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900000044

第44章 译文-书面戏剧/口头表演(1)

·Erika Fischer-Lichte著

·种洁、周靖波译

戏剧:文学的抑或剧场的?

在西方,戏剧基本上是以书面戏剧与口头戏剧之间的张力为特征。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究竟应被视为文学领域的书面作品还是剧场领域的口头作品,一直众说纷纭。因为亚里士多德将文学作品的戏剧与其在剧场中的表演截然分开,所以当代戏剧理论家总是将戏剧视为“多媒体文本”。鉴于文学理论向来忽视表演维度,所以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是,基于这种方法而得出的某些结论则未必完全正确。

这是因为,从媒介和符号两方面看,戏剧的表演及其文学文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戏剧及其固定的书面文本,属于单一媒介文本;而表演则至少是在两种媒介——舞台与演员——之间进行交流,属于多媒体文本。文学文本只包含性质相同的语言/书写符号,甚至于复杂符号(比如角色与情节)也只是在语言/书写符号的组合中产生;而表演则由多种性质相异的符号组成,既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如摹仿、手势、空间关系、面具、服装、小道具、布景、音响、音乐等)。因此,戏剧的文学文本属于书面形态,戏剧的表演则属于口头形态。

戏剧及其表演在媒介及符号上的这些重要区别对于戏剧对白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戏剧对白——尽管它被置于固定的文学文本中——仍主要代表面对面的互动,从定义上来说,它应该属于口头形态的范围。其次,对白的语言构成可以相去甚远,其差异完全可以达到极端的地步,既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华章,也可能是粗野无文的口语。因此,书面形态与口头形态之间的张力既有构成性,又有能产性,而且它在戏剧的文学文本及其表演的戏剧对白中都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的观点就是从戏剧对白的这个独有特性中产生的。戏剧对白是一个独特的意义生产系统,该系统是由书面形式与口述形式之间特殊的更迭关系构成的。

在我们讨论的语境中,提供更为有趣且更加多样性功能的恰恰是表演中的戏剧对白。但是,由于这种功能更多地是由书面形态的戏剧对白所产生,所以,有必要事先系统地介绍一下与我们讨论的主题相关的书面戏剧对话类型。

文学性戏剧对白

所有的书面戏剧对白(亦即完整的戏剧文本)都被编织进了“主文本”与“副文本”之中。副文本可能仅限于给出说话人的名字——从而在谁拥有发言权方面发生变化——或延伸到规定一些细节信息,如说话人和听者的声调、摹仿动作、手势、体位及动作。在某些地方,它也可以扩展为有相当篇幅的独立的描写性文本。因此,每个文学性戏剧对白都由两种不同的文本系统构成(它们之间的冲突可以产生特定的意义):一是构成角色话语的系统,一是表示人物实际对话以外的行为的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两种文本系统在意义构成上所起作用的不同,对文学性戏剧对白做进一步的区分。鉴于这类的规则暗含的可能性无比复杂,我们必须对以下两种情况做出基本区分:一种是对话的次文本仅限于给出说话者的姓名,该处的意义只有通过角色的台词文本,通过归属于他们名下的动作才能产生;第二种是除了列举说话者的姓名外,对话中还包含了一个合理扩展的次文本,它提供了构成意义的台词里所缺失的信息,而这个信息中的意义只有通过台词文本与次文本之间各种具体的矛盾对立的方式才能产生(这已经超出了归属于说话者名下的台词的范围)。

台词文本的主导地位因戏剧类型的不同而各异。在莎士比亚戏剧、法国和德国古典戏剧以及18世纪末的感伤剧中,这一主导地位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例如在18世纪末的感伤剧中,虽然也有面对面的互动,却没有指示口头形态的其他特征。其中,对于对话中的发话方、听者和情境都没有明确指示。但其对话模型乃是由不同的诗系统所建构的,在这些系统中,反映、去情境化、密集信息、精巧性都占据支配地位。直接交流的情境就是通过精巧的书面媒介展现出来的。

在德国古典戏剧中,台词文本的主导性所起到的作用明显不同。在这里,话轮转换系统得到了台词文本自身的承认。如歌德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1787),虽然所有的对话伙伴都以同样的风格说话(亦即无法根据话语的个人风格区别彼此),但发话者与回应者的交互转换十分明显,远甚于台词文本中姓名的更换,所以每一处为了表示说话顺序和说明话轮转换系统而指示的姓名都可以省却。因为这些都很容易从文本当中看出来。

一方面,台词的特点可以从它们之间的相互牵连、对语境的依存关系、表达能力和情感特征表现出来。第二文本通常是用来描述直接交流情境中非常典型的各种非语言符号,然而,在第二文本缺失的情况下,对话仍然可以进行。不仅如此,这时的所有信息都由以信息丰富、简要、复杂、精巧为特征,以具体的诗体模式为基础的对话的话语文本所提供。

第二种对白类型的意义是通过台词文本与第二文本的相互干预建构的,它总是指向比第一种更强的直接交流情形,因为在对话过程中,它明白无误地强调着对话伙伴在第二文本中使用的副语言学的、模拟的、空间关系符号。因为此处的指向非语言符号的第二文本中的语言学符号,与台词文本中的语言学符号相关联,所以其意义也只能取决于对话。要实现这一点,其方式却不是仅仅让对白文本占据绝对优势。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确立一种切实有效的系统化方法,那么将我们的讨论限制在两极之间是明智的。要么台词文本在对白意义的建构中比第二文本作出更多的贡献,要么第二文本对台词文本的意义起到制约作用。两种状况都存在:或是受到台词文本的绝对主导性的制约,或是受到第二文本的绝对主导性的制约(正如贝克特的《无词的戏》和汉德克的《未成年人想当监护人》中的情形那样)。

在18世纪的德国市民悲剧中,第二文本是通过指涉人物行为的舞台指示,作为戏剧对白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地组合而成的。例如在莱辛的《爱米丽娅·迦洛蒂》(1772)中,台词文本与第二文本相互补充,通过这种交替式的相互参照建构起对白的意义。第二文本可以通过列举摹仿动作和手势来强化那些表现在选词造句当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对蓄意的动作的描写来填补对白文本中的空白。即便如此,话语文本还是被认为远比第二文本更加重要,因为不仅最重要的信息都是由它传播的,而且人物的情感也主要是通过它具体而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与前两个例子相比,书面文本与口头表达之间的紧张关系明显降低,但还不能因此就说这里出现了直接交流情境的简单(书面)符号。这里的主要特征是自发性、参与性、情境的干扰、表现性、情感和过程的紧张感。这些特征主要都是通过台词文本和第二文本的相互干扰而形成的。它们实现了创造真实幻觉(亦即直接交流情境)的美学纲领。

另一方面,复杂性、缜密性和建构性等特点也不能被忽略。它们指向由人类的理性原则所决定的角色的思想,但角色的感情则属于自然现象,通过自然的身体表达出来。与法国和德国的古典主义戏剧相比,此处书面文本与口头文本之间的紧张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它将注意力明确引向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在自然主义戏剧中,这种紧张关系实际上被大大减弱,以至于人们可以谈及对直接交流情境的摹仿(以及相应的标记)。这里经常出现的是,第二文本中描写的角色行为与台词文本中角色表演的话语行动不相符。台词文本中的语言学符号与第二文本中所包含的非语言符号之间明显处于相互矛盾状态。例如,当角色语言表示“冷漠”或至少是“不感兴趣”时,角色的非语言行动却显得感情十分投入,因此就出现了第二文本的意义与台词文本相冲突的状况。

在18世纪德国市民悲剧中,第二文本的意义仅在于加强和补充主要文本,或使之具体化,它可以(在泛化或稀释的意义上)对主要文本的意义进行修正,甚至与之直接对立。人们可以将台词文本与第二文本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互补、具体化、修饰(强化或淡化)或对立。在任何情况下,戏剧对白的意义都只能通过两个文本系统之间的具体关系所导致的结果加以建构。

第二文本所承载的意义制约着台词文本的意义。这一点显而易见,因为前者指向在台词文本中未曾道破的角色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想法。只有通过第二文本才能推断角色的对白策略,仅仅依据台词文本则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内容。

同类推荐
  • 草疯长

    草疯长

    今村昌平师从小津安二郎,在电影表现手法上既有传承的一面,又突破了传统束缚,凭借先锋反叛的风格,与大岛渚等人成为日本电影新浪潮的领军者,并以《鳗鱼》和《楢山节考》两度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他善于从生、死、性这些层面出发,挖掘根植于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情色观和劣根性。 无论在影像处理,还是在题材选择上,常有骇人之举,作品频频惊艳影坛。今村昌平在本书中深刻而质朴地书写了他的电影之梦与人生达观。
  • 老北京风情泥塑

    老北京风情泥塑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老北京风情为表现对象的泥塑作品,本书语言流畅,京腔京韵,所收录的泥塑作品描绘了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出行、娱乐、商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
  •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精神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精神源泉。本书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题,旨在从审美情感与内在精神的层面全面阐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全书内容包括了中国画的审美精神、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有关意境、写意、形神的辩证关系等论文,对中国绘画目前的写意大家及其写意精神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涵盖了意境、传神、趣味、境界、意趣、写意等精神内涵。可以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经过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内在精神的艺术加工,立意为象,以“渐悟”和“顿悟”的哲学之思,实现物与象,情、景与境的“天人合一”。
  •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把意为“美的”中的“美”当成美是什么问题的“美”这一学术问题,根据自己总结的“神经元群理论”解决了在美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动物来说是否有“美”与“美感”问题,并且驳斥了罗素的“自然界是无色无光无声无味的”这一被人们当成真理的理论。作者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对解决美是什么问题或理解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来说,十分重要。本书也说明了,作者给出的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美”的定义,与事实符合。
  • 清代名角录

    清代名角录

    自幼爱看戏的齐如山先生,通过与梨园中人的长期接触、交谈,整理了清末民初京剧界名伶二百一十人,细说了每个人的家学渊源、唱功特点、艺术成就等。为记录梨园名角的第一本著作。
热门推荐
  • 一笑倾城:傲娇王妃又撩人

    一笑倾城:傲娇王妃又撩人

    她叫王沐,18岁妹子一枚,竟然一朝成了14岁的王府弃女王慕儿,不过这副躯体也太弱鸡了吧,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 暗恋,怪味糖

    暗恋,怪味糖

    阿七说一百个人中九十一个人都有一场暗恋,我不知道这个奇葩数据是怎么来的,但……我不得不承认,我是那一百分之九十一之一,我的暗恋开始于一场考试,结束于……暗恋,就像吃了一颗哈利破特里的怪味糖,外表都有美丽的糖果纸,我们喜欢它外表的美丽,期待它入口的味道,却又不敢揭开那层糖纸。??暗恋是一场冒险,因为我们不知道最后舌尖感受到的,到底是甜,是苦,还是酸……
  • 多少次流泪,让你坚强

    多少次流泪,让你坚强

    外界环境我们不可能左右,无疑,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成了最智慧的上策。本书立意与众不同,从“撑破自我的牢笼,让你拥有内心鼓舞的原动力”出发,告诉读者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会来自外界,它只能来自一个人的内心。真正能从内心里给予一个人原始勇气,赋予他勇敢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力量的人只有他自己。正如一句曾经流行过的口号:外在的都可以摧毁,唯有精神可以不朽。只有拥有强大心灵的人,才能博得美美的人生,并惬意其中。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绝对不会害怕无人无物庇护自我,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最可以相信最能保护自己的人。
  • 听老婆的话

    听老婆的话

    ??唐冉的老公车祸去世,想着穿越时空拯救爱人,竟直接穿越回了一千年以前。??一千年的跨度,如何救回未来的他?
  • 格鲁赛亚的平静

    格鲁赛亚的平静

    林夏从出生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格鲁赛亚里面,但是她没有想到这里只是一个试验区而已,就连她自己也是被人制造出来的,后来她终于是能离开,在意外的情况下,得知自己是在可蓝星上面,还结识了流化、黑皮、星星和老师等人,但是在一次意外的战斗中,她发现其实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
  • 美丽新世界(译文经典)

    美丽新世界(译文经典)

    出版于一九三二年的《美丽新世界》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文学界和思想界影响深远。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继《美丽新世界》这部寓言小说杰作之后,赫胥黎又于一九五八年出版了论著《重返美丽新世界》,在这部雄辩的作品中,作者运用其丰富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比较了现代社会与他在《美丽新世界》中所构想的寓言性图景的方方面面,像人口过剩、宣传和洗脑以及化学劝诱等,认为他早年悲观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本书将赫胥黎这两部最经典的名著全部收入。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苏东坡的创业秘笈

    苏东坡的创业秘笈

    一向清贫的苏洵既喜且忧起来。喜的是娃儿们有了出息,忧的是两娃儿上大学的学费尚没着落。于是,苏洵开始四处借钱。可怜他在一帮穷亲戚中忙活了三五天,也不过借到千儿八百块而已——杯水车薪啊!苏东坡思索良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不去上学了。这是一部充满清新气息的书。它们笑嘻嘻的,仿佛从一群深沉、稳重的老者丛中钻了出来,带着轻松的表情和明媚的格调,穿着很青春的服饰,很阳光、很灿烂地向我们走来。依据以往的经验,我判定它们很浮浅、很肥皂剧。
  • 我真是大名师

    我真是大名师

    这是一本关于教师的书,主人公是秦宇。秦、擒也,宇,欲也。你当然不能随便理解主人公的好姓名。你想要实现梦想吗?你想挺起胸膛行走世界吗?你想要你的地盘你作主吗?那就战斗吧!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此作品是向尝谕大神致敬!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