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400000043

第43章 新媒体语境下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5)

一、加快国际传播高端人才的培养(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际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水平和质量,在国际化新闻人才培养上,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有所动作,开始行动起来。国家有关部门决定用三年时间培养100多名驻外记者。自200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5所高校成立国际新闻硕士专业来分担这项任务,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

加强国际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国家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涉及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是当前加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和措施,不仅关系到今后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能力、水平和质量,更关系到我国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环境。大力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优势资源,在培养高层次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坚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知识,熟悉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方针、政策,了解西方新闻报道形式,精通一门以上的外国语,能熟练运用中、外文进行各媒体的国际新闻编、播、采、写工作,可从事对外宣传、主流媒体国际报道和驻外新闻业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传统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其中,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单位等实习基地完成。课程学习与实践要紧密衔接。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达到职业要求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战略思维和专业知识能力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聘请长期工作在国际新闻传播一线的业务骨干、优秀工作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

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要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进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对研究生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在学位论文选题方面,应来源于国际新闻传播一线的实际问题,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新闻采编、新闻报道等形式。论文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实践工作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上述在京的试点单位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教材、师资、课程设置等方面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中国传媒大学自2002年开始正式招收国际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立有:国际新闻史论方向、国际新闻业务方向、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国际媒体方向等四个方向。

在国务院学位办将中国传媒大学列为“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试点大学之后,该校成立了该专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主管校长,研究生院、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等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并按照要求立即展开了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工作。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在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指导意见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的。

依照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培养要求,中国传媒大学确定了培养方案修订与论证工作的三大重点:侧重对外宣传的思想政治与国情形势政策教育;侧重实践应用的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教育;侧重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外国语教育。具体而言,结合政治课程的教学开设了《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西方国家政治与社会》等三门讲座课程。已完成或计划邀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联部政策研究室以及中宣部外宣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讲授国际国内对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国际政治与全球传播等内容,重点提升学生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工作的多种综合素质。

在新闻传播业务课程方面,在开办了20多年的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际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在保留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史、国际新闻采写与评论、国际新闻与跨文化、国际媒体研究等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中国对外传播政策及报道、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新闻、西方国家新闻报道与写作等实践类课程。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适应全球传播的战略眼光,专业方向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也引入了讲座方式,邀请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国际部等中央主要媒体相关工作负责人来校讲座,传授国际新闻传播的工作经验与业务技巧。同时,为帮助同学了解国外境外媒体的机构文化与工作方式,邀请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驻华记者及编辑来校讲座。

外国语水平方面,开设了侧重听说读写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结合专业方向开设运用中英文进行国际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播出的专业外语课程。按照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对政治、业务、外语、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发挥并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选拔优质生源。由于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第一学期为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学校决定依托国际新闻学,并从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入学成绩及第一学期的综合表现,从中选拔40人,作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从第二学期进入新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平台。

第二,实施双导师制。为每位同学都配备了校内校外两位导师。校内导师侧重于在课程学习阶段从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上进行指导,校外导师则侧重于在实习实践阶段在业务技巧上进行指导,同时两位导师将在学位论文阶段共同指导学生的论文。

第三,选聘的校内导师,都是完整指导过数届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生的优秀教师,部分教师还拥有指导国际新闻或者国际传播博士生的导师资格。选聘的校外导师则全部是在对外宣传一线从事过多年国际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他们大部分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单位,大部分已经是国际新闻传播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从对政策的把握,对形势的认识与理解,对实际工作的体会都拥有相当的发言权。

第四,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实验条件,由导师团队结合培养要求和课程安排,为学生制定校内实践计划。并在校电视台开设国际新闻栏目。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在完成前两个学期的课程并达到规定学分后,在第三学期进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以及国际新闻机构实习。不断推进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在不同的实习岗位如策划、记者、编导、摄像、撰稿、主持人等,以及不同的实习内容如节目策划、新闻采访、出镜报道、画面拍摄、文稿写作、电视编辑、节目主持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提供国际教学平台。积极选派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交流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德国波茨坦电影节、澳大利亚APEC未来之声的采访报道工作、德国之声工作室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战略思维。同时,安排国际知名专家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国内也能接受国外优质的教学。中国传媒大学与国外知名的媒体人才培养院校,如美国波士顿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等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正在筹建夏季学院。希望通过夏季学院的学习,扩大交流,增长见识,使学生能够在西方本土环境下,了解国外传媒生态,实践国际新闻报道。

中国传媒大学从生源选拔,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培养过程实施三个方面能够确保国际新闻传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精通新闻业务又具有优秀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日前,中国日报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约共建,将在人才培养、共同开发特色课程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全力为我国外宣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中国日报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结为合作共建单位后,将展开全方位的合作,除确定互为各自人才培养及培训基地外,还将在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大框架下推出“中国日报特色课程”,由中国日报派出报社资深采编及经营专家团队,根据课程需求,就国际时事、社会热点、新闻采编、媒体经营、新媒体发展等相关专题设计课程,融合媒体实践与学校理论需求,为北外学生授课。此外,双方的合作领域还包括共同承办论坛、举办大型活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中国日报周”等内容。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日报的密切合作契合了国家关于加快国际传播能力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这种合作模式值得在更多的高等院校进行推广。

同类推荐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阿瑟·史密斯是一位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字为明恩溥,1845年7月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偕妻子来华传教。侨居中国54年,完成《中国人的性格》那一年,他已经有了22年的中国生活经验。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热门推荐
  • 盛夏柳成荫

    盛夏柳成荫

    [作者新坑网游文]7岁的江时琛看到4岁的柳陌,温柔一笑27岁的江时琛看到24岁的柳陌,回眸一笑37岁的江时琛看到34岁的柳陌,相视一笑“年轻有为的江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花重金买下梦仙江湖的ID?”柳陌手握成拳抵在江时琛的下巴前正在看书的江时琛把书丢在一旁,抓住柳陌的手顺势将她压在身下“为了你” 柳陌表示很无奈,自己本只想在无聊的教师生涯中寻找一叶方舟,却没想到找了一艘航船…… [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非养成文]
  • 镜花水月人不知

    镜花水月人不知

    一朝惨死,竟获天运再度重生。看苏肆儿如何复仇,什么权贵,哪有自家弟弟重要。什么人神不可相恋,自己的未来夫君该追还是得追。破案探险通通不在话下,回头一看自己的皇上弟弟跟国师好了,左相和右相好了,那自己...某桃花神道。“姑娘可生的真漂亮,不知小生可否把你娶回家。”“哦?可我…..是祸水啊,你不怕吗?
  • 你看我低不低调

    你看我低不低调

    姜茗芯一名肤白貌美大长腿的专职富二代,观念里钱是最有用的,典型的情商低人员。一朝车祸,意外穿越。再次醒来却成为修仙世家的小姐,归为重生者。一段新人生的开启,姜茗芯开启了不一样的性格。姜茗芯身边有一个小系统,时时刻刻给她灌输着我们很弱,我们打不过。姜茗芯就依着,咱们怂怂怂。大佬打架我们拉拉队,补刀我就是最强。发现怂怂也没什么不好,天天有人护,就做一个小仙女就好了。就是莫名其妙成了隐藏大佬,奇奇怪怪……
  • 人类:解密隐藏的奥秘

    人类:解密隐藏的奥秘

    当人类产生意识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对自身由来以及自己祖先的探究。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把人类的产生归结于神的创造。19世纪以后,人类为弄清自身的由来,做了许多艰苦努力。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一书中首先向“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提出了挑战,他大胆断定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更进一步论述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明确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
  • 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
  • 一气吞湖

    一气吞湖

    为何不解尘惑定太平?皆因仙人企可染凡尘。欺瞒天上仙,巧过蓬莱海。偷梁换柱常有事,红尘滚滚渡凡身。瞒天三尺布,过海凭一芦。偷梁不需武,换柱不求助。何人敢笑吾道孤?请君入江湖,看吾一气吞天湖。
  • 修仙捡个宝

    修仙捡个宝

    修真之地,藏有无数的密地,元苍是个普通人,在医馆里偶得一本修真秘籍,元苍仔细的翻阅那水灵决,根据书上记载,他现在所要做的便是牵动着那股在他丹田之处的天地元力开始在他的身体之中按照一定的路线开始运转,而随着他的运转,一点一丝的天地元力也是会化作气流进入他的身体之中,而他的那股丹田之中的元力也是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从此,踏入修真之途。
  • 你是我的温暖夕阳

    你是我的温暖夕阳

    她不懂什么是爱,她只知道,他是她的信念,是她的执念,是她跨越时空依然要守护的温暖……
  • 霸道首席:前妻,乖乖回来

    霸道首席:前妻,乖乖回来

    他和她双双秉持及时行乐为最高原则,努力践行压倒与被压倒的激励政策,淋漓尽致地营造着一幕一幕啼笑皆非的爱情情景剧……
  • 帝妃绝:皇上一怒为红颜

    帝妃绝:皇上一怒为红颜

    命运突变,她国破家亡。一场风云变幻后,她成了前朝公主,他成了当今皇上。“江山与我,孰重孰轻。”答案在心中,她还是想亲耳听他说。“带下去。”长袖一甩,决然转身。三月后,春光明媚,封后大典上,他亲手将她推下玉阶。“君上,难产.”“剖腹,保小弃大。”冷绝的话,没有一丝犹豫。他的声音不大,却足以震憾进她的心扉,身体痛,心更痛,无以复加。当冰冷的刀刃划破她的肚子,感觉不到痛,也听不到任何声音,耳边、脑海里全是那句。剖腹,保小弃大。父皇,这就是你千挑万选,护女儿周全的人。重生,她成了北国帝妃之一。一道圣旨,她家破人亡。后宫佳丽三千,皇帝专宠她一人,史无前例唯一连续侍寝半月之人,之后她成了众矢之的。“无论你是何人,都逃避不了你是朕的女人的事实。”冷宫外一地清凉,他将她压在身下,疯狂的掠夺。“娘。”一双胖乎乎的小手紧拽着她的衣裙,水汪汪的眼睛眨巴眨巴的望着她。低眸,猛然一震,浑身血液瞬间凝结,所有的痛席卷而来,冷漠的将那个人的缩小版推倒地上。“认错人了。”“哇,父皇.”胖乎乎的小手揉着眼睛,咧开小嘴就嚎啕大喊了起来。宫闱危情,恩怨是非,只为一人。宫廷斗争,步步为营,只为后位。江山逐鹿,为争红颜,血流成河。离落,南国国主,铁血柔情,运筹帷幄,逼她至绝路。濮阳寒,北国帝君,邪肆狷狂,暴戾残酷,宠她至绝路。推好友的文文《秦始皇的小妻子》殇夜千年新文《殿下的落难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帝妃绝:皇上一怒为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