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1700000002

第2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我从小就被大人教着去信从上帝,可上帝真的存在吗?

我自幼受东正教①的教育和洗礼,此后,它伴我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然而,当我十八岁并从大学二年级退学后,便不再相信他们教我的任何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我任何时候也不曾真正地相信过什么,只不过信任那时人们教我的一些东西,信任大人们在我面前对主忏悔时说的话──其实这种信任是不可靠的。

我还记得在十一岁时,有一个在中学读书的男孩,名字叫沃罗金卡·M(他早已去世了),来我们家过周末,把一个新发现作为重大新闻向我们宣布: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帝,我们所学的有关上帝的一切,统统都是谎言(这事儿发生在1838年)。记得当时哥哥们对这个爆炸性新闻非常感兴趣,还叫上我和他们一起讨论。我记得当时所有人都非常兴奋,认为这件事情太有趣了,也完全有可能是真的。

我还记得,我的哥哥德米特里在大学读书时,突然以他性格中特有的狂热,疯狂地信起教来,并且开始虔诚地吃斋、礼拜,过起了纯洁、高尚的生活。但是我们大家,甚至是长辈,都觉得他的做法非常好笑,还莫名其妙地给他起了个绰号“诺亚”。记得当时喀山大学的督学穆辛·普希金邀请我们去他家跳舞时,用连大卫王②都在方舟上跳舞这典故,幽默诙谐地劝说拒绝参加舞会的哥哥。那时我很赞同大人的这些玩笑,并且从中总结了一些道理:

背诵教义、去教堂礼拜是应该的,但别太认真。

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读了一些伏尔泰③的作品,他犀利的语言非但没有让我感到气愤,反而使我觉得很愉悦。接受过我们这类教育的人,有的已经脱离了宗教,有的正在脱离。我也像他们一样,不再信宗教。

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大家的活法其实都一样,都是按照人生存的基本原则在生活。这种基本原则不仅与教义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大部分与之背道而驰。教义不参与生活,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从来不涉及教义,个人生活中也不能参照教义行事。这种远离生活并独立于生活之外被信奉着的教义,即使涉及,也应该被当作一种表面现象,与生活没有丝毫关系。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都无法判断他是否信教。如果公开承认信仰东正教的人与反对东正教的人有所不同,那么这种说辞似乎不是对前者的夸赞。一直以来,公开承认信仰东正教的人,往往都是愚昧、残酷和不道德的,这些人大都自以为是;相反,不信教的人,大多都是睿智、诚实、正直、善良和高尚的人。

国家虽然规定学校要教授学生们教义,并派学生去教堂做礼拜,官员也要开具参加圣餐仪式的证明。但是,我们这类人,既不在政府任职,也不继续学习深造,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基督徒中生活数十载了,甚至觉得自己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这种情况现在如此,过去更是如此。

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人们因信赖或是因外界压力而接受的教义,随着人们不一样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正在慢慢地失去其意义。一个人往往会活得很久,他自认为心中会完整地保存着童年时学过的教义,其实到时候这些教义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C是一个聪明而老实的人,他曾给我讲述过他是如何放弃信教的。二十六岁那年一次外出狩猎,晚上露营时,他遵循童年养成的习惯开始祷告。当时他哥哥也和他一起狩猎,躺在草地上看着他。当C做完祷告,准备躺下休息时,他哥哥问他:“你现在还一直这样做?”

后来他们也没有再谈下去。从那天起,C不再去教堂,也停止了祷告。就这样他三十年没有领圣餐,没有祷告,也没有去教堂。他这么做不是因为知道了哥哥对信仰的看法并认同他的观点,也不是因为他内心做出了某一决定,而恰恰只是因为哥哥说了那句话。他的信仰之墙,本来就由于自身的重压变得摇摇欲坠,而哥哥的话就如同手指在这堵墙上轻轻地戳了一下。哥哥的话让他明白,他以为心中那个满是宗教的地方,如今早已空空如也。他祷告时说的话、画的十字、行礼膜拜都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肢体动作。

一旦意识到这一切毫无意义,C便停止这样做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我所说的大部分人,是受过我们这种教育的、表里如一的人,而不是那些把信仰的对象当作一种手段,获取某些眼前利益的人(那些人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伪教徒。因为,如果宗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满足生活需求的某种手段,那么这大概已经不是宗教了)。和我们教育背景相同的人们,通常会陷入那样的一种境地:当生活和知识的光芒融化这座虚假的大厦时,有的人已经发现并扫除了它,有的人仍旧没有意识到。

与其他人相同的是,我自幼接受的教义在心里已经消失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很早就开始大量读书和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说,我是有意识地脱离宗教的。从十六岁开始,我就停止祷告,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和礼拜。我不再相信小时候他们教给我的东西,但是我仍有自己的信仰。我究竟相信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相信上帝,或者更确切说我不反对上帝,但是上帝是什么样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不反对基督教及其教义,但是这教义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现在,当我想起那段往事,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除动物本能之外,能够推动我生活的动力是──也是我当时唯一真实的信仰──“自我完善”。但是“完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为何,我说不清楚。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知识;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意志,给自己制定一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改善自己的身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韧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我认为,所有这些都属于完善。当然,最根本的是道德的完善④,但是没过多久,这一切都变成了“一般”的完善。即不是希望在自己或是上帝面前表现得更好,而是希望在别人面前能够出人头地。很快这种愿望又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即要比别人更有名、更有地位、更有钱。

①东正教: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基督教三大宗派。公元988年,当时的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了来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作为国教,从此奠定了后世俄罗斯人一千余年的思想根基,使东正教成为俄国的宗教传统。

②大卫王: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庄严且富有正义感,以跳舞礼敬上帝。

③伏尔泰(1694──177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曾尖锐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

④托尔斯泰深受基督教和中国道教思想影响,热切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人称“托尔斯泰主义”。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人生的亲证

    人生的亲证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 思维的本质

    思维的本质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胡适终生佩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陶行知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考为目的,他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考时的不同过程。
  •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本书共有54个篇章,如“与物无待”、“万物皆一”、“天下至正”、“从容无为”等,皆由3部分组成:1.庄子语(原话);2.作者的解读及感悟;3.书法(庄子语)。作者为知名书法家及作家,稿中有些是在《书法报》等媒体发表过的篇章,有些则是新写的内容,作者对庄子话语的解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书法书写飘逸洒脱、独具一格。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明伦汇编交谊典盟誓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盟誓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花落

    杨花落

    小说描写的是鄂东地区文坳山村里的生活,充分展示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复杂、原始的人性斗争。小说围绕村里基层干部的人事不和谐,充分展示了在非常年代里的乡民们的命运,以及人在命运中的沉浮,呈现出一种悲怆的美感,独特的艺术风格,复杂又充满伦理、情理、哲理,以及超越生活又合乎情理的人生百态与生活哲理。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我的宠物能上天

    我的宠物能上天

    原能爆发,武道兴起,神鬼龙蛇,蛮兽肆虐。人族中落,先驱崛起,域外邪魔,以天为囚,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眼前的灾难只是一场伟大而残酷的进化。…………………………(685949621)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奈何桥上他忽然问她,“为何追我三世?”她却只是莞尔一笑,眼中透过男子看到那白雪皑皑的天山上,他帮她渡了天劫,这生生世世百年便是她欠他的,这是天命。他是仙,她是妖,他为另一个女人不再为仙,她为了他不再修道。在这场爱情的比赛中,一个被爱,一个等爱,一个守着自己的执念,一个为他守着执念,他们不分胜负……风雨千年后,他们终于携手,原来,他已经爱了她千年,只是不知……
  • 重生之爱我你就说出来

    重生之爱我你就说出来

    张榕经历重生,回到了15岁,在努力想要改变母亲命运的同时,她又一次暗恋赵昱铭,然而造化弄人,她不得不做出抉择。他们是不是又要错过了,就像前世一样?再次见到赵昱铭,张榕终于相信,久别重逢是最好的安排,曾经的错过只是为了后来更好的相遇。她的秘密,他的心事,是否会影响他们得之不易的爱情?爱我你就说出来,不要把爱深埋在心底,不要辜负爱你的人,不要错过值得你爱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 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现代领导或老板对员工最欣赏和最喜欢的品质有两个:一曰敬业,二曰乐群。有道是,敬业者成事,乐群者得助,敬业乐群者,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