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700000010

第10章 影视美术创作的特殊性(3)

电影的拍摄也是同样道理,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如果没有指挥同样无法进行,更不可能拍出好的、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在电影摄制组里,导演就是指挥,而摄影师、美术师、录音师等就相当于乐队的首席。摄制人员以导演的观念、以导演对未来影片的构思为基点,把各部门的创作纳入导演艺术风格的轨道,统一影片的创作,就如乐队之演出,“一次演奏如一整体”。

电影美术师与导演对影片场景造型、镜头画面等造型设计的磋商、探讨和确定是形成影片造型形式和风格的重要环节。

前苏联著名导演杜甫仁科在拍摄影片《海之歌》时曾经讲过:“我最担心的是把这部影片拍成海的故事,我要拍的是海的诗、海的歌。”这是这位导演坚持自己作品诗意风格的很明确的表白。这部影片的两位美术师布拉斯基金、鲍里索夫与杜甫仁科对镜头画面设计进行逐个修改,以期达到构思所要求的效果。

电影的银幕视听形象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而这些元素和成分如场景、空间、色彩、光线、人物形象等是一种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依存关系,犹如人体中各种器官之有机构成。如果我们深入地、仔细地研究这种种依存关系,就不难发现,依存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电影特有的规定性、限制性并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性,了解了限制性也就明白了什么是相互制约性。特殊的规定性是一种创作规律,也正是电影有机性特点的集中表现。

实际上任何一种艺术手段都有不相同的限制性,或曰局限性。例如,被称为“瞬间艺术”的绘画、被举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在反映运动现象或呈现出声音的节奏感上是间接的、潜在的,这就是一种局限性。画家往往要想方设法克服並突破这种局限,发挥造型手段的表现力,传达出一种运动感、音乐感,不过要靠激发观者的想象和联想才能达到。

在电影的创作和摄制工作中相互制约的关系涉及各个方面,对于美术设计来讲,例如美术与摄影、录音、照明等都是有机的互为因果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其中对美术设计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摄影手段与美术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前苏联著名电影美术师米亚斯尼柯夫讲道:“善于用‘镜头’来观察是电影美术师视觉观察力的专业特征,具有这一特质和场景空间发展的概念,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平面上和在空间中表现剧情内容,估计镜头的运动、摄影机的移动、镜头和胶片的性能、照明特点以及其他电影表现手段和方法。”

这是这位大师非常专业的经验之谈。

美术师要用镜头——眼睛去观察,考虑镜头的特点和技术条件进行设计,估计不同镜头拍摄的人、景、物等被拍摄对象在银幕画面中的效果等。总之,造型处理离不开镜头,因为,归根结底,美术师所有的设计内容如场景、道具、服装、化装、特技等都要经过镜头的拍摄和处理,经过蒙太奇组合、剪辑,最终体现在银幕上。

镜头的所指有不同的概念,如光学意义的镜头、作为电影画面的镜头、作为影片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的镜头等,与电影美术设计关系更为直接的至少有这样5个方面:(1)电影镜头的种类(不同焦距的光学镜头),(2)影片画面的画幅比例,(3)景别,(4)镜头的运动,(5)镜头的视角等。

例如,电影镜头的种类有许多种,“划分镜头种类的依据是焦距(焦距是镜头光学中心到胶片平面的距离),焦距是25mm的叫25镜头,焦距是75mm的叫75镜头,依此类推。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水平角和垂直角。35mm电影胶片上的画面大小是16mm×22mm,这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焦距不同,镜头成像角大小就会不同”。

我们用25镜头与75镜头相比较,25镜头由于焦距短,其成像角是47.5°(水平角)、35.5°(垂直角),而75镜头的焦距长,其成像角度是16.7°(水平角)、12.2°(垂直角)。

“镜头一般分为标准镜头(或称正常镜头)、广角镜头、窄角镜头(长焦距镜头)。人看物体的最佳视角大致为36°~38°之间(水平角),接近这种角度的称标准镜头,如35镜头(水平角为35°)、32镜头(水平角37.9°)、40镜头(水平角为30.8°)。成像角大的称为广角镜头如24、25、28镜头,成像角小的称为窄角或称长焦距镜头如50、60、75、100镜头等”。

由于镜头种类不同,产生的画面效果对所拍摄的对象如场景、道具的包容范围就有很大区别和变化。一般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画面透视效果的强弱不同,广角镜头强、窄角镜头弱。

(2)机位不动的条件下,取景范围大小不同。广角镜头取景范围广、包括的面积大,窄角则相反。

(3)用不同镜头拍同一景物,要求距离不同,广角镜头要求的距离近,窄角镜头则要较远距离才能拍全。

以上种种不同镜头在拍摄场景、内外景环境的特殊要求无一不对美术设计在场景空间设计、道具陈设的位置和各种特技合成的制作带来非常直接的限制,对场景的高低、大小、宽窄、比例等的设计要考虑采用不同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和运动镜头拍摄的特殊要求,在设计上要调整好,才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又如画幅的比例,是指电影画面的高与宽的比例。普通银幕画面的高与宽的比例为1∶1.375,宽银幕画面为1∶2.35,遮幅银幕画面的比例是1∶1.66或1∶1.85不等。

一部影片的画幅比例是不变的、限定的,对于电影美术师要进行镜头画面设计,对不同画幅比例画面所涉及的空间规模、场景结构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例如普通银幕与宽银幕影片的布景设计在面积、空间、结构上就会有很不相同的特点。又如不同画幅比例的严格限定对电影美术师而言要设计大量的镜头画面与画家进行绘画创作是完全不同的,画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确定画幅比例,横幅、竖幅、正方形甚至圆形都是允许的,而对于美术师的画面设计,画幅比例就是一种制约、一种限制。但是,美术师认识、研究这种特殊限制条件,掌握规律,就能驾轻就熟,获得创作的自由。

其他方面如镜头的运动、景别、角度等都是美术师在设计时要考虑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美术师还要为照明、录音提供必要的条件。

此外,在特技设计中的模型、绘画、透镜等的合成,则更要严格而准确地按电影镜头画面透视画法把摄影机的位置、被合成景的位置和形象与合成景物的位置做准确无误的计算和测量才能达到理想的合成效果。

从电影总体上来讲,各种手段和因素之间的有机性和限制性是辩证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美术师设计的场景的结构、空间规模、尺寸,景物的色彩,服装的形式和色彩等对于照明、摄影的用光,取得环境的色调,就是一种明显的先决条件和规定性,这是符合电影创作的规律的。

美国著名摄影师戈顿·威利斯曾经讲过:“电影就是要有限制的,你必须明白这一点。就像一个职业拳击手一样,他处在一个正方形的围栏里,因此,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围栏,电影也是一样的。在电影这行里,有人就没有学会如何做,他们不明白这个界限是什么,可是一旦你明白了界限是什么,你就会有许多自由。”

电影美术师的设计也是同样道理,首先,要了解、熟习限制和“界限是什么”,利用电影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规律性,就能获得自由。

第四节银幕造型形态的逼真性

电影银幕造型形象的逼真性,银幕画面上出现的人、景、物、空间、形、光、色、线等造型形态的生动性、纪实性、逼真感是由电影的记录本性决定的。其实,在电影的诞生之日就带来了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逼真性特征,随后,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电影声音、彩色、立体声、高清晰度等的相继出现使银幕造型形态的逼真性更加强化。

电影银幕视听形象是通过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下来的光和声音的运动现象。

“电影这种仿真的记录机器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激发了观众记忆中的视听感知经验,从而造成一种幻觉,也就是一种似动现象,调动视听感知经验的关键性因素就是记录的逼真性”。

观众看电影,第一感觉就是银幕视听形象的逼近感,如身临其境,置身于真实自然的生活之中,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栩栩如生的环境空间,惟妙惟肖的逼真效果使银幕就如同放大了几十倍、几百倍的真实生活的窗口。普多夫金在谈到电影特性时讲:“它(电影)是一种给逼真的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可能性的艺术。”

电影银幕视听形象的逼真性,银幕上出现的视觉形象,场景空间的逼真气氛、逼真的运动效果、逼真的色彩空间、光线的现场感以及美术师对人物外部造型真实效果的刻意追求和营造是符合电影本性的,是符合电影这种仿真的记录机器所要求的,也正是时间与空间、声音与画面交插、融合在一起的银幕世界之魅力所在。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银幕造型形态的逼真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逼真性的真正所指是造型形态的逼真性特征,也即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场景、道具、服装、化装以及色彩、光线等的形状、神态、质感、效果的逼真感,是一种形态的逼真性、视觉的逼真效果。很显然,这是指的造型形象的外在的、外部的形态特征,而从造型形象反映客观生活、符合影片内容的关系来讲,就存在一种造型形象的内在真实性。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是外壳和内核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电影是从照相术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是一种活动的照相,能够直接记录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空间状貌,可以逼真地反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科技的发展又使它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彩色,从而具有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真实反映对象的能力,这种高度的逼真性手段必然要求银幕反映生活的外在真实和内在真实,它排斥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环境以及表演的虚假性,更排斥人物形象逻辑、故事内容等方面的虚假,而要求电影反映生活的本质,达到内在真实和外貌形态逼真的统一”。

美术师对场景、道具等造型形象的逼真感、外貌形态的逼真的效果是苦心经营的,是为创作真实的、典型的环境,为影片的创作原则和美学追求服务的。

影片《邻居》中主要场景“筒子楼道”从设计构思、造型结构到布景制作、搭建和道具陈设都处处体现了“不要粉饰、不要虚假、不要捏造,要真实、真实、再真实”的创作宗旨和美学追求。

该片的美术师曾讲到做这堂景的想法和做法:“我们在2米宽15米长的‘一统’楼道里,利用道具隔成S形曲线的空间,那些灶具、炊具、坛坛罐罐,挂着、摆着、放着、吊着的——使原本非常单调的空间分隔成各个相互独立又联系的片断,加强了楼道的透视变化,造成了较丰富的层次和格局。这时,这些平凡琐碎的生活用具变成了一种活墙,为创造真实而生动的典型环境起了巨大作用。”

在美术师提出的“消灭墙面”的设想下,极端注意景、物细节的描绘和加工。你看那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生活习惯布置起来的小天地,那自制的各色用具,那烟熏火燎、水溅油喷、儿童涂鸦的生活痕迹和岁月感,这种杂乱中有特点、拥挤中有规律的逼真的生活景象正是十分贴切而集中地体现了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学生宿舍改为教职工住宅这一典型环境,也是深化主题,体现并强化了影片中所提出的“爆炸性的房子问题”的社会意义。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完全可以认识到造型形态、视觉感受的逼真性,绝不是为逼真而逼真,而是为体现真实性的内涵而做的一种艺术“包装”。另外,视觉感受的逼真,如实物般的逼真效果,不等于否定和排斥电影艺术家的主观作用。艺术家的主观意图、作品的主题意念、时代、人物、情节等应符合来源于生活的本质特征,达到作品艺术形象的内在的、本质真实。从造型形象与生活的关系来讲,从现实生活到具有真实性的造型形象就是一个典型化的创作过程,不论其采用什么形式只要是个别中显现了一般,在偶然中揭示了必然,就获得了形象的真实性。

造型形象的逼真感的形成主要是靠技术制作的逼真,物质材料的逼真,光线、色彩效果的逼真来达到的。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美术师在景物服装等的制作和加工上,为了达到表面效果、质感和纹理的逼真效果提出要“老老实实地拜实物为师”和制作仿照物的要求,在龙珠街的凉茶屋、美容店、烧腊店等的装饰、制作方面使新旧店铺搭配、实景与布景组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同类推荐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处处有音乐

    处处有音乐

    本书是著名乐评人、资深乐迷辛丰年于1999—2005年间谈论音乐的随笔结集,此次在原版基础上增补《中乐寻踪》,从传统的深处寻觅中国音乐的韵味。辛丰年将音乐鉴赏与历史文化和人生感悟融汇贯通,乐人掌故佳话娓娓道来,叙述生动易懂而不时有灵光闪现,其音乐随笔为一代人开启了欣赏古典音乐的门径。
热门推荐
  • 无人区

    无人区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发生在地球之上、中国西部的一种万众一心走向灾变的悲惨举动。数万淘金汉分别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宁夏五省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此覆灭,尸骨无存,只留下眼望雪峰摇摇欲坠时的惊叫,只留下雪石冰岩掩埋人的一刹那,生命的*后一声哀鸣。这惊叫和哀鸣变作浆汁,渗入冰岩,浸入时间,在不朽的大峡中日复一日地显现着,石破天惊。以后的岁月里,来寻找丈夫和亲友的男女们在傍晚的寂静中站在峡内聆听了片刻,就发现原来神经的承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 孀尽红辰雪纷纷

    孀尽红辰雪纷纷

    糊里糊涂来到一个未知的朝代,无学识、无才艺、无后台的她,是叶家名副其实的‘三无’产品。钢铁直男性格的爹爹,为了保护她不被叶家欺负,不惜与家人反目,带着她远走他乡。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太爱娘亲,还好,她也不介意。祖母的厌恶、大伯娘的陷害、外祖母家的恩怨情仇,她一概不怕。只因为,她有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堪称鉴婊专家的爹,还有一个比她小三岁的固执小相公,随夫配送了一个老奸巨猾的夫兄。可惜这段姻缘充满了奸诈与谋算,她真的能与小相公执手到老吗?本文不按正常套路走,非宫斗宅斗文。
  • 黄金狼窝

    黄金狼窝

    被医生诊断为脑残的蒋未生,穿越八十年代,救了曾被害的漂亮女老师,回到当下,突生狼眼,成刑侦高手,抱得美人归,后得一夜明珠,这夜明珠可以让女人重返青春,不料~~
  • 黑鱼闹西游

    黑鱼闹西游

    封神一战,万仙来朝的截教土崩瓦解,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就连教主都被罚到紫霄宫面壁去了。阐教看似赢了封神一战,获得了极大的气运,可元始天尊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弟子,却也被西方挖了墙角。而人教教主老子更是装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此时世界的西方,准提接引两位圣人坐在一块,眺望东方,眼神中带有一丝希冀,现在天机渐明,再过千年西方就要崛起。而人物陈长生被一混沌至宝带去黑水湖,成为黑鱼精黑耀,他的到来会给这一切带来怎样的改变。……
  • 那年到现在

    那年到现在

    --------我原守护你,在电闪雷鸣的夜里讲讲我的故事,那里有你。我不愿守护你,在无人问津你的世界中,只有你自己,不让我靠近,怕伤害你。-------一个男孩从稚嫩到执着,没有因为种种困难选着放弃,他一点一点的把曾经过往封存记忆,在未来某一时,因无希望打开温习。他喜欢着她,愿意做一切她开心的事,她有目的的想见他,他就频频出现,她不想见他,他就消失茫茫人海。最后扑朔迷离。
  • 天帝别秀了

    天帝别秀了

    狄一携手机穿越到蛮荒世界,成了头野生大熊猫。万年之后,一直没信号的手机突然接通电话,对方竟是地球的!狄一通过手机疯狂汲取地球知识,于是,蛮荒多了个科学大使、文化传播大使……“法王尊,你要的相对论推导过程我留下了,蟠桃……”法王尊:给给给!“紫霄仙长,西游记大结局送到,这小玉如意……”紫霄道长:给给给!“海仙姑,你冷静点,别把宝藏藏海里,不会引起大航海时代的。”海仙姑张开双臂:想要我的宝藏吗?全在广袤的大海里!这是狄一用各种骚操作,重建妖族天庭,让蛮荒文理两开花的故事。群:672876013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两届大佬对着骚

    两届大佬对着骚

    十年前,她丧父丧母,众人唾骂。十年后,她重回于世,却还是遭数人唾骂,“你说重生就重生,为啥好不容易活过来了还这么弱?”本想着混一天算一天,但生活总是不如她的意,到处有人找茬。NPC:你不如我!莫玖:对!NPC:你别跟我抢!莫玖:好!NPC:mmp莫玖:没错!NPC:你……莫玖:真聪明!但是人嘛,还是要有胜负欲滴,就比如:……颜某:娘子,你知道心动的感觉吗?莫玖:不知道。颜某:来,我教你。莫玖:可以,但在外面,要说是我教的你!颜某:遵命!娘子一句话总结:最不正经的“小娇妻”泡最佛系的大佬。背景:架空现代,修真穿插
  • 末日九重奏

    末日九重奏

    人口达到极限的地球,将面临来自神明的无上恩赐和无尽惩戒——九场全球规模的末世灾难带着进化的机遇接连而至,陨星,丧尸,虫潮,异种金属兽,共生菌……九重灾难后,即是光荣的新生……
  • 御灵战巅

    御灵战巅

    《苍生御兽》,欢迎品评。天道不灭,杀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