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000000015

第15章 发挥人的长处(2)

第三种对策我认为是最积极健康的,那就是调整自己来适应对方,“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无法改变对方,那就试着调整自己来适应对方。这句话据说最早是由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默罕默德说的。这是暂且不去探讨该故事是否真实,但故事确实有启发意义。任何宗教创立之初,要让别人放弃原有的信仰来接受新的信仰,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默罕默德为了鼓励他的门徒,勇于克服未来可能遇到的重重障碍,他有一天跟他的门徒们说:“你们相不相信,我朝对方的山喊三声,那山就会移过来!”门徒们将信将疑,默罕默德连喊三声,山当然是岿然不动。这时默罕默德淡然说了一句:“既然山不过来,为何我们不过去呢?”情同此理,既然你无法改变对方的时候,既然你又无法离开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试着调整自己来适应对方呢?这是一种非常宽容的人际沟通心态,一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绝对是个中高手,特别当大家面对主管的时候更需要这样做。

我知道看到这肯定有读者会说:“我终于明白了,你无非想把我们培养成奴才嘛。”不是这个意思,奴才意味着不平等,包括人格和地位,但我们与主管之间是平等的,是一种合作关系。总而言之,跟主管合作的好处绝对要大于对抗。而且合作起来还有个精神好处——让我们生活得更加阳光。不要老是阴暗忧郁中生存,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你要跟主管老是关系处理不好,心里感觉主管就象一个笼罩,每天都笼罩在你的头上。下属不一样,下属关系不好不见他就是了,上级关系不好要一直笼罩着你,这个阴影是很摧残人的。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阳光,我们还是要从容面对。而且一个人能成为我们的主管,他至少可以证明他比我们更有能耐,他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这种东西背后恰恰隐含了组织的游戏规则,也是我们快速融入组织的绝佳路径。这些话题说起来都挺沉重的,但是我相信这可能对读者有一些帮助。

三、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

上文的重心是说,以合作的精神来应对和处理与主管的关系,这样的话让我们工作起来更加的阳光一点,阳光会使人更加愉快。希望抱着这样的心态能理解和处理好未来的工作关系。

下文将涉及到一个自身的问题——发挥自己的长处。大部分管理者都比较容易强调他们自己不能做些什么,诸如老板不同意他们做什么;公司政策不允许他们做什么;政府不容许他们做什么,等等等等。很少强调自己究竟能够为组织做些什么。这里我想跟你们探讨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员工最受组织欢迎?二是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我们该怎么办?

(一)什么样的员工最受组织欢迎?

一个受组织欢迎的员工至少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态度。一个受组织欢迎的员工应该是优秀的能力加上积极的态度。能力加态度,这是向组织表达自己认同感的两个重要途径。

什么叫能力?能力是不是要文凭来概括?文凭只是能力的一个表述方式。实际上这里所讲的能力,应该在前面加两个字,叫做“胜任能力”,不是指绝对能力。什么叫胜任能力?就是只要具备组织所希望你具备的能力即可,达到组织的期望水平就可以。注意,胜任能力是一个相对感念。按照这个理论,一个留美的物理学博士在中国的农村有可能还不如当地一个村民。他能力强不强?留美博士应该很强,但是呢?当地不需要他,因为他不具备当地人所期望的一种能力。当地人期望的是哪种能力呢?能更好种庄稼,但是他可能不具备。也就是必须具备组织所期望的能力才算胜任能力。

态度呢?这个“态度”不是心理学定义的态度,而是从管理学角度定义的态度。是一种什么态度?即员工那种渴望被组织接纳,渴望融入组织,渴望成为组织一员的一种心态的表达。一个受组织欢迎的员工,绝对是卓越的能力加上积极的态度。

根据能力和态度,可将组织的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卓越的能力加上积极的态度,但后面三类的划分,不同组织有不同的排序。在一个健康的组织当中,第二类人属于能力很强,但是态度不端正。第三类人是能力不强,但是态度端正。第四类人两者都不行。在一个不健康的组织,第一类仍然一样,第二类可能能力不强,但是态度端正可能活得更好一点。第三类两者都不行。这些都能忍受,最无法忍受的是什么?能力很强,但是态度不端正。这里只强调第一类,不管什么样的组织,第一类的判断标准均一样,因此,要努力达到两个维度的要求,就是要向组织表达自己的能力加上积极的态度。

两个维度固然重要,但与之伴随的问题是,如何向组织表达我们的能力?如何向组织展现我们的态度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讲个小故事。很多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时候来探讨为什么江苏南部比江苏北部发达。当然原因很多,靠近上海经济辐射是其一。其中有个学者的观点非常有意思,不见得一定正确。他说:“苏南人跟苏北人最大的差别在哪里?苏北人只做政策允许做的事;苏南人不一样,他只是不做政策禁止做的事,其他事情都敢做。”看出这两个的差距没有?苏南人比苏北人多了那块机会——中间的灰色地带,政策没有明令禁止也没有明令提倡的事情。大量的商业机会往往恰好存在于中间的灰色地带,因为政策允许做的事地球人都知道,谈不上太多商业机会。

这个故事引用到个人管理来说,我们每天的工作也分为三类。肯定要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肯定不能做的事。一般结论都是:做肯定要做的事,这是你的本职工作,这是展现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做可做可不做的事这是展现自己态度的绝佳机会,因为做肯定要做的事还不足以展现你的态度,态度是这里的必要条件,是应该的。什么地方展现我们的态度呢?做中间那部分可做可不做的事,这往往是展现态度的最佳机会。

2004年三八节那一天,一个朋友所在的学校要求每一个学院都要出一台文艺节目,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他们学院的女老师们组织了个舞蹈队,跳的舞蹈形式是藏族舞蹈,曲目叫《向着太阳》。她们练得非常辛苦,练了很久。只要一有空就排练,非常投入,包括学院组织的春游活动期间。演出那一天借了非常华丽的藏族服饰穿上,在台上发挥的也相当出色,她们跳完了下来就用很热切的眼神盯着同事,问学院老师:“跳得如何?”他们的答案也是发自肺腑:“太精彩了!”但朋友说有句话打死都不敢说出来:“这帮人在台上怎么看都像一群肥天鹅,扭啊扭的。”这当然是玩笑话。跳舞对该学院的老师来说,典型属于可做可不做的事。这种事情重在参与,至于跳得不好,根本无所谓。但跳的时候越投入,表示越热爱这个组织。组织有时候喜欢“上纲上线”。为什么这样讲?一个人之所以喜欢跳舞,并非你想象仅为“热爱组织”,而可能真正的原因是自身浑身是艺术细胞,听到音乐就想跳起来,因而在台上很投入。但组织会怎么认为,它会认为你热爱组织。即组织喜欢将一些纯属个人偏好的东西上升到组织高度进行提炼,然后总结出你热爱组织。

换言之,虽然这个传递不见得真实,至少给组织这样一种热爱组织的信号。这就是展现态度的绝佳机会。但一个大学老师,课上不好行不行?科研做不上去行不行?那绝对不行,因为那属于你的本职工作,光靠态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力。跳舞是业余爱好,参与就可以了,不见得非得要像杨丽萍老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才可以来跳。学院说:“杨老师,请到我们学院来,一年跳两次,跟一帮业余爱好者同台。”她来不来?她肯定不来!因为跳舞对杨丽萍老师来说属于她的本职工作,是她的谋生饭碗和手段,那需要专业来支撑。做中间可做可不做那类事,展现的是态度,而非能力。况且越投入表示你越热爱组织,这是有道理的。

又比如,你参加你们单位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拔河比赛,就属于可做可不做之事。你知道,拔河最艰难的是什么时候?是双方力量相持不下的时候。拔河相持越久,大家面部肌肉越是扭曲变形,照片拍下来都认不出这是谁。但是看到自己的队员越变形,越觉得他可爱。因为这是一种态度的展现,越扭曲意味着越热爱这个组织。虽然说这样的联系不见得正确,但是确实符合一般人的想象。为什么?你之所以投入,可能真正的动因是因为你看不惯对方第一个队员那个嚣张的样子,不相信自己整不赢他,因而加入这场战斗,但组织喜欢“上纲上线”,一看你这么投入,就习惯性认为你是热爱组织。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参与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这是向组织表达态度的绝佳机会。光靠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中间那个是态度。这两个做了,能力才能表达出来,态度也展现出来了,这是快速融入组织的绝佳途径。

(二)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我们该怎么办?

每一个职场中的人似乎均有下面这种类似的经历:当刚到一新岗位或接到新任务的时候,刚开始一切充满着挑战、新鲜、刺激,你活力四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这工作对于你来说变得越来越简单了。正因为简单,才感觉每天都有点重复的味道。正因为简单重复了,你感觉到有些许的枯燥和乏味。一旦发现自己的工作有点枯燥和乏味的时候,这便是职业枯竭的征兆。虽然不严重,但是征兆,绝对值得警惕。我们的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个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工作的时候,怎么办?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讲一个故事。我有两个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省银行去工作。该省行有个规定,任何新进的员工,不管是硕士本科,必须要从基层锻炼,以便了解整个的银行业务流程。他们两个就被分配到一个储蓄所去当出纳,从基层锻炼起来。工作不到一个月回来聚会的时候其中一个就开骂:“什么银行,居然让我们硕士研究生去数钱!(当然不是给自己数)当出纳!”当时我并没有太留意这句话,只是认为有一定道理,该单位对他们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但后来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另外一个同学并没有埋怨。没有埋怨那个同学不到两个月就被调走了,去一个储蓄所当一个见习副主任之类的。埋怨那个居然数了一年多,数得精神都崩溃了。

这就是职场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你越喜欢做的事,组织偏偏不让你做;你越不喜欢做的事,组织偏偏让你做(让你做个够)!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个中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越喜欢做的事,意味着你越投入,越投入意味着工作越容易出色,工作出色总是给组织传递更为积极的信号及信心。告诉组织说:“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是不是浪费我了?希望组织给我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反之,越不喜欢做的事你越不投入,越不投入工作就很难出色,工作很难出色组织就找不到任何晋升你的理由和信心。因为连这个都没做好,组织就不可能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所以结论是:“你要想脱离苦海吗?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你说你最喜欢数钱了——组织看你数钱的那个时候眼睛发绿的样子心里都紧张:“不要再数了,过来,当储蓄所见习副主任吧!”我最喜欢干见习副主任的位置了——“不行,过来,当储蓄所主任!”我最喜欢干储蓄所主任的位置,我enjoy,我投入!——“不行,过来,当一个支行的部门负责人。”我最喜欢支行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了,我enjoy,我投入!——“不行,过来,当支行副行长。”当然一个人的晋升不会这么顺利,但是这是基本规律。回顾下你身边的朋友,晋升快的至少在原来的位置上做得大多比较出色。

同类推荐
  •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英瓦尔·卡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尔、谢尔登·阿德尔森、伯纳德·阿尔诺、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李嘉诚——全球的九大富豪。 本书含载最新的财富信息、最卓越的财富智慧、最深刻的理论分析、最生动的财富事例,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具有绝对高度的财富大看台。 相信,在这本《最能赚钱的九个人》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和答案。
  •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里学(实战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辅以详实的解析,从销售人员的心理领悟、顾客的消费心理透视及销售过程中的心理博弈等加以阐释。对于销售人员而言,要想提升你的销售业绩,试试从了解销售心理学开始吧!
  •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商学院管理大师最经典最有价值的领导经验,通过决策、战略、思维、团队管理、激励、创新与变革、领导魅力的修炼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组建出一个清晰简明的领导力框架,帮助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高管理水平,开拓管理思维和思路,积累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高效率。领导者可以借助这个框架成功领导你的团队,迈向成功,走向卓越,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杰出管理才能的实力精英。
  •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21世纪是个人创业的时代,但新手创业显得举步维艰。别人创业能够获得成功,到底凭的是什么?答案是:他们走好了创业中最艰难的前几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书有详尽的分析和经典的案例,帮你排除创业中的困难种种,教你如何轻松创业。
  •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热门推荐
  • 越战妖谈

    越战妖谈

    一段尘封了四十几年的记忆,一封战友独子带来的神秘家书。我再一次的踏上了几十年前的那片土地。早已死去的战友,无法遗忘的记忆,故人留下的嘱托,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遥远的山村是不是真的存在?灵魂的传说是不是都是谣言?时隔了四十年后我带着战友的独子再次踏上了我和他父亲走过的那跳路程,希望再次找到早已经消失在人们记忆里的诡秘山村,找寻当年那天晚上发生的秘密事件。
  • 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rm

    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r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管理者、老板们总是“忙”字当头,这是不争的事情,究其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管理者、老总不狠,甚至是不放心,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下属,这也是不懂带人的表现。带人就是带团队,带团队就是带野心、带欲望、带状态。会带人的领导,带出一群“狼”,不会带人的领导,只会带出一群“羊”。企业说到底是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只有集众人之力、之智慧,企业才会成功。
  • 泪妾

    泪妾

    她被自己的丫环诬蔑、被自己最为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说过他爱她的,她以为他定会相信自己,然而一切却不然。当愤怒凌驾于一切时,她的夫君变得遥不可及,变得冷酷变得无情,在他那充满仇恨的双眸内,她看到了绝望。死,唯有一死她才能解脱.偏偏在寻短见之时,腹中的孩儿踢了她一下,就这一下触动,她知道她不能死。于是她决然地离开了,成为了一个已死之人。带着孩子在这个世上苟活着,以为已将前尘如梦般抹去,然而却依旧逃不开这个男人的法眼。在得知她还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时候,他再度如鬼魅般出现,扰乱她平静的生活.
  • 礼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礼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后来,戴德之侄戴圣在《大戴礼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简化,终为49篇(原本应该为46篇,但因《典礼》《檀弓》《杂记》三篇过长,市面上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49篇之说),称之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现已佚失多数,而市面上常见的《礼记》版本一般为《小戴礼记》。在编撰过程中,考虑到现实的阅读需求,我们从权威版本中筛选出极为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我们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深远。
  • 八哥

    八哥

    董伟明,1956年生于哈尔滨市,今居大连。当过兵,现为某民营企业负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创作的歌词和诗歌曾获大连之夏音乐会一等奖,军区文化部一等奖。在《当代》《北方文学》等刊物发表过作品。祥子开着他那辆紫红色的桑塔纳,沿着繁华的人民路游逛。两侧的高楼大厦从车窗外闪过。这里是全市写字楼租金最贵的地方,在这里办公的非富即贵,像他这样一个小装修公司的老板要入住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今天,他要在这儿租间办公室,而且要一百平米以上的。
  • 我的老公傻白甜

    我的老公傻白甜

    二胎不是你想生,想生就能生!再一次因为二胎与婆婆起了争执,积怨已久的豪门小媳妇钱珍珍发誓下辈子一定要做个男人。结果一觉醒来,她貌似如愿以偿了...可特么的,眼前这个亲昵的挽着她老公的女人,是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斯图亚特传奇

    斯图亚特传奇

    朱迪的复仇计划失败了,却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为了帝国公爵与帝国公主的独子。朱迪本以为这是上帝对他的补偿,可以就此开始混吃等死的贵族堕落生活,却不料被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卷入了一场帝国王位的争夺之中。斯图亚特家族的传奇,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