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2800000010

第10章 迷中不执著,悟中有受用——佛说伏惑(2)

【莲心慧语】

憨山德清大师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工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谈论说也徒然。”没有人愿意面对迷惑,但也没有人阻止你成功,只有自己才能收留自己。只要懂得判别休咎、辨别黑白,我们就可以辨别事物的真伪,远离迷惑,不再依靠别人来决定自己的未来。

观念打开,处处逢贵人

圆悟禅师说:“单提独弄,带水拖泥;敲唱俱行,银山铁壁。”自拈自弄的人,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拖泥带水;敲打禅床、评提机锋的时候,也好像遇到了铜墙铁壁。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对自己的见解非常信服,而不去参考他人的意见。而一旦事到临头,他们又会迷惑连连,裹足不前。庞蕴居士在拜访佛学大家药山惟俨禅师时就曾遇到这样的自拈自弄者。

有一次,庞蕴居士去药山拜见药山惟俨禅师。住了几天之后,庞居士便向禅师辞行。禅师派了自己座下十多位弟子去送庞居士,走到山门的时候,庞居士指着天空中正飘着的雪花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有一位送行的禅僧说:“落在什么地方呀?”

庞居士打了这位禅僧一掌。

禅僧说:“居士,你不要太轻率!”

庞居士说:“像你这样的人还能称得上是一位禅者?阎罗王不会放过你的。”

禅僧回答道:“你认为要怎么样呢?”

庞居士又打了禅僧一掌,然后说道:“要达到眼睛虽然看到,却像瞎子一样;口在讲话,却像哑巴一样。”

佛家悟道的境界可分为三重:第一重境界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若能达到第三重境界,修行者就可以返璞归真。这是第一重境界远远不能相比的。

在这个故事中,庞居士已经达到了第二重境界,而对答的禅僧尚在第一重境界徘徊,境界的高下之别使得禅僧落在下风。不过,这并非禅僧落败的根源。真正的根源就在于他是一个典型的自拈自弄者,他所关注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庞居士关注的却是事物表象背后的实相。正是关注点的差异造成了双方境界上的差异,同时,这也是禅僧始终不能彻悟的原因所在。

自拈自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活人,也可以杀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万物的方法,同时又不断将新的迷惑带给人们。当对事物的认知要求不断提高,超越自拈自弄的极限时,我们就会像故事中的禅僧一样,即使知道别人的意思,仍然不能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

佛家非常重视人我关系的圆融,坚持自拈自弄的人最终将进入一个死胡同。如果不能在思考的时候加入他人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自己主观制造出来的虚空,而这种虚空不过是一种假解脱。

也许,这是你在潜意识中害怕过于听信他人言语会失去自己的主见所致。其实,听取不同的声音也非常重要,只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在保持独立思考习惯的同时善于吸取他人意见中的优点,我们就能远离迷惑,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若对他人的意见耿耿于怀,过分执著,事情的实相就会从眼前溜走,就连我们自己也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面对眼前的事情,我们无须回避他人的意见,只要静下心,认真分析情况,并综合他人与自己见解的优势所在,便可以看清事物的实相,赶走自拈自弄带来的迷惑。

【莲心慧语】

证严法师说:“以理性的心态面对问题,放下得失心,转个心念,心宽天地就宽。凡事都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观念若能打开,处处都能遇到贵人。”在突破领悟的第一种境界后,自拈自弄将成为我们认知途中的障碍。只要能敞开自己的视野,平衡好他人看法与自身见解的取舍,我们就能远离迷惑。

开一张伏惑的“心药方”

迷惑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人是对于他人的意见过于依赖,有人是陷入了妄解和羁绊的旋涡,有人是不懂得要看清事物的实相,有人是怕重蹈过于依赖他人意见的覆辙。然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的心。

佛家认为世间有四圣谛,分别是苦、集、灭、道。这是佛祖教导我们离苦得乐、解决宇宙人生的方法。说起苦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关系的调和不畅:一是我与物之间的关系,二是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三是我与自身的关系,四是我与心的关系,五是我与见的关系,六是我与自然的关系。而这一切的不顺畅都是因为我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种种分别、执著和妄想。所以,在面对反复多变的世间万物时,我们才会患得患失,迷惑颠倒,烦恼重重。

我们的心性是变化无常的。今天自己高兴,就什么善事都愿意去做;明天自己心中不悦,就想报复惹怒自己的一切人和事。儒家学说将这种现象概括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并且指出这就是惑的来源。其实,在如今浮躁嘈杂的环境中,若要打开心中的结,唯有参究自己的心地,察觉自己真正的追求。

有一次,赵州禅师在寺庙中打坐。突然间,待者闯进来向他报告:“大王来了。”

赵州禅师吃了一惊,忙向门口看了一下,说道:“大王万福!”

侍者见赵州禅师惊慌失措地施礼,就对他说:“和尚,大王还没有来。”

赵州禅师说:“你又说来了。”

在这则公案中,侍者只知道向赵州禅师通报客人来了,却没有注意赵州禅师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原本赵州禅师一直在打坐,当侍者前来通报之时,赵州禅师才手忙脚乱地向大王问好。尽管大王并没有来,我们却可以由此看出赵州禅师一心都在悟道之上。

一心悟道的赵州禅师便是一位典型的深知自己心地之人。可惜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在随波逐流,比如,今天我们在街上买了一个做工精美、价钱公道又古色古香的花瓶。这时,一位来访的朋友仔细端详之后告知这是一件高仿品。待这位朋友走后,刚才视若珍宝的花瓶就变成了一地碎片。然而,随后来访的朋友看着一地碎片惋惜地说:“多好的宋代钧瓷!”听闻此言,我们不禁暗自后悔不该一时冲动。伴随着两位朋友的来访,花瓶本身虽说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身份”却已变了两次。这并非花瓶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地在作怪。我们在买花瓶之初就将极强的功利心加诸其上,所以,第一位朋友的话一下子就激活了潜藏的疑惑之心;而当它被认定为赝品之际,又有一位朋友指认花瓶是珍品,一股悔恨之情又会油然而生。由此,我们就掉进了一个无法走出的迷局。

星云大师认为,我们之所以为迷惑所困是因为我们的心病了。为此,他开出了一副医治我们内心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整体中研碎,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我们如果能够按照这张“心药方”来医治我们的心,很快就能解开心中的死结,奔向快乐温暖的怀抱。

【莲心慧语】

慧律法师说:“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最不听话的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只有参究自己的心地,了解自己真正的追求,让自己的心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才能不为名利所动,不为迷惑所迷,享受快乐的生活。

做事要有自己依循的门径

雪峰禅师在好长一段时间内到处做饭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悟道。当他在洞山禅师那里做饭头的时候,有一天洞山禅师问他:“你在做什么?”

雪峰禅师回答:“淘米。”

洞山禅师又问:“你在淘米的时候是把米留下把沙子扔掉,还是将沙子留下,把米扔掉?”

雪峰禅师回答:“沙子和米都扔掉。”

洞山禅师说:“那大众吃什么呀?”

雪峰禅师就把洗米的盆子倒了过来。

洞山禅师说:“你学佛的因缘不在这里。”随后,洞山禅师又问雪峰禅师:“你以前是在德山的指引下悟透佛法的吗?”

雪峰禅师回答:“正是如此。”当时,雪峰禅师刚刚到德山禅师所在的寺庙,就向德山禅师请教:“宗门中向上一事会有我的份吗?”德山禅师打了他一棒,说:“你说什么?”雪峰禅师因此有了省悟。

后来,雪峰禅师在鳌山上被大雪阻断路途,他对岩头禅师说:“我当时在德山禅师的棒子底下就像桶底脱落似的(桶底脱落是指突然省悟)。”

岩头禅师大喝一声:“难道你没听说由别人指引而领悟的道并不是自己的珍宝吗?道必须从自性中流露出来,才能融会贯通,自己才能与道相合。”

雪峰禅师听过此话之后,豁然开朗,就向岩头禅师施礼。

岩头禅师说:“师兄今天才在鳌山真正成道。”

从这个长长的公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与洞山禅师交谈时,雪峰禅师做事已经有了一定的门径。他在淘米时提到的见解并不局限于米和沙本身,而这样的领悟来自德山禅师和岩头禅师的当头棒喝,特别是岩头禅师那句关于自性与道之间关系的话对他影响深远。正是从这句话中,雪峰禅师才真正领悟到:做事必须有自己依循的门径,而自性就是所依循门径的来源。

生活中不乏为追寻自己心中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可是,一旦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很多人就不知到底如何是好了。这种迷惑具体表现在心中虽然已经有了模糊的希望,却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划,头脑中还是一团糨糊。然而,如果不及时做出选择,迷惑马上就会找上门;如果闭着眼做出选择,不久之后迷惑还会不期而至:下一步该怎么做?此情此景真是让人进退两难。更令人头痛的是,烦恼、痛苦、焦躁等都趁势袭来,伴随疑惑在心中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龙卷风。

佛家告诫信徒,要不辞辛苦地追寻心中的道,在追寻的过程中,选择一种积极的方式,入世寻道。我们对于自己理想的追寻就是一种寻道。所谓积极入世就是要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当理想和现实脱离,各种迷惑和烦恼就会纷纷袭来。只有找到一种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做事的门径,我们才不会因心魔的纠缠而走进死胡同。

人生道路上,不仅有理想,而且有现实。我们尽管对现实存在着种种不满,但还是要找到一条自己可以依循的门径,用现实的方式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离开迷惑的包围圈,做自己要做的事,走出自己要走的路。

【莲心慧语】

径山杲禅师曾有言:“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我们只需去寻找自己做事所依循的门径。只有找到这个门径,我们才能赶走迷惑和心魔,用现实的方式实现我们的理想。

迷惑止于智慧

星云大师说:“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而不要用金钱去堆砌一切。”智慧是成就一切的法宝。当迷惑不断扰乱心扉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智慧的力量冲破迷惑的包围圈,还自己一个清晰的决断。

天平从漪禅师曾在自己行脚途中专程去拜访西院思明禅师。天平禅师说:“别说要找个懂得佛法的人,就是要找一个跟我抬杠的人都很难!”

有一天,西院禅师远远地看见天平禅师,就唤他:“从漪!”天平禅师刚一抬头,西院禅师就说:“错!”天平禅师走了两三步。西院禅师又说:“错!”当天平禅师走到西院禅师面前的时候,西院禅师就问他:“我刚才接连说了两个错,错的是你还是我呢?”天平禅师回答说:“是从漪错了。”西院禅师说:“错!”天平禅师听了这句话之后就要离开。

西院禅师于是挽留天平说:“你就暂时住在这里度过夏天吧,让我找机会跟你讨论一下这两个错。”天平当时并没有留下。

后来,天平禅师在住持寺院的时候对僧众们讲:“我从前行脚参访的时候,曾经去拜访西院思明禅师。他接连说了两个错,还要留我在那里度夏,还要找机会和我讨论那两个错。我并不认为那时候我错了,我倒认为当我起程要到南方行脚的时候,早就错了。”

西院禅师一连说了两个错使天平禅师如坠五里雾中。为什么一走路一抬头就是错?当时的天平禅师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从天平禅师后来对僧众们的开示中,我们不难看出天平禅师是真正明白了西院禅师的苦心。西院禅师留他在寺中度过夏天的本意就是要他慢慢地用心思考,而不要在自己仍旧迷惑之时急于做出判断。

这种尚处于迷惑阶段就盲目做出决断的情形不仅出现在尚未开悟的天平禅师身上,更经常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从表面上看,如此决断确实可以将自己迅速从混乱的局面中解救出来,但实际上迷惑这个心魔并未离开,反而趋势发展。因为“快刀斩乱麻”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针对下一步做出明确的规划,所以它于我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反倒会带来一大堆新的麻烦。

既然如此,那么在迷惑来临之时,我们该如何运用智慧的力量进行决断呢?儒家曾经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行为法则——止于至善,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下,自己所做的这件事目的是否纯正,方法是不是合乎人道。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是否符合慈悲之心,是否合乎悟道的要求。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的不同意见,这就使得他们心中总是囤积着打不开的心结。当遇到不顺心的情况或是陷入烦恼时,无论遭遇何种迷惑,只要不对此种情况产生痴迷,化解的办法还是不难找到的。佛祖教人权宜方便,只要不被思维的固定模式局限,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赶走迷惑,迎接胜利的曙光。

【莲心慧语】

佛说,迷中不执著,悟中有受用。迷惑源于我们的不自信,源于我们对事物本相判断能力的缺乏。只要不拘泥于形式,不在迷惑中沉溺,积极地寻求事物的解决之道,我们就会有所觉悟,有所受用,就能拥抱崭新的生活。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集中而系统地阐释了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内涵,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古典哲学著作。它所阐述的修身、养心、处世之道对于现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实践性的生活哲学读本。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该书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回答三大问题:其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什么?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原理。其二,如何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反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构成了现代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真实内涵。其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回应当代的现代性思潮?这凸显了全球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的时代特征。
  • 现代社会想象

    现代社会想象

    查尔斯·泰勒 加拿大哲学家,晚近英语哲学的关键人物之一,社群主义的主将,现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哲学与政治科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勒以其对黑格尔哲学的再解读、对原子主义式的消极自由的批评、对社会价值的强调、对西方文化中自我认同观念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文化多元论的论证,强烈影响着西方思想界。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热门推荐
  •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本书重点就推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行研讨。
  • 全职高手之巅峰至上

    全职高手之巅峰至上

    当穿越到全职高手,玩起了荣耀。才知道什么是真的爽。.............PS:今天开始更新!
  • 鲜血与圣光

    鲜血与圣光

    “西娜,你身上流淌着的血,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无数光明的战士们燃尽鲜血所带来的希望。而鲜血与圣光的力量,是会黯然失色,还是成为永恒?”
  • 毁坏王

    毁坏王

    天道之下有八大道系,八道各有千秋,各有天赋特技。空行道,陆战道,御海道,御兽道,鬼灵道,天愈道,御宝道,御阵道。主角穿越而来,开启第九毁坏道。作为毫无根基的新道,面对古老八道欺压不屑,如何上位成功,是个艰难挑战。既然成了毁坏王,那势要将自己毁坏道,推向至高神坛。
  • 小富即安,你的天下我不要

    小富即安,你的天下我不要

    四年后,她从地狱归来,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才华,打败了魏燕两国的学子,成为大魏国的第一才女。她那才三岁的孩子,第一次出现在大殿之上,便对着坐在帝王宝座的魏帝脆生生的叫了一声“皇爷爷”,立刻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亲自抱着他坐上了龙椅……一切都在计划之中,这一次,她是来复仇的,为了她的夫君,大魏国的皇长子。即便他负了她,可也无法改变他们曾经在朔北荒原谱写下的那一段绝爱的传奇!
  • 将又与你共长情

    将又与你共长情

    【爆笑高甜】本文又名:【影帝的人设被夫人玩崩了】囊括当今影视三大奖的姜影帝终于上了访谈节目,在众人的期待下,主持人问出了粉丝最关心的问题:“听说影帝家里男主内女主外?”影帝摇头又点头,“家里外面,都听她的。”话音一出,哀嚎满场,少女心碎了一地,还她们的高冷影帝啊!这么当众撒狗粮真的好吗?!**偏偏八卦**#片场意外,私宅古怪?孤僻影帝何去何从?#绯闻炒作?新人旧爱,谁是影帝心头白月光?#影帝大人进军歌坛,想一展歌喉?还是掐掉碍眼的桃花?#影帝忽然有了两个娃,粉丝忙问需不需要后妈?【高冷傲娇影帝】×【外盐内甜小网编】,我的所有故事里都有你,余生那么甜那么苏的情节携手一起进行~
  •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宋琳诗选》这是第三代诗人群城市诗派代表诗人宋琳的一部自选集。在此我们可以重温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他徘徊在大众和神学之间的绝望与希望,以及他所有的脆弱、细腻和敏感。
  • 老公今天依然失忆

    老公今天依然失忆

    【南波万】仅有一丝神志的神苏醒了。然后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没有帝神君约束的小世界里。这简直就是给她机会上天啊!“参加特招班预选的学员,请你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开始才艺展示。”虞谣:年龄八百万五千六百三十四岁了。职业么曾是帝神君的夫......不对不对说错了我的职业是光棍!爱好?现在的话应该是吃。特长?那我得想想......好像还是吃啊?金币豆子,钻石......都吃。粉丝们:天天喊穷,你挣得钱呢?虞谣:吃了啊!粉丝们:你......【南波吐】神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可是当某天虞谣发现自己拼死拼活打工的对象居然是御,气的顿时要撂挑子!本来以为这个凡人只是跟她家御长得像、声音像、背影像、脾气像而已......不过冷静下来后又发现,他失忆了......虞谣一脸奸笑。【南波思睿】这世上,只有一个神,帝神君拿她毫无办法。某天,银发美男问雷穆:“光棍是什么?”“主、主子,就、就就是这个人......她没老公没丈夫或者说没有另一半儿......”美男突然冷声:“嗯?”属下颤抖:“是单身,可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开窍心理学

    开窍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近100个具有强大现实指导意义、让你脑洞大开的心理学定律、效应、法则,从人性、心态、情绪、思维、目标、挫折、学习、工作、效率、选择、竞争、人际、幸福等多个角度,结合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诠释了这些心理学定律、效应、法则的内涵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引导读者扫除心理的盲区,破除思维的盲点,在关键时刻正确思考,做出精确的判断和选择,让自己的人生之旅充满智慧与思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