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100000043

第43章 浮出地表的贾樟柯

刘宇清

从“地下”到“地上”的意义

2005年4月的中国影坛真够沉寂。柏林的金熊、威尼斯的金狮、坎城的金棕榈和奥斯卡的“小金人”都已经远去;5月的嘎纳电影节和6月的上海电影节还在等待之中;《无极》一类的大片瞄准的都是国外的电影节奖项、暑期黄金档或者贺岁档观众的钱袋;关于影视明星的八卦当然是少不了的,但像李亚鹏和王菲去巴黎这样的“新闻”显然不能撩拨大家的兴趣。仲春时节,天气逐渐变得热起来,沉寂的中国影坛就像犯春悃的人们一样显得无精打采。中国电影不能在这样的沉默中消磨时光,电影人、媒体和观众似乎都在期待着什么。

贾樟柯!又是贾樟柯!他在一个似乎不太讨好的时间站出来了。终于给沉寂的影坛带来一阵清风、一股活力。

贾樟柯的影片将首次在国内公映。4月1日,导演携新片《世界》来沪“宣传”,影片定于4月8日公映。“宣传”不同于“炒作”。贾樟柯保持了自己一贯朴素与低调的风格,把自己的第一次“公映”放在宝山的宏基影城,将第一次浮出地表的激动与喜悦与上海大学的师生分享,几乎避开了所有媒体的追踪。由此可以看出,已经是国际著名导演的贾樟柯,依然是羞涩的,身上还保留着挥之不去的学生情结;他仍然在努力地保持与年轻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第二天,在上影厂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贾樟柯也表达了与广大社会观众交流的愿望。

贾樟柯的新片《世界》终于要与国内观众见面了,这对于中国电影事业、贾樟柯本人的创作、想看贾樟柯作品而宿愿难尝的广大观众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自从1995年拍摄《小山回家》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以来,贾樟柯已经当了近10年的电影导演,拍摄了《嘟嘟》(1996)、《小武》(1997)、《站台》(2000)、《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任逍遥》(2002)《世界》(2004)等影片,多次获得知名电影节的重要艺术奖项,代表了中国乃至亚洲艺术电影和青年导演的声誉,但直到今天才第一次获得在国内公映的机会。每一个作者,甚至每一部作品都拥有被读者了解的权利。对于一个热爱自己的家乡与土地的导演来说,如果他的作品不能与国内的观众见面,那么,他在国外获得的赞扬与肯定越多,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就会越深。正如贾樟柯所说的,“公映的感觉很好,如果电影不能进影院,我会觉得特别空虚,会像一个中学生一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不管贾樟柯现在国外的名气有多大,但他仍然是一个成长中的中国青年导演,国家和人民对他影片的接受与肯定就像老师对学生获得的每一个成绩进行的表扬一样重要。没有来自祖国大地上的认同,游子的心就永远找不到归依。

早已蜚声国际影坛却不得不长期蛰伏地下的贾樟柯和他的影片能够浮出中国电影的地表,这其中肯定经历了许多艰辛、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法想象其中包孕的细节,但可以肯定这是一个胜利的、美好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对导演执着追求的回报,也体现出当下文化环境的进步与宽容。我们也许能够从中看到希望。尽管贾樟柯走着与“第六代”早期从地下到地上一样曲折的道路,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奢望他以后的道路会一帆风顺。

十年时间里,贾樟柯一直是被人们热烈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先锋艺术家和学生中间。听说过贾樟柯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看过他的电影的人却很少,看过他所有影片的人少之又少。对贾樟柯及其影片的讨论很多,其中谬论、误解、冷漠甚至虚妄的轻蔑也不少。是非对错,谁与评说?既然贾樟柯的影片是对当今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就应该让它回到当下社会中去,去和广大观众见面。《世界》的公映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贾樟柯及其影片从“地下”到“地上”的意义将在这次契机中彰显。

作者:童年记忆与文化想象

贾樟柯的电影不断在国外获奖,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在国内也引起广大影迷和研究者的关注,甚至有人说他是当今代表中国电影第一人。贾樟柯能不能代表中国,笔者不敢妄下断言,但他完全可以代表自己,也许还可以代表某一个群体,即有人说的“沉默的大多数”。

从某种角度讲,贾樟柯是“作家导演”实践者。“我的电影是我的表达,就跟说话和写作一样,只不过我用的是镜头”。“电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的电影是我的表达,看别人的电影便是听别人的表达”。“我希望尽量客观地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慌乱,他们的镇定和自尊。所以我选择用这种拍摄方法,我不想讨好任何人”。贾樟柯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相同的意思,要在自己影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名副其实地成为自己影片的作者。从《小武》到《世界》,贾樟柯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和风格。

要想成为影片的作者,不外乎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表达主题与表达类型,比如希区柯克;二是通过电影的笔触书写自己或者观察社会,比如特吕弗的《四百下》。贾樟柯应该属于后者。将童年的记忆作为创作初期甚至整个艺术生涯最重要的主题,这是作家电影共同的选择。塔尔科夫斯基的《压路机与小提琴》、《伊万的童年》、《镜子》;费里尼《我的回忆》、《卡比利亚》;特吕弗的《四百下》等不胜枚举。“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关心真正的世俗生活……,有些人把那些记忆忘记了,有些人认为那些记忆不重要……,但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怀念他们,那些甚至被遗忘了名字的人,那些曾经在年轻时怀着理想,却最后归于沉寂的人们。”贾樟柯影片中的故事,比如《小武》和《站台》,就是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回忆。不但对于导演本人带有自传的性质,而且可以成为一大批人成长的缩影。

贾樟柯之所以成为争论不已的话题,不在于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在国际国内都能够弄出点动静,也不在电影节评委给予了多么高的评价,魅力来自于影片的被禁和影片本身。他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文化想象与回忆。许多离家工作、学习、谋生的人都能够从中发现共鸣。迄今为止,贾樟柯的影片仍然属于“漂泊的一代”,属于民工,属于学生,属于流荡在城市的角落或者乡村的边缘,属于住在城市地下室的农村人;属于批评家的话语空间。贾樟柯的影片在记录时代的同时,也为部分人建立起一个文化想象的共同体。

“共同体的追寻”——寻找认同与故乡——是“人类的景况”本然的一部分。不管在这“一切都被允许”的虚无主义年代里,人类的理性能力受到多么激烈的质疑,理性毕竟是卑微、善变、激情的人类最后的凭借。区别不同的共同体的基础,并非他们的虚假∕真实性,而是他们被想象的方式。贾樟柯用他的电影催化了我们对时代的想象。或者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认识世界的镜子,尽管我们还需要很多面多镜子。

贾樟柯的双脚踏在现实中,艺术表达常常借助回忆。对于将来,他真的感到很迷茫。艺术家唯一应该坚持的理性精神就是相信当前的感受,而不是像历史、经济或者未来学家那样为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空间:乡村、县城与都市

从《小山回家》、《小武》、《站台》、《任逍遥》到《世界》,贾樟柯为我们展示了当下中国一种梯级的空间:乡村、县城与都市。特别是对县城的表现,具备一种特殊美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我特别关注影片中的县城,那是一种特殊的空间,是原始的农业文明和现代化交锋最激烈,也被摧残得最厉害的地方。我甚至认为不应称其为“城”,而应该叫做“城乡结合部”,在这里集中了全球化进程中最“流行”的一切,同样蕴藏着本土传统中最顽强的全部内涵,这里就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缩影。它与都市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躁动,跃跃欲试却没有表达的权利。它甚至也不如真正的乡村,还可以保持相对的宁静与谐和。

在当下社会,都市成为一种充满全球化的想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视野中,城市的趣味得到不断强化,其他的经验则被疏离,甚至被城市经验改写,这其中就有小城镇的文化经验。早在八十年代初,费孝通就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对小城镇的重要性进行了肯定。的确,在当代社会,小城不仅处于时代的交点上,也介于都市和乡村的交叉口,它比都市负载更多传统的枷锁,而相对于乡村,又能更便利地嗅到流行的气息,显露出现代化的征兆,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中,承受着传统与现代纠葛的焦虑与困惑。因此,“小城”虽小,其变化却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

对此,贾樟柯有非常自觉的意识,在美丽新世界的眩目中,他将摄影机坚定地投向了默默无闻的“小城”,用自己的镜头语言,叙说着小城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在从乡村到都市的空间递变中,贾樟柯最关心的还是生活于其中的人。贾樟柯的县城已经不同于沈从文的《边城》宁静而纯美,也不同于费穆《小城之春》的小城,哀怨而缠绵。贾樟柯影片中小城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代表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所经历的阵痛,这种痛来自于个人、历史和社会。换句话说,贾樟柯是在通过小城和小城的人物反映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贾樟柯的影像空间涉及到乡村、小城和都市,但其关注的中心在小城,因为他的人物都离开了乡村,流浪在都市的边缘。也许“小城电影”或者“县城电影”就是一种新的类型。

世界: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世界》描述的是需要一张“创可贴”来包扎(抚慰)伤口的世界,在模拟的世界公园里活动着一群来自乡村的人:保安队长、歌舞演员、离乡进城的民工、走小道的大哥,做盗版名牌的服装店主,甚至还有为了寻找妹妹而忍辱负重的俄罗斯安娜。他们不再像小武那样引发道德与美学上截然不同的争议,但他们仍然是复杂的、需要同情与体会而不能被简单判断的人。《世界》利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多线索的复调叙事塑造了一个微妙多姿的心理世界。一个真实的心理世界与虚拟的现实世界。贾樟柯把他的摄影机摆放在北京一座象征“世界”的主题公园里,记录工作在这里、那些充满美好幻想的演员们的生活状态及情感命运。摄影机在虚拟的景观和人物之间从容运动、展现了一种敏感得近乎脆弱的现代人际关系。极端的客观态度和有效的距离感所造成的抽象风格准确地描写了高速经济运转中的中国气氛。摄影机掠过日常直接触摸人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整个电影精彩得像一场音乐会

在世界公园里,只花两个小时就可以走遍全世界,从埃及到印度,从巴黎到纽约;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没有一个人真正坐过飞机,甚至很少走出公园。他们生活在一个罐装的、虚拟的世界中。假想的异国情调的奇观与布满管道的、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富丽堂皇的舞台与混杂拥挤的化装间;白天的繁华热闹与夜晚的孤独寂寞;所身处的北京与被屏蔽的家乡;被生活所禁锢的环境与用动画表现的自由空间;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性(孤独)的妥协;理想的世界和身后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相互讽喻、挤兑和解构,它们相互对立,却并不显得非常尖锐,不至于造成人物内心的分裂。在这个对立、但仍未造成分裂的世界中,贾樟柯关爱着他所要表现的人物,并且对他们充满柔情、同情和信心,对世界本身的潮流或者现代化的洪流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怀疑与悲观的情绪。很多杰出艺术家在形式上是先锋的,在文化上是保守的,想必樟柯也不例外。

贾樟柯的目光已经从汾阳县城转移到北京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仍然只是属于“北飘”一代(或者几代),属于他的乡亲、他的同辈人,被现代化的洪流裹挟着卷入城市生活的农村人;贾樟柯的目光盯着世界,两只脚和那一颗心还留在家乡、留在中国。因此,他的《世界》不属于历史,也不属于将来,只属于当下中国的现实。人们在“世界”真实地活着,却有一种失重的虚拟的感觉;在“世界”虚拟地活着,却坚信自己手里仅仅攥着现实与真实;面对虚拟和现实,人们不知道哪一个更重要。

在影片的结尾,煤气中毒后的太生和小桃有两句精彩的台词。“我们是不是已经死了”。“不,我们才刚刚开始”。经历过阵痛与重生的他们,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呢?经历了太多磨练与辉煌的贾樟柯心中,刚刚开始的新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这真的值得我们期待。

【结语】

贾樟柯的电影终于走出地下与广大观众见面,值得庆贺。但是不得不面临新的问题。在《世界》中贾樟柯找到一个新的观察生活的角度;第一次动用社会资源拍摄电影,实现了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东西。但是真正面对观众的结果会怎样呢?“即使只有一个观众,有一块钱的收入,就是零到一的改变。我不愿预测票房,我们会坦然面对未来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他对我们整个团队来说都是新的经验。”我们会记住贾樟柯的执着与坦诚,同时期待他成功。

(原载《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教你制作舰船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教你制作舰船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舰船模型(最新版)》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舰船模型(最新版)》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步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舰船模型(最新版)》不仅能丰富青少年朋友课余生活,提升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 高老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高老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本书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独特而对学生有用的鉴赏方法,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几个亮点:一、在鉴赏高考诗歌时采用“以诗证诗”的方法,即利用甲诗人的A诗印证其B诗,或者用甲诗人的诗印证乙诗人的诗。二、用丰富的诗例对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进行类型化分析。两位作者在赏析诗歌时,总是先对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诗人情感进行类型化梳理,比如一个意象通常会表达哪几种情感。三、精美、灵动、诗化般的语言,毫无疑问地成了该书的一抹风景。赏析古典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美,似具于丹之风。
热门推荐
  • 妾本惊华:彪悍小王妃

    妾本惊华:彪悍小王妃

    孙小狐,21世纪顶尖杀手,身怀绝技,一朝穿越,气昏一个男人!战北擎,吴国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冷漠无情,不近女色。却被气昏了过去-这女人胆大包天,找死!前未婚夫说“小狐,我配不上你。所以我只有退婚,放你海阔天空”她说“装X。明明是你和我那个嫡女姐姐勾搭成奸,给我带了绿帽子,人家肚子里怀了你的种,你为了那候府嫡女带给你的无限好处,舍弃了我”他说“我不能娶你”然后转身离去,无人看见他眼里的落寞和绝望。她说“上天入地,就是你死了,我也要嫁你”别以为一句话就可以把她打发走,这辈子,她和他耗定了!
  • 未来之王者荣耀

    未来之王者荣耀

    一个流传着无数英雄传说的未来世界,卡修掌握着英雄传承的技能卡牌,强大的卡修与天地异变之后的卡兽争夺着地盘。主角洛天辰携带着王者荣耀系统重生,附身废材,却一世沉沦。再次重生回到同一个起点,终于强势崛起,别的卡修装备一张技能卡,他则直接装备一张英雄卡,别人只有一个技能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英雄卡上的四个技能。这一世重生,他不再骄傲自负、争强好胜,只为弥补上一世对父母、对心爱女人的亏欠!已完本小说《未来之全民突击》,书友群的群号是:623517659群名:二少书友群
  • 可爱子是机器人

    可爱子是机器人

    偶像剧告诉我们,人类和机器人恋爱一定是悲剧收场!可是,如果这个机器人是假冒的呢?没错,我,林诗练,因为送快递的时候弄坏了买家的机器人,无奈地开始了假冒机器人的打工生涯。不过这个买家还能再笨一点吗?全世界的人都看穿了我的谎言,为什么他还是一心一意地相信我呢?怕我没电大半夜出来找我,怕我被雨淋湿为我买胶带,细心地照料我……在我的心已经沦陷后,他却告诉我,我只是另一个女孩子的替身……主人,我的记忆已经清零,只有真爱能将我重启!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201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副会长王宗仁选编,精选2014年散文创作佳作30余篇,包括铁凝,贾平凹,杨绛,叶兆言,冯骥才,刘心武等名家散文,所选作品或追忆与思索中外历史,或发掘内心深处记忆底层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在喧嚣的当下静心反思,有所感知,也有所感悟。兼具历史深度和可读性、趣味性。
  • 生化危机之末日逃命

    生化危机之末日逃命

    一段惊奇,搞笑的探险之旅,世界的末日,却不料也是小人物的崛起之路,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
  • 豫章漫抄

    豫章漫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颜战神0a

    红颜战神0a

    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还主持着各种祭祀活动。红妆武装她都爱。出生便经历狼叼虎衔之异象。幼年丧母,血海深仇。儿时玩伴,昔日商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千古一后,前无来者!甲骨文中,多次记载,武丁和妇好将部属们甩在后面,两人一起并肩驱策,在旷野中追逐驰骋。琴瑟和谐,羡煞后人……
  • 几度秋凉天下平

    几度秋凉天下平

    有人飞剑快意恩仇,有人拖刀劈了几个州,柳无刀要那天下太平,好叫恩怨别乱了风波
  • 傲娇陆少,追妻之路漫漫长

    傲娇陆少,追妻之路漫漫长

    十五年前,陆家寿宴。某小包子唐默然看到一美男在后院翻墙,嘻嘻,果断拉脚大声喊到:抓坏蛋!致使某人被训斥,看着某人阴沉的小黑脸,奶里奶气的说:你,不可以翻墙,危险。殊不知,在未来某一天,某人说:然然,做我女朋友好不好?……傲娇陆少被无视了可悲的是,一直以来神秘莫测的对手竟是然然的……还时不时冒出一堆烂桃花,哎,追妻之路坎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