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400000012

第12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2)

二、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的勃兴

(一)“中制”、“中电”的制片情况

本期教育电影的制片机构,几乎全属国民党官营性质,包括“中制”、“中电”、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国农村教育电影公司、电化教育推广处、国际电影推广处、金陵大学、四川省政府教育厅等。在1942年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以前,“中制”、“中电”、电化教育推广处、金陵大学、国际电影推广处都负责摄制教育电影。其中,“中制”和“中电”是抗战时期国统区最具实力的两家官营制片机构,他们除摄制了大量的新闻纪录片和故事片外,也都参与了教育影片的摄制。

“中制”的前身是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宣传科下的电影股,“连股长——今日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郑用之先生——在内,总共9个职员,每月经费只有2800华币(合美金50余元)——一个不够好莱坞雇佣一个起码职员的数目,技术设备自然谈不上。”[9]到1937年,该电影股完成了23部片子。1937年,随着政训处因抗战需要而被扩为政治部,“中制”也随之从电影股脱胎为制片厂,实力大增。该电影厂设有正副厂长,还下设3室4课25组,以及“编导委员会”、“新闻影片部”、“教育影片部”(偏于军事教育)等,共有职工466人,比1933年增加几达52倍,开始拍摄包括教育电影在内的各种影片。在抗战初期,“中制”由于所属军事机关的优势,使它的发展比“中电”快了很多,所摄制的影片也具有相当的规模。它还组织了若干摄影队奔赴抗战前线,在战火中拍摄了不少抗日战争的新闻片和教育电影。这些影片在大后方、香港、澳门等地放映时受到极大的欢迎。

“中电”则是“中央电影摄影场”的简称,厂长为罗学濂,此时也拥有相当的摄制影片的实力,约有140多名员工。从1938到1941年,据统计他们的基本摄制情况为:“中制”出品的戏剧片由10种包括《保卫我们的土地》、《塞上风云》等;抗战实录片共7部为《抗战特辑》等;军事教育片共5种如:《防御战车》(涉及军队装备的加强、机械化部队的活动、军事指挥技术上的进步)、《降落伞》(如何操作、空战中的运用等)、《保卫大四邑》(涉及军队政治工作的改进,在沦陷区里,如何破坏敌人交通)等;特殊事件之专辑片共8种有:《南京专集》、《抗战言论专集》等;标语卡通片共6种;歌唱片共7种;纯新闻片共18种,总共为60种。1942年11月在恢复拍摄影片后,中国电影制片厂还举行盛会并招待新闻界报告该厂工作,摘要如下:“(一)该厂已得最高当局允许,在美国租借法案中拨美金一百万元购买材料。现已有二十吨材料在启运中。(二)将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放映总队拟设放映队一百五十个,经常放映军事及政治教育影片。(三)该厂与防空当局合作之中国的防空影片将于明春可望完成。重庆防空司令贺国光月前协防空司令部高级官佐在“中制”参观各国防空纪录影片,藉作摄制《中国的防空》纪录片材料之参考。”[10]

“中电”出品为:抗战实录影片9种(《淞沪前线》、《克复台儿庄》、《抗战中国》)等;纯新闻片31种;特出事件的新闻号18种如《武汉专号》、《重庆专号》等;戏剧片有5种《孤城喋血》、《北战场精忠录》、《中华儿女》等;教育片有《重庆的防空》、《我们的南京》、《云南建设》等,总共为77种。而“中制”所拍摄的《抗战特辑》(1—7)(第五集内容为:“我方各种训练及委座训词”)、《抗战言论专集》(其中包括冯玉祥、陈诚、郭沫若等的“讲词”)也应归为教育影片类型。此外,由《铁扇公主》的作者万氏兄弟所绘制的《抗战卡通》(抗战标语1—5集)也成为本期重要的教育片种。此外,“中电”还积极会同英美等国拍摄具有介绍中国文化风俗、现况以及中国对日作战立场的教育宣传片。

自1941年后期,以“中制”,“中电”为主的重庆电影业进入低潮时期,特别在电影制作方面非常不景气。1941到1946年,只拍摄了故事片6部,纪录片4部。其中,纪录片为:1941年的《新阶段》、同年的《第二代》和1945年的《中国之抗战》。其间,“中制”并“中电”还于1941、1942两年几乎停止拍片。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战时物价高涨,经费匮乏;其次在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电影所需物资,乳胶片、药料、机件等的运输渠道均被日军阻断,而且上海和香港完全沦入日本的控制之下,上海电影孤岛时期也告结束;再次,日本轰炸机更在此时开始对重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这种境况下,重庆制片机构几乎无法开展工作。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对电影的控制进一步加强。1943年7月28日,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电影检查法》。同年10月又颁布了《取缔剧本一览表》,明文规定禁止出版、上演的剧本就达116种,并取消了一批抗日影片的摄制计划,如史东山编导的《中国万岁》,孙瑜编导的《少年先锋》,应云卫编导的《三勇士》等。在抗日战争持久战的深入进行中,如何坚守国统区阵地,如何对军民进行宣教以利于抗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影为国民政府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政权服务,如何成功避免共产党和左翼意识形态在电影业中的渗透,并进一步消除其所具有的强大的颠覆力——这些现实的迫切需要使得国民政府将目光转向了一直从属于官办机构的教育电影。

可以说,1941年以后,“中制”和“中电”几乎转为专门制作教育电影了。如1942年,“中电”方面就会同英美两大使馆新闻处派员合摄之CHINA'SSTAND,共分三大卷,表现中国历史文物、工业建设以至抗战五载始终不屈,全用英文字幕及说明,并交由英美使馆转送国外作宣传放映。此外,1943年4月初,“中电”还委派周克、程泽霖赴湘拍摄湘桂铁路工程纪录片。同年4月,“中电”所摄炼钢纪录片也剪辑并完成。该片系在××后方最大炼钢厂所摄。[11]同年,“中电”创作人员吴尉云和徐苏灵又应四川省政府邀请,奔赴荣县拍摄新县制。“中电”电影摄影师童震则被派往綦江,并随同导淮水利委员会主任沈百先拍摄水利工程。“中电”创作人员李剑华编辑的《天府之国》第一辑、《锦城》第二辑《岷江风物志》也完成于1943年底。

除了“中制”、“中电”兼拍教育电影外,其他制作机构都专门拍摄16毫米小型影片。这些影片不在影院里公映,只作为学校里的补充教材或是用作对乡村民众、士兵灌输知识的辅助工具,并用于国际宣传。

(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工作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作为民国教育电影重要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在抗战时期,对于大后方的教育电影业也担负起了引导和规划的职责,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重庆时期民国教育电影的繁荣,也将这一产业更为严密地纳入了官方的控制和督导下。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接连爆发,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京沪、沪杭甬、京无、淮南四铁路沿线各级学校创办的学校教学电影放映、制作都因此停顿,于是将这些人才设备,都改办为伤兵教育,与当时南京各界抗敌后援会伤兵教育处联络合作,派教育电影施教人员在治疗抗战受伤将士的南京中央医院及其各分院,当时的首都医院及其各分院巡回放映教育影片。同年11月国民政府迫于形势,也为了长期抗战,将中央行政机关西迁到陪都重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负责人士,也大多随同其服务机关入川。并将其置办的教育电影的器材影片,都存放到了金陵大学理学院,而文书档案则存放在位于南京傅厚岗的郭理事宅中,并留该协会干事戴尧年、冯绍文二人驻守南京珠江路七二八号会所,根据时机酌情办理会务。南京陷落后,也仅由该协会的常务理事郭有守携带了小方形木质会印一颗,匆匆西上,其余物资则几乎散失殆尽。

此后,直到1938年2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才在重庆恢复会务,并在重庆中四路112号设立会所,首先举办会员通讯登记,并筹办其他工作。1940年7月8日日本敌机袭渝,其会所不幸被毁,径即迁至青木关教育部内继续办公。而其在重庆时期的主要工作根据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总务组编订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概况》[12]一文,包括了:推行电影教学、摄制教育影片、调查国产影片、参加联合年会、主办文化界月会、督导上海分会、增设香港分会、筹设马来亚分会等六项。其具体陈述如下:

1.推行电影教学

协会前在京,沪,杭,甬等地各中等学校推行电影教学,颇能增加学生学业成绩;二十七(1938)年春,鉴于迁川学校日多,爰仍与金陵大学理学院继续合作,在重庆,成都,万县三处各中学免费推行电影教学。除照旧放映生物,物理,化学三门教育影片外,并增映“抗战教育”一学门。经由协会呈准教育部拨发放映机、幻灯机各一具,《防毒》、《防空》影片各两套,购置生物,物理,化学等教学影片费两千四百元。当即一面调查各校交通状况,电源供给情形。理科教师姓名等项,一面开列应行注意事项,分函映片各学校预行准备。其要点为规定每一学生不得连续观看生物与理化影片,应于放映生物片时,以本学期修习生物学生观看,放映物理与化学影片时亦然。至于影片讲解,放映时间,放映场所之设备等亦均详为订定。时值抗战展开,运输困难,自不待言。协会于春季开始时,即向上海与香港定购及复制影片,有于四月初旬寄到者,有迟至六月中旬始到者,影片一经选定,即着手于说明书之编辑及印刷,致延至五月十日始得出发,至六月二十九日按预定程序映演完毕,当时曾就视察所及,将各校观众之反应列举要点如下:

甲、对于科学教学影片者:(一)各中等学校之科学设备颇感不足,实验缺乏,学理无从证实,教学电影,颇能补充实验之不足。(二)理科学理之抽象者,学生往往难以明了,看教学电影之带有活动画者,如电流在线路上之流动及游子在电解质内之移动等现象,疑难既可迎刃而解,印象又至为深刻。(三)教学电影颇能引起观众研究科学之兴趣,且可助长其记忆力。(四)教学电影对于理科教学及初学科学者,均收事半功倍之效。

乙、关于战时教育影片者:(一)看过《我们的首都》使观众具有同仇敌忾之精神,足以加强人民对抗战意识,(二)看过《防毒》,对防毒知识,颇多认识,(三)看过《民族痛史》,对于我国历代疆域之沿革,一目了然,足以激发卫国之热忱及收复失地之决心。(四)看过《蒋公寿辰》,对于拥护领袖之至诚心理,油然增强,更加爱戴。

各期所映教学影片

期别:二十七(1938)年春季

影片名称:白喉、蚕丝、动物肥料、提炼石油、淮北海盐、陶瓷、电之磁效应、电光与电热、电压与气压、防毒、民族痛史、我们的首都。

备考:成都部分因科学教学影片未到,仅放映我们的首都,防毒,民族痛史三种。

期别:二十七(1938)年秋季

影片名称:海底动物、电光与电热、淮北海盐、提炼石油、防空、战时童子军。

期别:二十八(1939)年春季

影片名称:电光与电热、淮北海盐、提炼石油、海底动物,防空、战时童子军。

期别:二十八(1939)年秋季

影片名称:从树到新闻纸、开采煤矿、民国二十五(1936)年之日食、夏威夷群岛、(以上系中学用者)我们的首都、给小朋友们、小学生课外运动、空军战绩(以上系小学用者)

备考:本季在重庆方面,扩充至小学部分

各期所映校数统计

期别所在地与校数备考

二十七(1938)年春季重庆北碚9成都17万县6

二十七(1938)年秋季重庆4成都37万县4

二十八(1939)年春季重庆北碚合川14成都37万县停映

二十八(1939)年秋季重庆22成都27

二十九(1940)年春季重庆10成都7

二十九(1940)年秋季,正拟陆续办理时,以各校尊令疏散,迁于市郊者甚多,因无电源供给以及交通关系,未能前往映片,在渝之校,悉无日间映片设备,晚间又常有空袭,以至停顿,自三十(1941)年以还,物价继续上涨,补充影片与放映器材不易,购买汽油亦感困难,此项工作迄未能恢复,殊为可惜。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生活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受欢迎的开心果。
  • 普希金绘画

    普希金绘画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像雨果和歌德一样,普希金在绘画方面虽不是专业人士,却也是才华横溢。翻阅普希金的手稿和书信,会发现文字中间嵌入的线条轻盈、极度传神的速写。保存下来的普希金绘画作品有1500多幅。普希金绘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自画像,有朋友、沙皇、女友、官吏们的肖像,也有马、鹰、风景等。这些画寥寥几笔散布在文字旁,显然是作者心思的表露,爱恨情仇讥诮怨讽,跃然纸上。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本书是高莽先生在多年研究普希金文学、绘画创作的基础上,从普希金的1500多幅画作中精心编选而成,辅以详细的说明和生动的画作解读,是一本兼具欣赏和研究参考价值的佳作。
  •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录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几十年间精选的文学艺术史论稿,其中既有已经发表过的,值得保留的文稿,也有初次入选的重要篇章。所收文章以中国话剧史论的研究居多,其中尤以对戏剧大师曹禺的剧作所做的研究最为深入。
  •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两岸三地回忆录 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热门推荐
  • 海贼之嗜血之刃

    海贼之嗜血之刃

    来自现代的凯意外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凯在这里完成了家族的考验,得到了妖刀·嗜血。结识了可靠的伙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 想在地球垒个窝

    想在地球垒个窝

    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唯有人心多变,在茫茫人流中,消磨着一个个匆匆过客的激情和梦想,无论前路是坦途还是荆棘,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奔跑,直至逐渐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暮然回头时,躁动的年华已逝,竟然发现,青涩的时光才是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面对同样的街同样的景,兀自感叹道:原来,所有的人,无论你能上天降龙还是下海缚蛟,都只是一粒尘埃一个过客而已。
  •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内地会。他一生在这里劳苦,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本书通过二十多个小故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带你去认识这位将自己一生献给中国的朋友,重温百年前的历史。
  • 火车开往黎明

    火车开往黎明

    我崇尚荒诞的美好,胜过真实叙述的丑陋。很多的故事,很残酷的东西,也很虚无。想讲出来听听,荒诞的青春,荒诞的梦。
  • 他来自月光

    他来自月光

    一个孤独的吸血鬼和一个孤独的人类。孤独,此间无解。
  • 莫把梨花比澹妆

    莫把梨花比澹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白梨曾经想过,如果没有遇见宫莲,她是不是就不会在他的阴影下存活,她可以平平淡淡的做个凡人,喝完孟婆汤,将前尘往事都忘了。
  • 唐初一小兵

    唐初一小兵

    唐朝,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最为强盛的朝代。诸位看官且看张毅如何从一名无名小卒混到朝堂,与历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将斗智斗勇
  • 娘子往哪跑

    娘子往哪跑

    【本文半价,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了,跳楼大甩卖了啊!!!只要两块多钱哟!】中央情报局的主要骨干,代号“L”,成绩优异,获过一等功.为了搜集情报,俨然进了疯人院。不仅要装成精神病,还要做出一些精神病的事情。只是情报得手时,意外出现。再醒来时,却变成了一个六岁小破孩身上。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哪?穿越!古代!还架空!对天狂笑,伸手一指,玉帝,如来,耶稣,我哪得罪你们了啊啊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好好在这异世生活。还好,干的是老本行,只不过换了千年老古董做上司。眼前这个美少年,现在十四五岁的样子,过几年就变成美青年,然后是美男。自己是不应该先下手为强呢。手里拿着刚刚不知道在哪摘下的红色鲜花,眼中带着浓浓的深情,“帅哥,做我男朋友吧,我会宠你一辈子。”美少年看了看我手中的花,并不接过去,美少年的桃花眼中全是戏谑,“噢?怎么个宠法。”什么?这美少年是自己的主子?那我刚才的话能不能收回。接到任务,到武林世家里面‘拿’点东西,扮作即将成为这武林世家好太太的贴身秘书,可是谁料到,这好太太和情人跑了,任务还是要继续的,只能委屈自己当这个好太太到那个被戴绿帽子的相公家走一遭。“娘子,偷了为夫的东西就想走。”武林世家传人,拦在前面的人,依旧是平时温文尔雅的样子,现在看起来像个无赖痞子。“相公,我只是借去看看,以后还你。”我缩着身子,带着谄媚的笑,对着自己的‘夫君’讨价还价。又是任务,到邪教教主那‘借’点东西,这次顺利,混个小侍卫,可是这邪教教主,竟然是只玻璃。“小夜夜,过来给主上我亲一口。”邪教教主,细细的丹凤眼挑起,朝着自己抛了个媚眼,邪魅的样子,女子比之都不如。“教主,属下不好这口。”自己被这人妖勾的心痒痒的,但是更加看中自己的小命。****************************************************【弑情】
  • 快穿之妖妃勇斗小暴君

    快穿之妖妃勇斗小暴君

    大昭集团财务总监苏软妹穿越回到大昭国,邂逅凶残小暴君南宫肆,为他开创一个属于暴君的开平盛世。一个善于创造美好,一个善于毁坏一切。且看妖女暴君大斗法,最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