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200000037

第37章 电影作为艺术的存在(5)

天——地——心——言——文的流程结构与海德格尔美学相通,天地构成人存在的世界,心是人之思所在,“在思中,在成为语言。”人生存于世,生存的种种经验存留于心,然后形之于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语言是与人的生存共同一体的,是心灵内在的想象的语言和口头语言。与生存融于一体的语言就是生存的一种方式之一。思维其实是心的存在方式,而思维的媒介是语言。思维内在,而语言显形。文又是语言的显形,文是心灵之思的语言的物质外化,文学是语言的文字外化,绘画是语言的色彩形状的外化,音乐是语言的声音外化,电影则是语言的声音和影像的外化。在人的生命中,天——地——心——言——文构成一个美的程序,道是其中的内在的力量,也是美的表征对象,内在的逻辑力量根源。宇宙中的万物的表象是道之文,而天——地——心——言——文的演变过程是道的自然表现,道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声音、影像在这里获得了本真存在的地位,自然中的声音和影像是道之言说,文中的声音和影像是人心的外在表达。于是,电影的意义在这里也显现出来,电影的声音和影像来源于客观世界,自然之文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能够充分展现世界的本真存在,世界之道在世界之文中得到展现。而人是万物之灵,自然也能够以人之文展现本真存在。电影的声音和影像来源于世界,其目的就在于展现世界的本真存在,展现世界的内在蕴涵和运行状态,展现世界的本真之真、善、美。电影的声音和影像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生存的世界,一方面可以直接记录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可以由电影制作者创造新的事物,以表现人的内在心灵,而这内在心灵我们知道不是完全属于制作者主观世界的,而是人在世之界生存时对世界的反应,人类的心灵世界相对于单个人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具有一定的集体无意识和集体话语。同时,展现人的命运和心灵也是一种展现本真存在的方式。

让我们来考察《文心雕龙》的《神思》,它与海德格尔关于“思”的论述又是惊人相似的。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意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这一段第一层次讲述的是神思的形式。“思接千载”,讲的就是神思超越时间的限制,在时间维度上自由连接。“视通万里”,讲的是神思跨越空间的限制,在空间维度上自由组合。这样形成一个审美四维空间,精神在审美四维空间中运行,获得审美体验。在神游之际“吐纳珠玉”与“舒卷风云”,言语的精妙与想象的美好汇于一处。神思的精妙之处在于精神与物质的合一。这就有很强的移神论色彩,人的精神与物质形成一种对话关系,或者共体,或者对语,两者交融无间。

第二层次讲述的是神思、志气和物质的关系。人的精神胸有成竹,处于稳定状态。人的志向、气息是精神的关键,是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主导文本的结构和意义的倾向。物质出现在视觉和听觉中,这时出现的是视听形象。这种形象的表达途径是辞令语言,文章的文字语言。语言通达则物体将全部呈现出来,志气如果不通,则精神将会隐逸。神—气—物—言形成一种关联域。

第三层次讲述的是写作中酝酿神思,筹划篇章的方法。“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其实指的是作者自身的修炼,“五藏”就是“五脏”,指的是人的心灵,“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就是排除心灵杂质,保持纯净的内心。为文之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阅读与研究是积累学问的方法,思考与感悟可以培养才情。然后,可以使玄妙的感悟按照声音的韵律得到表达,根据大脑中涌现的意象进行写作。这里又说明了思、语言(词)、写作之间的关系,三者是共存的,阅读其实也是一个思考与语言韵致把握的过程,写作可以把内心的思考感悟表达出来。在开始运思的时候,“神思方运,万涂竞萌,”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下笔,“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写作遵循的规矩还没有确定,意象尚未构成。此时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在形象世界中体验与感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的情意与物象共存共游,人的诗意才华与世界风云和谐共存于精神世界中。形象成为思维的载体与媒介,在尚未形诸语言时,作者进行感悟与品味。疏明之境逐渐形成,智慧光亮让蒙昧逐渐敞亮。

第四层次讲的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思、意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不能够完全地表达思中之意。在审美直觉中,作者把握的审美境界是一个浑一的世界,意念、景观、形象和言语等都内蕴其中,相对于语言是比较丰富的。语言实际上只能够表现审美境界的一部分。“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气”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基本概念,是作者身体内流动的对世界的感悟的虚无,是审美直觉的体现,心则是心灵,审美的内在感官。语言表现内在心灵和感悟总是有点缺憾。语言毕竟只是审美境界的一部分,它能展现的也只是审美境界的一部分。审美境界是由形象建构的,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阶段,人的精神与物象并游共存升华到唯美的审美之境。

刘勰的理论证明了声音和影像在世界中的地位,声音和影像是世界之文的表现方式,声音和影像与世界是统一的。电影中的声音和影像无非是这种声音和影像的集中与凝练,代表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和经验,电影中的声音和影像的本原是世界中的声音和影像,所以,声音和影像的真理之境是存在的。电影声音和影像的价值就在于能展现这种本真的声音和影像,展现真理之境。根据海德格尔的真理之境理论,真理之境并不是理念,而是境界,形象是真理之境的形式,人的感官与心灵是展现/感悟真理之境的媒介。真理之境通过语言达到澄明,去除遮蔽。电影的声音和影像无疑是语言,形象化的语言对于揭示本真的世界是很合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语言对本真世界的展示相对于符号语言要更加合适,以形象展示形象更加直接,也更加能够展示世界的全部。“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这里使用的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语言,抽象的符号语言表达形象的世界总是不恰当的,先天的媒介不足决定了表达的无力。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阐述了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伯格曼曾经这样评价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梦境。”伯格曼语,在富有象征意味的审美之境中,塔尔科夫斯基在浑一的时间中雕刻生命,浓郁的诗意在镜头中流动,镜像宛如生命的奇迹。在时空中对生命进行观照,使得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作品充盈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和诗意魅力。

那正是电影诞生的时刻;它不只是技术问题,也不只是一种再现世界的新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美学原则于焉诞生……因为在艺术史和文化史中,人类首度发现留取时间印象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在银幕上复制那段时间,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它。人类得到了真实时间的铸型,时间一旦被发现、记录下来,便可被长期(理论上来说,永远)保存在金属盒中。

塔尔科夫斯基把时间置于电影艺术的本原上的位置,认为电影艺术就是时间艺术,时间是电影成其为艺术的关键。电影是人类首次获得保留时间的能力,历史从此可以重现,并且在机械复制时代可以一次次重现。时间成为电影艺术的本质。时间不是抽象的时间,而是与空间结合的时间,电影时间也不会是空洞的时间,而是与电影声音和影像相结合的时间。所以,塔尔科夫斯基的时间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结合的四维空间。在电影艺术中就成为审美四维空间。

雕刻时光!

由于时间感和导演与生俱来的生活体认牢不可分,而且剪接又由影片中的时间压力决所定,因此导演的笔触将流露于剪接中呈现出他对电影观念的态度,进一步终极体现它的人生哲学。

电影导演对时间的体认与感悟就成为电影剪接的内在动力,镜头内在的情感动力成为剪接遵循的原则,镜头依其内在节奏与韵律连接,也就是生命运行的内在韵律。剪接充其量只不过是镜头最理想的排列组合,必然已经存在于软片所记录的素材之中。正确、完整地剪接一部电影,意味着让分离的场景、镜头自然地结合起来。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系自我剪接,根据自己的真正模式组合,因此剪接只是辨识并遵循这一模式的问题而已。

电影的节奏由记录于画面中的有形物体的生命所传达,恰如从水草的颤摆,我们可以知道河川中的潮流和水压,同样地,我们从复制于镜头的生命流程也可以知道时间的推移。

镜头是影片的基本单位,镜头的影像具有如其所是的自然规律,生命波动与艺术韵律其实是剪接应该遵循的规律,因为这才符合时间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是天地之道的表现,也是真理的展现。不断穿流过镜头的时间,其绵延或舒缓,可称之为时间压力:于是剪接可被视为根据镜头内的时间压力,将其加以排列组合。保持有效的压迫或推动力可以结合不同镜头的冲击力。时间如何在镜头之内让自己被人察觉?当我们感觉到某种东西既有意义又真实,而且超越了银幕上所发生的故事;当我们相当有意识地了解画面上所见,并不限于视觉描绘,而是某种超越图框、进入无限的指标——生命的指标,那时时间便具体可触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通过研究目连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价值,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目连文化,包括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目连戏历史概述、目连戏思想属性、目连戏入神系列、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目连戏与地方剧种、《劝善金科》:民间本与诗赞系戏曲、目莲救母与宝卷形成、《目莲救母》与弹词艺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目连戏与宗教戏剧、目连戏的价值与影响,对目连文化的发展和其他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比较,为读者更全面认识目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历史的边际》集结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之前(含2000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36篇理论及评论文章,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艺史学、电影理论、电影史学、作品批评、作家批评等多个层面。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军的部队

    将军的部队

    《将军的部队》集结了李浩往年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全文约21万字。包括《将军的部队》《爷爷的“债务”》《一只叫芭比的狗》《碎玻璃》《无处诉说的生活》等16篇。这些作品中,作者着力发掘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逐步构筑着他自己理解的小说世界。以不露声色的叙述和平平淡淡的语言向前推进,在有着些许压抑、扭曲、荒唐的生活中展现和人物的荒诞、怪戾、病态,令读者心底不自觉升腾起一股灼热、一种炙痛的沉重。
  • 崛起日

    崛起日

    入行九年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而从去年开始我却离开了,最后那件事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 三里屯儿尼亚

    三里屯儿尼亚

    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儿,有谁人到中年,隔着逝者如斯、一去不返的时间长河向彼岸无奈地翘望;有谁风华正茂,事业有成,却不由得怅然若失地借酒浇愁;又有谁在职场和情场的漩涡中徘徊挣扎、心力交瘁呢?本书以北京繁华商区三里屯为视点,展现当下中国都市生活的横断面,描绘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剖析物欲横流冲击下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精神追求、愤懑焦灼与挫折彷徨,以新世纪的京味儿语言,管中窥豹,透视中国社会三十多年来的深刻巨变。
  • 纳尼亚传奇4:银椅子(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4:银椅子(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他像北方的风

    他像北方的风

    商业贵族邢先生与娱乐圈“蛇蝎美人”的霸气甜宠之恋。父母“畏罪潜逃”,从豪门千金到任人欺凌。露出真实嘴脸的家族旁支,对她避如蛇蝎的所谓朋友,连那个她曾心心念念深爱的男朋友都说:“要不是看中你的家世背景,谁会喜欢你这样的傻白甜。”七年隐忍,她强势归国。如今的她,是被冠上狐狸精、白眼狼等污名也能笑看着曾经那些做下伤天害理,把别人踩到脚底的每一个人,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直到有个叫邢牧岩的男人突然出现。他是人人畏惧的商业大佬。他张狂又冷情。唯独因为姜然,他会漫不经心地告诉所有人说:“动我邢家的人,怎么着也该问问我的意见吧。”
  • 半生红尘,半世空门:李叔同传

    半生红尘,半世空门:李叔同传

    本书是关于李叔同的传记。他从小家境优越,饱读诗书,小小年纪便跟着佛教徒吟诵《大悲咒》。15岁时便能吟出令人惊艳的诗句,其才华令李鸿章惊为天人。后其经历不圆满的初恋,醉心艺术,并培育出丰子恺等各领域的人才。而他本身,也是一个集诗词歌赋,绘画文学戏曲于一身的绝代才子。39岁那年,在功成名就之时李叔同剃度出家,弃了红尘,遁入空门。
  • 绝世狂妻玩转末世

    绝世狂妻玩转末世

    头一世,她是一个常年匿于黑夜,提着脑袋过活的杀手,却意外穿越到了云州大陆,本以为这一世她能好好的活着,找个爱的男人嫁了,却不想到头来被渣男背叛,死于万箭之下。是命运的牵扯?还是机缘下的巧合?竟让她再一次活了下来!末世?怕个鸟,不就是一群恶心吃人的丧尸么,本姑娘照样杀它个片甲不留!朋友?老铁说笑了,走到哪儿她都能建立起友谊的巨轮来!男人?真是笑话!朋友都不缺,会缺男人?随便勾一勾小手,某个霸气侧漏,冰山系的小哥哥就会毫不犹豫的贴上来,一边宠她,一边帮她虐渣,妥妥的没一点毛病!重活今世,琉璃镯在手,内力异能她有,物资一点不愁,她势必要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末世里混得风生水起,和他携手称霸整个末世!
  •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

    佛说大爱道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名古董店:灵录

    无名古董店:灵录

    灵的记忆来自古董的主人,主人的执念强大到产生灵识,主人的音容与记忆便留给了古董里的灵。只是主人不可再转世而生,只能在岁月长河中默默守护着心尖上的那个人……在一次收古董的途中,江晚栀的爷爷骤然离世,她被爸妈带去英国,直到十八岁归来。爷爷有一个古董店,唯独留给了她。而来到这里第一个需要帮助的女人却告知她,她爷爷的死有蹊跷。这让刚上大学她好事不多,搞事不断。还有只对她温柔的冷面公子施越,沉默寡言的梁章,花式撩人的岚容都牵涉其中。爷爷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谁一步一步牵着她去寻找真相?古董店老板的身份,让她穿越,附身,宫斗,宅斗,游走与中华上下五千年,只为一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