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500000069

第69章 推销员

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1969年

片长:91分钟

导演:阿尔伯特·梅索斯(Albert Maysles)

大卫·梅索斯(David Maysles)

夏洛特·左威林(Charlote Zwerin)

剪辑:大卫·梅索斯

夏洛特·左威林

导演简介

梅索斯兄弟,美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在成为纪录电影导演前,兄弟两人都曾在波士顿大学教授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他们成为了美国“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的代表人物。哥哥阿尔伯特·梅索斯(1926—)被誉为“美国最好的摄影师”,弟弟大卫·梅索斯(1932—1987)则是一个优秀的录音师。一台摄影机和一个话筒伴随配合默契的梅索斯兄弟合作了30余年,拍摄了14部纪录片作品。梅索斯兄弟主张摄影机应该像“墙壁上的苍蝇”一样,安静地观察现实而不干扰和刺激被摄对象。因此他们使用轻型的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只采用现场的同期声。他们的镜头曾追随“滚石”和“披头士”这两支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的摇滚乐队,拍摄了著名的《给我庇护》(Give Me Shelter,1970)和《披头士初访美国》(The Beatls First U·S Visit,1964);他们也曾把镜头对准圣经的《推销员》(Salesman,1969)这样一个陷入困境的群体,以及《灰色花园》(TheGreyGarden,1975)中与世隔绝的奇特母女,这些影片因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而成为国际电影节上的经典节目,至今仍在美国影院回放。

内容简介

《推销员》(Salesman)是阿尔伯特·梅索斯、大卫·梅索斯兄弟“直接电影”的代表作品,实际拍摄于1966年,之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剪辑。影片追踪四个“美中圣经公司”的销售代表在波士顿与佛罗里达销售区域工作的情形。影片的主要拍摄对象是生活在困境之中的推销员保罗。保罗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是为公司推销一种装帧精美的插图版《圣经》。他们先在地方教会里调查潜在顾客的名字和地址,然后上门去推销。梅索斯兄弟跟踪拍摄了他们从波士顿到佛罗里达寻找顾客和挨户推销的全过程。从屋外的对话到进屋向户主推销,抓住人物间交流和反应的细节,给观众极强的真实感。如保罗多次吃闭门羹,使出浑身解数与买主套近乎,与已经订购又想悔约的买主僵持不下,甚至在买主家推销《圣经》时撞上推销吸尘器的同行等等。

梅索斯兄弟还拍下了四个推销员在各种旅游饭店聚会、打牌、相互比较销售业绩、与妻子或女友通电话等镜头,并记录了他们所服务的“美中圣经公司”举办的推销员会议。《推销员》选择在生活中有麻烦的底层人物作为拍摄对象,这样的取材一方面具有戏剧性,一方面直接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处境。同时借由被推销的商品《圣经》,探讨了6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十分突出的“信仰危机”问题。导演梅索斯兄弟力求完全客观地展示现实,坚持不干预、不介入、不评价、不解说的风格,让观众通过观看影片自己得出结论。影片上映后在美国引起了非常复杂的反响,但更多的观众感到了一些悲凉无奈和对保罗的同情。

影片分析

一、直接电影

梅索斯兄弟是最早使用“非虚构影片(nonfiction)”一词去描述自己作品的人。他们也是首次使用“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这一词汇的人。仅从词汇使用的角度讲,他们对于世界纪录片的发展史就功不可没。词汇往往滞后于实践活动,美国的直接电影活动,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罗伯特·德鲁领导的“德鲁小组”。梅索斯兄弟中的哥哥阿尔伯特·梅索斯就曾作为摄影师为“德鲁小组”工作。梅索斯兄弟后来的电影实践也明显受到了来自德鲁小组的影响。

美国的直接电影实践,客观上来自于电影摄制技术方面的革命。在摄影方面,轻型摄影机的出现使创作者可以长时间地进行室外的跟踪拍摄;在录音方面,轻型同步录音设备的出现使现场同步录音成为可能。这样的技术革命,直接带动了纪录片领域在美学和观念上的大的变化。

美国纪录片学者RichardM.Barsam曾对直接电影的特点进行总结:“1.排斥非剧情片的传统;2.在不介入的状态下拍摄真实情况下的真实人物;3.排斥传统纪录片的“导演”或事先写好脚本;4.创造一种包含着不同暧昧形态的现实模式;5.给予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自然之感;6.观察优于旁白;7.使用轻便而可携带的设备;8.现场收音;9.剪接优于长拍镜头;10.形式优于内容。”①

从《推销员》来看,上述的条件基本符合这部作品的技术和美学观念。首先,梅索斯兄弟在拍摄现场尽其所能地不去干预和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这一点,也是美国“直接电影”和法国“真实电影”之间最大的差异;其次,梅索斯兄弟在拍摄前所做的准备和策划也非常有限,不存在导演和“脚本”;继而,《推销员》一片从头到尾没有使用一句解说词,除了叙述的结构和有限的剪辑之外,影片基本没有引导观众进行思考的因素,而是让观众直接面对现场,自己进行理解和判断。从技术和设备的角度讲,阿尔伯特·梅索斯所使用的摄影机是他自己制作的,轻便、可肩扛以保证长时间的拍摄需要,可变焦距(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以便能够远距离的、在不打扰被拍摄对象的情况下获得小景别镜头;兄弟二人不依靠打板的方式,而是使用秒表和设备间的连线来保证声画同步,这也是为了使拍摄更加自然,将拍摄对实际场景、事件的影响减到最低。

二、选题和主题

对于直接电影这种主要依靠拍摄现场的真实状态来支撑影片的制作方式而言,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推销员》一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影片的产生是从美国著名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开始的。梅索斯兄弟两人都很喜欢这部小说。最初,他们打算要拍摄一部同《白鲸》所采用的非小说式的叙述方式相应的电影。他们甚至曾随渔船到南大西洋进行考察,但出于时代、地域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计划未能实施。然后,兄弟二人拍摄了关于美国作家楚门·卡波特的纪录片,这是因为卡波特创造了“非虚构小说”的文学形式。在完成对卡波特的拍摄之后,兄弟二人同卡波特的编辑约翰·佛斯特讨论关于制作一部“非虚构电影”的选题问题。佛斯特很喜欢上门的推销员,然后他们开始调查和研究推销员所卖东西的种类。结果发现,在美国有4000多名《圣经》的推销员。梅索斯兄弟之前也曾有过推销《百科全书》的经历,他们知道推销现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加上对于将《圣经》作为商品销售的兴趣,于是,他们决定着手拍摄这一题材。这一兴趣触发点形成了影片一个重要的主题,阿尔伯特就曾解释,这部电影“是关于物质主义如何占领整个社会,《圣经》如何成为一个商品的。”

接下来是拍摄地点的选择,梅索斯兄弟选择了他们曾经出生、成长、工作和生活过多年的故乡波士顿。阿尔伯特在接受访谈时曾经说过:我“认为任何一种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电影,都带有传记色彩,因此,如果你想拍一部电影,这会像回家一样。回到那些你可能熟悉的人当中去。”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地域的熟悉和情感对影片拍摄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回家”这一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影片另一主题的基础。影片的主角推销员保罗在身份、经历和气质上同梅索斯兄弟的父亲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对梅索斯兄弟而言,跟踪拍摄保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向父亲/父辈致敬的意义。这也构成了他们坚持拍摄这部影片的另一动因。许多年以后,阿尔伯特·梅索斯对《推销员》进行总结,他说:“我们一直觉得骄傲和高兴。我们制作了这样一部感动美国,向父亲致敬的电影。”

三、不使用采访

《推销员》全片没有使用一句解说词,其表意完全是通过同期声进行说明的。不仅如此,影片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全片中没有使用一处采访。阿尔伯特·梅索斯对于影片中不使用采访做了如下的解释:“电影中没有一处是通过采访表现的。在采访中,你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些材料,暂且称之为资讯吧。但是,采访所得的资讯和记录所得的资讯有很大不同。当你制作一个电影,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你没有在影片中塞满采访。你纪录片中总能看到采访,至少我弟弟和我是这样。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弱点。(采访)只是为了罗列资讯,而不是拍摄一些特定情况下所揭露的事情,这绝对是不同的资讯。”

(戴宇新)

注释:①《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RichardM.Barsam著,王亚维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433页。

同类推荐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有句话流行了很久,看电影,不如看影评。作者在本书中用独道的眼光和语言诠释了N个超级电影,这其中,或许有你格外熟悉的,也有你格外陌生的。比如《街区男孩》《不伦之恋》《爱欲之果》《大逃杀》《年少轻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一个都不能少》《赶尽杀绝》等等……就如《赶尽杀绝》真正满足了男人内心狂野的YY,杀杀人,做做爱,杀的是坏人,上的是美人,夫复何求?作者解析的或许不是很经典,但话少,不啰嗦,一针见血。
  •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热门推荐
  • 重回世纪末

    重回世纪末

    叶鸿重生了,回到了1998年。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逐渐落下帷幕,波澜壮阔的二十一世纪逐步走来。彼时,港城才刚刚回归,金融危机肆虐亚洲;彼时,JackMa还在京城闯荡,企鹅还未成立,彦红还在美国打工;彼时,下岗大潮汹涌澎湃,有人纵身下海,有人被拍死在沙滩上;彼时,一首《重头再来》传唱大江南北。现在,叶鸿回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一切……好像都开始跑偏了……
  • 一本正经的大修仙

    一本正经的大修仙

    杜凌云,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准备踏入社会的佛系青年。在这个人生的分差路口他却因为偶然遇到了一只叫白果果的蠢萌狐妖而走上了一条修仙的不归路。砂锅炼药,ppt图文功法,摸电门炼体,杜凌云的画风总跟他理想中的修仙相差甚远。若干年后,名声响彻诸天万界的灭劫圣人杜凌云在一次醉酒后无意间对他的弟子们哭诉道:“我当初就不该遇到那只蠢狐狸,要不是它,我就不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说罢他扯了扯自己脖子上的纯白围脖擦了擦眼泪,却没有注意到毛茸茸的围脖中悄悄的伸出两只小爪子偷走了他面前的开胃菜,还跟他的几位亲传弟子悄悄眨了眨黑豆一样的眼睛,做了个狡黠的眼神。
  • 血月之夜上帝之眼

    血月之夜上帝之眼

    黎明前的夜晚最暗,破晓之后就是长久的光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若在,我还爱

    你若在,我还爱

    我亲手杀死了我的孩子,只因她是女孩......如果你还在的话,我还会再次爱上你。
  • 求婚·纪念日

    求婚·纪念日

    本书包括两部安东·契诃夫的经典独幕剧,题目分别是《求婚》和《纪念日》。两部剧均可以看做讽刺剧或喜剧,情节曲折,出人意料。
  • 凰图天下

    凰图天下

    嫡姐勾引未婚夫放吊睛白虎咬她,主母想千方设百计要置她于死地,就连小小奴才竟也敢对她颐指气使!却不知她已不是当初那个懦弱无能的她,所有的屈辱都要百倍奉还!可是,在这波谲云诡的世界里,她需要一个强大的搭档!选谁呢?圣兽,你来说说看!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最强召唤大魔王

    最强召唤大魔王

    “滴~吞噬成功,获得青风狼!”“滴~吞噬成功,获得西门庆!”“滴~吞噬成功,获得地狱三头犬!”别人靠觉醒,林歌全靠吞。只要系统在手,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