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300000005

第5章 流动的生命(5)

今天,当我面对着青年朋友们的询问,问我对当年的决择是否“后悔”时,我仍然坚定地说:“不后悔。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是啊,在一颗年轻的心里,我有自己敬仰的对象,他们都是人类文化的精英,我是通过阅读认识他们诸位的。他们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命运的不断关注,展现出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是我所欣赏的。比如,我崇敬的冰心先生,后来也是我的传主之一,她老人家在八十岁时曾经宣布:“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到了九十岁时,还在写作。我崇敬的另一位前辈作家萧乾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次,我陪着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组去萧家录像,记者问萧先生:“您准备何时停笔?”萧先生答:“在我停止呼吸的那一天。”这样的回答是多么地鼓舞人心哪!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逝世后的第五天,发表了他生前写的最后一篇作品。我佩服这样的人生。当我把自己的论调向年轻朋友们坦诚相告时,他们都表示理解和赞同。

我为什么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

我是世代祖居的老北京人,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小学、中学、大学读的都是重点学校,发音标准,说规范普通话,而且“本钱”(指嗓子)非常好。

举个例证:我先生的一位文友,从未与我见过面,对我们的家庭成员也一无了解,某天他从广州打来长途电话找我先生,我接听后,他不问青红皂白,顺嘴便说:“找你爸爸!”其时我已到了耳顺之年,他凭听觉判断,误认我为年轻人。

再举例证:韩国汉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汉学家李秉汉先生,是我丈夫的朋友,1992年至1994年我在高丽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时,一天他来电话,很客气地邀请我和当时正在汉城访问的一位广东著名作家S先生,到他家里做客。李先生从未与我见过面,而他与S先生是老朋友且年龄相仿。他与我通过电话后,就询问S先生说:“林非是否娶了一位很年轻的太太?”S先生回答说:“没有啊!”他又问:“那么肖凤多大年纪了?”S先生回答说:“大概五十多岁了吧?”李教授很诧异地说:“听声音只有二十五岁呀!”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我的学生们经常有人给我打电话,他们在话筒那边说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您的声音真年轻啊!”如果读者朋友想要印证我的声音有多年轻,就请给我打电话吧(开个玩笑)。例证太多,不再赘述。

我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都是在教室里和图书馆里度过的。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经代表母校黄城根小学去参加全北平市的小学生演讲比赛,还获了奖。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朗诵。“大海,自由的元素!”“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堰河,我的保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普希金、雪莱、艾青、臧克家等等诗人的句子,激荡着我年轻的心弦。在中学校园和大学校园的大礼堂里,同窗们总是用极其热烈的掌声来答谢我对诗歌的诠释。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把我找去,让我担任了学校广播站播音组的组长,当然这是业余的,广播站的全体成员都是来自各系的同学。每天下课后,我们都利用中午和晚饭的两段休息时间,向全校师生员工广播。内容除了全国和本校的新闻外,还有音乐,我常常为大家播放斯特劳斯、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人的乐曲。

大学四年级的某一天,老师带着我和另外几位同学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欢,在“神秘的”播音组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过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齐越先生、夏青先生、马尔芳女士等前辈。播音组的老师们让我读了一篇新华社的新闻稿,又让我朗诵了一篇自选作品,我选了普希金的诗作。联欢会后,我返回学校,仍然钻入图书馆和教室,继续我的读书生涯,没有多想。面对着书本时,我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而面对着社会关系尤其是人事关系时,我却是一个“低智商”的人。

1959年,我大学毕业。其时,所谓的“反右派斗争”和“教改”刚刚告一段落。因为我熟读契可夫的小说《变色龙》以及类似的作品,鄙夷“变脸术”,更不会“揭发”被戴上了“右派分子”帽子的同窗,所以正被有的“左派”指斥为“犯了右倾温情主义错误”。毕业前夕,在填写“分配志愿表”时,我就写上了“服从分配”的字样,心里已经做好了被分配至黑龙江或者内蒙古的准备。虽然我很依恋自己的故乡北京,但在当时那样的情境下,也只能听天由命了。这一段时间,我很苦闷,看着我很钦佩的一位同学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看着我不钦佩的同学忽然之间耀武扬威起来,看着我很崇敬的教授被无缘无故地赶下了讲台,看着功课不好的同窗走上讲台给坐在教室里的我们上课,漫天胡吹,不知所云,种种,我实在理解不了此等现象。但我无能为力,也不敢对任何人说。我只能继续躲进图书馆里,在阅读中寻找解脱。而只要我捧起一本书,我就会沉浸其中,暂时忘却周边的现实,我的心绪也就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有一天,班主任找我谈话了,在讲她的谈话内容之前,先说几句与谈话无关却与时代氛围密切相关的话。——我的班主任其实是低我一级的师妹。老师们大都成了“右派”或“右倾”分子,没有资格担任班主任了;比我高两届的那个很有才华的班级,一共四十人,被他们同班的一个不学无术、心狠手辣的班干部划了二十二名“右派分子”,开批判会时,要从低年级学生中借“群众”凑数,否则“左派”加“中间派”的人数还不如“右派”多,毕业时,她把被打击的同窗们分配至黑龙江或内蒙古,而把她自己分配进了北京的某个大部委。比我低一届的同学,在“鸣放”期间尚未走进大学校门,没有人掉进“阳谋”的陷阱,都是纯洁的。所以,就给我们派来了一位小班主任。这位小班主任是个又善良又正直的姑娘,她很温柔地通知我说,她代表系里找我谈话,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了我,让我去当播音员。大概是系里和学校都很了解我吧,我一向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实听话,胆小谨慎的学生,因此,虽然有人一直在用“右倾”的帽子罩着我,却也没能挡住我的去路。顺便说一句,时光流逝了这么多年,我和我的小班主任一直保持着友谊,不久之前还见过面。

想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我拒绝当播音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离不开文学。

文学对于我,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也可以这样说——文学就是我的第二生命。

我怎么会爱上文学,这与我的身世有关。

少年时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抚育我长大的亲爱的祖母突然病逝。而恶毒的继母不允许我这个优秀学生继续读书。从初中起,我就被迫离开了曾经是无限温馨的家园,住进了学生集体宿舍里。关于这段经历,我在自传体中篇小说《父母双全的孤儿》(香港《文汇报》1993年2月27日至5月12日连载)中,已经向读者朋友们讲述清楚了。总而言之,自从祖母去世以后,我的处境与往日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苦闷都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为了寻找情感的慰藉,我开始钻入文学书籍的海洋里。记得非常清楚,我捧读的第一本小说,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周末,同学们都回家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女生集体宿舍里,捧着这本厚厚的书,看着,激动着,流着眼泪。女主人公薇拉的庸俗的母亲,令我联想起自己恶毒的继母,而两位男主人公罗普霍夫和吉尔沙诺夫的高尚品德,令我深深地感佩。原来书籍里有这样美好的世界,有这么多善良而高尚的人,有如此真诚而高贵的情感。那一年,我只有十三岁。从此之后,我就对文学着了迷,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下去。高尔基在他的人生三部曲中描写的外祖母,让我更加怀念亲爱的祖母;《双城记》里的西德尼·卡尔登,为了所爱者的幸福,代替朋友上了断头台;《人间喜剧》系列小说里的包比诺律师,为了“真相”,蔑视金钱和权贵,等等,等等。在这些人物和故事里,显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光辉,征服了我的心,我沉浸在由善良和高贵构筑而成的文学世界里,躲避开现实生活中的不快。几十万字的一本书,我轻而易举地就能一口气读完,兴趣盎然,完全沉醉在大师们创造的空间里。屈原、司马迁、鲁迅、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等,等等,这些人类文化的精英们,他们从笔端流淌出来的智慧,让我折服。他们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揭露,深深地震撼着我。我与他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在他们创作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里找寻知心的朋友。他们的作品给予我安慰,给予我向上的力量。这种与文学为伴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论社会氛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对文学的热爱痴心不改。

每当我感觉孤独、苦闷、困惑的时候,只要我捧起一本书来读,一切的苦恼都会烟消云散。后来,我读到一位俄国作家,大概是乌斯宾斯基吧,他说:“文学是属于弱者的。”看到这句话,我立刻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我当时只是一个少年,除了读书以外,我还有什么力量来对付种种不公正呢?我就这样不知疲倦地读着。可以说,文学是我最亲密的伴侣,是我终身都不会放弃的东西。

正是因为读了不少书,心里就崇敬那些有思想的人,崇敬那些时刻关注着祖国命运和人民大众生活状况的人。虽然当时我还很年轻,比起真正有头脑的人士来我还很幼稚,但是我毕竟长着自己的大脑,是有个性的人。

50年代末的播音员,在工作方式上,与目前的节目主持人,有本质的不同,那时候的播音员只念新闻编辑们剪贴好的新华社新闻稿,全国范围内,上下左右一致。可以说与“文学”的距离极其遥远。

读者朋友,如果你是我,你每时每刻都要说别人让你说的话,而不可能说你自己想要说的话,你的感受会是如何呢?

我从前的一个学生现在是我的好友的G教授,对我讲过这样的经历:“十年浩劫”期间,她正在某广播电台当播音员,她是一个既善良又正直的人,她看着手里拿着的写满了谎话的稿子,就问她的播音搭档说:“这上头写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那位男播音员回答说:“假话。”她问:“那么咱们播还是不播?”答曰:“咱们还得播。不播怎么得了?”她后来对我说:“天天对着扩音器向广大听众说谎话,心里痛苦极了。尤其是,你自己知道这是谎话,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这种滋味真是太难受了。”

我庆幸自己在“十年浩劫”开始前就离开了这样敏感的地方。否则,我不知道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还有,当我刚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大学校园进入播音组之后,我的顶头上司是个好人,她也是一位中年女士,又善良又正直,我至今仍很怀念她。但是因为她读书不多,不能理解我的阅读量,她认为几张报纸(当时全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张报纸)就够我学习一个上午的了,假如我觉得无事可做很无聊,偷偷地溜出办公室,跑到图书馆里去看书,有人向她打小报告,说我擅离岗位,她就会很温和地提醒我,让我明白,只要是上班时间,不管有事没事,都必须永远待在办公室里,哪儿都不能去,包括图书馆和资料室。只可以看报,认真地学习报纸。可我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几张报纸半个小时就消化完了,之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与我属于同代人的同事里面,大部分是来自北京几所中学的高中学生,少数几位是从军队文工团里转业的,我很想在办公室里跟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我所关心的话题,但是苦于没有能够沟通的对象。读者朋友,假如你是我,你的感受又会如何呢?

一个小计谋,得以脱身

此前,我一直“服从”着领导们的安排,比如,我高中毕业时,当时的《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几乎天天都在刊登和播送祖国迫切需要师资的消息。我就读了六年的中学时代的母校师大女附中,是全国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我班共有四十个学生,其中十五位考上了清华大学。可是校方不让我和另外的几位同学参加高考,而是决定保送我们几个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读书,因为根据历年的政策,女附中每年必须向北京师范大学输送几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我服从了,放弃了自己本来志愿中的大学,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对此,我也一点儿都不后悔。当时我们的系里,聚集着多位一流学者,他们教给了我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敬业精神。文学塑造了我的个性,使我对善与恶格外敏感。可是现在,我面临着的,却是可能终生远离文学。而让我放弃文学,实在是极其痛苦而办不到的事。

于是我决定向有关领导提出请求。然而当我开始提出想要离开播音组的时候,几位都表示不予考虑。可是我的决心已经下定,非走不可。因为这关系着我的一生如何度过。我只想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教教书,有点儿自由时间,看书写作。当然,后来我才知道,大学里也是并不安静的,不过这是后话。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得想点办法,让领导们同意我走。

同类推荐
  • T. S. 艾略特文集(全5卷)

    T. S. 艾略特文集(全5卷)

    托·斯·艾略特(pgsk.com)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194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文集》共五卷,囊括了艾略特作为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所撰写的所有最优秀和最有价值的作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资深艾略特研究专家陆建德教授承担本作品集的主编工作,挑选国内已出版的权威版本,并寻找国内最优秀的译者翻译未译作品,保证了权威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资深翻译家杨自伍先生承担本文集的审订工作,严格把关译本质量。在形式和内容上,本文集都较之过去的译介有更高的起点和角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集收录《荒原:艾略特文集·诗歌》《大教堂凶杀案:艾略特文集·戏剧》《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文集·论文》和《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一束光阴付苦茶

    一束光阴付苦茶

    本书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汪曾祺对那些人、事、物的记述。全书分为西南联大、谈古论今、鸟兽虫鱼、南北游踪四辑。文中写到了闻一多、金岳霖等西南联大的故交以及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往事;写到玉渊潭、钓鱼台等地的前世今生;写到草木虫鱼;写到各地游踪。汪曾祺的散文,圆融通透,绚烂至极归平淡。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饶有趣味,又回味无穷。
  • 我被封杀的抒情

    我被封杀的抒情

    大岛渚是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齐名的国际巨匠导演,日本新浪潮电影领军者,作品屡获戛纳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大奖。大岛渚用细腻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他银幕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无论是与妻子的爱情故事,还是与友人的前尘往事,在他笔下都深情款款,极富诗意。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唯心集

    唯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燕归来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燕归来

    本书为张恨水作品典藏之一,本书为张恨水作品典藏的一本,本书中作者民国十八年陕甘两省大灾荒时的惨况,刻画了保卫团和军队如何鱼肉百姓的行径,愤怒地控诉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民生疾苦,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校花的极品邪医

    校花的极品邪医

    一代邪医奉旨入俗世,医治财团千金小姐,却发现隐秘。只好勉为其难当学生,做个守本分的护花达人!苏晨:“治肾亏,不含糖,男儿当自强!”企鹅群:375676581
  • 七日里前世今生

    七日里前世今生

    若是重活你生命的最后七天,你会怎么做?王宇,重活最后七天,这七天里原本所有事都会再次发生,他要怎么应对?且看正文……
  • 神域之盗墓

    神域之盗墓

    “叮”系统提示获得道具兽牙项链。”叮“系统提示获得道具残破人骨。”叮”系统提示获得特殊道具尸油。“终于完成啊,哈哈”半夜三更的乱葬岗突然响起的声音带来阴风阵阵显得诡异。
  • 平凡修行录

    平凡修行录

    一个平凡少年,披荆斩棘,逆天而修,与命相抗的故事。。。。。。才怪!一切都是假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殊珞翎

    殊珞翎

    本文女强,玄幻,异世界,宠文,坚决不虐女主。殊珞翎,作为一个不知道诞生了多久的灵族,别人都是专心致志的修炼搞事业,为什么她只能反反复复穿梭,附身于各个世界的身体中,而且还因为太强活不久???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身体,再也不要穿梭世界了!!!老妈:“宝贝闺女儿你可千万擦亮眼睛,别被男人骗了!”殊珞翎:“我可以把男人骗回来。”弟弟:“想追我姐,先过我这关!”殊珞翎:“我······没这方面兴趣。”大哥:“你似乎最近没用我打给你的钱?”殊珞翎:“我的卡太多了,可能用忘了······”其他人物就先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