屈服的姿态,精神不独立也不自由。李叔同不是这样的,他一生凭心做事,毫不勉强自己。例如他的为人,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例如他的出家,即使所有人都反对,依然故我。

另类出家人

为何有人选择出家呢?或许是无法摆脱内心的苦闷,或许是厌倦尘世的纷扰,或许是遭受到巨大的感情挫折,或许是难以承受生活的重负,或许是为了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世人眼中,出家是一种消极弃世的行为。或许大多出家者都遭遇过现实世界或精神世界无法解脱的困扰,出家,多数是为了一种解脱吧。

很多人出家皆因生活中走到了绝望的境地,而李叔同的出家,却了看破人生和宇宙,寻求最终的答案,是一种求索的出家。他曾指出:佛法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是一种迷信,而是可以称得上解释人生和宇宙的智慧。为了洞悉这种智慧,他选择了佛,抛弃了世俗的珠宝——他的妻儿、他的朋友、他的学生、他的才艺,却得到了佛家思想的摩尼珠——无有自性,无有实我,得真得智。

佛陀在灵山会上,出示手中的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你们说说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分别说是青、黄、红、白等不同的色泽。

佛陀将摩尼珠收回,张开空空的手掌,又问:“那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又是什么颜色呢?”四方天王异口同声地说:“世尊,您现在手中一无所有,哪有什么摩尼珠呢?”

佛陀说:“我拿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能分辨出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你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啊!”

苏东坡有诗云:“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正因为“空无”,所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佛陀感叹世人“颠倒”,因为世人只执著于“有”,而不知道“空”的无穷妙用;总是被外在的、有形的东西所迷惑,而“看不见”内在的、无形的本性和生活,不知道那才是宝贵的明珠。

远离尘世的那些出家人,如果当初是为了逃避苦痛,不知是否在佛门寺院里获得真正的解脱?是否真正读懂了佛家的智慧?须知,红尘从来不是可以逃避的,感觉不到痛苦,不一定是痛苦消失,也可能是心灵麻木。

出家的人很多,出家的李叔同只有一个。他在24年的孤灯黄卷和古刹钟声中,对佛法进行潜心研究,终于洞悉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他求真求智,如愿断除了生命中的愚痴与烦恼,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问尔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人生总结。

李叔同,是另类的出家人。人生,是一个秘密。大多数人已放弃探寻答案,而他却为了知晓那答案,用大半人生作为献祭。于是,他洞悉了其中的真谛,带着了悟无声离去。

同类推荐
  •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办事其实是一套很大的学问,其间包括做人处世、口才、心理战术、社交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人,因为把人做好就会处处获得别人的帮助,使自己左右逢源,避免四处碰壁。本书的目的是教人应付人生最难办的事,让关键的那些事情都办成功。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例,精心编著了68个办事技巧,帮助读者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把事情办得圆满。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认真通读全书,一定能找到办事时的最佳心态和方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希望本书能为各位读者朋友们解决办事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 穿着拖鞋出走

    穿着拖鞋出走

    在乍暖还寒的初春,请翻开这本能带给你信心与力量的书,它将指导你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减少拖延和推迟;如何选择与放弃;如何增强信心和勇气;如何开始行动;最终享受精彩的未来。待你阅后,也许,你生命的火花就此迸发了。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超值金版)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超值金版)

    对于个人来说,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于天下的企业来说,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打造企业品牌,铸就企业辉煌!这是一个精细化的时代,最终极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抓住了细节,也就抓住了成功的手。凡禹等编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全方位地为您介绍职场、管理、处世、说话、应酬以及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方方面面的细节。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一定能为您的成功之路加油助推!
  • 内心修炼气质女人

    内心修炼气质女人

    英国作家毛姆说:“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些不懂得如何使自己看起来美丽的女人。”现代女性早已抛弃了旧观念,学会了在忙碌与优雅中积极地生活。女人的真正魅力不是时髦,而是内在修养。通过修养打造一个气质不凡的自我,通过读书学习培养一种远离庸俗的品位,因为气质修养才是女人永恒的化妆品。内涵是现代女性最应该具有的品质。在如今这个高科技时代,美容健身和着装打扮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外表美丽已不再是梦想。现代社会中,人们欣赏女人的角度也已经从外表的美丽转向知性美和内在美。这告诉女性:想拥有丰富的内涵就必须读书学习,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实起来。
  • 生存的基本竞争

    生存的基本竞争

    认真分析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种种欲望,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例如,我们需要钱,目的是买一辆汽车,原因是邻居有汽车,而我们又不愿意觉得低人一等,所以我们也需要一辆,这样我们就可以维护自尊心并且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
热门推荐
  • 心近地远

    心近地远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它以我国海滨城市天涯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崔璨、吴冰的男女之情,石牙的多舛命运以及江欢的特殊身世。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崔璨是个漂亮而有才气的女孩,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就读研究生,主修人类学。她在夏威夷完成某个课题考察工作后转赴海南天涯旅行,在飞机上结识了大陆青年画家吴冰。后来两人在天涯市一家酒店再次邂逅,由此相知、相恋,最终坠入爱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纳兰家族墓碑铭文

    纳兰家族墓碑铭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总你人设又崩了

    顾总你人设又崩了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几年前,他默默无闻的守在她身后,看着她追逐着喜欢的人,又黯淡的独自离去。几年后,他光芒万丈而她活的却是胆怯窝囊,机缘凑巧吃干抹净的她洋洋洒洒二百五走人,他乘胜追击终究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当她躺在他怀中时,附在他耳畔说道:“书呆子,邻家小哥哥约我小树林哦。”“嗯?芝芝,你还有力气?”“唔……”下一秒,她却是被封住了口,温柔羁绊,此生足矣。多年后,她看着跟在自己身后的熊孩子冲着身旁的他说:“老公,孩子跟你长得真像。”“废话,要是长得跟老子不像,你就完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如果人生不唯一

    如果人生不唯一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有些人和事一旦错过,一辈子都将永远失去。然而,我却没有这些顾虑,因为我拥有一个可以让我重新开始的系统。有了它,错过怕什么,读档!被甩怕什么,重来!我可以体验各种人生,也可以和不同的人交往,我的人生不唯一!
  • 天球之阴阳星

    天球之阴阳星

    万物可分阴阳,大到天与地,小到一片树叶,天为阳,地为阴,以阴阳化万物而成山川之景秀,飞鸟和走兽。地球陈安意外穿越到天球,天球万族林立,东有文王执笔断生死,西有武王持斧战沙场,为了回到地球,一路高歌,为生存而战。在你们眼里地球是完整的吗?在我眼里不是,它只有一半,而另外一半就是所谓的天球。
  • 让生活浓烈地爱上你

    让生活浓烈地爱上你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让生活浓烈地爱上你》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红楼幻梦

    红楼幻梦

    现代凤凰男穿越成红楼梦里最没有存在感的贾赦庶子贾琮,看屌丝如何逆袭白富美,如何保护贾府花儿一样的比男子更有骨气的群芳谱!(一家之言,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