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100000049

第49章 附录(4)

29集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采取电视剧交叉叙事的结构方式,分别讲述了在上海、南京、南昌、长沙、中央苏区前线、中央苏区后方等广阔地域,在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众多故事,在叙事中塑造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之多,就电视剧的容量而言,应该算是人物形象塑造最多的一部电视剧。这些人物形象可以归纳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上海临时党中央机关的领导人。第1集到第6集,主要表现了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在上海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机关的主要人物是李立三、项英、任弼时、周恩来、向仲发、陈赓、何长工、周以农、林育南、瞿秋白。其中李立三的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第2集,周恩来到莫斯科开会之后,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他立即就提出盲动主义的主张,要毛泽东进攻南昌、九江,夺取武汉政权等等。他对毛泽东在政治上是不满意的,但是帮助找毛泽东的三个儿子却是尽心的。向仲发的性格也很鲜明,作为总书记,水平不高,却善于见风使舵,他积极支持李立三的路线,但是当他知道共产国际否定了立三路线之后,立马掉头批判立三路线,一点自我批评也没有,显得很不正派。不过,是他提议毛泽东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的。他怕艰苦,不愿到苏区去,最后当了叛徒。陈赓是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他几次救了周恩来,而且他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时,还提到了钱壮飞的成绩。

第9集到第23集,主要表现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的故事情节。新出现的人物有王明、博古、米夫、王稼祥、洛甫、顾作霖、邓发、顾顺章、钱壮飞、陈云、聂荣臻等。他们的人物造型都比较年轻,和历史上这些人的年龄相当,比较符合历史真实。在这些革命历史人物中间,周恩来是一贯地任劳任怨,为党的事业操劳,维持上海临时中央机关的正常运转。王明和博古都具有野心家的特征,妒贤嫉能,一上台就反对毛泽东。其中,博古是最令人讨厌的人物形象,专横跋扈,拉帮结派,对同志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李德却奉为神明,把王明路线的危害性发挥到极致。其他人员也是各有各的个性,如洛甫处世灵活、王稼祥为人厚道、项英办事古板、顾作霖幼稚偏激。在上海,当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主要依靠陈云、聂荣臻等紧急把上海所有顾顺章知道的人员都进行了紧急转移。电视剧基本上是按照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来表现犯了“左倾”错误的同志,《决议》指出:“应当指出:犯了这些错误的同志们的观点中,并不是一切都错了,他们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蒋战争等问题上的若干观点,同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仍然是一致的。”因此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是比较客观的。

第二部分,红军将领。这些人物有周恩来、朱德、林彪、彭德怀、罗荣桓、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罗瑞卿、朱云卿、郭化若、邓萍、滕代远、袁国平、黄克诚、黄公略、刘伯坚、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刘亚楼、王震等。在这些红军将领中间,虽然人人都有戏,但是重点塑造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邓萍等人。周恩来在红军的形象塑造是完美高大的,他谦虚谨慎非常尊重毛泽东,打起仗来经常问:“如果是毛泽东,他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明知道王明等人的决策有问题,但是组织却得服从,另一方面他想保护毛泽东、重用毛泽东。饰演周恩来的刘劲把他的忠贞、细致、忍让的性格诠释得非常充分。朱德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一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第2集,展现了他在瓢泼大雨的行军途中,当医生为贺子珍接生时,让战士们背靠背举着伞围成一圈,形成一道人墙的情节,形象化地表现了他对毛泽东的深情厚谊。他还对周恩来说:“我朱德轻易不佩服人的,但是我最佩服毛泽东。朱毛不能分开,一分开就打败仗。”由张秋歌饰演的彭德怀也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智勇双全,粗中有细,顾全大局。第4集,毛泽东问他:“你为什么主动提出把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合编成一个方面军?”他回答说:“我是个将,你是帅。我在以你为首的总前委领导下,为劳苦大众打天下。”具有很强的党性原则。他能从毛泽东写信从不用阿拉伯数字标日期的习惯,立即识破敌人送来的假信。他的参谋长邓萍,却有较强的“山头主义”观念,经常被彭德怀批评。电视剧对林彪的性格表现是“闷葫芦”,话不多,但是特别能打仗。第9集,第一次反围剿时,按计划他带红一军团进攻东固,但是在行军路途中,他听到龙岗方向传来枪声,立即判断敌人不在东固而在龙岗,于是带领部队奔赴龙岗,取得了消灭张辉赞的胜利。

第三部分,苏区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第1集到第17集,出现的干部有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古柏、罗明、曾山、李文林、何长工、熊寿棋、谢唯俊、徐特立、邓小平、毛泽覃、李坚贞、何叔衡、傅连暲等。第18集到第29集,从上海临时中央机关撤退到苏区的地方领导干部有***、陈云、毛泽民、杨尚昆等。这些人物中间,邓子恢、张鼎丞是闽西根据地的负责人,曾山是江西省委的。他们与毛泽东的关系都亲密无间。罗明是福建省委的,后来被博古扣上“罗明路线”的帽子加以批判,电视剧重点表现了“邓毛谢古四大罪人”,即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他们是支持毛泽东主张的地方干部。第14集,展现了邓小平来到江西瑞金,见到谢唯俊。谢唯俊要他留在瑞金,任命他为瑞金县委书记。第15集,毛泽东、朱德来到瑞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建议第一次中华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等领导考察瑞金后同意了。电视剧还表现了这些“罪人”们被发配到艰苦地方“劳动锻炼”时,毛泽东还宽慰他们,继续努力工作,这些情节都很感人。

第四部分,毛泽东的家属和普通红军战士。主要人物有贺子珍、贺怡、毛岸红,警卫排长姜有田,警卫员龙达、崩伢子。其中姜有田和崩伢子是虚构的人物。贺子珍的性格比较鲜明,她一听说彭德怀打下了长沙,就把女儿送给当地农民去领养,自己千里迢迢到长沙找毛泽东的三个儿子。她对毛泽东被错误批判非常不满,经常当着项英的面把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非常有个性。由张晶晶饰演的贺子珍是成功的。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她嫁给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第6集,毛泽东在吉安净安寺,见到贺怡后,贺子珍对贺怡说:“叫你大哥啊,还是姐夫啊?”毛泽东说:“爹亲叔大,娘亲姨大,那就看贺怡愿意当娘家人哪,还是愿意当婆家人哪。”非常风趣。姜有田接到命令要离开毛泽东,但他情愿脱下军装穿便衣也要当毛泽东的警卫。龙达确有其人,后来当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崩伢子是个虚构的人物,神弹弓手,颇具传奇性。说到红军战士,还要提一下被俘后,被红军宽大俘虏和官兵一致的新军队所感动,尤其对毛泽东多给他盘缠,要他回家奔丧而感激的吴人鉴,愿意留在红军,成为红军第一个电讯兵,他改名为王诤。

第五部分,普通农民。这些人物中大多数是虚构的人物。第1集,在危难中背着毛泽东脱离险境的农民叫陈流裕。第2集,毛泽东请一个老农给红军前委委员讲帮助红军作战的原因,毛泽东称他为“老伯”。第10集,毛泽东问一个老乡,问他为什么不备耕,他说田没有分死,不知今后能不能继续种。毛泽东及时写文章说,分给农民的田,归农民私有,别人不能侵犯。第20集,福建连城县为红军演戏的农民小乐队八干叔、独臂张、林九嬷。第29集,一个把八个儿子送去参加红军的老农民,临终前毛泽东去看望了他。此外,还有经毛泽东做思想工作,愿意分到土地自食其力,不与红色政权作对的土匪武装的头目钩吻草。

第六部分,国民党的要员和军队的大小将领。《红色摇篮》电视剧中对于红军的主要对手,国民党党部要员和军队的将领等人物,也着力加以塑造。他们是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贺元及、何健、刘和鼎、唐云山、陈立夫、鲁涤平、张辉赞、公秉蕃、谭道源、陈诚、杨永泰、上官云湘、马昆、冯·赛特克,还有被蒋介石派到苏区刺杀毛泽东的特务娄还北,后来举起反蒋义旗的19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其中,蒋介石是电视剧着力塑造的人物。在第一次“围剿”时,张辉赞在南昌请蒋吃猪头肉,这道菜取名“剃朱毛”。蒋介石答应张辉赞在南京为他亲自煮东坡肉,要为他祝捷。当蒋介石听说他胜利在望时,果真为他亲自煮东坡肉。宋美龄说他在江西赶到这儿时,肉也坏了。蒋介石说,他吃得上吃不上我不管,只要消息传出去,说我给他煮东坡肉就行了。充分表现了他的阴险伪善和奸诈权谋。另外,马昆这个驻防赣州的杂牌军旅长,彭德怀以为他没有战斗力,没想到他非常狡猾,用瞎子听出红军挖地道的方向,阻挡了红军的进攻,使红三军团陷于被动。

上述六部分人物,有名有姓加上无名无姓的人物将近上百个,构成了电视剧众多人物的风景线,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多重矛盾:红区和白区,红军和白军,上海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红军总前委干部和百姓,战争和建设,生产和生活,封锁和反封锁等等犬牙交错、错综复杂、立体复合矛盾、大拼搏大变化的大结构。《红色摇篮》的创作者们,能把这么庞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得如此顺当,如此有看点,难能可贵,这是他们善于艺术创新的结果,使电视剧具有强烈的审美震撼力。

对于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难度很大,困难多、标准高、要求严,方方面面的需要都要照顾到,否则难免有许多遗憾之处。从艺术上分析,我认为该剧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电视剧故事结构看,战争戏分量过重,苏区政权建设内容偏少。

我初步统计了一下,29集《红色摇篮》表现战争场面的集数共占了24集,只有5集没有战争场面。这5集是:第15集、第16集,表现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第24集、第25集、第26集表现毛泽东在受到博古等人的打击下,依然坚守政府主席的岗位,搞调研、抓生产、搞贸易,关心群众生活。由于电视剧故事结构里面战争场面的比例过重,观众会产生中央苏区存在的几年中天天在打仗的印象,进而产生中央苏区的政权是“马背上的共和国”的误解。实际上,毛泽东带领红军离开井冈山后,从1929年打破地方军阀组织的三省“会剿”,到1930年1月,红军攻下吉安,2月消灭了江西军阀鲁涤平的一个旅,闽西革命根据地就建立了起来。毛泽东规定的红军三大任务: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随之就开展起来。在根据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红军才有能力主动向外出击,包括后来表现的红军打赣州、打漳州,都是红军主动进攻的战例,目的是不断扩大红色根据地。蒋介石“中央军”组织的第一次反“围剿”于1930年12月开始,1931年1月结束;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于1931年4月,5月结束;第三次反“围剿”于1931年7月开始,8月结束;第四次反“围剿”于1932年11月开始,1933年2月结束;第五次反“围剿”于1933年10月开始,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虽然总体上是战争状态下,但是中央苏区从1931年8月到1933年10月,还是有近三年相对平稳的时间。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抓紧进行政权建设,而且建设得不错,像个国家,如果依然是“马背上的共和国”,王明、博古也不会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了。毛泽东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还应该指出,第三次‘左’倾路线统治时间特别长久,带给党和革命的损失特别重大,但是这个时期的党,因为有广大的干部、党员群众和广大的军民在一起,进行了积极的工作和英勇的斗争,因为在许多地区和许多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仍然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在战争中,在军事建设中,在战争动员中,在政权建设中,在白区工作中)。”政权建设涉及政府部门领导体系的建立,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的提高,应该有很大的开掘空间。但是电视剧对于政权建设的故事内容比较少,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第二,对于王明路线的危害,展现过于戏剧化。

王明路线是一个完整的错误体系。思想上教条主义,一切照搬苏联的经验;政治上不了解中国国情,提出“一省数省胜利”的主张,否定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组织上宗派主义,大批打击、处罚和撤换中央到地方所有同他们气味不同的有经验的老干部;军事上开头是冒险主义,后来又是逃跑主义。电视剧对于王明路线的展现不够系统,给人的感觉是,王明这些人主要是妒忌毛泽东的才干,才打击他,这是戏剧化的特征,尽管电视剧对王明、博古这些人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表演的戏份很足,但是没有对其“成为体系的错误路线”加以说明,也是遗憾之处。

同类推荐
  •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 美学与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学与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美学与历史》主要包括“康德与美学史”“新时期以来的美学与知识分子”“反传统主义与现代化”“三个中国两次转型”“社会结构与话语权之争”等,这些论题既有理论深度,更有对现实社会的沉思。对推动美学及其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美术历史与现状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历史与现状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本书选收他近三十年间美术历史与评论文章,其中有关20世纪中国画发展、西方绘画的引进、油画的本土化、画家的历史命运与历史评价等文章,具有突出的个性色彩,曾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将画家的艺术活动置于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观察,是作者思考的特点。对绘画作品不作纯理论分析,而是与艺术家社会生活和思想境界相联系;对当前艺术潮流与风格观念的评说,总是与中西文化艺术的整体历史相映照。这种个人情感和历史余晖的相互渗透,使他有关现代中国美术的思考有别于一般专业理论著述。
  • 科克托戏剧选

    科克托戏剧选

    本书收录的科克托的戏剧代表作包括《人声》《艾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俄耳甫斯》《双头鹰》《打字机》《在劫难逃》《克莱芙王妃》等。这些代表剧作包含科克托对爱情和死亡的剖析、对自由的追求,充分展现其非凡的才华、敏锐的观察和高度的自信,其中不可避免地打上的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思潮、回归古典主义等烙印,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20世纪法国风云际会的艺术风貌。科克托的剧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值得品读、鉴赏和收藏。
  •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

    作品系散文家、著名报人黄裳先生有关京剧的文章结集。作品综论“旧戏”得失,并以24出京剧为例,分析其渊源、结构、表演等。作品明白晓畅,活泼生动,随手写来,都成妙谛。作者黄裳,原名容鼎昌,满洲镶红旗。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
热门推荐
  • 高级商务礼仪指南

    高级商务礼仪指南

    这本《高级商务礼仪》专为高级商务人员量身定做,着重论述了商务活动中应遵循与注意的礼仪规范,具有很强的系统完整性和实用有效性。本书首先从日常社交礼仪入手,介绍了个人仪容仪表与仪态礼仪、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礼品馈赠礼仪、演讲礼仪与礼仪文书写作。针对商事活动的特点,又详细介绍了包括办公室礼仪、会客礼仪、商务接待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谈判礼仪、仪式礼仪、餐饮礼仪与舞会礼仪在内的高级商务礼仪。
  • 念故人星

    念故人星

    镜城腹黑淘气的鬼马少主&神界口嫌体正直的尊贵上神。女追男期:“君南笙?你咋是个呆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谁昨日一头栽进洗脚水里?”“……”“夫君真是小妖精,勾人心魄。”“你今天打的野兔才是妖精。”君南笙一脸严肃。“……你有脑疾!”热恋期:聂九星风情万种的躺在塌上,朝他勾着手指头:“夫君,春宵苦短,及时行乐啊。”君南笙一脸疑惑和严肃:“你怎是个平平坦坦的?这让我如何享用?”“君南笙你给我滚!”
  • 绝色天下女皇

    绝色天下女皇

    穿越变成肖家二小姐,很威风?不不不,最不起眼的我,如今,这整个天下都是我的,而他,却改变不了。
  • 午夜兰桂坊

    午夜兰桂坊

    旅美女作家吕红的新书《午夜兰桂坊》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吕红的小说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寻梦经历,尤其是情感和内心价值观历经的冲击。在故事的背后,不只是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还有中国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表现了跨时空、跨视域的爱情与人性纠葛,涵盖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深刻透视。除了小说之外,本书也收录了其它文体作品,展现她多方面的才情。
  • 春风晚起

    春风晚起

    一个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小小律师,一个是知名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林一初见景然的时候是在一场葬礼上,没有想到后来却和他结了婚。婚姻生活本来渐入佳境,谁知初恋突然归来,狗血剧情拉开帷幕。两人误会重重,矛盾难以化解,终是以离婚收场。林一选择选走他乡,重新开始,可是为什么他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景然说,既然尝过之后很合胃口,自然不能就此收手。当初放她离开的这个选择,他后悔了……
  • 我从圣道来

    我从圣道来

    苍茫圣道中消失的身影,以另一种姿态重生。
  • 错吻豪门:不做你的情人

    错吻豪门:不做你的情人

    "她是他金屋藏娇的女人,他是她用最原始的资本交易后的男人。在他眼里,女人不配让他付出感情,她耗尽七年青春,抵押尊严,沦陷她的爱情,尽换来,情人的名分……"
  • 血衍道途

    血衍道途

    善恶难辨,正邪难分!条条框框,约束何人!世界的本土意志,世界内的最强者,未知而邪恶的存在,和一批不知从何而来的玩家掀起一场战争。面对这种情况,柳一只想说:别阻我,我只想成道!
  • 水浒争渡传

    水浒争渡传

    吴用拈须:兄长倒有分做山寨之主。小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由他不火并。林冲怒目: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杜迁?宋万?朱贵?——其实都是墙头草,哪边风硬哪边倒!人家是七星聚义,我是七煞犯冲,穿越到倒霉蛋王伦身上......地狱级求生!
  • 许你晚风凉

    许你晚风凉

    盲人男孩许和风与游泳队的自卑少女齐小夏,是两座彼此陪伴的小孤岛,见证对方全部青涩美好的岁月。他们原本平静的高中岁月因为古惑仔少年孙江宁的蓄意介入而掀起千层浪,先是和风假装眼盲十年的秘密被一朝戳穿,再是小夏放弃泳池梦想,奋不顾身地紧追和风漂洋过海到东京,开始日夜辛苦地打工留学。短短两三年,三个人的生活都面目全非,在一环接一环的欺骗与裂痕之后,和风再一次鼓起勇气找回小夏,给她北海道的漫天大雪,给她轮船上的烛火之夜,谁知就在小夏陷入徘徊时,年轻的和风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家族破产,暴食症,孙江宁的干扰与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