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500000098

第98章 后殖民主义(2)

于是,文化既成了分裂的力量,又成了统一的力量。这种文化的力量表现为哲学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关系和民族风俗等生活观念的重大差异,也表现为文化的共性和文化的差异性影响着不同国家的利益,影响着他们之间的抵抗和联合的某种抉择。换言之,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不再因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和其他模式的不同而相区别,而是因文明的不同而相区别。国际议题中的关键性争论问题,包含在文明之间的差异已然表明,权力正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种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了多极和多文明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明”?文明的含义是什么?在亨廷顿看来,对文明的看法历来就存在着多种分歧,有不同的文明观念。一种文明就是一个文化实体,不同的民族意味着存在着不同的文明,每一个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文明化或走向现代化。文明和文化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是人类最高的文化归类,是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持久而不断地变化,它是动态衍生的,兴起又衰落、合并又分裂,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汰变,并改变自己的性格,保存自己的精华。

文明不是政治实体而是文化实体,它们并不维持秩序、进行战争、谈判条约等,但是,文化文明的差异可能会使世界的差异变得更大,不同的文明因其历史、语言、宗教、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截然不同,使得他们对于生命、国家、权力、自由、平等的认识也不断发生重大分歧,这种分歧使政治思想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变得触目惊心。正是这些文明的差异造成了文明的冲突,形成了多少世纪以来漫长而残酷的文化观念碰撞。

文明的冲突不仅在历史上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而且还将决定后冷战时期以后的整个世界的走向。世界政治全球化与地区化,增加了文明冲突的可能性,随着现代传媒和通讯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可以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联系,使相互之间的实际距离变小,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是由于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传统难以弥合的鸿沟,其心理距离反而加大了,文化分歧和敌对情绪与日俱增,于是宗教起而填补这种精神饥渴的空白,出现了原教旨主义猖獗的当代局面。

可以说,文化的认同性日益取代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性,于是,文化的共同特征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而随着文明意识的增强,非同种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裂痕日益明显,出现的摩擦也日益增多。

在西方中心权力话语逐渐滑坡的情况下,其他“非西方”民族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民族文化价值的重新确立,其挑战情绪正在不断滋长。而其文化精英也渐次褪掉西化色彩,打上了更多本土化烙印。所以,文明的重大差异造成了现代冲突的前提,甚至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全球冲突的形式。

在此意义上,语言和宗教是权力转移的文化表征。尽管“英语”已成为世界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共通语,但这种通用语言只是处理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方式,而非消灭了差异本身。英语不但没有使其他民族去掉自己的文化,且因为有这种通用语,而使其保存了自己的文化的完整性。使用英语进行知识交流,恰好有助于维持民族相互分离的有限文化认同。而且“语言与权力”紧密相关,在中世纪是拉丁语热,现代是英语热,亨廷顿认为今后或许汉语也会“热”起来。同样,宗教在20世纪末也出现了全球性复兴,尤其是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西方宗教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中心,而只是多元信仰中的一元而已。如今,文明已经替代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三个世界、冷战模式和历史终结模式,成为讨论判断一切国家纷争的新思维。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亨廷顿那里,用“文明”作为核心范式取代了其他的分析世界格局的政治术语以后,他怎样看待西方与东方?怎样看待世界多种文明间的互动关系?怎样看待后殖民主义文化中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而这些看法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二、西方与非西方对立的世界图景

当东方主义者强调东西方文明的时候,亨廷顿并没有将东西方文化简单地对立,而是用西方与非西方作为观察问题的基点,将非西方作为西方的一种对立面(the West against the Rest)。在他看来,分析当前国际的诸多重要现象时,用过去的“民族国家”来解释当今世界事物的方法已经过时,所以,他设想一种新的“地缘政治制图学”来为其规划一张新的世界地图。他也称其为冷战后的新“范式”(paradigm),因为这种新范式和化约的地图,对于当代人的思想和行动来说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运用它来指导各国的国家政治行为。

一般而言,当代世界图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范式。

“一个世界的范式”,即弗兰西斯·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the end of history)的命题。福山认为,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归于消失,人类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已然结束,全球冲突已经终结。亨廷顿不同意福山的“历史终结”而只存在一个世界(西方世界)的看法,认为这不仅忽视了世界发展中人的非理性因素问题,而且是一种对当代世界复杂现象的误读。

“两个世界的范式”,总是把世界分成我们和他们、集团中的和集团外的、我们的文明和那些野蛮人,甚至是根据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中心和外围来进行分类,把世界分成两相对立的文化霸权模式。这种东西方的二分法,事实上是由西方制造出的一种权力神话,而这些神话带有东方主义的缺陷。亨廷顿代替“东方”与“西方”对立的是“西方对抗非西方”的提法。

“三个世界的范式”,即第一世界是占有霸权地位的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是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当然还有一些新的提法,如美国的世界政治理论学者罗森诺提出了“两个世界”和“后国际政治”的概念,他消解了强调世界政治中那种“国家”概念,认为过去用“国家”来进行国际关系分析,注重“国家”所具有的主权和国家所确定的边界及人口的主要行为体,通过国家之间的互动,构成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利用“文化”活动(而非国家活动)达到扩大影响和保护主权的目的,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行为模式。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的一百八十多个国家中,文化的一元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多元民族国家和世界性的移民浪潮,使得文化的多极成分越来越重。所以,有些学者就以新的跨国组织形式,以文化和经济力量高度集中的世界大城市和地区为新的分析框架,强调除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继续拥有其功能以外,一个新的力量即由跨国组织、非政府组织、非国家机构等行为体构成的多中心国家已经崛起。从这一角度看,罗森诺提出的所谓“全球化”的概念,使得一部分人更将目光放到了文化差异、民族冲突和国家矛盾三者的交错问题上。

“国家论范式”,强调民族国家(nation-state)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可与同文明国家对抗,也可与不同文明的国家结盟。国家与文明并不必然对立,国家集团事实上是由文化、宗教、历史、语言、制度等凝聚起来的,文明也是由一个或多个国家组成的。这里的国家与文明的关系相当复杂。

“软权力”(soft power)理论范式,约瑟夫·奈提出并强调,文化扩张和文化权力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上的主权斗争的新领域,相对于国家、民族、边界、领土等“硬权力”,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等“软权力”问题,恰好是今天把文明和文化引入国际关系中的新举措,并可能出现为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争夺“文化霸权”的新战略。因为现存的所有文明集团都在为竞相争夺经济权力、国际组织的控制权力,并为推行自己的文化政治和宗教价值观,扩大自己的文化权力和影响而努力。

正是在这个基点上,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范式,以取代过去的两极霸权模式、三个世界模式以及富国穷国模式的对立,而构成当代西方与非西方的文化对峙冲突的新格局。当然,细加分析,其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仍然存在。

“西方与非西方”的范式或模式,使亨廷顿没有将全世界的文化化约为一个、两个或散漫地看成一百八十多个,而是将其集中划分为“八大文明”,认为可通过这种化约形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框架来把握世界。这八个文明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非洲文明。人们在世界的文明划分问题上已然达成某种共识,即人类历史至少曾经出现过12个主要文明,但其中已有7个文明不复存在,这七个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

所谓“西方”文明包括欧陆和北美,加上其他一些欧洲裔居住的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方”一词现在被普遍用来指称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那一部分,所以,亨廷顿认为西方是唯一一个根据罗盘方向而非根据一个特殊民族、宗教或地理区域的名称来确认的文明。当然,在亨廷顿那里,与西方相对的并不是“东方”,用东方和西方来识别地理上的区域是种族中心化的,因为问题在于,相对于什么而言来谈东方和西方,这完全取决于站在什么位置。因而,他划掉了“东方”以后,就将西方以外的所有文明统称为“非西方”。

20世纪的“西方”处于权力的巅峰状态,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具有无可抗衡的力量,然而,进入90年代后新情况出现了,即西方的扩张正走向终结,对西方的反抗开始广泛出现,西方的力量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出现了下降、中断甚至逆转的趋势,国际体系不再是以西方为绝对核心的霸权地位,西方在90年代成为“有限的西方”。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亨廷顿认识到,未来世界的轴心将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不是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而是文化和价值观点方面。

随着“非西方”国家经济的崛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宗教势力的抬头,他们面对西方的霸权抱有几种不同态度。第一种是闭关锁国式的自我孤立,坚决拒斥西方的渗透,甚至对西方提出明确的挑战;第二种是拥抱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接受其制度和文明观念,渴望通过现代化及西化链条加入富国俱乐部;第三种是设法与西方保持平衡,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与其他非西方国家合作共同对付西方,保持其固有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制度观念,强调其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而非西方化。这一切无疑为西方文明的优势化敲响了警钟,因为,今天的西方与非西方除了在争夺经济、军事与政治的权力斗争方面构成冲突以外,在文化价值以及人权等方面也已形成了相当大的冲突。甚至可以说,人权、自由这些西方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非西方中却变得最不重要。

西方曾想通过文化整合使全世界都逐渐西化,变成西方文化制度的全球翻版,在20世纪末期遭到了全面抵制。事实上,众多的非西方国家因其在文化上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特色,以及内在的摩擦和冲突,使他们力图发展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以此同西方展开竞赛,并建立自己的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些国家在现代化浪潮中,在信息的高速发展中,从西方先进国家获得了一些新技术、新知识、新能源和新武器,整个综合国力不断地接近西方,而其价值观念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价值和利益观念,与西方存在着根本区别。这造成了政治经济综合国力上升,而文明差异加大的冲突潜在的威胁性。

对此,亨廷顿以一个学者和谋士的双重身份,指出了使西方面临“挑战”的挑战对象。

首先,是伊斯兰文明的挑战。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文明之间绵延了几个世纪的军事冲突,在20世纪不仅没有减弱,而且越来越激烈,并在“海湾战争”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其次,是儒家文明的挑战。亨廷顿认为,儒家文明主要是大中华文化圈,冷战后若干儒家文明圈中的国家如朝鲜、越南等也包括其中,中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对其他华人社会尤具向心力。中国正在发挥重大的作用,在世界事件中的立场和方式显得充满活力,其他几个华人实体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也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亨廷顿强调,大中华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文化和经济的现实,并开始变成一个政治的现实,如“亚洲四小龙”有三小龙属于华人社会。东亚的经济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以华人为主导。这样,冷战后儒家文明圈内的国家已经在积极扩充自己的力量,并使儒家文化成为这一地区的共同文化资源和文明的向心力。

同类推荐
  • 大学体育与健康

    大学体育与健康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需求,融合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科学性与实施性为一体。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体育理论基本知识,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下篇为实践篇,着重介绍了田径、三大球(篮、排、足)、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户外体育运动与新兴体育运动——合球运动。
  •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借助于简练而细腻的文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的艺术形象。他们或人或仙、或鬼或狐,或感情缠绵、行为谨慎,或天真爽朗、自然率性,或勇敢无畏、富于智谋……这些形象无不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读来令人神往。本书在选辑过程中,着力挑选出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官场黑暗、抨击科举腐败的愤世之作,也有阐释人伦事理、颇具教育意义的寓意故事,更有讴歌美好人格、纯洁爱情的佳美篇章。在这些变幻莫测、神异迷人的幻境之中,以往遭嫌恶的鬼灵精怪,竟绽放出熠熠的光彩,而他们幻妙离奇的故事,更是让人在感叹之余,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 教你学弦鸣乐器

    教你学弦鸣乐器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有一定关联,是我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我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因为音乐与我们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我们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影响作用。
  •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宋词(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一个甜蜜少女的令人着迷的成长故事,田园诗一般的文字歌颂着生命的美好,天真、勇敢、善良触动着千万家长与孩子的心。
热门推荐
  • 入纵

    入纵

    在山林中定居,在荒野中安心。段祈择和李诠清相遇,相知,相守,相离,相爱。她们之间隔着的,只是一道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少强宠:千金影后,求翻牌

    帝少强宠:千金影后,求翻牌

    众叛亲离步步为营,送他至世间高位;傲骨弃尊血染铠甲,为他展一朝太平。待她的,是难产之时,他与姐姐的洞房花烛夜,欢鼓声声,遮不住一尸两命的哀痛。起誓:来世宁负天下不屈心再次睁眼身居异世,莫名其妙就成了个戏子,一个低贱职业,不,好像地位还凑合,上辈子为渣渣奋斗了一生,搞不懂肿么还要奋斗?一个个进我的后宫?心很累好不好!不过,这车祸现场是神马情况,还有这小豆丁,怎么缠自己,表示不要老牛吃嫩草某男:不嫩,我来某女气: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头老黄牛某男傲娇一躺:行,你尽兴某女呆:怎么忘了就剩他一个了“粑粑,妈咪说要重振后宫”顾潇廷:“一天不教育都不行”此后三天大门难出二门难迈
  • 我任性

    我任性

    一个比较胆大妄为的人虽然是女孩纸但是貌似比男的还猛就像个假小子
  • 当朝太监

    当朝太监

    腐朽皇朝在顷刻之间崩溃,各路诸侯群雄并起,争夺这片广袤的大陆,誓要做这片土地的主宰,然而赢家只会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其他人最终难免落得身死道消的下场。最后的赢家开创了新的皇朝,而我们的主角因为战乱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而带着目的进入皇宫,当了一名太监。
  •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一朵花在你心里

    有一朵花在你心里

    与其说各种生离死别,百转千回的缠缠绵绵。还不如笑着说:你好,我忘记你是谁了。
  • 我,超无敌

    我,超无敌

    龙逆一直想不通,这诸天万界,怎么就没个能打的?各位天骄道子,绝世妖孽,求针对!
  • 仙山有路

    仙山有路

    这本书想写一个不怎么聪明,或者说是大智若愚的女子,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又简单单纯,坚持本我,重生后在修仙之路上蹒跚而行的故事。幸其际遇不错,最终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修仙生活。且在众多复杂多思的聪明人中搅得是乌烟瘴气,人仰马翻。众人无语感叹:比起坏蛋,有时笨蛋的杀伤力更大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