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200000031

第31章 电影理论世界的“居民”(3)

其实,要反对观影状态与“梦”、“洞穴”、“镜子”状态之间的类比非常容易,因为即使能够在看电影的状态和那些状态之间找到某些相似之处,必定也可以找到更多的不相似之处。电影观众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嚼爆米花,可以相互交头接耳,可以在自己不喜欢那部电影的时候随时站起来走掉,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场面发嘘声喝倒彩。做梦的人、洞穴里的囚徒、镜子前面的婴儿和“缸中之脑”显然都无法做到这些。其次,被理论家们一再列举和引用的那些相似之处是否成立,本身也是非常有问题的。比如,据说电影观众和做梦者的一个相似之处是身体活动被抑制了。不错,人们不能跑来跑去地做梦,一般的电影观众也不会跑来跑去地看电影。问题是,电影观众为什么要跑来跑去地看电影呢?这样的类比有意义吗?做梦者的不运动和观众的不运动根本不是出于同样的“机制”,并且如果一位观众真想跑来跑去地看电影,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尽管这可能会招致其他观众的不满。再比如,麦茨说,“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相反,被传统虚构性电影导致的电影化状态的特征是一种降低觉醒状态、步入睡眠和做梦的方向的普遍倾向。当一个人没有睡够的时候,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比他看电影之前和之后都更有打瞌睡的危险。”然而,许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使得人们“有打瞌睡的危险”、“降低觉醒状态”的,并不是所有电影,而是一些糟糕的电影。此外,如果张三在读电影理论著作的时候开始打瞌睡,是不是应该说这些电影理论也有了“梦元素”呢?

但是,当代电影理论为什么会把这些轻易就能驳倒的类比或者隐喻奉为经典,并在此后接踵而来的意识形态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视觉文化研究中一再重复和引用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似乎是因为各种“幻觉”可以帮助电影理论家轻松地解决关于电影的“大问题”。要是没有它们,那些问题将得不到“根本性的”回答。确实,博德里和麦茨都是雄心勃勃的理论家,他们想要解决的“大问题”就是电影为什么能够带来“快感”。用麦茨的话说,就是“观众为什么去电影院”。而通过在电影和幻觉家族成员之间建立联系,他们就找到了电影带来快感的根源——观众向婴儿的原初自恋阶段退化的满足,对幻象的沉迷,在自我与他人不分的原始的“统一体”幻觉中的狂喜。这个论证思路是一目了然的:

(1)退化性状态(梦、洞穴、镜子)造成的幻觉,满足了无意识中对原初阶段的统一性、完整性、自我与对象浑然不分的状态的本能渴望,因此,退化性状态中的幻觉产生快感;

(2)观影状态类似于这样或那样的退化性状态(根据观影状态与前述状态之间的“相似性”);

(3)因此,观影状态也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退化性幻觉;并且,由于(1),这样的幻觉是能带来快感的;

(4)因此,观看电影产生快感。博德里想要说明观众迷恋电影的“根源”,说明电影带来快感的最根本的原因。但奇怪的是,他不认为电影令人迷恋的原因存在于影像的内容或具体影片的故事之中,甚至不是通过考察某一类影片来探讨电影带来的快感。相反,他把观众获得的快感视为某种“装置”的产物,即一个包括银幕、观众、放映机在内的网络。也就是说,博德里是在观看状态本身当中找到了观众沉迷于电影的根源,而从不考虑他们看的是什么具体影片。在克里斯蒂安·麦茨那里,情况同样如此。麦茨明确拒绝通过对电影元素的分析,对技术、创作手段的分析来说明电影的效果和影响力:“另一条道路——我已经看到的并且已经走上的道路——就在于对电影的精神分析学内涵的知觉考察,它超越了任何具体的电影。”

至今,幻觉理论家们仍然津津乐道观众对电影的“原始的激情”、“本能的渴望”。我猜想,在电影理论世界之外的人,包括制作和发行电影、观看电影的人,如果听说存在着这样一种“本能的”、来自于原初阶段的对电影的普遍“渴望”,可能会瞠目结舌。显然,没有人出于“本能”而“渴望”一切电影。观众们对自己喜欢和讨厌的电影作品向来爱憎分明,他们的渴望和迷恋总是针对具体的电影作品,而不是对一个抽象的、全称的“电影”概念。正因为如此,一些电影导演才会成为票房“毒药”,一些影片才会在放映时门可罗雀。

其实,“观众为什么喜欢电影”这类问题,是貌似有意义的虚假问题,因为它隐含了如下全称判断:所有的观众喜欢所有的电影。正因为这样,支持幻觉论的电影理论家才会到人类普遍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去寻找电影快感的源泉。然而,“所有观众喜欢所有电影”是一个明显错误的判断。并非所有观众都喜欢电影,观众也不会喜欢一切电影。想在人类的普遍本质、深层欲望当中找到电影的吸引力的根源,注定是徒劳无功的。研究者最好在具体的电影作品中、电影运作的方式中以及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中寻找某部电影作品或某种电影类型的吸引力。

此外,电影是人类自己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人类的产品。而各种退化性幻觉却不是——按照它们的定义,即便它们存在,它们也是被决定的,而不是人类自己所能够控制和支配的。也就是说,人们对电影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了解,比对退化性幻觉的了解要多得多,也要直接、容易得多。毕竟,电影作品、电影技术、社会文化和观众的身心状态等等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而各种幻觉和那些深层心理状态甚至不可能是“意识”的对象。它们不应当充当解释元素。观众为什么不活动,观众为什么会对某些电影手段(如视点镜头、平行蒙太奇等)产生特定反应,某些类型的电影在某些社会历史时期为什么会产生轰动效应,经典好莱坞电影为什么会发展为全球电影的主流形态……要解释这些电影现象,其实根本不需要诉诸退化性幻觉和那些神秘的理论性构造物。

2.“梦中梦”与“幻觉背后的幻觉”

前面已经提到,幻觉家族在电影理论中的第二个影响,是创造了越来越多元化的理论局面,并且推进越来越“深刻”的理论。这样或那样的幻觉,帮助不同的幻觉理论家找到了解释[所有]人类迷恋[所有]电影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使得他们确信,由于电影是通过迫使观众向婴儿阶段退化来满足他们的本能欲望,因此电影是“邪恶的”,观众需要得到“拯救”。为电影观众“揭示”这些导致退化的幻觉“装置”和状态,就成了电影理论家、电影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对于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家来说,要批判的是“主体性幻觉”,即构成主体的阶级身份、种族身份等一切意识形态主体性特征的幻觉,以及产生它的退化性机制如“询唤”等过程,最终追溯到“镜子阶段”和观影状态的类比。对于女权主义理论家来说,要批判的是煽动窥淫癖和恋物癖的机制,包括想象性认同和受虐狂。而对于视觉文化研究者来说,需要揭示的是一切关于“统一体”的幻觉,观众感到的任何统一、融贯的东西都是假象,而根本原因同样是向原初阶段的主体和对象浑然不分的“统一”状态的退化……你可以看到,对于形形色色的幻觉理论家来说,形形色色的退化性幻觉的存在,以及电影(连同它的“装置”)对观众的形形色色的“操纵”、“迫害”和“压制”,都建立在“观影状态”与“梦状态”、“洞穴状态”和“镜子阶段的婴儿状态”之间所谓的“惊人的相似”之上。

电影理论家并不只是依靠一些已经被一再证伪的精神分析学假说来“揭示”幻觉,或者应该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幻觉。一些电影理论家还利用相对新鲜的哲学资源来进一步创造关于幻觉的深刻理论,尽管往往是误用。例如普特南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缸中之脑”这个思想实验要求我们想象如下可能性:试想象我们皆是“缸中之脑”(brains in a vat),这些大脑都被某个(某些)“邪恶”科学家放进一个盛有维持大脑存活的营养液的大钵中,而大脑的神经末梢被连接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这台超级计算机使得所有“缸中之脑”经历着和常人一样的经验,但这些“缸中之脑”所经验到的“整个世界”,其实是这台超级计算机制造出来的集体幻觉。

一些善于联想的电影研究者立刻把这一设想与电影、虚拟技术、互联网等等真实世界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电影,准确地说是好莱坞在这样一部人类歇斯底里和自我毁灭的历史中充任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和历史性的角色,它是一种幻觉论神话的始作俑者,事实上,影院机制、观影行为和体验就已在某种程序上带有了‘缸中之脑’的色彩。”

在这样的理论家眼里,“缸中之脑”正好具象化了他们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构想:层层叠叠的幻觉、噩梦般地受欺骗、被操纵的处境、永无休止的谎言。于是,拥抱“幻觉论”的学者们像《黑客帝国》中的墨菲斯那样深沉地发问:你如何担保自己不是处于这样的境地之中?

《黑客帝国》只是一个虚构性作品,而电影理论和文化研究都宣称自己并不属于艺术性虚构的领域,而是在对“实在”——并且是最真实的“实在”——进行断言。这种“缸中之脑电影理论版”,也许会让普特南本人哑口无言。普特南恰恰认为,“缸中之脑”这种典型的怀疑论假设是荒谬的,必须予以驳斥。反过来,如果一个认识论不能够成功地驳斥这类假设,这个认识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中,普特南提出“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是为了对“形而上学实在论”予以驳斥。在他看来,形而上学实在论之所以不可接受,正因为它无法有效地反驳“缸中之脑”这样的荒谬假说。普特南指出了导致这种怀疑论的一个原因——“神秘的指称论”,即错误地认为词语、思维符号或心灵表象与它们所指称的东西之间具有固有的、内在的联系。并且,他指出了“缸中之脑”假设不可能成功,除非它预设了错误的前提,否则它将会是“自我推翻的”。在“缸中之脑”的状态下,你根本无法有意义地指称任何东西。

同类推荐
  • 老北京风情泥塑

    老北京风情泥塑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老北京风情为表现对象的泥塑作品,本书语言流畅,京腔京韵,所收录的泥塑作品描绘了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出行、娱乐、商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娇妻独宠:帝国总裁是无赖

    娇妻独宠:帝国总裁是无赖

    他是s市支手遮天的帝国总裁——潇言哲。每天在媒体面前,高调行事,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女孩。安依诺阴差阳错招惹他之后,自此身后多了一个甩不掉的跟屁虫。帝国总裁化身无赖对她死缠烂打!她闯祸,他兜着。他生气,他哄着。她受委屈,不存在的。
  • 测字伊心

    测字伊心

    测字伊心,以测字的力量,来唤醒世人的灵魂,伊心医心……
  • 吸血的血透

    吸血的血透

    说起肾病,人们也许觉得它不像感冒、咳嗽离自己那么近。但在中国,每10人就有1人得肾病,而肾病发展到终末期就是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尿毒症患者200万人,且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哪怕您仅仅只是关心自己和家人,也有权利和义务去关注肾病!良心维权医生陈晓兰简介女,61岁,上海退休医生。
  • 我在异界敛财

    我在异界敛财

    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了,这辈子只有靠替系统大哥敛财,才能够勉强在这个全世界都对他充满了恶意的异界活下去!我,钱安,打钱,不然打湿你
  • 总裁夫人要和你离婚

    总裁夫人要和你离婚

    她20岁,他28岁。某天,他把她按在墙上说:“宝贝,你说过要嫁给我的!想反悔?”她的家庭破碎,他出手相助。她遭遇陷害,他霸气保护。
  • 农女王妃有点田

    农女王妃有点田

    沈岚月在此有意识时,发现自己成了还在发育的胚胎。不由得长叹:“唉,坑徒弟的师傅,这下把自己给坑死了。”既然重生成了胎儿,且就这样吧。等沈岚月出生后,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不过也没慌,她是谁,除了老头子她还没怕过什么。在这古代,沈岚月发现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爷爷奶奶疼着,爹娘还有大伯和叔叔们都宠着,哥哥们更是各个妹控。沈岚月差点没高兴的死,有这么一群家人,人生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且看她沈岚月带领全家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长大后自己小时候救下的少年,要来给自己当相公。“看在你颜值高的份上,就同意了。”本文1v1爽文,甜宠文。作者新人请多多指教。后期虐渣打脸啪,啪,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专属,宝贝嫁我吧!

    总裁专属,宝贝嫁我吧!

    老浮新文求收藏:《逼婚36计,总裁的旧爱新妻》http://m.pgsk.com/a/987399/****************幽暗的房间内,他强势的像个帝王,阴沉着脸,问道:“告诉我!他到底哪里好?值得你为他这样做?!”而他的愤怒,全然不被她放在眼里。“左擎宇,他是我未婚夫,你有什么资格质问?”下一刻,左擎宇低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道:“解决他眼前的危机,换他放弃你,你觉得我的提议好不好?”“……”****************订婚三天,未婚夫和名模的绯闻上了娱乐头条。苏子衿看着手上的钻戒,心凉如水。她一次次的容忍,一次次的退让,却仅仅证明了自己是个笑话……他说:你越痛苦,我就越痛快……陆少铮将对另一个女人的恨,全部发泄在她的身上。苏子衿终于醒悟,若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恨之入骨,那么他对她的爱就无法计量……可当她终于决定离开的时侯,他却说:“子衿,我爱你……”****************【片段赏析】一场相亲会上。坐在苏子衿对面的男人,红着脸介绍着:“我有车有房,无贷款,无爹娘……”不等苏子衿开口,坐在邻桌的左擎宇,拉着椅子在地上刮出一阵难听的噪音走过来,坐到苏子衿身旁,对着对面的男人说道:“她叫苏子衿,心口处有颗红色的痣,喜欢睡在男人的右手边,睡熟的时候喜欢抢被子。最怕被人挠痒痒,尤其小腿最敏感,这些你一定要记住了……”对面的男人呆愣了几秒后,起身,迅速遁走。而左擎宇坐到相亲的位置上,介绍道:“本人左擎宇,有车有房,数亿资产,最敏感的地方……”“你给我闭嘴!”苏子衿终于忍受不了,压制住心头的怒火,道:“左擎宇,我想我们有必要深刻的聊一聊了……”左擎宇做回忆状,片刻后,很认真的说道:“宝贝儿,昨晚不是已经聊过了么?”“……”PS:老浮新坑,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女主等待你的跳坑。想知道左少是怎么追妻的么?吼吼~千万别手软,“加入书架”吧,亲~推荐老浮完结文《家有总裁,不好惹!》http://m.pgsk.com/a/765257/
  • 淡定:成就内心强大的自己

    淡定:成就内心强大的自己

    本书只告诉大家一件事:认识并喜欢你自己,正视并接受在你看来有些残酷的现实,在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唤醒你心中沉睡的雄狮。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出众的外貌,这一切都无所谓,但有一点,你必须拥有淡定的、超然于世俗之外的心态,因为它是让你内心强大、让你的人生丰富多彩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