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29

第29章 娱乐化转型的社会原因(2)

2.效力不均衡

一方面,对节目内容的管理较为严格,较为细致。例如,从2003年底到2005年初,连续发出的多道“总局令”,对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间长度、行业类别甚至广告物的大小等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不可否认,这些指令在客观上对净化荧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通过总局令这种行政文件来规范电视广告的形式、内容,难免让人感觉“作为行业最高管理部门的广电总局,在这个问题上的管理似乎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宽泛和细致”。另一方面,形成反差的是,宏观管理反而相当松弛。例如:对媒体自身的经营疏于监督、管理和考核,容易引发行业混乱和竞争失范。

在行政权力异常强大的情况下,对于缺乏较高层次的媒介法律体系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媒介政策的执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国的现状如何呢?政策敷衍、政策附加、政策利用、政策照搬、政策抵制等等,不一而足。事实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又加剧了管理效力的不均衡。

3.理念较消极

有论者认为,娱乐泛化也许是“政府的无意渴求”。中国目前仍处于改革进行时,社会秩序和游戏规则不可能尽善尽美,公众对政府、社会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抱怨,如果无法宣泄,不稳定因素将会累积。有着最广泛受众基础的电视传媒,能以丰富的娱乐化节目吸引受众眼球,让他们在拟态环境里释放内心的苦恼和焦虑。不仅如此,公众如果沉迷于娱乐享受之中,政治热情必将缓解,对政策和现实的不满也将会渐渐消融,电视娱乐化可能使政府的舆论压力降至最低。当然了,这只能推测为有关机构默许电视娱乐化持的原因之一。

不过,就已经作古的“电视剧题材审批”制度而言,可以看出管制理念上确实过于消极、保守:对现实题材太慎重,对古代题材太放纵。就此,有论者作出了精妙的述评:

前两年,荧屏上红顶帽子一片、长辫满目。不仅片子多,而且戏说、歪说、搞笑着说,层出不穷,被批斥为“辫子戏”。细考辫子戏成风之因,总感觉有几顶无形的帽子在人项上晃动,让心灵与头颅俱感沉重。

当现象成为禁区,回避就会成为主流。其实不用成禁区,只要正当的道路通行不易,人们必会绕道。现代戏不一定有禁区,但你在创作时会感到有一顶无形的帽子戴在你头上,牵制着你。

那个现今被废止了的“题材审批权”,就是这样一顶无形的帽子,它让文艺工作者找不到方向。有帽子就有压力,就有顾虑。许多现象会让人感到有影射而不好写戏,许多矛盾无法得到解答只好回避,许多冲突着实触到了人心的痛处必须按下。虽无明文规定不可,但有现成经验可供指导,结果谁都不易迈出前进的一步。

如果文艺不能表现现实、再现心灵、展现冲突,那它就没有多大价值,观众也难以被吸引,此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无人愿做。诸多的现象成为禁区或准禁区,回避现实就会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荧屏自然就成为辫子的天下。

如此,有关部门的调控与引导作用就失却得差不多了。

可以为此文提供例证的是“《蜗居》禁播事件”。

2009年12月,电视剧《蜗居》遭到禁播待遇。一石激起千层浪,网民们迅速而且强烈地反弹。正反两方孰是孰非,在此不予评论;但是,在当今网络化的民主社会中,“监管艺术”亟待跟进确是不争的事实。

具体来说,上海发生的“房地产腐败”或者说“房地产犯罪”已经路人皆知,它们遭到党纪国法查处的事实,同样路人皆知。央视等政府媒体也有大量的述评。毫无疑问,“捂”和“堵”早就毫无意义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拍成电视剧警戒世人呢?

试问:为了客观存在的“官场腐败”而“钳民之口、遮民之眼”,究竟是想“为官场讳”还是“为腐败讳”?!难道作为“党和政府耳目喉舌、人民群众耳目喉舌”的媒体,因为有关部门的约束,必须作为“官场腐败”的同路人,充当“官场”或者“腐败”的保护伞或者遮羞布吗?

反过来看,批评、讽刺这一类“一个指头的问题”,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从而,有助于因势利导解决问题,有助于现政权的长治久安。小而言之,也将发挥减压阀的作用,宣泄、转移,体恤民情、缓释民怨,稳定我们的社会。这方面的范例其实不少,它们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开明与智慧。例如,2003年“非典”后期对于“人祸”的揭露;近的比如有关“重庆打黑”的报道。如果像广电总局的这位把关人这样,试图不分是非对错地代官场受过——“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恐怕会引火烧身、站到民众的对立面上去。

看来,这位把关人对于本行业的一些基本概念还不太理解,例如: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退一步说,对于他们自己“天天讲、年年讲”的根本理念也不太理解——至少是不如人意。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例如:正面报道,政治正确。试问:引发强烈反应的类似的打压是“政治正确”的吗?相对于“维稳”或者“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来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无异于南辕北辙!当然了,这样子的把关人也许正是某种制度文化的受害者……

第二节经济层面:收视率导向

在当今的电子传播时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边界开始消失,文化生产本身正在成为最强盛的经济产业之一。一般来说,电视文化与本国经济的发展共同进退,其中的每个阶段也与当时的经济环境大致适应。一方面,经济是社会活动的基础,电视文化的发展水平当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文化产品的制播机构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由此,电视文化的构建不仅仅是信息和文化传播,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毋庸讳言,中国电视文化的繁荣发展,既作为意识形态工具受到政治“显规则”的支配,又作为产业运营单位受到经济“潜规则”的制约。

在当前的国内电视界,经济效益不仅是热点问题还是难点问题。——因为电视台的几乎所有经费都是依靠自身经营取得的。据粗略统计,各级财政对广电系统的拨款总额仅占实际运行费用的10%左右,多数尚不足以发放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个别地方还把电视台列为创收单位。这种情况下,电视台将“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运作目标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虽然,因此引发了一些与电视传媒的地位、角色极不相符的现象。

一、商业逻辑统治电视媒体

由于资本的持续扩张,市场逻辑强力主导着社会进程,催生了“消费社会”。由此,一方面,媒介逐渐被整合于商业洪流之中,并且被当成促进市场商业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另一方面,媒体本身也高度借鉴商业模式,并且同化于市场运作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进入了消费型社会,电视媒体也无一例外地成为资本控制下的某种产业。电视产业势必投身于市场经济运行,以争取高收视率进而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然而,商业逻辑一旦支配媒体,就可能遮蔽、挤兑媒体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质规定,给社会带来危害。——这正是西方有识之士所高度警惕并不断对媒体发出警告、批判的原因所在。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有一句名言:“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因为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进而增加个人的利益,所以在经济行为上是公正的;但是,“市场社会”却是把经济的竞争行为应用于社会的所有环节,结果,竞争的公平却带来生存权的不公平。

现如今,中国大陆似乎正在进入“市场社会”阶段,商业逻辑逐渐处于主宰地位。“过去,我们用政治方式取代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现在变成了用利润方式取代审美方式把握世界——文艺简单地从属于经济、附属于市场”。商业逻辑置入文化领域之后,文化等同于商品、公民与消费者混一、消费能力代替文化品位,受众的文化选择遭到极大的限制。商业逻辑主导的收视率导向,与其说是规范的民主,不如说是金钱的暴政或者群氓的狂欢。

二、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电视的商业运作模式强调广告收入,广告的收入依赖收视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2000年,重庆台台长李晓枫率先提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观点,他认为收视率是“造成中国电视文化理性迷失的主要原因”。李晓枫指出,收视率的问题在于:“它实际上是对电视观众一种集体无意识心理——个体的本能需求——的反映。电视是观众自己在家里随意地收视的,是一种个体收视,无约束、无压力、无顾忌、无障碍。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自发的本能——生命的、肉体的、功利的、世俗的需求,不可能按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道德的要求和规范收视,追求的是官能愉悦和个体宣泄,这种需求相对社会的主体进步来说常带有消极性,是一种隐私性的低级需求。收视率既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受大众消费心理的引导,那么以收视率为导向,跟着收视率走,追求高收视率,就是迎合,就是媚俗。”。因为主持人崔永元的慷慨陈词,“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个观点家喻户晓。近来,论者李晓枫把这一提法调整为“唯收视率至上是万恶之源”。

收视率,通常指的是收看某一特定电视节目的人口数占拥有电视人口总数的比率。在中国电视的市场化道路上,收视率具有特殊意义。

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收视率统计,标志着国外电视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收视率,走向了中国电视发展的前台。收视率引入中国大陆的历史,正好同步于电视竞争的白热化,同步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体制改革和产业经营。众所周知,收视率目前已经成为电视台的生命线,成为电视业与广告业、节目制作公司之间通用的“市场货币”。

经过引进、推广、普遍运用等阶段之后,收视率却招致越来越强烈的质疑。“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水平降低”、“收视率是电视文化过度娱乐化的罪魁祸首”等言论涌入人们的视线。事实上,“单薄”的收视率确实已经承载了“不能承受之重”。

同类推荐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新社会治理观

    新社会治理观

    本书分为四章,配图70余幅,约38万字,书中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了瓮安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瓮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强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书稿兼顾瓮安的历史文化沿革和人文地理,以史料、政府权威统计数据和鲜活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瓮安的风采。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人的健康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人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健康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经济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热门推荐
  • 陆先生,请到碗里来

    陆先生,请到碗里来

    文艺版: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给你一种安心的感觉,他会告诉你,不用怕,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就算是错的他也会陪着你,只愿你回头就能看见他,如果你遇上了这么一个人,那么不用想了,就是他了沙雕版:谁规定的女主就只能是小白花,只能善良,人见人爱,就不能恶毒了,我偏不,这里有一个坏坏的女主,喜欢的进,不喜欢可以绕路走!!!
  • 穿越之农家酒娘

    穿越之农家酒娘

    一次心善,换来的是现世的终结,来世的重生,在新的世界里,斗渣男,惩恶女,经过重重的磨难,最终开创属于自己的“王国”,携手自家男人种田,养树,斗鸟,好不快活。
  • 一本书读完发现自然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发现自然的历史

    纵观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自然探索史,对自然地理的探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书讲述了对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微生物世界以及宇宙的探索发现故事,着重介绍了自然世界的一个个科学谜题,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怡遇而安

    怡遇而安

    如果我注定会来这里遇见你,那我便不那么惊慌,只要你在,困苦也是安乐。
  • 花好月圆

    花好月圆

    刘雪英第一次看到吴佩云燃烟,是在她来深圳快一个月的时候。 那时候天已经有些秋凉了,再是南方,也有萧飒的气息,每条路上凭空添了许多枯败的树叶,冷风吹得人寒沥沥的。姑妈仍旧要刘雪英插一盏灭蚊器,还是强调有小咬,冷不丁会扎一下她的老皮老肉,疼痒几天。刘雪英这一个月来一直打地铺,卧在姑妈大床的下侧。吴佩云家很大,几年前换的两层的复式楼,让刘雪英兀一进门有一种惶惑感。楼上一间住着于秀、钱芳姐俩,另一间房奇奇住着,大卧室是佩云、景文两口子,楼下稍小的一间给了住家保姆陈姐,大的客房住的是姑妈。
  • 语音的使用力度

    语音的使用力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各行各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需要多个信息的综合作用,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达到顺利的交流,信息也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 诺玛纪元

    诺玛纪元

    星空之上,机甲称王!星际大航海时代结束后,占领了已知宇宙大部分疆土的人类停下了征服的脚步满足于昔日的荣光。而在那光芒照不到的角落中,阴影的触手正蠢蠢欲动。动荡的星际大势中,且看一个废土星走出的孩子,如何凭借一台没有动力源的机甲,撬动历史的车轮!走过路过别错过,新人新书幼苗不易跪求各位大佬轻点喷月票不奢望推荐票求大佬有多余的赏两张,救救孩子吧QAQ。本人在此郑重承诺,虽然多半会扑街但是绝不会太监!
  •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1981年,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位于大山深处的牛家村,一个名叫牛小强的傻子在中暑之后变成了天才,他承包转产的工厂,在大山深处构建了一个制造业帝国,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他不仅要跟国企斗,还要跟国际知名企业竞争,可谓到处都是敌人。牛小强的座右铭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着,把别人绊倒后再拍拍屁股站起来。”这是一个天才不断抗争奋斗的故事。
  • 商间情谋

    商间情谋

    十年前一场血战,让南宫慕雪的黑色势力家族土崩瓦解,令她一位千金小姐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家女,最让她痛心的是,唯一的父亲走了,连自己的爱人——聂仲天也将自己视为仇人,人生的转机就出现在他们那场绝命的重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