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900000029

第29章 理论编(5)

播音学理论(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体系,不但有学科的独立性、特殊性、科学性、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融合性和开放性。本学科在内视反听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从不拒绝其他学科可资借鉴的观点与方法为己所用。本学科在时刻反求诸己、寻求变异,以成就坚实的本土根基和高远的学术空间。但那不可轻视的稚嫩和粗疏更加重了学术提升的责任,理论研究正应该在欣逢世纪之交的大好机遇来临之时,有所作为,有所奉献,尽管举步维艰,也要奋然前行。

播音理论研究的课题繁重而紧迫。

关于史论方面。我国的播音历史基本上属于空白领域,现有的论著凤毛麟角,在历史分期、阶段特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等方面有待于从学科体系、整体风貌、分类论述等重大问题上作出分析,给以论证。目前,了解情况的老播音员、老领导有不少人健在,必须尽快向他们征求意见,请他们提供资料,然后认真梳理。先从一件事、一个作品、一位先驱者入手,以点带面,集腋成裘。

关于基础方面。对播音发声、创作基础等,从概念、表述、论点、论据、体例、框架诸方面,结合目前传播方式、节目形态、审美趋势进一步推敲,鼓励不同观点的争鸣,以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业务方面。作为主干的新闻节目,应是研究的重点。评论性节目、专题类节目、综艺类节目,有关节目构成要素,节目时空运行规律,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受众对节目的期待,节目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都处于由操作层面(某一精品节目的生产过程,某一档节目社会效益不高的表层原因)向理论层面过渡的阶段,亟须扩大视界,强化理论形态。

专项研究方面。要向相关学科逼近,并努力打通,建设学科群。播音哲学(播音艺术哲学、播音主持艺术哲学)、播音心理学(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受众心理)、播音美学(播音创造美学、播音接受美学、播音发声美学、播音表达美学、播音语言形态美学)、播音文化学(播音与民族文化传统、播音与中西文化交汇、播音与网络文化、播音与世界文化思潮)、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精品赏析、播音作品评价标准、播音学术批评、播音风格流派)、播音管理学、播音教育学、播音教学法;齐越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评传、播音主持艺术辞典、播音主持艺术名家名篇汇粹、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语言传播研究、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研究、人机对话研究……

以上的项目可能挂一漏万,但已可见研究任务之重、研究难度之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逻辑起点不宜偏低:某一次创作的体会和经验、某一个节目(栏目)的生产过程及具体操作,都是可贵的,值得珍惜。但独立成篇就显得单薄和素朴,可以用作某些论点的论据,或用作某些规律性问题的实证。

2.学术视阈不宜狭窄:应尽量从宏观上把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了解本学科相关论述的现状与发展,吸收为我所用的材料,融入自己的论证过程。仅从自身的体验范围出发,容易重复甚至陈旧,缺乏深度,难有更新的认识。

3.确立命题不宜宽泛:要“小题大做”,不要贪大求全。要抓住论点层层剥笋,要加强针对性,力求阐明或解决现实存在的某个问题,作出“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回答,并自圆其说。

4.学术争鸣不宜放弃: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是取长补短、促进学科建设的动力,是兼听则明、开拓学科视阈的阶梯。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是学术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批评与反批评,是学术自由的常规表现。学术争鸣,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每位理论研究者的权利和义务。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自愧不如”、“由他说去”的消极和怠惰都是不应该的,那种“能容人处且容人”、“不与他一般见识”的人生哲理,不利于学术争鸣的深入开展。还要提倡尖锐泼辣的批评与反批评,以使观点鲜明,立论坚实,当然“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不能无限上纲、纠缠枝节。

播音学的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坐而论道”,“述而不作”。实践的召唤,国际的竞争,相关学科的发展,学科本身的要求,都在昭示我们:形势逼人,时不我待。让我们投身于理论的海洋,畅游其间。明天的彼岸,当有更为丰硕的收获。

播音浅谈

播音员是党的宣传员,是以有声语言为工具进行宣传的新闻广播工作者,播音就是把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劳动。我们必须对播音这个环节加以考察和研究,使广播宣传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一、播音的地位和作用

播音,在广播宣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第一,播音处于广播宣传的“前沿”。

广播有许多节目都是记者编辑采写编排后,由播音员播出的。任何一篇稿件都必须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成品,才能播出。这中间,大量的节目都要由播音员最后完成。

无线电广播节目是一种精神产品,在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播音是制订计划、组织报道、采编稿件、录制组合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一道工序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系列工序的成果能否体现和广播节目的宣传效果。

播音,作为文字稿的转化物播送出去,当然就具有了与听众、观众交流的直接性。这种直接性,是语言的音声性所特有的,它才使广播成为如列宁所说“没有距离”“不要纸张”的“报纸”,发挥超越空间、克服文字障碍的、广泛而又迅速传播的优越性,听众所听到的“稿件”,是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在他们的心目中,播音员是党的政策的传达者,也是电台的代表。通过播音,听众可以明确而深切地感受到广播宣传的阶级属性、政策精神、采编水平、节目质量、工作效率……播音员也就成了电台的“门面”,处在广播宣传的前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播音是一种再创造。

作者、记者、编者所制作的稿件,是文字的东西,播音员要把它变为有声语言,不是简单地出声念字,而要赋予稿件以音声化的加工创造。这种创造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针,以文字稿件为依据,而水平如何、效果怎样,直接影响广播宣传的质量。

播音的再创造,首先要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精神,把握当前形势发展趋向,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要理解稿件内容,明察广播节目所提出解决的问题所在,正确认识宣传报道的针对性,要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把政策精神和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把传播的新事物和体现的新思想统一起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具体化,把现实生活时代化的过程。因此,播音绝不是照稿念字、照本宣科的简单劳动。从播音实践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锦上添花”。由于播音员的再创造,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之后,其中的精神实质、人物事件、情况蕴藉、文采风格等,都得到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既给人以深邃的思想启迪,又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另一种是稿件“减色”,甚而“黯然失色”。由于播音员没有掌握政策精神,没有完美地表达稿件的思想内容,“再创造”成为“字变声”的简单念字过程,声音干瘪、苍白,影响了一系列工序的劳动成果,播音也就无异于画蛇添足。

第三,播音是党和人民加强联系的纽带。

播音要传达党的声音,也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加强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听众把造诣较深的播音员视为良师益友。他们经常从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中了解国内外大事,明确工作的重点和中心,理解政策精神,把握形势发展趋向,从而受到鼓舞,获得教益,受到启发。许多基层干部经常从广播中通过体味播音的语气,具体地掌握方针政策,用来指导工作。有时播音员稍有不慎,强调了那些并非题中应有之义的词语,偏离了稿件中所宣传的具体方针政策,即使是个别失误,也会给实际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可见,无线电语言播音要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技巧、更快的效率,发挥加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作用。

第四,播音员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模范。

广播中的有声语言必须规范化,从声音调整、轻重格式、音变到词汇语法、语气,都不能夹杂方言土语,而应达到标准普通话的要求。纯正的普通话不但有利于广大听众理解播音内容,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各方言区的群众学习、掌握普通话。无线电广播是比任何课堂都更广阔的教学、推广普通话的大学校。任何要求降低播音中纯正普通话的看法和做法都只能削弱广播的宣传效果,也不利于加快推广普通话的步伐。

二、播音是一项语言艺术活动

从宣传的内容和体裁上看,播音应属于广播学范畴。它以新闻节目为主,知识性和文艺性节目中也有不少文字播出部分。在新闻节目中,消息、通讯、评论等又是主要的、大量的。这些节目的播音,不是依靠表演,而是依靠转述,就是要深入领会稿件内容,并达到驾驭稿件的高度,然后向听众转达出去。因此,播音员不是演员,稿件不是台词。他以质朴的宣传员身份播读稿件,而不是去塑造另一种形象向听众表演,这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也是新闻这一社会形态倾向性之所在。其实,对新闻稿件的转述,就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摒弃那种“扮演”的因素,因而更具有正确传达、直接面陈、真诚交谈的可信性。这不是降低了播音的要求,漠视了情感的表达,僵化了形象的活脱;而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提高了播音的要求,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精细了形象的再现。

从宣传的形式上看,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所以又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它要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又要运用发声学的理论使气息声音自如优美,还要运用朗读学和表演艺术的理论,熟练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富有情感性和丰富性。因此,播音要体现出深厚、坚实的语言功力。语言表达技巧不是一种装饰品,不能向听众“展览”,而要融化到稿件之中,更准确地把握政策分寸,更鲜明地体现是非和美丑,更生动地传达时代精神。否则,技巧只是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从“形之于声”的依据上看,播音先要理解稿件,深入感受,有动于衷,以声传神,在此基础上把稿件变为自己的有声语言。这里,新闻广播的时效性使得主题新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迅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体验如此众多的稿件,传达给如此广泛的对象,这都集中体现在有声语言之中,如果不把握播音的重要根据,是不会产生高质量的播音的。而在话筒前,眼看、心理、口播,要在刹那间完成,如果不具有独特的心理过程、适应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也是难于完成播音任务的。

从劳动的个体性上看,播音不同于舞台演出,很少有衬托、补充因素,不能使用服装、道具、灯光、动作,配乐节目不多,没有直接交流对象。在话筒前,面对文字稿件,播音员只能靠自己的声音表情达意、言志传神。这是全凭自己完成“再创造”的过程。即使有对手,配合再默契,也是自己播自己的部分。这种个体性的再创造,当然包含着前人和别人的经验,但吸取多少,如何运用,怎样发挥自己特长,也决定于自己。

戏剧演出具有它的集体性、综合性、场景性、烘托性、交流性;而播音的个体性、单一性、文字性、独立性、局限性,以其自觉性、广泛性、音声性、时代性的创造所弥补,造就了自己的特色。

播音有自己的性质和任务,有自己的工作程序和创造规律,它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是广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播音的理论体系,是从播音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指导着播音实践活动。它的内容包括:播音基础、播音文体理论,以及播音心理学和播音美学,也有自己的一支专门队伍。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必将使它日益成熟、日臻完美。

三、播音的基本原则

播音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稿件的内容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稿件,是对现实材料加以筛选和提炼,以观念形态反映现实运动的产品。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只有真实准确地反映了现实,并在叙述中体现出党的政策精神,才会有传播价值。播音员决不应就稿论稿,就文字播文字,而应透过稿件文字去再现现实的运动。因此,要把稿件的内容和群众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稿件同当前的形势和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这才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

为了充分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播音员应该经常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或长期或定期组织,或随编辑记者一起,去呼吸新鲜空气,获得感性知识,在大量的积累中,稿件的内容便会在头脑里活起来,在感情上动起来。不了解情况,不把握政策,虽然对稿件的文字不陌生,但对文字背后的实际生活,只能一无所知,知也无多。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华大讲堂(2010)

    华大讲堂(2010)

    本书收录2010年作客“华大讲堂”的龙永图、陈少峰、王长江、黄平、李慎明、唐元、李林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经济形势、城市文化、政党政治、国际形势、全球化发展、十二五经济、中国法治建设等热点焦点问题。其视野之宽阔、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堪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荟萃。本书还收录每次演讲后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内容系根据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让人犹如身临讲堂。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热门推荐
  • 重生在现代修仙

    重生在现代修仙

    大二学生刘一鸣一梦回仙侠,修炼至大成,打破虚空,却跌落回现代世界。修行数百年修士重生回都市,弥补遗憾,扮猪吃老虎的故事。
  • 遇见穆先生(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遇见穆先生(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遇见穆先生》收入深圳青年女作家旧海棠七部中短篇小说。七个故事,或讲述一对邂逅在古村的中年男女,他们结伴寻访岭南故居老宅,时空忽似倒置,千回百转终于相见;或讲述在沿海城市跌宕谋生的打工男女,曾目睹恋人惶惶受难后消失人海,青年便用十年奋斗来找寻失去的恋人和旧日时光。
  • 爱国爱民(上)

    爱国爱民(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神医毒后之狂放七小姐

    神医毒后之狂放七小姐

    抓鬼被雷劈结果一朝穿越,她成了废材七小姐,不想正好砸中绝世美男,奈何邪王太凶猛。什么?她是废物?看老娘天雷咒劈死你!“王爷,王妃说她要去浪了。”“那就把浪的地方铲平了。”
  • 重生之恩怨纠缠

    重生之恩怨纠缠

    一场背叛,惨烈的结局。机缘巧合,她重新获得了一次生还的机会。她想改变命运,无奈无论怎么努力,都还是上一世的经历。在要么死要么狠的抉择中,她选择了后者……
  • 三国巨商

    三国巨商

    土豪穿越回到汉末乱世,手无缚鸡之力也能晃动乾坤!盛世,不是铁和血铸造的,而是钱!现代经济理论套用在古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菩提

    菩提

    我跟你说的,是个故事。故事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过去的事情——故,就是过去;事,就是事情、事件,合起来就是过去的事情——也就是说,它是真的,千真万确,真正发生过的,就像在此时此刻此地,我跟你讲这个故事一样,也像庙门口那尊石佛,只不过隔了几堵墙,几道门,你肉眼看不见而已;另一层意思,就是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人能辨,人们口耳相传,就成了故事。大和尚对小和尚说。那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小和尚刨根问底。真的怎样,假的又如何?大和尚反问。
  • 樽酒惑生

    樽酒惑生

    青砖绿瓦,陌上花开香染衣;朱门紫殿,素手摘星霓作裳。“若是小白下次翻墙不会脸怼地,本公子定早早下聘收了你”某白姓男子日起丑时练习翻墙……
  • 勇者直播中

    勇者直播中

    在直播中被穿越了,与恶魔共享身体,作为拥有人类灵魂的恶魔!用人类的身份搞事情,透过异世界直播拿到各种道具,强化自己1.建造自己的迷宫2.圈养人类的农场3.打击魔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