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600000013

第13章 关于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的争论(1)

“禁播令”等荧屏配额政策是广电总局为发展国产动画竖起的一面大旗,但它的颁布就好像同时竖起了一块标靶,各种争论接踵不断。这其中,来自政府、媒体、业界和民间的声音各不相同,可以说这些争论延续了中国对待外来文化产品的讨论。

那么,由荧屏配额政策所延续和引发的争论主要有哪些?来自政府、业界、媒体和民间的声音有何不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争论呢?本章将对这些内容做一些探讨。

第一节 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所延续的争论

根据《申报》记载,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戏”,是我国第一次的电影放映。可以说从那时起,国人对外国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讨论就已经开始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自活动影片输入我国,其感动社会至深至巨,久维有识者所共认,维是各片制自他邦,与我国风俗人情完全不合,利权外溢,尤可疾心。”可见,早在清朝末期就有国人对当时外国电影的放映产生了忧虑,所谓“利权外溢”便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洋戏”既从国人的口袋里拿走了钱,又让我们逐渐失去了文化话语权的状况。

20世纪上半叶,国民党政府控制了全国电影发行与放映市场,成立于1943年的“中央电影服务处”执行“发行统一”的政策,即国内所有上映的影片都必须经过它的手来安排给各个院线。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这四年里,从上海进口的美国影片(包括长片、短片)共1896部。在上海首轮影院放映的美国长故事片1083部,主要都是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出品的作品。拿1946年上海首轮影院公映的383部长片来说,中国影片仅有13部,美国片多达352部,英国电影15部,苏联电影3部。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配合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控,在引进和播放外国影片的政策方面,整肃国内电影市场、扶持民族电影事业发展、限制外国影片的进口、仅同友好国家维持电影贸易与交流,就成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的10年间,我国发行的海外影片主要是来自前苏联、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数以百计的影片中,以反映革命历史、反***战争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题材居多。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我国进口和放映外国影片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墨西哥等国的影片逐渐多了起来。原来外国片的主要进口国只剩下了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朝鲜和越南等少数几个国家,前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影片从我国的银幕上悄然消失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电影对外交流与输入输出业务被全面否定。中影公司几乎完全中断了与各国电影发行机构的业务往来,已输入发行和尚未发行的影片悉数被打入冷宫,直到《中美联合公报》和《中日建交公报》发表后,这种封闭的局面才逐渐有所打开。应该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初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荧幕上——当然主要是电影荧幕上播放的内容有着严格的意识形态管制,由于数量有限,再加上当时国内电影业的计划体制,这些外国影片没有对国内电影业产生太多的冲击,因此对于引进和播放它们的争论并不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外国最新的文化产品相继涌入我国的市场。在动画领域,从1980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日本52集系列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以来,外国电视动画仿佛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很多外国动画片动辄是52集、每集20分钟的大型系列片,而我国当时全国动画片的年产量仅有几百分钟。中央电视台在80年代一共制作了50余部动画片,总时长大约为500分钟,还不及引进的一部外国动画片的长度。因此,即使是从这样一张仍然很不完整、对许多地方电视台引进播出外国动画片的情况有所遗漏的统计表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80年代外国动画在中国电视荧屏上逐年增加的现实状况。考虑到只是把国内电视台播出外国动画片不重复的部分归纳了一下,而前一年播出的动画片在后一年可能还要重播,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片子在各地方台也可能会重播;如果加上所有首播和重播的外国动画片,说外国动画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几乎已经占领了中国电视荧屏恐怕并不为过。

伴随着外国动画引进与播出的是一场全社会的争论。1983年3月31日,君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

前年的阿童木,去年的雷欧,今年的尼尔斯,一个个外国电视动画系列片中的主人公,通过电视荧屏,钻进了我国许许多多学龄前儿童的心田,以致言必称阿童木、雷欧或尼尔斯的孩子,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好不好呢?也好也不好。说好,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毕竟学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说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光知道外国有英雄,我们中国则没有。我们不是排外主义者。播放外国优秀的儿童电视动画系列片,无疑是有益的。但我也想,我国电影动画艺术在世界上原是颇具水准的,近年来的电视片摄制速度也颇惊人,怎么就拿不出一部大型的儿童电视动画系列片来?

而1989年5月27日,文一在《人民日报》的另一篇报道中则写道:

当前我国的动画片生产正处于急待扶持、振兴的时候。一方面,几亿儿童急切地想看美术动画片,饥不择食,不管是希瑞公主,还是变形金刚都能掀起阵阵热潮;而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片又处于资金不足、生产萎缩、人才大量外流的状况,如果不予重视,还有继续滑坡的危险。

1987年,北京西城区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给中央电视台送来一封公函,小朋友们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开了一个代表大会,提出了一个最最重要的建议,希望叔叔阿姨多生产一些中国自己的动画片,我们要有自己的动画明星。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届政协会议上,都有一些来自影视界的代表很关心中国动画的发展,他们在提案中表示应该重视发展中国自己的动画片,并且对电视屏幕上外国动画片占了大多数的情况表示忧虑。

可以说,国内对于20世纪80年代电视台大量引进和播放外国动画片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同样长度的动画系列片上,而不在要不要对外国动画片予以引进或播出的限制上。这样的争论点反映出当时国内文化业界仍然处在较为根深蒂固的计划思维下,把中国电视荧屏被外国动画占据的现象看成是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不够的结果,而没有看成是我们计划体制无法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结果;把电视荧屏仅仅看成是一块宣传的阵地,因为阵地快要沦陷所以着急,而没有把它看做一个巨大的市场,因为丢失了市场而扼腕痛惜。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失去的阵地还可以夺回来,中国人是不怕打仗的,哪怕用上“小米加步枪”的方法,也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殊不知以当时中国动画羸弱的实力去与日、美等文化产业已相当发达的国家进行硬碰硬的对抗,结果无异于以卵击石。当时中国大量动画人才流失到为外国作加工片的企业中去就是最好的例证,因为在外国动画背后是强大的资本支撑。不妨假设一下,即使那时候我们做出了一部、两部甚至几部动画系列片,把它们放到电视荧屏上去,又能掀起多少波澜呢?恐怕很快便淹没在外国动画片的巨浪里了。如果我们当时用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意识到中国的电视荧屏是一块宝贵的市场,是外国动画的生命线,那么我们完全就可以通过制定市场法则,早一点实施荧屏配额政策,把国产动画的市场保护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动画的发展是有些生不逢时的,一来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门打开的时间刚好与世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浪潮对接,二来在这种对接之时我们从心理到体制上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产动画都是在外国动画的压迫之下喘息生存着的,一个表征就是在这十年间中国生产的动画片几乎没有一部是盈利的。或许“盈利”这两个字哪怕在90年代前期都还不被看做是制作动画的目标,动画的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但是这一切在90年代后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对美术片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厂家生产的美术片全部由厂家自己发行、销售,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不再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对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老美术片厂的冲击较大;另一方面,1995年中央电视台投资数千万开始制作自己第一部重点系列动画片——52集的《西游记》,可以说无论是出于形势所迫,还是因为投资较大故而对作品的盈利期望值很高,中国动画业界都开始真正对市场问题予以关注、研究和思考。而当人们真正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动画的时候,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便积累起来的一系列问题就浮出了水面——其中就包括中国动画的市场几乎完全被外国动画片所占据,中国观众对动画的审美需求几乎完全是以外国动画片为标准模板的,等等。

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为什么无法生产出自己的国产动画系列片,转变为到底应不应当允许那么多外国动画片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存在。正是在这种思潮下,以“禁播令”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动画荧屏配额政策出台了。可以说,“禁播令”等荧屏配额政策延续了国人对外国文化产品的近一个世纪的争论,并把它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从市场的角度去看问题。

从对“播”的争论,到对“禁播”的争论,中国动画跨出了由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历史性的一步。然而站得更高,不仅意味着看得更远,还意味着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加难解的问题。下一节,我们就将对荧屏配额政策所引发的种种争论进行具体的梳理与评析。

第二节 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所引发的争论

2008年2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将全部播放国产动画片的黄金时间由每天的17:00~20:00扩展为每天17:00~21:00,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大讨论。笔者对新浪网的网民意见进行了监测和统计,在总共468条和“禁播令”有直接关系的留言之中,有325条留言表示支持或强烈支持广电总局的“禁播”政策,有101条留言对这一政策表示不支持或者反对,另外还有42人发表了相对中立的看法。

虽然从统计上看,支持“禁播令”的人数比不支持“禁播令”的人数多出了2倍有余,但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在民间“禁播令”的支持者要比其反对者多出很多呢?笔者认为下这个定论还为时尚早。因为在对“禁播令”支持者和反对者留言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支持者们大多是以喊口号的方式来表达意见,没有提出支持原因的人比较多;而反对者大多认真地写下了他们不支持这一政策的理由——这可能说明很多人的支持意见是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有可能是一种随大流的行为,或者是源于传播学所讲的一种“沉默的螺旋”效应。此外,在很多支持这一政策的意见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比如有的网民直言不讳地说“应该对日本的一切动画片都禁播”等等,所以支持“禁播令”的人可能并不是看到这一政策会对中国动画产业有什么好的作用而支持它,而只是出于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发泄才表示支持。再加上可能有很多质疑或者反对“禁播令”的年轻人根本不屑于参与这样的讨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这一数量统计就证明在民间“禁播令”的支持者占大多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尤其是家长,偏向于支持“禁播令”,而且从这些留言的具体内容所展现出的深度与广度来看,这项统计在反映民众对待“禁播令”的态度方面依然具有一定的信度。

网民支持和反对“禁播令”的有代表性的意见进行了汇总,它们主要是围绕以下六大议题来进行的:“国产动画的发展需要温室环境还是竞争环境”、“外国动画片的内容对观众(尤其是小孩子)的影响是好是坏”、“国产动画片能否满足观众们的需求”、“外国动画片是文化入侵还是文化交流”、“‘禁播令’会有好的执行效果吗”以及“广电总局是否有权剥夺观众看外国动画片的权利”等等。这其中不乏一些是针锋相对的意见,我们可以对比来看。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写作的指导理念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引。在写作中,加强从整体上学习、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运用其研究成果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发展为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服务。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人们或因学缘关系,或因前期相关学科习得惯性,对“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等相关概念,或多或少会出现认识与理解上的偏差。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民族学、人类学与所涉及的姊妹学科及子学科的亲缘关系和隶属关系加以梳理澄清,以便更好地解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翻开本书,仿佛走进一座国学图书馆,因此,当孩子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对卷帙浩繁的古籍望洋兴叹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埋头在历代著作中寻章索句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为翻译句子而苦恼时,也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本书实为一部写作宝典,一位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秋祭会疑案

    秋祭会疑案

    南袴市蓑石村两年前成了无人村。村子里的人慢慢老去,最后寿终正寝,于是共同体终于瓦解,以致消亡。我站在一个高坡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块正被疯长着的、生命力强劲的野草覆盖着的荒地,以及夹杂其间的旧铁皮屋顶和裂痕处处的沥青路。这个村子并没有死去。“醒来吧,蓑石!”这一呼唤人们走进无人村的运动已持续了一年多,虽然陆续有十四个家庭迁入,但仍然满眼荒凉,只偶尔能看见新车的白色和路上玩耍着的孩子衣着的粉色。“这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了!”同事观山游香的声音里含着笑意。
  • 求仙引

    求仙引

    大荒九州,朝廷腐朽。少年秦凡带着母亲的遗愿,进京赶考,一路上故事不断,机遇?祸事?一段往事徐徐展开,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道法三千,修法无数。奈何仙道飘渺,世人皆痴,妄图求仙圣引。遂,自太古以来各类传奇故事无数,只是却无一人实证成仙。一个另类的大荒,一个故事的开始,一代鬼主崛起之路。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 妖语魔道传

    妖语魔道传

    一场弄巧成拙的自杀!竟然奇迹般的来到了一个奇特的大陆,在这里有食人的怪物、屹立千年的道家王城、嗜血屠掠的魔族和千奇百怪的妖族……是意外还是命中注定,但前路却一片迷茫!
  • 慢穿之男配你的外挂已送到

    慢穿之男配你的外挂已送到

    要男配获得幸福必须让他们爱上自己么?不!她要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成功路上的小伙伴,万能的金手指!拒绝套路,拒绝跟男配谈恋爱。然而,真香预警!第一个世界她就遇到了对手。反派男配陆延邪魅一笑:惹了我还想跑?呵呵,想的美!于是,每个世界剧情都像是脱缰野马一去不回……她,夏亦心,肌肉僵化症患者,早已看破生死,却在火海中被系统选中成为宿主,为了那个万能的愿望奖励,她努力刷主线,帮男配们完成执念得到幸福,同时打通副本,成为霸道女总裁、绝世神医、顶级女神、丧尸中的战斗机……逆袭虐渣虐脑残一个不少。他,有无数个名字,却只有一个灵魂——陆延。他是小世界里的冷血无情的变态反派、是才智双绝的鬼才、是杀人如麻的杀手……无论他是男配、男主、甚至路人甲乙丙丁、鬼神五六七,唯一的信念只有宠她,爱她并将她叼回窝,为此,他可霸道,可扮猪吃老虎,可耍流氓,可凑不要脸。某女表示:喂,我们是纯洁的革命友谊,请不用乱来!某男呵呵一笑:媳妇儿,别闹。其它沦为配角的原著男女主:滚回家去秀恩爱!本文双洁,一对一,男主唯一,女强成长系,男强(绝对牛的一批),腹黑无敌。
  • 全球性博弈

    全球性博弈

    本书以人性讨论为基准,分别研究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典型国家,重点分析了大量时代性问题,使读者对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作者以人性的讨论开篇,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哲学伦理的基调。在这种基调的基础上对中国和国际进行了全方面的透彻解读。中国篇中,作者针对中国国情,详细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现在,过去三种层次的透视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国际篇中,作者详细讲述了美、日、俄、新、韩、印等国,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挖掘和阐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全球化的过程。
  • 你的余生我陪你走完

    你的余生我陪你走完

    时光如花,记忆如水。秦潇潇本以为这一生再也遇不上青春所爱,但经年后,秦潇潇竟然再次遇见了程煜,这一次,换成秦潇潇来守护程煜,她欠他的,只能用后半生来偿还。“程煜,如果我说我爱你,你还会相信我吗?”秦潇潇用低到尘埃里的声音对着站在面前的人说。下一秒,她被紧紧地拥入怀中,回应她的是细长绵柔的吻。耳边苏苏地响起那个熟悉又好听的声音:“秦潇潇,后半辈子,我要把你牢牢拴在身边,别想再逃出我的手掌心。”
  •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介绍了在从事烹调过程中所用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常见的专业术语、烹制法,以及味型等,让读者在操作时能加深理解。书中主要介绍了常见菜品的制作,介绍的原料以常见的海鲱、鸡、鸭、鱼、肉、时令蔬菜等为主,介绍了传统的川菜、粤菜、创新的重庆菜、江湖菜以及返璞归真的农家菜,满足消费者追求奇、新、异的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