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传统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是借助文字和出土文物等物化资料进行的,这些用于历史研究的物化资料就是史料。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不只是文字和物件。声音是人类表达自己和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是人类获取自然界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声音是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界同时存在的。它虽然不是一种物化的实体,但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和过程,而且这种物理过程中包含和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迁的信息。

在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上声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有空气的地方就有声音。所以声音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在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全都消失在空气中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声音本来是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却无法用来研究历史。在有些文字资料中有对过去的声音的描述,但这种无声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动感的声音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特有的信息,仅仅是文字史料而已。自录音机发明以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不断涌现。记录下人类活动的声音并把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许多重大的活动和场合都有同步的录音资料记录,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录音资料也逐步在不断地增加。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和以后的史料形式就不只局限于文字和文物了,声音资料也可以用来研究历史,成为史料的一种。虽然声音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但并非所有的声音资料都具有史料价值。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的一幕幕场景所组成的,有背景、有剧情。因此有史料价值的声音资料必然是由声音所构成的声景生态资料,它以声音的形式反映和记录了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时间节点上人们的社会生存状态。

声景的概念起初是从景观学的概念借用过来的,声景生态所关注的问题起初也是从环境保护、环境审美、环境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特别注重它的史料价值。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以声音为传播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视,对声景生态资料的价值赋予了新的理解,使得它具有了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历史研究中如何采集、整理、使用史料,必须遵循一定的史料学方法。而不同物态的史料,其史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研究和论著,目前还见得不多,基本上处于起步研究阶段。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试图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本书的依托课题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06BaLS008),书中的内容也是这个课题总结报告的一部分。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准确,内容不一定全面,许多工作都是初次涉及,难免有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术界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全书由三个部分共八章组成。前三章是第一部分,论述了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观点、以及具体方法等。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声景概念的由来,声景的基本要素,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声景资料的属性和分类等。第二章是本书关于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理论阐述核心。首先根据历史学研究论著,梳理阐述了历史研究的原生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性。在此章首次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即如何判断声景生态资料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的问题。这一章的最后,论述了“无声的声音”,即声景生态的文字史料的考证问题。

为了给不具备声学知识和录音技术的一般读者提供必要的如何录制声景生态资料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一般性地介绍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声景录音的特点与要求,录音环境和录音对象的声学特性,录音资料的后处理与标注等。在录音技术和录音艺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声景录音这个分类,本书中关于声景录音的提法和论述也是首次,也是希望在录音领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声景录音的具体技术和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本书起名《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图,一是论述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相关理论问题,第二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的声景生态中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对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支撑或应用。在北京的声景生态文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就是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和老北京的响器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许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声音渐渐远去了,积淀下来的东西就成了文化遗存。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对北京市传承老北京吆喝叫卖声和响器表演等民俗艺术的民间艺人进行跟踪研究。这件工作的目的除了采集整理老北京的声景文化遗存外,也希望对这种声景文化的传承、变异、传播、甚至它的“被”商业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第四章和第五章就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总结。对老北京的声音的研究,得到了目前还活跃在京城的民间艺人和老北京民俗传人的帮助。

老北京的声音已经是文化遗存了,对它的研究是从抢救、还原、整理、传承的角度出发的,尽可能地发掘正在逐渐消失的声音资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对现存的声景生态如何从史料的角度进行记录和研究,这就是本书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三章所尝试探讨的问题。第六章论述了“北京的心跳—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天安门广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标志性极强的场景,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包括声景都具有历史价值,并且这种历史价值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凸现出来其珍贵性的。这一章首先论述了天安门地区的历史变迁及其声景意蕴;对天安门地区的声景概观做了一个整体论述;在现场录音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天安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声景档案。第七章论述了“北京的脉动—交通声景中的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都市,北京虽然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早已不是一个可以朝闻鸟语花香、夜听风吹雨落的自然田园式的地方了,北京是一个被交通噪声所包围或处处弥漫着交通噪声的城市。从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噪声污染。但是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交通声景包含了大量的反应当下社会历史进程的信息,是一类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因此,这一章从史料采集的目的出发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史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探讨了北京的现代交通声景概观,制作了部分典型的现代北京的交通声景档案。

本书的最后一章对声景生态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音乐声音生态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承载音乐声音生态的场所,北京的几个著名的音乐厅的音质状况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民族音乐传播生态的一些调查结果。音乐声音生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流行的音乐的形式和偏爱;二是大众化的音乐欣赏或音乐传播环境的声音生态问题。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音乐声音生态反映了一个社会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品位和大众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也反映着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某种现实。

论著声景却没有声音,似乎是说不过去的。本书的附录给出了与第四章到第七章配套的声景档案资料,和一些相关的声景录音资料。本书的意图是从史料的角度去录制这些声景资料,但是由于水平所限,许多问题还在摸索探讨当中,因此不敢说这些声音资料可以作为史料来应用。虽然录音避免不了人为的加工和处理,本书对附录的声音资料尽可能不做刻意的雕琢,而保留它本来的面貌,因此录音资料显得粗糙在所难免。

本书的依托课题《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的立项源于著者对声景生态和老北京声音文化的兴趣,但在具体的工作之上,把这项工作上升到史料研究的层面并撰写一本相关的论著,对笔者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力所不及的任务了。著者和相关课题组的专业背景是传播声学,着重与传播科学与实践领域与声音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对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学研究都是外行,对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虽然有兴趣,但对文化本身的理解都很肤浅。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起初甚至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在课题的开题阶段得到了有关历史学研究专家的指导,特别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建平先生,还有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先生的专业指导。李先生和姚先生的指点使我们意识到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研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重点是通过探索性的工作,提出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方法,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研究开启一扇门,因为这项工作还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前人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课题研究和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就放在提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重点就北京的声音从声景史料观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

本书的工作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也许实在算不上系统和严谨,甚至有多处错误,希望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著者并非史学研究出身,斗胆以外行的身份撰写本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就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史料化的声景录音等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毕竟,声景生态的史料录制不是一个单纯的录音技术问题,需要史学家和录音技术人员共同来思考。也许,它会成为一个新的录音学科,如同音乐录音、影视录音等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的多位研究生先后参与了《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课题,以及本书的文字编撰工作。这些同学包括戴璐、范玮、安翔、丁雪、郑之风、庄周、薛云霞、孙文艳、吕艳华、董强国等。其中安翔和丁雪就老北京的吆喝声、响器声等在她们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关于北京历史的论述,参考和引用了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具体的参考文献在相关章节中给出。在此一并感谢。

孟子厚

二零壹零年八月八日(立秋)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

同类推荐
  • 传统的味道

    传统的味道

    本书为作者深入“非遗”发源地,实地探访一个个乡村,与传承人交谈,欣赏他们的技艺,听他们讲故事,用通俗的视角,生动可感的语言文字,去记录、展现和揭示,那些蕴藏在山东大地上的深厚坚实而又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阐发出齐鲁文化的当代意义和恒久价值,留住民族记忆背影,构建和谐精神家园。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听说竹马暗恋我

    听说竹马暗恋我

    一场暴雨过后,出门帮妈妈买盐的顾渺渺遇到了躲在花坛中离家出走狼狈不堪的顾易之。她用一颗棒棒糖将人拐回了家。那时的顾易之因为结巴,内心敏感自卑。而顾渺渺热情、开朗、古道热肠,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了顾易之的整个世界。
  • 药味集

    药味集

    《药味集》是周作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子集之一,收录了周作人二十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他的文章多是描写生活中最为寻常的片段,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恬淡平和,却能洞穿人心,往往寥寥数语便会令读者着迷。
  • 华为:领导只从基层来(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25)

    华为:领导只从基层来(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25)

    华为公司选拔领导的机制是从员工内部去发掘适合的人做领导,这是华为的优秀品质。任正非在致华为新员工的信中也说,不干基层就别想当官。
  • 总裁乖乖接旨

    总裁乖乖接旨

    她,堂堂的古代公主,本是一个穿越女,当重返属于她的21世纪年代,却偶遇到昔日的恋人,发现他早已和另外一名女子结婚生子。她虽然返回了现代,但是却一直和古代的亲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她却把感情,永远的封闭在了古代。在一次偶然,她遇到了他,一个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古代公主,一个是万千少女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在一次次的相遇中,会撞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
  • 穿越极品官商

    穿越极品官商

    一个熟悉各种赌具的退伍特种兵,穿越后把现代各种娱乐和赌博的花样带到了明朝,如:六合彩、轮盘、赛马、既开型彩票、麻将、扑克、跑胡子、高尔夫......本文将商人的精明、官方的潜规则展露得淋漓尽致,不可错过哦。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藏一话腴

    藏一话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建史话(中国史话·政治系列)

    民建史话(中国史话·政治系列)

    《民建史话》以《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参考了大量的会史档案、民建先贤人物传记,为读者演绎了一个民主党派70年的发展史。书中讲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一代代民建人是如何为着理想的实现而努力拼搏奋斗;面对困难、面对抉择,一个政党是如何把握好航向,由爱国主义驶向新民主主义,又由新民主主义驶入社会主义的航程。
  • 王不弃殿

    王不弃殿

    南江春水暖,枝头鸟争暄。我打北境来,共飞不知许。听此总牵系,日日上城楼。楼高见远乡,无人自北来。世人愚昧,所以忘乎所以。世人疯狂,所以朝代更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