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2800000016

第16章 烟月不知人事改——体味词曲中的悲欢与离合(4)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宋度宗病死,留下三个还不满10岁的儿子,最大的赵昰7岁,最小的赵昺才3岁。拥立皇帝是天大的事,谢太后自然召集群臣商议,众人都认为杨淑妃所生赵昰年长,按例当立为君,可贾似道和谢太后却都主张立赵显为帝,王朝飘零之时,持节守拙的忠臣谏臣已少之又少,众人也就随风转舵。此时,恭帝年纪尚幼,于是又发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情况,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朝廷实权由宰相贾似道一手把持。此时,宋室江山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同年九月,二十万蒙古铁骑在丞相伯颜统领下,分两路进攻南宋。十二月,伯颜率兵进逼鄂州,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汉阳、鄂州相继陷落。伯颜亲率主力部队,以降将吕文焕为前部,沿江东下,各地宋军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元军得以顺利地突破长江防线。

长江防线已破,举国震惊。贾似道官居平章军国政事、都督诸路军马,皇帝尊之为“师臣”,众臣视之为“周公”。满朝文武都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拯救社稷危亡,贾似道不得已,在临安设都督府,准备出征。他抽调各路精兵10余万,装载着金帛、器甲和给养,队伍绵延近百里,场面浩大,阵势骇人。不过,贾似道深知蒙古军队勇猛,到达前线后不敢与之正面交战,只好排开阵势,幻想着双方能够讲和。他下令释放元朝俘虏,派人送礼物给伯颜,希望可以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然而,宋军之勇已不复当年,称臣纳币的资格都没有了,元军的目的就是要灭亡南宋,求和的请求被断然拒绝。两军交战,结果可想而知,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相继被攻破,宋军大败,死伤无数,贾似道仓惶逃到扬州。宋朝军力也因此元气大伤。

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能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也将不吝赏功赐爵。讽刺的是,一直秉持以礼待士的宋王朝,却失去了号召力,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文天祥散尽家财充作军费,毁家纾难,招募义军。在他的积极筹措和感召下,很短的时间就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不过面对元军的勇猛虎狼,这支军队无异于乌合之众,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自然心知肚明,他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朝廷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今日有急,征天下兵,我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能够聚集力量,保存社稷。”文天祥起兵后,积极奔赴前线阻击元军,妄图扭转战局。根据朝廷统一部署,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张全则率两千兵增援常州。常州是临安最后一道门户,文天祥深知一旦常州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统归张全节制,以增强常州的兵力。但张全自私无能,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他竟然坐失战机,见危不救,酣战之时又乘夜逃跑,使得义军孤立无援,惨遭兵败。蒙古铁骑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已是万分危急。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春,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相继陷落,元军兵临建康城下。此时朝政在陈宜中主持之下,已经走向了濒临崩溃的边缘,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经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积蓄力量以图背水一战,可胆小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仍然幻想着求和。德祐二年正月十八,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卑微地乞求伯颜,希望他能对宋朝皇室从宽处理。元朝则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可陈宜中却被吓破了胆,辜负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的信任,于当天夜里逃离了临安。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陈宜中逃走,局面已无可挽回。谢太后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顶替陈宜中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结果被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只得向蒙古投降。至此,近320年的赵宋王朝灭亡。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划动,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宋景炎三年(五月后改祥兴元,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次年邓剡拘押在一地,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继续北上。临别之际,感触良多。文天祥在驿站写了这首《念奴娇·驿中别友人》和他作别。

南宋在崖山灭亡后,张弘范曾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让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想要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元世祖曾专门见过文天祥,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做我大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百姓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37.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敢跟皇帝抢女人的词人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公元1056~1121年)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公元1089年)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移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值方腊起义,道梗不赴。未几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谈到周邦彦,有一个人物就不能绕过,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妓——李师师。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四岁那年父亲又因罪入狱,病死狱中。后由经营妓院的李老太太将她收养,并请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很快就名满汴京。话说,宋徽宗在高俅、杨戬的怂恿下出宫寻乐,被带至名妓李师师之处。高俅这等花天酒地的高官李师师自然是认得的,而平日里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高太尉,今天却在另一人面前卑躬媚笑,她自然明了此人来头不小,于是百般奉承,曲意讨好,使得宋徽宗欢娱无比。后来,发展到宋徽宗偷偷跑来李师师这里与之约会。

早在宋徽宗与李师师结实之前,这位汴梁城的第一名妓就已经艳名远播了,自然结实了不少名流雅士,周邦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两人时常谈词说曲,畅聊心扉,更兼周邦彦才华横溢,擅作词曲,试想又有多少女子能不对风流倜傥的才子倾慕有加呢。周邦彦对师师也是视作“姚黄魏紫”的国色天香。当然,我们相信两个人心灵沟通是情感的主要来源。不过,周邦彦内心想没想过其他的也无从推断,只是诗人曾感慨:“人生难得一知己,谁知知己在红尘!”似乎也有几分无奈和惋惜。

宋徽宗来李师师这里并不规律,李师师也要过生活,所以,有的时候如果没有宫里的通知,李师师也会请别的朋友来这里做客。一次,周邦彦与李师师正在聊天,突然宋徽宗不期而至,一时间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慌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藏身在李师师的床底下。李师师强作镇静,献歌跳舞,又与宋徽宗谈笑了半天。徽宗要启驾回宫,李师师客气地挽留到:“已传三更,路滑霜浓,要不就别回去了。”宋徽宗笑道:“有劳师师关心,只是宫内确实有事,改日再来”。这些话被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心有所感,便谱成一阙《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皇帝一走,钻在床底下的周邦彦,出来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整理衣衫,而是急急地把一曲新词写在纸上,随后又匆匆离开。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缠绵,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也该着周邦彦惹祸。李师师闲来无事,拿出这首新词独自弹唱,正入神时,不料徽宗已悄悄上了楼。当徽宗听到“马滑霜浓,不如休去”几句后,不觉心中一惊,料想这李师师怕也无这般才华,忙问:“这是谁写的?”李师师知道大事不好,无奈之下,只得双膝跪下,把周邦彦来谈词说曲,巧遇皇上,又因官小位卑,不敢惊动圣驾,情急中躲到床下的经过细细叙述了一遍,并为周辩护开脱。徽宗皇帝见李师师言辞真切,楚楚可怜,心有不忍,就不再追究了。

可是,男人哪还容得了其他男人靠近自己心爱的女人呢。徽宗心中大为不快,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后来,寻个理由,也就把周邦彦打发离开汴梁了。后来,徽宗又来看李师师,却得知她是给周邦彦送行去了。徽宗坐了很久,李师师才回来。徽宗皇帝更是龙颜不悦。问李师师:“他又作词了吗?”李师师说:“有一首《兰陵王》。”皇帝说:“你唱给我听。”李师师手捧琵琶,轻启朱唇,柔声唱起开篇这首《兰陵王》。

李师师边唱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想到周邦彦这一走不知还能否相见,几乎是歌不成声,宋徽宗听了,也觉凄然。徽宗本也是极具诗情才气的人,周邦彦这首词写的确实非同一般,一想自己堂堂九五之尊也犯不着跟他置气。后来,降旨把周邦彦召了回来。周邦彦也不曾想到,自己最终也算因祸得福吧。这一段故事历来传说杜撰颇多,真实性已经无法查证,不过,能够被人们这般传诵,恰恰说明其必然有着独特的味道在,这也就足够了。

38.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赤栏桥上的生死缠绵情缘

《踏莎行》

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终究无果。游走之中,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难得的艺术全才。

同类推荐
  •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为历史哲理剧,以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生平为题材,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20世纪现实斗争结合起来,表现在新旧交替时刻,科学与愚昧、变革与反动之间的争斗。
  •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创作、从作家到读者,以广义与狭义的心理分析为主要视角,对中外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作家,结合其文学文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得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论断。既从世界学术视野关注“五四”以来文学现象所蕴含的生命意识、文化心理,也密切关注具体作家创作心理以及文本潜蕴的意识、无意识内容,还努力从文学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拓展,致力于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及“文艺性学”的建构。作者秉承“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学术理念,坚持“大现代”的人文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长期追索并严肃认真地探讨不同层面人性包括本能与文学的复杂关联。同时注重结合当代实际人生体验和当代学术思潮来审视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及读者所容涵的心理世界。由此体现出强烈的“当下关怀”或学术当代性。
  •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把新兴的市民阶级家庭生活搬上了舞台。恩格斯曾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把它谱成歌剧,成为最受人欢迎、最经常演奏的歌剧之一。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晨雨初听

    晨雨初听

    本书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这是为学生编选的一本书,青年学生读点文学,学点写作,主要不是为了今后当作家。当文学被看成是一种非职业性的人生素养,当写作被看成是一种跨专业的社会性训练,它们反而会真正重要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专业作家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接受平台。
热门推荐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国的故事4:制宪之路

    美国的故事4:制宪之路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五月花号”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从1783年到1789年,从一位英雄到一个国家,刚刚独立的美国,如何在动荡和争议中摸索着建立一个国家……
  • 排毒养颜美容一本通(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排毒养颜美容一本通(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健康、美容、防癌、长寿,都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关于食物“治病”、“致病”的同类事例还有许多。可见,好的食物用在适宜的时候,对人的健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而再好的东西用在不恰当的人身上或用得不是时候,也可能就是毒药!本书从饮食、起居、运动、心理等方面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排毒养颜宜忌,并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向读者提供了多种有效、简便安全的自然排毒养生、养颜方法,这些实用易做的排毒法,一定能够使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魅力的人生。
  • 翠缺

    翠缺

    大战曾强奸过年幼的翠缺,翠缺后来到他的家具厂打工时,他居然还想乘机逼其就范,结果被翠缺用剪刀刺死……
  • 一念成瘾,BOSS的妻

    一念成瘾,BOSS的妻

    一场意外,让他重新遇到了她。一向冷酷的大BOSS秒变磨人小奶狗:“老婆,要亲亲”“老婆要抱抱”“老婆。。。”纪小玖忍无可忍的推开凑过来的某人:“顾之川你够了!”顾之川勾唇一笑
  • 灭秦代汉

    灭秦代汉

    项羽:“我是天下第一猛人,我要当霸王。”刘邦:“我是流氓我怕谁,我要天下。”张政:“文斗武斗随你们选。”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超能系冠军

    超能系冠军

    我的名字是律,10岁。家住在金黄市北部的别墅区一带。初始神奇宝贝是凯西,现在我正在以成为使用超能系神奇宝贝的冠军为目标,开始自己的旅行。
  • 足球之天之骄子

    足球之天之骄子

    高考完的一个草根足球业余爱好青年,因为偶然机会获得特殊能力,借此试训当时中乙球队,从此帮助俱乐部球队升甲、升超、自己也成功留洋、入选国家队,成为国际足坛闪耀的足球巨星,造就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