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500000024

第24章 艺术本质论(2)

当然,由于艺术种类之不同,上述活动要素也并非就完全与所有门类艺术都严丝合缝,譬如音乐,随着艺术生产的社会分工,作曲与演奏逐渐分离,在作者之外,又多了一个表演者。尽管表演可以视为一种二度创作,但由于这两门活动各自有各自所要依从的法则和规律,且存在着先后发生的依存关系,因此,在从具体门类艺术出发探讨其活动要素时,需视当时情况而定。

另外,当今的艺术活动,虽说不是全部,但可以说很多已经变成了一种传媒活动。因此,在传播学视野中来看待艺术活动之要素时,我们又必须要考虑到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是运用传播媒体尤其是大众传媒以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式对艺术进行传播的单位。对传播者要素的重视乃是由传播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一种必然趋势,一是传媒自身的技术特点形成了新的传媒依赖性艺术,比如电影、电视、计算机艺术等;二是现代传媒在艺术商业化运作中的中心地位,已经使得上述其他艺术活动要素不得不以传播者为核心来展开自己的活动。

因此,在整个艺术活动要素中,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乃是最基本的要素,而传播者的加入,则更加凸显了现代艺术活动的一种特征,即以传播为运转核心。

在上述艺术活动图式中可见,整个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等主体都是在世界这个现实环境中展开活动,创作者创作出原创作品,我们称为作品一;之后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将之转化为能够被传播出去的新作品,我们称之为作品二;作品二在到达欣赏者那里后,又被欣赏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再次转化为自己心中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作品三。

在这之中,作品一、二、三之间既有联系,即都生根于创作者的原始作品;但又相互之间有所区别,即因为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这三个主体所生活的世界不同、经历不同、体验不同等等造成了三者之间对作品的编码、解码上的不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作品一和作品二都是一种物化的作品,是可被感知的存在。而作品三则不然,它一般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内心体验,属于并不外露的内心意象。

关于上述艺术活动的各个要素,我们将在下文中分章论述,这里就此省略。

在上述艺术活动各要素中,围绕着世界和作者之轻重判别,形成了再现和表现之观点不同,不同的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美国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即作品、艺术家、宇宙和观众。其模式以作品为中心,分别倾向于宇宙、艺术家或者观众,并由此相对应形成模仿论、表现论和实用论,而如果只是孤立地考察作品则为客观论。

美国学者刘若愚在艾布拉姆斯的基础上,重新将这几种要素进行排列,形成了一种环状的艺术系统。

在刘若愚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叶维廉又将之扩展为一个更为庞大的理论架构。

按照叶维廉的说法,一部作品诞生的前后,有五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即作者、世界、作品、读者、包括文化历史因素在内的语言。由此,西方文艺理论便有六个不同的导向:观感运思程式理论、由心象到艺术呈现的理论、传达与接受系统的理论、读者对象的理论、作品自主的理论以及文化历史环境决定的理论。

笔者受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之说的启发,也尝试提出了自己的艺术本质观。艺术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主体内心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与主体内心并非割裂对立之物,因为,事实上社会生活必是充满了主体情感化、实践化、外在化的社会生活;主体内心也必是自然万物、社会风情之投射、浸染、影响后的内在之思。从此立论来看,艺术中再现和表现的关系,也就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哪种倾向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而已。

在上图中,世界一为客观存在的世界,世界二为主观认识的世界,世界三为艺术本体的世界。艺术作品世界并不直接反映世界一,即不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反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人的主观世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无共同感觉体现在对作品三即艺术作品世界有无共鸣上。

第三节艺术的特征

正是由于艺术之本质离不开外在客观世界的影响,同时又离不开内在主观世界的创作,所以,艺术也必然具备了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情感性等特征。

一、形象性

艺术的首要特征就是形象性,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情思都要通过一种可感知的符号体系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只不过,同一种情思、同一种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符号、不同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而已。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必要性,即艺术必须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世界或者表达内心,否则艺术存在和艺术交流便无所依靠。像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即表现,忽略了艺术传达之作用,在实际的审美交流中并不行得通。其次是多元性,艺术形象的创造由于门类艺术之不同,所采用的传达介质不同,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形象,得用不同的感官来接触感受。绘画、音乐、文学这三种门类艺术的感受方式就互不相同。

1.艺术形象是主观客观的统一

这个特点即是说艺术形象作为具体感性的符号序列是客观显现的,同时艺术符号必然蕴含着主体情感的介入。鲁迅说:“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也说:“风格即人。”我国古代文论中也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的说法,可见,艺术作品虽然有其客观存在性,但这客观之中必然不断流露出主体的痕迹。

2.艺术形象是内容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本身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我们直观艺术时首先获得的就是纯粹的形式感受。听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仇恨的火焰》,夜后的花腔女高音唱段极其华丽自由、流畅动听,直如白居易形容琵琶女弹奏时所说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看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那柔和的色彩、温暖的光线,一种久远的田园意境又在眼前。

在感受形式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内容。这个最为明显的代表性艺术便是书法,作为一种纯粹的有意味的形式,书法当算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结合体。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体精美,布局甚善,似天生丽质翩翩起舞,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如是评论:“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也称赞道:“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兰亭序》的章法,其舞姿之美是无与伦比的。在这书法展示形式美的同时,书法作为文字所表征之语意也透露出来:“永和九年鹅池,岁在癸丑……”其中所感慨的山水之美、宇宙之玄、人生真谛也都溢于言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形式与内容恰恰是一种共生关系。形式上必须笔法精严,才能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内容上必须情深意厚,才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两者缺一不可。

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二、主体性

由于艺术活动始终离不开具体的个人,因此艺术活动也必然总是打上人的印记。主体性就是指艺术活动总是富含了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因此必然具备人的特性。

1.创作的主体性

由于创作者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区别,造成了他们对题材选择和形式运用上有各自的特色。比如说,李白多浪漫,杜甫多现实。

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说“风格即人”,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也说“其文如其为人”,可见人对作品之影响。

由于创作主体自身的经历、知识结构、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作者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样是画马,韩干的《照夜白图》表现得硕大丰满,赵孟的《秋郊饮马图》则表现得健美活泼,而徐悲鸿的《八骏图》则显得潇洒骏逸。

对于创作的主体性还可做一番深入理解。创作者自身固有的创作模式、创作思路或者创作符号,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长久下来,欣赏者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看到某种风格相似的作品,会联想到其作者。比如鲁迅,据统计他曾用过150多个笔名,无论是叫黄棘、鲁迅还是巴人,其作品内在的深刻犀利、直刺灵魂、嬉笑怒骂等始终是其主流风格。

2.作品的主体性

从审美主客体关系角度来看,因为创作者主体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不同,其对作品客体的投射就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作品的独一无二性。

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朱自清和俞平伯手里就各有不同,前者朴实敦厚、清新委婉;后者细腻感人、情景交融。同样是描写河水溪流,西方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就侧重和声美感,表现出了大河之波澜壮阔的气势,而中国古曲《流水》则是侧重线条美感,五声音阶的泛音演奏极力体现出了一种空灵之美。同样是抒发悲怆之感情,贝多芬的《悲怆》悲而奋进,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则悲而深沉。同样是描写月光之夜景,贝多芬的《月光》轻盈抒情,德彪西的《月光》则朦胧诗意。

由上可见,作品之诞生乃是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非那时、非那地、非那人不能创作那物。名字可以一样,但其风格、精神、意蕴却必有其独特内涵。以上是为作品之主体性。

3.欣赏的主体性

创作有主体性,欣赏也有主体性。欣赏作为审美活动,凝聚了欣赏者的主观创造,可谓是一种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也受到了欣赏者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影响,因此,欣赏活动也因主体不同而显得各有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明确提出“诗无达诂”,标举审美鉴赏的主体差异性。刘勰也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知多偏好,人莫圆该”,说的就是文章纷繁多杂,文采各有所异,每个人的审美又多各有偏好,不可能周全兼备。鲁迅在谈《红楼梦》时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西方理论界也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赫尔岑看哈姆雷特时泪流满面,但托尔斯泰却无动于衷。可见,即使是经典的作品,在不同的大文学家那里也未必就都能获得共鸣。

上文说的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在看同一个作品时的不同感受。还有一种情况,即“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在艺术欣赏中,不只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主体对同一个作品也会因为欣赏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审美主体随着自己心境的变化、经历的变迁,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也会随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点,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表现得很是明确。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该词分片奇巧,不同于上下阙分成两部分的传统做法,而是贯通合一,在最后一句形成转折,这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之布局类似。作者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做的同一件事情——听雨,虽然这种审美活动是一样的,但少年不识愁滋味,听雨琴瑟更相合;壮年却有离别苦,听雨只觉人自凄;老年万事东流水,听雨方显心境高。因此,由于个人当时际遇之不同,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4.传播的主体性

除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外,传播者在对原创作品进行传播的时候,必然也要涉及解码和再编码的问题,比如按曲谱演奏成音乐,歌曲拍摄成音乐电视录像片,这些都会出现传播者自身对原创作品有自己的理解,然后进行融合了自己解读的二度创作,最后生成了新意义的作品,并传播给受众。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俞丽拿、盛中国、吕思清、薛伟等著名演奏家都演奏过,但是处理手法明显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同。笔者倒是更倾向于俞丽拿的细腻委婉的风格,将祝英台外之羞涩、内之坚决的形象表现得很是动人,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再看同样是对一台古典音乐会的电视转播,有的编导就比较喜欢用固定镜头结合重音切换,有的编导就青睐运动镜头结合叠化的技巧,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编导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传播技巧的不同理念。

三、审美性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倒不在其是否反映现实或表现内心,因为除了艺术之外,历史、新闻等领域也能有此功能;而应在于艺术以一种何样的方式来反映世界和表现内心。笔者以为,从美学之外文名的原始意义“感性学”来看,艺术可算是一种修辞技巧的感性符号组合,无论是对物的再现还是对心的表现,它都侧重艺术感性符号以一种修辞规则的排列来产生一种无功利的艺术快感。这就是艺术之为艺术的重要基石,即艺术的审美特性。

人化青山——审美的主观判断性

我们常说自然美,这并非一种物理判断,而只是一种心理判断。“山是青的”和“山是美的”这两个命题就分属上述两种不同的判断。“山是青的”,这是客观存在,没有人类当时的存在境域去观照这座山,它也是青的;但“山是美的”这个判断则不同,若无人之介入,此命题则无法发生。

因之,泰山胜于雄大、华山胜于险峻,但没有人的审美心理融合在前,此般名山大川终不过是物理存在的事实而已。这些客观自在之物,终年便是此般模样,无甚美与不美之分,恰是由于人的心思,化大山万千气象于胸,方能使得青山终具人性,终具生命力。此时的青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青山,它是被人化了的青山,被情感化了的青山,它是青山的形体,却有人的灵魂。如此,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情趣之文;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如石涛所说的那般“代山川而立言”。

同类推荐
  • 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中文学科通用教材:新编外国文学教程》的特色:简明实用、便于教学、贴近前沿、注重实践。《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中文学科通用教材:新编外国文学教程》编写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凸显问题意识与探索意识;在史料甄别、使用和阐述过程中,力求体现撰写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以论带史,以观点统帅材料,力戒机械地罗列史料。
  •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在当今信息时代,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不能算是真正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因为我们时时都有可能与“心理学”不期而遇,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一本导论性质的书籍,本书清晰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渗透了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帮助读者建构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本书写作明白流畅、通俗易懂,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带领读者步入心理学的世界,开始令人向往的心理学之旅。
  •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贾平凹经典

    贾平凹经典

    书稿精选著名作家、散文大师贾平凹散文代表作23篇,按照“生活与记事”“人物与精神”“风物与民俗”三个门类予以分类,从日常生活、今古奇人、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呈现贾平凹创作的丰满和深度,更是给读者进行类似话题与题材的阅读写作示范。书稿由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舒成老师导读,充分结合学生情感诉求和阅读特色,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 写作与语言教程

    写作与语言教程

    本书是适应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编写的新型教材。着力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其特点是用1+1的形式结构教材的纲目,上编“写作技能”,下编“语言修养”,每编各有一个以实用为根本的知识系统,将语言运用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了写作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适用对象为高校传媒类和艺术类各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写作、语言表达艺术爱好者。
热门推荐
  • 中国时代·卷二

    中国时代·卷二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本书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了解他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引发多层面更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这本美国人撰写的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对我们认识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有着积极意义!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师永刚,曾从军十五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二十多本。另有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研究《读者》杂志的《解密读者》、研究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兔子先生》与美国《时代》周刊的传记《中国时代》等。
  • 娘子种田系统又坑了

    娘子种田系统又坑了

    如意很颓废,她穿越了,成为农家小村姑,上有恶奶,下有俩妹妹,日子过得艰难,偏偏恶奶还要把她卖给大户人家做冲喜新娘,她觉得人生很黑暗。幸好有个神秘系统,如意觉得自己要翻身了,结果连系统也是个坑,第一个任务就要她嫁给那个病秧子少爷!唉,嫁吧,总要嫁的,嫁谁不是嫁,日子舒坦就是。本想嫁过美美当个贵妇人,可谁能告诉她,才嫁过去几日,这傅家就倒闭了是几个意思?好吧,女人还是要自强,这个家得靠她来拯救!
  • 盛世遗珍

    盛世遗珍

    本书内容包括,源远流长:唐代以前的金银器;盛况空前:金银器在唐代的使用;轰动一时:唐代金银器的几次重大考古发现等九部分。
  • 狼剩饭

    狼剩饭

    狼剩饭的儿子是在狼剩饭撵那只该死的兔子时遭狼咬的。那只兔子发觉有人正在悄悄向它逼进,竖起了两只尖尖的耳朵,接着又蹲在地上,高高地竖起了身子警觉地注视来人,随时准备逃跑。就在这个时候,他举起了猎枪,瞄准了兔子的前胛子扣动了扳机,“轰”地一声,炮台和枪筒里喷出的硝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赶忙偏了一下头,只见兔子的周围扬起一片尘土,而兔子正跛着一只腿冲出烟尘逃跑。
  • 学园都市的替身使者

    学园都市的替身使者

    跟好友共用的书友群:274466614(请善待作者,作者是会被崔更逼疯的心灵很脆弱的孩子,就理性崔更←←..)浴火重生(实际意义)的休,在不幸被坐上了和某交通工具杀手同一班的飞机以后,不得已走上了打败DIO的道路。没想到在最后的最后,该死的男234号一个没死,自己却领了便当。可能这不幸的人生连冥冥之中存在的上帝都看不过去了。再次睁开眼睛的休,发现自己倒了一个科学超越了外界至少三十年的都市中。至少这次,在这个世界上,我肯定不是最倒霉的那个了吧!休这样想着,然后发现自己少了不该少的东西,又多了不该多的东西。
  • 晚安席先生

    晚安席先生

    “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不过就不过,离就离,谁不离谁就是狗熊!” “好,走,去离婚!”她愤怒,咬牙切齿。 “嗯。” 他嗓音低沉,魅惑,“离婚后,房子给你,车给你,儿子给你……我也归你。”赖上他了,她一辈子都别想逃!他是京城权贵,商界巨擘,洛城堂堂第一帝少,倨傲,权势滔天,手腕铁血暴戾,他禁欲,不近女色,冷酷绝情,却唯独宠她,爱她,一往情深,情深不负。
  • 风从哪里来

    风从哪里来

    张征帆坐在窗前晒太阳时,小刘打来电话,问他做不做,价钱经过双方商量最后压到了十万。征帆把头一抬就看见了老黄的身影,映在眼前的落地玻璃窗上,像梦里的影子,飘忽而轻薄,但还是可以看得出他的背都有些佝偻了,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露出的大半个光溜额头,像光光的岩石,几缕特意蓄长的头发不屈地扭身缠绕其上。四十五岁的老黄真的老了。做,怎么不做。征帆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钉子凿在木板上。这个李泥鳅,竟然跟我说黄总以前给的价钱是每年二十万的回扣。小刘在那边愤愤不平,还真当我们是傻子,要不是张总你是内部知情人,我们还差点真给他讹了。
  • 古鼎

    古鼎

    重器古鼎在河南安阳悄然出土,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各路人马蜂拥而至,可出土的古鼎却踪影难觅。正当各方势力绞尽脑汁之际,巨鼎又不费吹灰之力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是谁在背后玩障眼术?巨宝又将花落谁家?
  • 嗜血女王,佣兵大小姐

    嗜血女王,佣兵大小姐

    她,佣兵之王——魅影修罗。冷漠无情,杀人如麻,狠辣果断。爱人背叛致死。一朝穿越成为凤家废物大小姐——凤雪舞。废物?笑话,当她华丽归来时,震惊整个幻月大陆。她就是全能女王。她的规则:辱我,千百倍还之。逆我者烛影风残,顺我者百寿年安,仇我者情断义绝,恩我者三辈鼎盛。汝不容吾,吾便力斩之!倘若苍天不容我,我便力斩苍天!谁与之并肩傲视苍穹,携手度三生!(本书首发于创世中文网,更新不稳定。)
  • 绘宋

    绘宋

    江山如画,画如江山!这大宋锦绣河山,怎能让帝国铁骑践踏蹂躏?穿越北宋末年,王希孟本来只是想静静地写几笔字画几幅画,做一个闲适有钱花不完的小市民,享受丰富的北宋市民生活。可是,现实不允许啊!斗六贼,与狼共舞;讨贼逆,降水浒好汉;兵发西夏,驱逐辽国,对战凶蛮的金国,王希孟是否能力挽狂澜,改变靖康之耻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