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8400000033

第33章 商务从业人员的个人心理建设(4)

9.走出心理误区,还销售一片广阔天地

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你头脑中的一些印象正阻碍着你事业的成功。下面介绍一些销售中常见的心理误区,以帮助大家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还销售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误区一:没有话术和技巧就做不好销售

刚开始做销售,常常都觉得技巧很重要。于是就拼命学技巧,学人家的手势和语气。可是却发现越学越累,越学越没信心。也有些经理要求销售员背话术,照着他们给的说辞去背,可是你会不会总感觉背到最后说出来的话都不像是自己的,学到最后,甚至都不敢开口讲话了。

其实,有时候技巧没有那么重要,并且适合别人的技巧也不一定适合你。据说阿里巴巴有位销售精英,他讲话结巴,说个笑话别人都只是配合着笑,可就是这样没有销售天赋的人销售业绩却从来没有掉下过前三名,因为他太勤奋了。他一天可以跑三个地市。当别人都回家的时候,他或许刚刚踏上返程的汽车。一段时间下来,他积累的客户资料是最多的。

而且,表面上看起来老实巴交,不怎么会讲话的销售代表,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因为不少老板喜欢这样的人,觉得和他们做生意放心。另外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实干型的,做事认真,韧性强,这样的品质也比较适合做销售。毕竟80%的成交都是来自4次以上的跟踪,而不是来自技巧。

误区二:说的越多越好

当你在说话的时候,你就是在传达信息。当你问顾客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就是在销售,你在了解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推荐给他们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记得前面讲过的“二八法则”吗?推销的一个秘诀,就是使用80%的耳朵去倾听顾客的话,用20%的嘴巴去说服顾客。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候并不是说的越多越好,而在于是否说到了点子上。

误区三:只有找高层,才能做成生意

有人认为,联系到的客户级别越高,就能取得越好的销售成果。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慢慢接近客户呢?事实上,推销工作刚开始就直接联络客户高层是致命的错误。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就与客户高层谈论其产品特性和客户的需求,纯粹是浪费时间,且一下子就会被彻底拒绝。

尽管在销售中提倡找决策人,找关键人。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关键人都是老板。特别是一些大企业,他们的部门经理就有一定的决定权。而且大公司老总业务都非常繁忙,一般很难见面。现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多,老板的爱人及亲戚朋友都有可能左右签单的结果。

所以,有时候签单进展不顺利,可以考虑从关键人周边对其有影响的人入手,间接达到目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关键人身边的这些次关键人,有条件的话争取他们的支持,即便不支持,也要把他们做成中立,不然后患无穷。

曾经有一笔单,是一位销售新人做的。新人就职于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一天他去一家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公司做拜访。一开始找的是这家公司的一位文员,新人还不太懂关键人的重要性,就给她很卖力地作演示。并通过这位文员了解了一些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背景等。

后来这个文员调回总部了,还把他推荐给了另一位业务经理。这位业务经理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当时新人还不太懂销售的这些常识,还是很卖力地去和这位业务经理沟通,推荐他的产品。

业务经理对这款产品比较认同了就帮他推荐到了一位副总那里。后来又通过副总向总部汇报,总部通过后,这笔单子就给了这个新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做周期太长,但实际的情况是即便你直接找到了该公司决策层,他们也会把事情推到分管部门,而且一旦决策层拒绝了你,你的机会就变得非常渺茫,其实在这笔单子中新人去拜访的次数并不多,只不过这件事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正常的。

误区四:销售就是“卖”

如果有人问你:“销售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产品为中心?”“当然是客户!”很多同行一定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并暗想这样的问题未免太过陈旧。可当他们在客户面前落座,便迫不及待地介绍起自己的产品,力图取代竞争对手,客户就成为了听众和配角。同样是“卖”,但可以有不同。我们发现在成功的销售访谈中,往往买方说得更多,卖方提问较多,并且卖方一般会在访谈后期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曾经在美国的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著名的销售风格模型:以“对成交关心程度”为横轴(即销售的意识和技能),“对客户关心程度”为纵轴(即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根据两者的高低组合,销售者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事不关己型,顾客导向型,强力推销型,解决问题型。研究显示,在“成交”和“客户”两个方面都倾注全力的解决问题型销售代表,其业绩要比只关注产品和“成交”的强力推销型销售者高出75倍。

这里,我们不妨给每一种销售风格和角色作一下“素描”:

事不关己型:“要买就买,不买拉到”。销售者无明确工作目的,缺乏强烈的成就感,对客户实际需要漠不关心,对公司业绩也不在乎。

顾客导向型:定位客户的朋友,处处顺着对方,把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作为自己推销工作的首要目标,却忽视了销售和利润的实现。

强力推销型:反复、激情式的产品优点叙述,试图通过控制交易的每一环节达到说服和推销的目的,不管客户的实际需要和购买心理。

解决问题型:既了解自己,也认知对方;既明了产品的用途,也知道客户到底想什么;既积极主动,又不强加于人。

销售确实是“卖”,但“卖”中却蕴涵着高深的学问。

误区五:永远不要谈及竞争对手

许多企业认为: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不应提及竞争对手。但研究表明:客户一定会让你提及竞争对手的。比如他会问该产品与竞争对手的有何区别?销售高手一定不会避而不答,关键在于如何评论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是尽快从竞争对手的不足之处转到你的竞争优势上来。比如小型公司相对于大公司的优势之一就是:小公司能够对客户的需求有更多的关注,因为对大公司而言,客户可能是1/2000家,而对于小公司来说则可能是1/20。

误区六:客户的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的好答案

有不少天才的销售经理,把自己的经验编成小册子,发给下属。还千叮万嘱地说这是他们费了好大劲儿才编好的,一定要全部背下来。

其实不然,因为一是每个客户的脾气文化背景不一样,每次拜访的时间及周边环境也不同,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一些话术才更有效。比如有些客户就喜欢与人唱反调,你越说产品好他越说你产品不好。这时你突然帮着他说,你说得对,这个产品就是很烂,没市场,我都没信心了。这时他反过来开始安慰你了,说你的产品其实也不错,价格公道,至于有缺陷是在所难免的。人还无完人呢,产品怎么可能十全十美?有的人喜欢你与开玩笑或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聊生意,有的人则喜欢专业一点的说辞。如果你只背一种话术,不会灵活运用,到时会很被动的。

所以每个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就像是你的武器,上阵的时候哪种好就用哪种,切不可认为每个问题都是固定的唯一的答案。

误区七:销售电话量决定订单量

企业通常认为销售人员要尽量多地打电话,如果销售电话增加一倍,销售额就可能有一定的增长。然而,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销售成本较低的产品,而销售高端产品的则刚好相反。成功的关键在于拨打出色的销售电话,这需要销售人员事前精心准备,采取适当的策略。而为了拨打更多的电话,营销人员常疏于计划和准备,反而降低了每个销售电话的成功率。

误区八:用词越专业越好

有的销售员往往认为销售用词越专业越好,其实不然。销售用词的选用要根据客户的类型来定。如果客户是内行人,专业的用词会给客户留下你很有学问的印象。但如果对于外行人,太过专业的术语,只会把客户吓跑。

另外,因为不同的词语会在我们的脑中留下不同的印象,有些词尤其是跟销售有着固定关联的词在销售中也要尽量少用。比如,在销售中最好避免使用“合同”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往往是与大宗销售相联系的。我们都知道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需要相关的法律程序才能取消终止。如果可能的话,把你的合同称作为“协定”、“表格”或“文书”。这些词不会让人们有被威胁的感觉。仔细想想你所使用的词汇,把那些给人们带来负面印象的词换成一些更加温和积极的词语吧。

误区九:重点关注大客户

最大的客户往往能够带来最多的利润,对其关注越多便能获得越多的利润这是大多数销售员的想法。但老规则已经不再适用,带来最多利润的可能正是那些中等规模的客户。实际上,最大的客户可能会让你苦不堪言,因为他们要耗费你大量的资源,而且会拼命压榨你的利润空间。然而,中等规模的客户所面临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其销售的产品则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也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潜在利润。

误区十:多赞美客户就能多签单

在销售中,你有可能在喝酒的时候和客户一起拍桌子叫骂而成交,而这一招在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没有。你甚至可能因为围上围裙帮客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而成交一笔单,还有可能和客户为一件事拍案而起,日后再打电话联系时,他竟然会说如果你方便,今天过来签一下合同吧。

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是机器人,所以你如果觉得只是赞美就能赢得订单,那你就错了。有些人在某种时刻就喜欢听你说一些听起来比较真实,委婉反应他们缺点的话,他们觉得这样你才是真正的朋友,你比较可交。适当地说一些对方客观的缺点,助其改进,也能赢得客户的尊重。毕竟互相尊重是做生意的前提。

有位销售员和某老板约好了,坐了三个小时的车去谈生意,老板却很意外地不愿见他,插着门,门是木制的。他就一脚踹开了,老板很生气,站起来吼说你怎么这样?他也很生气地瞪着客户,说你明明在这里,却硬说不在,我坐了三个小时的车来和你谈生意,帮你挣钱,你就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客户吗?

客户突然觉得这小伙子竟然和自己一个脾气,难得!立刻变得友好起来。两个人开始坐下促膝长谈,谈了一上午,合同和支票就写好了。

总之一句话:在销售中,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一套原理,毕竟销售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人是瞬息万变的动物,所以一定要灵活,灵活!

10.看心理法则如何造就卓越销售员

博恩·崔西曾说过,人的头脑是由躯体所包围,主要运用头脑来决定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如果你改变了思考的品质,你就会改变生活的品质。因此,他创造了运用心理法则改变销售人生的方法。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法则就是苏格拉底的因果定律,或者称之为因果法则。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往往又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它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简单地说,因果法则是指每项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发生的原因。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或者想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要你能将其定义清楚,你就可以追究出原因,并进而运用这些原因在其他的事情上。

同类推荐
  •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中国7000万营销人每年沟汰率高达25%,面对快速发展,竞争残酷的市场,营销人只有迅速武装自己,才能生存、发展。而销售人员不懂市场,市场人员不懂销售的现状,已经制约了广大营销人的发展。
  •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至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金牌营销员必备

    金牌营销员必备

    这是一本看了就能懂,拿来就能用,来源于实践,又能全盘指导实践的营销培训手册。本书从专业角度出发,针对性强,内容翔实生动,但阅读门槛低,便于各种层次受训人员快速掌握。本书涵盖了大量经典的营销实例,举一反三之后你将受益无穷,因而本书不仅是营销员提高自身水平的专业宝典,更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必备读物。读者能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领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巧。结合实际工作,你将很快成长为一名万众瞩目的金牌营销员。
  •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 经商要学胡雪岩

    经商要学胡雪岩

    胡雪岩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位商神,起自于钱庄学徒,功成于官商合一。把经商做成一种学问。从经商和赚钱的角度衡量,胡雪岩是商之圣者;从为人处事的层面剖析,胡雪岩是侠之大者。虽然时过境迁,但胡雪岩经商之道、交人之法对后世经商者仍有积极的影响,胡氏商学仍值得借鉴品味。
热门推荐
  • The Young Forester

    The Young Fore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全球大升级

    全球大升级

    全球变异,能量爆发!所有生物都能修炼升级。从此武力为尊。你!能走到什么等阶等级?关羲说:“走?我也不知道啊!因为我一直是用跑的在升级……”
  • 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现代领导或老板对员工最欣赏和最喜欢的品质有两个:一曰敬业,二曰乐群。有道是,敬业者成事,乐群者得助,敬业乐群者,无往而不胜!
  • Going Into Society 走进交际圈(英文版)

    Going Into Society 走进交际圈(英文版)

    Going into Society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English author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858, a hilarious story with Dickens's masterly story-within-a-story format, about a sideshow and the various characters inhabit it - focused on a circus in London's West End especially a dwarf who seeks to gain property and go into society. Someone sets up a circus in a respectable neighborhood. The main attraction is a dwarf, who belongs to the circus. "He was a un-common small man, he really was. Certainly not so small as he was made out to be, but where IS your Dwarf as is?" One day, he happily wins a lottery that allows him to a prize of a large sum of money. He takes two other members of the circus with him only to discover, all too soon that his money did not last for as long as he liked. When the performers begin mingling with the community's bankers and businessmen, hijinks ensue.
  • 疯狂变异人

    疯狂变异人

    背景:新的生命形式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开始:高考前林乱目睹怪事,两月后撞到绑架案,他变了。过程:转战四海,快意恩仇,寻幽探秘,征服万千。总结:山高水长,我有一生去浪。
  • 榆树欢

    榆树欢

    古言甜宠穿书我叫江榆笑,大概我爹爹和我娘亲希望我一辈子都开开心心的生活吧,后来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子,再后来他灭了我全族,我怨他,想要恨他却恨不起来。最后的最后我死在了他的怀里,我看他哭的想个小孩,我心里那一点怨也消散了。我笑了笑,冲他摆了摆手像当年一样。罢了……阿娘阿爹,笑笑来陪你们了。陆澈,我是阿榆,我还是很喜欢你。缘未尽我成了白欢绒,这一次他不太一样了,我的少年郎回来来了"娘子,对为夫可满意""娘子,为夫不想上朝""娘子,为夫想和娘子一辈子在一起""娘子……"我:"滚"晚上委屈巴巴的某人,凑上来娘子不要我了,嘤嘤嘤这是一个冰山闷骚变成妻奴粘人精的故事【慎入】
  •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

    《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收录了艾略特从1917年开始到1961年间的9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这位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评论家有着独到的眼光,对众多文化现象进行了评论,如对文学批评的运用的论述,另外他还评价了对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若干作家,并强调了接受真正的教育的重要性。
  • 巫师传奇之旅

    巫师传奇之旅

    一个穿越者,带着智能芯片来到了奇异的巫师世界。无尽辉煌无尽荣耀的上古巫师,栖居在冥河尽头掌管众生命运的冥河女神,来自混沌星界之外深渊的深渊十二魔神,无尽神秘的巫师之祖,原初的光,聚集了无数知识的无尽塔,不可救赎的罪……传说,史诗,神话,破灭的世界,逆转的未来,相互交织的命运,混沌星界,恒河沙数……莫林走上了巫师之路,在巫师的路上,渐渐的成为了传奇。群号(喜欢的可以加):578270206
  • 南风入西洲

    南风入西洲

    一场意外让他们的余生彼此纠缠,一场由长辈们许下承诺的婚姻,真的能让她幸福吗?他们之间,隔了无法跨越的十年,究竟要走多久,才能靠近彼此的心,还是两颗心从未远离。